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Urbanandrurallogisticsintegrationasanimportantpartoftheintegrationofurbanandruralareas,domesticscholarshavebeenontheurbanandrurallogisticsformorethanadecadeofresearch,coveringthebasicconceptofurbanandrurallogistics,urbanandruraldevelopmentcontext,necessityandpowermechanism,theintegrationsystemconstructionandevaluationandsoon.Theresearchmainlyfocusesonthequalitativeresearchofurban-ruraltheoreticalmacroscopic,whilethequantitativeresearchmainlyfocusesonthelogisticsangle,whilethequantitativeresearchfocusingontheurban-ruralinteractivelogisticssystemisless.Therefore,thefuturestudyofurbanandrurallogisticsshouldfocusonstartingfromthemicro,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complementarity,combinedwithnewtechnologies,newideastoexploretheintegrationofurbanandrurallogisticsdevelopmentideas.
引言
1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乡物流关系研究
1.1基于城乡物流基本概念研究
在概念认同上,学者对于城市物流这一概念达成了一致,但在农村物流这一概念上却出现了分歧和争议。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并未发生改变,城市流通体系与农村流通体系发展差异较大,而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从一开始是以城市为中心来展开的,因此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相对缓慢,这便导致了城乡物流发展呈现出“二元”形态。另一方面,物流本身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基于这两点,一些学者认为农村物流虽然是相对于城市物流而存在的,但它只是城市物流的一个延伸,并不能完全脱离城市物流而单独存在。
1.2基于城乡物流差距的比较研究
1.3城乡一体化与城乡物流关系理论研究
城乡一体化是为解决我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而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内涵是指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城市与乡村实现结合,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动,以乡补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达到城乡之间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空间上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
城乡物流是城乡之间经济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刘宝认为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小农经济体制的阻碍、农村和农业物流的特殊性以及国家在发展现代物流进程中“重城市、轻农村”等原因导致我国物流发展呈现出城乡“二元”形态,并导致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因而提出了协调城市与农村物流联动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的破解思路[13]。丁俊发指出城乡物流体系的核心是物品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首要解决的是流通环节过多,物流成本过高的矛盾,以达到供求的相对平衡,保障生产建设与人民生活的需要;其物流体系的关键在于培育物流运作主体[14]。
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城乡物流有助于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村内需,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赖盛中认为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双向物流发展滞后制约农村消费增长,因此应从城乡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平台、专业人才多元主体、创新模式等多方面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城乡物流发展,从而促使农民增收,促进农村消费[15]。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消费的制约,以及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建立促进农村消费并深入探讨了其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乡互动物流体系主要通过丰富流通业态、加速流通组织创新、整合提升流通网络等方面来促进农村消费[16-20]。
2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内涵,是指一体化的互动物流体系,并不是要求城乡物流一样化,而是为了我国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协调,最终达到城乡之间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一体化。这是我国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一元结构形态过度的必然阶段。城乡物流的薄弱环节是农村,难点是农产品的“卖难”问题,重点是促进农产品和消费品的双向流动,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消费,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2.1农产品流通视角下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
2.2农村物流视角下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
2.3基于城乡统筹的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
3城乡物流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
4研究评述
纵观已有研究可以发现,以城乡物流一体化为目标的研究成果涉及城乡物流基本理论、城乡物流一体化的问题与实现路径、城乡物流一体化网络布局与对接模式等多方面内容。在研究方法上,既有基于城乡物流基本理论、农村农产品物流模式探讨、物流体系框架构建等问题的定性研究,也有基于城乡物流与经济影响因素、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发展评价等问题的定量性研究。
针对已有文献,笔者对当前研究状况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以下看法:
(1)研究内容方面。首先,目前研究虽涉及城乡物流的诸多方面,但多数都将研究重点放在农产品物流以及农村商品物流网络上,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更应注重从城乡统筹的角度,以一体化的视角协调城乡双向物流一体化的发展,真正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实现城乡一体化。再者,针对我国生鲜冷链农产品物流理论与实践远远落后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国内研究还不够具体化,应该与多门学科包括食品科学、农学、车辆运输、管理学、运筹学等相结合以达到理论与现实技术实践同步。最后,结合当前社会趋势,随着技术及理念发展,可更加注重与其它新兴领域诸如“互联网+”、信息网络、云物流、物联网等相结合进行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
(2)研究方法方面。已有研究较多集中在定性方面,如策略探讨、路径探讨、体系框架和对策建议等,少量定量研究多为现代物流理论中常用方法在农村物流的应用,对于城乡物流关系理论研究部分也多是浮于表面的影响因素或系统评价分析,只是提供了宏观对策及模式运作,而对于具体细节方面缺乏深入的实证等定量分析。因此,笔者认为以后研究重点应更多的从微观视角入手,定量研究城乡物流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具体性问题。
参考文献:
[1]聂家林,沈晶.苏北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的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2):60-62.
