农资辨别

液体农药一般应透明且上无浮油、下无沉淀,取一滴放入水中即迅速乳化,变成乳状液体;粉状农药应松散不结块;可湿性粉剂放入水中摇动即变成乳状液。同时,还要查看产品包装是否合格,有无产品登记号、准产证号、防伪标记,产品是否在保质期内等。

(二)对水法

适于检查乳剂农药。检查时取少许药剂,加水1~2倍,搅匀后静置1小时,若水面有浮油层,则此农药为伪劣农药。

(三)震荡法

用于乳剂农药。若药瓶中的农药出现分层现象,可摇晃均匀,放置1小时后观察,若仍有分层,说明此农药已变质失效。

(四)悬浮法

(五)试验法

用于检查新型农药。可按使用说明配置好药液,然后喷施在已有病虫害的农作物上,若防治效果未达到防治要求,说明此农药无效,可能为假冒伪劣农药。

二、如何识别真假农药

2、产品包装:农药产品标准中除对产品的技术指标、检验方法进行规定外,还对产品的标志、包装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所以当发现农药产品包装破损、渗漏或包装表面残旧、字体模糊,都应对其产品质量表示怀疑。

3、产品外观:(1)粉剂、可湿性粉剂如有结块或有较多颗粒感觉或色泽不均匀都可能存在质量问题。(2)乳油如有分层、沉淀或混浊,可能已变质或过期,乳油加水稀释后如乳液不均匀或有浮油、沉淀,其质量都可能有问题;(3)颗粒剂如色泽不均匀,其质量可能存在问题;(4)悬浮剂振摇后仍有结块现象,其质量可能性存在问题;(5)如该药剂防治效果甚差或对农作物造成药害,其质量也可能性存在问题。

三、如何识别真假肥料

简易识别肥料真伪的方法,概括为四个字:看、摸、嗅、烧

看:(1)肥料包装。正规厂家生产的肥料,其外包装规范、结实,一般注有生产许可证、执行标准、登记许可证、商标、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净重、厂名、厂址等;假冒伪劣肥料的包装一般较粗糙,包装袋上信息标示不清,质量差,易破漏。(2)肥料的粒度(或结晶状态):氮肥(除石灰氮外)和钾肥多为结晶体;磷肥多为块状或粉末状的非晶体,如钙镁磷肥为粉末状,过磷酸钙则多为多孔、块状;优质复合肥粒度和比重较均一,表面光滑,不易吸湿和结块。而假劣肥料恰恰相反,肥料颗粒大小不均、粗糙、湿度大、易结块。(3)肥料的颜色:不同肥料有其特有的颜色,氮肥除石灰氮外几乎全为白色,有些略带黄褐色或浅蓝色(添加其他成分的除外);钾肥为白色或略带红色,如磷酸二氢钾呈白色;磷肥多为暗灰色,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是灰色,磷酸二铵为褐色等。

摸:将肥料放在手心,用力握住或按压转动,根据手感来判断肥料。

嗅:通过肥料的特殊气味来简单判断。如碳酸氢铵有强烈氨臭味;硫酸铵略有酸味;过磷酸钙有酸味。而假冒伪劣肥料则气味不明显。

四、如何辨别真假兽药

1、查兽药生产企业是否经过批准。合法的兽药生产企业的标签说明书应标示生产许可证号,凡未标明的或经查为未经批准的单位生产的兽药必然是假兽药产品。

2、查产品批准文号。(1)先看产品有无批准文号,然后看批准文号的格式是否正确。(2)再看批准文号是否在有效期内(有效期为5年),如果不在有效期内即为假兽药。批准文号中的小括号内标示的4位阿拉伯数字为批准文号批准时的年份,如用生产批号(即生产日期)标示的年份不应超过批准文号批准年份加上5年。

3、查产品规格。看标签上标示的规格与药品的实际是否相符,主要看标示装量与实际装量是否相符。

4、查兽药名称。包括法定名称(亦称:通用名)如国家标准、省级地方标准(注:在农业部正式公布废止省级地方标准前,省级地方标准仍有效。下同)中收载的兽药名称和商品名,法定名称不得作商标注明。标签、说明书、外包装必须印制兽药产品法定名称,已有商品名的应同时印制。

5、查兽药产品执行标准。兽药标准应执行国家标准(中国兽药典、农业部部颁标准)或者省级地方标准,如果兽药成份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省级地方标准的,即为假药。

6、查兽药产品有效期。标签说明书里标明的该兽药产品是否超过有效期,超过有效期的即可判为劣药。

7、查是否属于国家禁止使用或淘汰的兽药。异丙肾上腺素类药物均属国家禁止使用的兽药;盐酸黄莲素注射液、2%或4%氨基比林注射液都属于淘汰兽药。

8、查兽药标签、说明书。兽药包装必须贴有标签,注明“兽用”字样,并附有说明书。标签或说明书上必须注有注册商标、兽药名称、规格、企业名称、产品批号和批准文号、主要成分、含量、作用、用途、用法、用量、有效期、注意事项等。规定停药期的,应在标签或说明书上注明。

