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玉米市场分析及成本收益研报

1、大背景下,2024年全球玉米供需宽松格局持续,玉米重心下移。

2023/24年全球玉米产量大增,总供应量相较于2022/23年增长7025.7万吨,而需求量涨幅未达到供给量涨幅幅度之大,因此2023/2024年期末库存量也有所上涨,2023/24年整体供需格局较2022/23年宽松,且2024/25年宽松格局持续,因此整体价格重心下移。

2、新季玉米产量大增及进口替代增加,2024年国内市场供应充足。

2023/24年度由于主产区粮豆轮作及部分地区杂粮改种,新玉米面积单产实现双增,同比增产预估为1500万吨,加上进口玉米及替代品不断到港,市场整体供应相对充足。

3、预计2024年下半年生猪产能去化将加快,对饲料需求存利多支撑。

2024年的理论出栏量应大致由2023年3月-2024年2月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由于2023年整年存栏量仍维持在正常保有量(4100万吨)以上且全产业链持续亏损,生猪去化过程缓慢,因此对应2024年生猪上半年供应量缩减幅度相对有限;而在双节来临期间,市场补栏情绪较差,且年前面临农户现金变现问题,生猪市场有望在双节期间推动产能去化,因此对应2024年生猪下半年供给量缩量,市场或出现压栏或二育现象,届时对饲料需求有利多支撑。

4、玉米价格周期大致以3-4年为一个轮回,一般都是遵循上涨-震荡-下跌的价格规律,2024年上半年将过渡至下行阶段尾声,下半年或将开始新一轮周期。

风险点:宏观情况;国内供需格局;生猪存栏;下游消费;新作生长情况等

第一阶段(1-3月):三角收敛

第二阶段(3-5月):单边下行

2023年3月至5月前后,期价经过三角收敛形态后,选择偏空方向,此阶段玉米呈现出年度熊市行情的第一波单边下行,本轮下跌主体为C2305合约,下跌空间目标以陈粮收购成本2500-2600元/吨为主。此阶段玉米逐渐售罄余粮,在供应交易告一段落后,仍面临下游偏弱的现实和边际走弱的预期,且饲料业有不定期低价稻谷和小麦抛储利空,由于价差和替代空间小预期压制幅度有限,因此玉米当前处于上有替代品(小麦价格最终或将在2900元/吨企稳,2800-2850元/吨或为玉米价格高点)供应压力、下有成本支撑(种植成本约为2500-2600元/吨)之势。单从C2305合约价格走势来看,玉米价格在选择向下方向后,自2850元/吨跌至2500元/吨以下,第一波下行行情在此阶段完成。

第三阶段(5-9月):战术性反弹

第四阶段(9-12月):再次下探

在第三波反弹行情中,现货市场反弹至2850元/吨,反弹超过了50%分位,现货市场即将反弹到位。与此同时,期货市场也反弹到2800元/吨,基本上补足了价差,玉米市场或再度酝酿新的下跌可能性。本次空头行情有望打破前低2500元/吨,直逼月度60日均线,截止12月中旬来看,玉米价格已跌破前期低点,直接下探至2400元/吨以下,主要导火索是当前阶段新粮集中上市叠加大量进口玉米,导致当前供应过剩格局持续,加之下游消费驱动不足,使得市场看空氛围浓厚,期价跌跌不休。

图1:2023年玉米价格走势

(一)全球玉米供需宽松,期价重心下移

2023/24年全球玉米产量、进口量大幅增长,总供应量相较于2022/23年增长7025.7万吨,USDA报告数据显示,玉米产量自115708万吨直接涨至122079.4万吨,玉米进口量自17221.2万吨涨至18987.3万吨,而需求量涨幅未达到供给量涨幅幅度之大,因此2023/2024年期末库存量也有所上涨,2023/24年整体供需格局较2022/23年宽松,因此整体价格重心下移。