[2]吴震,朱亚伟.论农村物流的中心题[J].中国合作经济,2007(9):54-55.
[3]周建勤,鞠颂东.区域物流规划中的农业与农村物流问题探讨[J].物流技术,2007,26(2):40-42.
[4]谢水清.论农村物流的内涵与特点[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51-53.
[5]王新利.我国现行农村物流模式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3):70-72.
[6]李宏宇.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6(2):235-237.
[7]宋宇.城乡双向流动的物流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1(3):32-35.
[8]钟铃.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城乡物流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2(22):33-34.
[9]吴委哲,郅慧,李t艺.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物流发展思考[J].物流技术,2014,33(1):47-50.
[10]周凌云,顾为东,赵钢,等.面向城乡双向流通的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建设[J].现代管理科学,2013(7):39-41.
[11]焦瑞,余晓琼.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202-13204.
[12]李仕蓉.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农村物流体系构建[J].物流技术,2014,33(1):34-36.
[13]刘宝.我国物流发展的城乡“二元”形态及其破解思路[J].经济问题探索,2008(4):47-49.
[14]丁俊发.城乡经济一体化与物流业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8):8-10.
[15]赖盛中.基于促进农村消费的城乡双向物流发展策略[J].江苏商论,2012(2):3-6.
[16]储东涛.搞活城乡流通驱动农村消费[J].江苏农村经济,2009(4):28-30.
[17]张学海.农村商品流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对策[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1):79-81.
[18]臧泽华.城乡流通二元结构协调性及对消费二元结构的动态影响[J].商业时代,2015(29):11-13.
[19]汪月.城乡双向流通体系扩大农村消费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0]刘根荣,种Z.促进消费视角下城乡流通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学家,2012(9):29-36.
[21]李敏,吴群琪.基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经济学思考与展望[J].物流技术,2015(4):1-3.
[22]王彩霞,喻凤香,黄大喜.湖南省果蔬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形式探析[J].物流科技,2014(10):45-47.
[23]白晋湘.湘西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62-65.
[24]郎庆喜,陈艳红,赵冰,等.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13):300-303.
[25]胡云涛,张治国,王麒均,等.基于双向流通的西南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研究――以“盐源苹果”为例[J].农村经济,2014(11):121-124.
[26]赵萌,邬文兵.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战略探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11):31-35.
[27]史晓艳.从城乡一体化农村物流发展引发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4(23):366.
[28]吴委哲,郅慧,李t艺.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物流发展思考[J].物流技术,2014(1):47-50.
[29]上官绪明.基于城乡双向流通视角的农村物流系统优化模式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2(1):68-70.
[30]梁晓音.基于个人电子商务流通模式的农村物流发展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4(17):29-30.
[31]张毅.基于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E物流模式构建[J].商业时代,2016(5):143-144.
[32]张强波.江苏城乡一体化农村配送体系的构建[D].镇江: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3]彭永涛,杜建国,罗建强,等.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城乡配送网络优化研究[J].软科学,2016(5):136-139.
[34]吴丽娟,刘玉亭,程慧.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关键内容研究述评[J].经济地理,2012,32(4):115-120.
[35]秦星红,魏光兴,周靖.城乡统筹双向物流体系构建:以重庆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3):114-117.
[36]董威,周伟燕,许燕琳,等.城乡y筹环境下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研究――以浙江松阳县为实证案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0):3-5.
[37]夏春玉,张闯,梁守砚.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互动机制与建立路径[J].财贸经济,2009(10):106-112.