9、查兽药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兽药包装内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无合格证的不得出厂,兽药经营单位不得销售。

10、查片剂外观要整洁、色泽均匀,并有适当硬度。普通白色药片若出现变色、发霉、疏松、受潮、粘连,表面粗糙或有结晶析出的,说明药片已变质,不得使用。

11、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若受潮结块严重、潮解或液化及变色的,药品已变质。

12、查兽用注射剂多用水针剂和粉针剂。注射剂主要从澄明度和色泽两项检查识别。澄明度检查:水针剂除特殊品种有规定应均匀、澄明,若出现浑浊、沉淀、絮状物或其他异物等,说明药品已变质。色泽检查:注射剂的色泽发生变化,说明药物已发生化学变化;当色泽超过规定限度时发生显著变化的,不能使用。粉针剂主要为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药品,正常粉针剂晃动时应在瓶内自由翻动、无色点及异物,若出现色点变色、摇动时粉末明显粘瓶以至潮解、结块等现象的,均应视为产品变质,不能使用。

13、请主管部门查。可以请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或省级以上兽药检验机构作认定或检验,以区别真假兽药,也可向之举报生产、经营、使用假劣兽药的行为,以便行政管理部门惩处违法行为,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THE END
1.枣庄峄城:驻村第一书记为农民支招鉴别真假农资中国山东网枣庄频道3月3日讯 (记者 赵怀朴 通讯员 吕燕)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枣庄市峄城区市场监管局驻村“第一书记”梁波,深入阴平镇常庄村田间地头,向广大农民进行农资知识宣传,教农民朋友如何识别真假农资,提醒他们慎重选择购买场所,到有固定场所、证照齐全的农资经营单位购买农资,买到假冒农资时,如何向http://3g.sdchina.com/show/3716760.html
2.农资打假(精雅篇)此外XXX质监局还专门抽调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农资真假识别等知识进行宣传,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二是坚决打击农资违法行为。对农资产品进行专项监督抽查,重点检查有效含量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是否掺杂掺假、以次充好,是否存在无证生产、标识和计量欺诈等违法行为。对不合格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kqcut84.html
3.真假茯苓的辨别方法农资农技三农通官网三农通信息服务平台真假茯苓的辨别方法 茯苓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是一种较好的中药材,因其市场需求量大,也容易被一些不法商家仿制。如何识别茯苓的真假呢? 1.假茯苓手轻捏较为光滑,有明显粉末掉落。而真茯苓手感较粗,手捏不会有明显粉末。https://www.ynsnt.cn/snbd/sngh/nznj/202309/20230927_7282.html
4.《肥料基础知识200问》太全太实用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钾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氯化钾,另一种是硫酸钾;此外,磷酸二氢钾作为一种磷、钾复合肥,作跟外追肥,使用量也很大。现将识别真假钾肥的简易方法介绍如下: 一看包装。化肥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商标、净重、厂名、厂址、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号码。如上述标识没有或不完整,则可能https://www.360doc.cn/article/256492_936179149.html
5.[农资]如何识别防范假劣种子化肥农药真假化肥的识别通常对农民朋友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正规的真假化肥的识别,应该送到相关的肥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进行化验。但是,为了让农民朋友们在购买和用肥现场识别真假化肥,我们把真假化肥的简易识别方法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1、包装鉴别法:(1)检查标志: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化肥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025/15/7197533_159063858.shtml
6.兽药知识如何查询兽药批号辨别兽药真假,一文解决!利用益佰农系统扫码识别 益佰农农资进销存管理系统对接国家兽药数据库,扫码即可甄别产品官方身份,精准辨别兽药真伪。 (益佰农系统识别的兽药标签信息,如为禁限售产品,系统则自动提示) 另外,在益佰农ERP后台绑定国家兽药产品追溯系统账号后,台账数据自动上报,省事、省时、省心。 https://www.bzx1688.com/g/561001.html
7.[第一时间]鉴别真假翡翠如何识别真翡翠消费者挑花眼01:23 [第一时间]3·15在行动 农业部:专项行动打击制售假劣农资 03:01 [第一时间]3·15在行动 北京:食药监部门对问题餐厅执法检查 01:17 [第一时间]3·15在行动:放心消费 才能拉动经济 03:06 [第一时间]3·15在行动 晚会案例追踪:食药监局查处造假企业 02:18 [第一时间]3·15在行动 广州:食药监人https://tv.cctv.com/v/v1/VIDE1444872812101766.html
8.湖北武穴市启动放心农资下乡活动2010年武穴市农资打假保春耕暨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此隆重举行,现场进行了优势优质农资产品展示和真假种子识别活动、农业技术专家咨询活动以及大型广场文化活动。据悉,现场展示了种子、肥料、农药等优质农资产品130个,印发宣传资料3.6万份,接受农民群众咨询2500人次。http://www.caqi.org.cn/zljd/2010-3/16/9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