图2:2023年全球玉米供需平衡表

图3:2023年美玉米价格走势

(二)2023/2024年美玉米产量维持历史高位,但出口量相对偏低

图4:2023年美国玉米供需平衡表

图5:美玉米出口季节性

(三)巴西玉米丰产,抢夺美国玉米出口份额

从USDA12月份供需报告里显示2023/24年度巴西玉米供需预期不变,产量预计为1.29亿吨,虽低于上年的创纪录产量1.37亿吨,但也算是相对丰产的一年。

正是由于2023年的丰产,巴西出口量也相应大增,叠加中国进口需求较大,今年的巴西出口玉米数量也创下纪录。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表示,12月份巴西玉米出口量估计为696万吨。作为对比,11月份的玉米出口量为697.7万吨,去年12月为729.1万吨。今年巴西玉米出口量估计为创纪录的5604万吨,高于2022年的前历史峰值4470万吨,也远远高于2021年的2060万吨。今年玉米出口强劲反映出二季玉米产量庞大以及中国需求增长。

图6:2023年巴西玉米供需平衡表

图7:2023年巴西玉米进口成本

(一)增产已成事实,新粮上市后供应压力传导至期价

从历年售粮进度来看,农历年前截止到1月底,国内售粮进度基本会达到55%-60%左右,表明接下来一个多月东北及华北市场将有20%左右的玉米流入市场流通,叠加今年在产量增加的前提下,农户惜售待涨的心理预期减弱,年前的供应压力有望加大,随着市场供应量的不断加大玉米期价维持低位偏弱震荡。

图8:2017-2023年玉米面积走势图

图9:2025-2023玉米单产变化

图10:售粮进度(截止12月29日)

图11:各大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

(二)替代品未来预期供应充足,市场供应不断增加

从进口来看,进口谷物方面四季度到港量环比增加。按照当前国内外玉米价格来看,我国进口美国玉米成本在2170元/吨左右,进口巴西玉米理论到港完税价在2100元/吨左右,远低于国内南北方港口报价,因此国内用粮主体采购进口玉米意愿非常强烈,进口谷物对内贸玉米的阶段性压制仍较大。根据数据统计,10月份我国进口玉米204万吨,去年同期仅54.7万吨,同比增幅高达274%。其中,进口巴西玉米180万吨,占比达88%,巴西玉米将成为四季度进口玉米主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巴西玉米出口窗口主要集中在9、10、11月份,12月份后巴西玉米进口或将减少,美玉米出口优势将高于巴西玉米,后期美玉米将成为全球玉米供应主体。随本年度全球玉米丰产大概率实现,且美玉米价格维持低位,为国内进口玉米利润打开窗口。预计2024年中国将维持对巴西等国的玉米进口,约2000万吨左右

从国内替代方面来看,自8月3日以来定向饲用稻谷开始投放市场,陈稻定向拍卖共进行九轮,累计成交1477万吨,预计陈稻加工的糙米可消耗至今年年底。另外进口玉米也在拍卖当中,截止目前,累计投放进口玉米223695吨,成交48844吨,成交率22%。因此结合进口谷物及国内谷物拍卖情况,市场供应不断充足当中。

图12:进口玉米累计值

图13:进口玉米月度对比

图14:玉米进口玉米升贴水

图15:定向稻谷拍卖情况

(三)需求端乏善可陈,玉米价格上行乏力

1.生猪产能去化增速或要等待至2024年下半年

玉米市场交易主线在11月份经历了新粮开秤定价和产量博弈之后,逐渐转移向下游需求的正负反馈。在供应迎来卖压之下,市场最大的变量来自于下游需求的变化。而在玉米下游需求当中,饲料消费占比在70%左右,深加工消费占比在30%左右。因此饲料消费的变化对于下游整体的消费起到关键作用。