[38]密海英.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物流配送信息网络平台优化[J].物流技术,2014(13):426-428.
[39]王秀荣,刘照军,刘承秀.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的构建与推进建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9):12-14.
[40]任保平,魏婕.中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测度及其评价[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26(9):28-34.
二、供应链一体化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有效对策
三、结语
[关键词]供需一体化MRO3PL供应链
一、引言
市场经济高速发展,金融海啸余威尚存,随着供应链成为当前企业运营的基础,真正的竞争早已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逐渐演变成了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已经意识到身处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对于整条供应链整体利益的实现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关于供需一体化的服务理念
本文涉及的供需一体化概念是指在3PL的服务过程中使其整合上下游资源,扩大职能范围,在服务过程中承担起三重角色,即针对需求方的采购代表角色、针对生产方的销售代表角色以及针对流通过程的物流代表角色,通过“三个代表”角色的实现,使3PL达到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上下游对接,达到产品供需一体化的效果。
三、关于MRO业务
中国作为世界第4大经济体,世界制造业中心,据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估计其MRO年采购总量上接近3000亿人民币,中国市场足以让MRO供应商们垂慕了,现在MRO分销正如春笋般破土而出。MRO物料的采购正日益得到企业的重视,MRO采购对整体采购成本控制与节省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总体上,中国MRO采购和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MRO采购日益得到企业的重视。MRO采购不仅对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起重大作用,它对成本控制、利润的影响不可忽视。
MRO产品具有以下八个显著的特点:属于生产必备品、物料品种多、需求批量小、采购频率高、管理难度大、供应商分散、不同供应商产品质量差异大、价格透明度低。这些特点要求MRO的供应商和采购商具备相当的柔性,也就直接增大了MRO物料采购与销售的难度。由于MRO业务具有广阔的前景,同时是工业供应链条的管理难点所在,所以本文将尝试将供需一体化的服务理念运用到MRO业务中来,接下来做具体阐述。
四、供需一体化的服务理念在MRO业务中的应用
供需一体化的服务理念在MRO业务中的具体应用方式简单介绍如下。
1.采购代表角色。3PL是下游工业企业在MRO物流方面的采购代表,接管工业企业的MRO物料的采购活动,由于下游客户众多,3PL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可以取得采购的批量优势,达到供需一体,积水成渊的效果,这样可以为下游企业节省大部分的采购成本。
3.物流代表角色。3PL在MRO物料的供应链上又是一个物流代表,因为3PL在从MRO物料出厂到进入自有仓库到配送至下游工业企业的全程物流活动中3PL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集中采购、物料配送等都可以为整条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的降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前景分析
供需一体化的服务理念具有很多其它服务理念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如果将这一服务理念在具体应用中适当改进然后借助3PL的服务优势应用到MRO业务中将对解决MRO业务的管理难度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具体说来供需一体的理念如果应用到MRO业务中可以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改善整条供应链的运行状况。
1.商流方面。商流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起点,没有商流一般不可能发生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应用了供需一体化的服务理念后,3PL首先经过考核和选拔确定好上游MRO供应商的名单,与此同时需要掌握好下游MRO需求企业信息,这样3PL将可以对上游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下游需求方的需求进行有效地管理,达到生产匹配需求,以应对MRO物料种类繁杂,供应商众多带来的麻烦,使得3PL真正起到了采购代表和销售代表的角色作用。
2.物流方面。通过3PL实施供需一体化的MRO服务理念,相当于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质量上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整条MRO供应链可以充分利用3PL的资源和物流服务优势,提高了整条供应链反应速度的同时,可以将整条供应链上企业的库存控制在更加合理的范围内,降低了库存成本的同时,可以使供应链上所有企业集中精力做自己最擅长的活动,不断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物流服务水平,同时为整条供应链的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保证。
3.信息流方面。由于3PL在整条供应链上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因此整条供应链的信息流通起来将会更加的顺畅,不仅将提高整条供应链的信息传递质量,而且可以大大降低信息的获取成本,使之更多的转化为整条供应链的利益。
4.资金流方面。资金流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包括应收账款过多,资金链紧张等无不困扰着企业的发展。通过3PL实施供需一体化的MRO服务理念,可以大大提高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彼此信任程度,大大提高了货款支付率,同时使得整条供应链在必要时可以进行资金的周转互助,提高了整条供应链应对风险以及突发状况的能力,提升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
