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第四检察厅、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负责人就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问:检察机关在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
答: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一是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检察机关聚焦办案主责主业,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以综合履职强化知识产权综合保护,筑牢消费者权益保护底线。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假冒伪劣商品犯罪8503件14560人,起诉18777件38936人。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1634件1778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645件2879人。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四个最严”要求,始终保持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高压态势,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食品犯罪案件5620件10711人,起诉药品犯罪案件2544件5563人。
问:最高检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本次发布典型案例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三是体现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在办案时充分考量是否涉及公众利益的损害,通过依法开展公益诉讼,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如,在武某某等人生产、销售假药案中,河南省检察机关在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对被告人武某某等三人提起公诉的同时,还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以消除行为人对社会公众利益的损害,法院最终判决部分被告人承担惩罚性赔偿金。
问:下一步,检察机关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有哪些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