一般来讲,能繁母猪存栏量是衡量生猪供应量的长期先行指标,按照生长周期推算,一般能繁母猪存栏量对应12个月后的生猪出栏量,所以2024年的理论出栏量应大致由2023年3月-2024年2月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从已有同花顺数据来看,2023年能繁母猪存栏量虽有所下降,但由于养殖利润持续亏损,所以整年存栏量持续下降但仍维持在正常保有量(4100万吨)以上,生猪去化过程缓慢,因此对应2024年生猪上半年供应量缩减幅度相对有限。当前生猪养殖利润持续亏损,生猪产能持续高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使得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加之猪肉消费旺季不旺,生猪价格持续下行,大多数养殖企业徘徊在亏损的边缘,随着亏损幅度进一步增加,将有更多的养殖企业加快生猪出库,养殖企业被动去产能,从而减少对玉米的使用量。另外,从猪粮比持续跌破“5”这个整数关口,客观上再度印证了下游产业持续亏损的“窘境”。就生猪市场供强需弱的现状而言,养殖行业压力进一步传导至饲料行业,因此呈现自下而上的负反馈传导,生猪养殖萎靡带动上游饲料疲弱,因此2024年玉米饲料消费虽有刚需但难有增量,而玉米价格在缺乏下游支撑条件下也偏弱震荡。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当前生猪产业链全面亏损,市场补栏情绪较差,且年前面临农户现金变现问题,生猪市场有望在双节期间推动产能去化,因此对应2024年生猪下半年供给量缩量,养殖利润自此或将转为盈利,市场将出现压栏和二育,届时均重上涨对饲料需求有利多支撑。

图16:22个省市生猪及仔猪平均价

图17:生猪屠宰量

图18: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

图19:外购仔猪养殖利润

图20: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量

图21:饲料产量

2.深加工利润改善,但长期产能增长有限

从当前需求情况来看,贸易环节建库需求及饲用玉米需求均有限,市场玉米货源流向趋窄,玉米以流向深加工企业为主。综合来看,新粮上市以来,玉米深加工企业到货相对充足,同时因玉米水分偏高,加之行情持续下调,且受副产品提振影响,2023年下半年深加工加工利润不断向好,深加工开机率不断提升。截至12月8日,全国128家深加工企业玉米总消费量为5348万吨,同比增加300万吨;玉米淀粉提货量1400万吨,同比增加13万吨。其中,下半年淀粉提货量同比增长9.2%,一方面下半年进入淀粉季节性消费旺季,淀粉糖和造纸开机率提升;另一方面,由于今年进口木薯减少,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价差扩大到1000元/吨以上,超过正常600-700元/吨价差,玉米淀粉对木薯淀粉形成替代。

而短期来看,虽即将迎来春节,但据卓创资讯调研,1月份深加工企业建库意向不一,部分企业春节期间停机或者开工率降低,预计春节前备货量亦相对有限。长期来看,随着原料玉米价格下跌,一定程度上带动淀粉价格重心下移,预计2023/24年度淀粉需求将出现小幅增长,整体深加工企业对对玉米的消费量增加100-200万吨,但整体增长或相对有限。

图22:玉米淀粉加工利润

图23:玉米淀粉企业玉米用量及开机率

从2023年整年来看,复苏乏力的国际经济形式,以及各国间的矛盾导致战争频发,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但由于玉米主要种植国产量增加,从USDA供需报告来看,2023/2024年全球玉米丰产预期被证实,预估2024年全球玉米库存水平仍将处高位,给整个玉米市场波动节奏奠定了难以大涨且重心下移的主基调。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农更行(ngx.179c.com)”。