依托3PL推行供需一体化的服务理念是一种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它顺应了MRO物料采购的发展趋势,满足了上下游需求的同时可以帮助3PL实现整合供应链资源,优化供应链整体效益,为工业制造企业提供专业的MRO物流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物流软件建设一体化
当前,京津冀地区经济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观念、行政区划、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京津冀在制定物流规划时,缺少区域协调合作,谋求的是单体发展,没有像“珠三角”、“长三角”那样对本地区的物流进行整体的区域规划,这种情形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影响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就目前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的现实来看,还存在思想文化观念、协调合作机制、物流发展政策以及物流人才的联合开发与培养等软件建设方面的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一、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加强地域文化融合
众所周知,人是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推动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人文精神结构关系到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改变区域内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地域文化融合,在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京津冀地区在数千年的封建王朝更迭中,特别是明清王朝定都北京后长达五百多年的文化熏陶,使其稳定继承了在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和“知足常乐”的农业文化,“怕乱求稳”思想严重。加之长期受政治中心和儒家文化影响,往往讳言物质利益。而长期“讳言利”的无奈,压抑了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正当权利,扭曲了人们追求利益的本性。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珠三角地区的岭南文化,凝聚力强,广东人骨子里充满竞争意识,“市场如战场”;长三角地区,工业文明较早地冲击农业文明,不断进取的思想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尤其是以上海为代表的海派文化,融合了含蓄温和的吴文化和激越奋进的越文化,讲求实际和实效,重规矩,重秩序,义利并重,做起生意来讲的是“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是最符合经济规律的文化。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经济总量上全面超越京津冀地区,这种超越与其说是经济的突飞猛进,倒不如说是经济飞速发展背后理性、开放、创新的思想观念、文化精神在起作用。
有专家称,在京津冀地区存有三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北京是“官文化”或称为“皇城文化”,皇城根前,天生的一种官气十足,天下第一的感觉常会挂在北京人心头,大气并带有一定的霸气,骨子里根本看不起津冀人;天津是“漕运文化”,又称“小市民文化”,天津自古受“京城”影响大,天子脚下,顺民思想比较严重,做事不好争先,“小不忍则乱大谋”,往往抱着知足常乐能忍自安的心态,能忍则忍,长期以来形成了“小富即安”的思想;河北是典型的“燕赵文化”,自古以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河北人憨厚、朴实、慷慨悲壮、崇尚侠义,长期以来形成了“重义轻利”的道德取向,商业意识淡薄。河北人很少“外出闯荡”,君不见,在全国闻名的石家庄南三条小商品批发市场里,经营者多是操江浙口音的南方人?缺乏商人的精明之处,在开放的大市场竞争中自然处于劣势。以上三种思想文化上的差异给京津冀三地全方位的合作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实际上,市场经济需要地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需要笑脸迎宾的开放心态,显然,京津冀的三种文化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不吻合。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区域内“物”的自由流动直至无障碍流动。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实现区域内三地之间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的融合,克服本位主义、地方主义,拆除市场壁垒,切实从区域的前途着想;本着三地间平等、协作、共享的态度出发,实现资源、市场、信息等的共享,这无疑是该区域实现物流一体化的前提。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物流协调合作机制
三、合理规划区域物流体系,完善区域物流发展政策
在合理规划区域物流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区域物流发展政策:
完善土地政策。相对于京津的地方狭窄来说,河北有着较广阔的腹地。对符合京津冀区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大型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或大型的物流项目建设用地,三地本着协调有利的原则,完善土地政策,建立合理的土地补偿机制。
完善税收政策。目前国内沿用的对物流业的税收体系是建立在传统的运输、仓储及其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京津冀三地应针对现代物流业出现的新的服务业态和经营类别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建立新的税收体系。
完善投融资政策。有必要设立京津冀区域性的金融体系,集中两市一省的财力,尤其是民间闲置资金,为该地区企业融资、担保、存贷业务提供一条新途径。建立区域性票据结算中心,将异地结算改为同城结算,以利于地区间交易。对符合区域物流发展规划、列入区域重点扶持的综合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保税仓库、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可采取补助资金、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
建立区域物流业的统计体系。统计体系是行业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和保障。为了更好地发展本区域的物流业,特别是为区域内物流企业市场准入创造良好的条件,应尽快建立与物流业发展特点和行业发展状态的正确反映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
四、加强区域内物流人才的联合开发与合作培养
人才作为先进的人力资源,是生产力和经济社会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加强物流人才的联合开发与合作培养,对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政府层面看,京津冀三地对人才的开发培养已初步形成“共识”。2005年6月8日,三地共同签署《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书》。根据此协议,三省市将在人才交流服务、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紧缺人才培训等10个方面率先开展合作。为落实此协议书,2007年1月京津冀还在人才网站合作,人事、人才派遣合作,人才交流合作三个方面签订了协议书。这些协议完全适合三地间物流人才的合作,尤其是河北应充分利用京津的物流发展快,物流人才相对集中的优势“借智引智”,服务河北。三地政府可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地协调高校物流院系专业的设置和招生人数,有计划地扩大物流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的招生规模,加快大专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等等。总之,三地政府要在物流人才的联合开发与合作培养方面有所作为,建立物流人才联合开发与培养体系,制订物流人才合理自由流动的政策。
从民间层面看,加快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加快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是尽快培养物流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物流从业人员也要注重个人综合能力的学习与提高,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1]王建强王元瑞刘玉芝: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与河北省人才发展策略[J].河北学刊,2006年,第2期
[2]蔡和泉:京津冀一体化河北突围专题:地域文化的经济思维[N].燕赵都市报,2004-3-29
[3]邹跃飞王国华: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N].现代物流报,2006-11-10
一、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2.农产品物流需求情况。丘陵地貌与家庭联产承包式分散小规模生产是湖南省典型的特点,由此带来的是农产品物流需求主体的地域分布散而广、组织管理水平低与市场专业化程度低。而条件下小规模生产、市场专业化程度很低又带来现代物流意识淡薄,需求主体在现阶段外在环境条件下的必然结果是物流意识淡薄。除大型农业生产企业外,小规模、分布散而广是其他物流需求主体中的主要特点。在广大农村地区基本上还采取的“肩挑手提”的作业方式,广大农民采取的也是比较原始的生产物流。
二、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
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新鲜度,减少物流运作环节,提高运输效率,选取订单式的生产方式与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是农产品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必然选择。随着湖南省农产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运输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农产品生产趋势的逐渐集团化,湖南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的首选便是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模式。
1.一体化物流+消费者自提物流模式。一体化物流+消费者自提物流模式的运作依托于互联网平台,顾客在网络平台上在线下单,网站一旦收到顾客的订单,会马上将顾客的订单信息传送至农场及农产品基地,农场及农产品基地会先做一个整合,将其资源集中起来;然后再由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其物流运作将消费者订单运送到仓库或中转站,再配送到各个区域的终端店,然后由消费者自提。
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是随着经济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随之发展起来的。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是指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中的企业通过其资本运作、建立合作联盟、实行信息共享等手段,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使农产品物流中的上下游企业间形成稳定的供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来实现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发展。在其它物流模式中农产品不仅从生产到消费经过了很多环节,存在着很长的流通环节,而且,在流通环节过程中,农产品的质量与新鲜度很难得到保障。因此,要想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保证其质量与新鲜度,应该实行农产品一体化模式。
在农产品实行一体化物流过程中,由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承包了交易频率高、物流次数多的物流环节,这样使得成员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会因物流活动而分散精力,影响其主营业务活动。第三方物流服务是以结盟为基础,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明确双方职责,由第三方来承担农产品物流服务的运作。
在一体化物流+消费者自提物流模式中,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与新鲜程度因第三方物流企业先进的物流技术与物流设施和完善的信息平台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而消费者自提物流模式不仅能降低“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环节运输成本,还能够改善用户的购物体验。在传统配送模式下,消费者无法控制和了解农产品的质量,在消费者自提物流模式下消费者通过线下终端店可以检验所选的农产品,接触实物的方式能够使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无法控制的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