农更行公众号

「农更行」专注于农业产业更新及数字化更迭演进,致力于打造成为农业领域最具商业价值的数字媒体及服务平台,核心团队由来自同行资本、壹果农产品、春藤网等的资深从业人员和专家组成,以“信息平台+数字媒体+社会化服务”助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THE END
1.2023年农药化肥年度报告:2022年全国农药原药产量下滑,化肥增长19家农药上市企业发布2022业绩预告,安道麦利润涨幅超150% 截止2023年2月底,已有19家国内农药上市公司陆续发布了2022年年度财报的预公告,披露了各自企业的盈利情况。从各公司的财报预公告数据来看,19家上市公司中有16家的归母利润实现了涨幅,且整体盈利能力的涨幅都较大。其中安道麦以预计166.2%-298.1%暂列涨幅之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3978555996246282&wfr=spider&for=pc
2.开农资店赚钱吗做农资一年能挣多少钱→买购网3、销售策略:合理定价策略,确保农资店在竞争中具备优势,同时保证足够的利润空间,并通过适当的促销活动吸引顾客。 4、客户关系: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客户对于农资店的忠诚度。 5、法规和合规性:确保所有销售的农资产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标准,并取得必要的经营许可证和资质。 6、竞争情况:了解https://www.maigoo.com/zhaoshang/531353.html
3.赊与不赊,是一个关乎农资店生死存亡的大事银行贷款也是缓解资金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要确保赊销产品的利润高于银行贷款的利息,否则得不偿失。 第二个问题:如何降低赊销风险? 1.让种植户提供抵押物 针对基地客户越来越多,赊销金额越来越大的现状,农资店可以通过让种植户提供房产、汽车等固定资产抵押的方式,降低风险。 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yxcl/content/fc7a5be2-f950-42b3-aa70-de0d76991be8.html
4.50个适合乡镇做的生意推荐!这些生意成本低收益好不容错过!但其实现在有机肥料很受欢迎,而且乡镇靠近农村,取材也方便。可以利用剪枝后的枝条、淘汰的果树、种植庄稼秸秆,用生物菌发酵成有机肥。现在农村有很多地区发展种植业,对于有机肥料需求大,可以当地出售,也是非常不错的。 9、农资综合站 虽然现在的农资产品价格上涨,但农民也不会因此减少农业化肥的使用量,毕竟不使用这些https://www.nongjiao.com/news/read-8828.html
5.长城电工:天水长城果汁集团有限公司10万吨高端果蔬汁加工灌装展新常态,新产品新品种带动作用明显,利润率仍然高于其它饮料产品。 FC 果汁饮料就是其典型代表,以浓缩汁为原料,在终端果汁市场占有 比重中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水果中的苹果、桃、梨等水果浓缩汁产品长期作为出口的主要 品种。水果浓缩汁是原果汁经过蒸发和冷冻等方法后除去部分天然水分 制成的。浓缩汁具有该种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81500003108_48.shtml
6.合作经营共享收益——一个脱贫产粮大县的增收密码东北天气转暖,冰雪消融,到了农民备耕时节。在松嫩平原腹地的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长岭县,一场场合作社分红大会在各村召开,社员们分享增收的喜悦。 长岭县是脱贫县。近两年来,当地探索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走上农业合作化道路,农民变社员,并通过成立乡镇农机股份联合社、农资服务中心为合作社发展“保驾护航”,实现粮http://www.jl.gov.cn/szfzt/jlssxsxnyxdh/gddt/202404/t20240410_3140359.html
7.农资市场营销计划书(全文)(三)竞争激烈,市场监管难度大。农资经营是投资大,利润小的行业。生产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大量赊货,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商商之间的竞争使得产品价格一降再降,经销商已无利可言,于是反过来又向生产厂家索要利润,迫使厂家再次降价,从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同时,当某种农资产品畅销,市场价格上涨时,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https://www.99xueshu.com/w/jxmtcwv5aa42.html
8.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维护粮食安全2021年以来虽然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农资、人工、管种收等环节的成本投入也持续上涨,极大的压缩了种植利润空间,从而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尤其是从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化肥和农药价格开始狂飙,一直至今都居高不下,仍未有下跌的趋势,俄乌战争之后,更为甚之,我国超50%钾肥依赖于进口,“俄乌事件”不但对农资经销商备https://www.fx361.com/page/2023/0105/14187315.shtml
9.农资紧俏中央财政下达200亿元资金补贴农民相关上市公司利润暴涨“种子现在已经涨了近百分之五十了,去年我买种子每袋4斤的是80元,今年90元一袋的种子产量相比还不如去年高。今年我买的和去年一样的复合肥是每袋80斤,比去年贵40多元。”在齐齐哈尔种植玉米的老李和《华夏时报》记者说起了当下一路高涨的农资价格。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3172314680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