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着我市正逐步形成一条具有侨乡特色的质量兴农、品牌富农发展路子,有效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从有“身份”到有“身价”,“侨字号”农业品牌发展已成燎原之势,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这4个产品都有哪些特别之处?
一起来看看!
▼
恩平濑粉
鹤山粉葛
恩平大米
台山蚝
品牌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40万亩,粮食、蔬菜、畜禽产量分别占珠三角的1/5-1/3;水产养殖产量居广东省第四位;是广东省第二大马铃薯产业基地、“中国陈皮之乡”、“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
江门,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所凭的并非只有优厚的资源禀赋、扎实的农业基础,更在于高质量的“侨字号”农产品品牌。蓬江的凉瓜、江海的水果、新会的陈皮、台山的大米、开平的肉鹅、鹤山的红茶、恩平的簕菜……五邑农业“名片”琳琅满目。
是第四个中国品牌日,
让我们走进乡味江门,
看品牌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底气
跻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农业品牌建设是贯穿“三农”事业的能量带。做好品牌建设就是牵住了现代农业的“牛鼻子”,攥住了农民增收的钱袋子,把好了农企增强竞争力的油门子。然而,品牌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建设应用江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现有进驻农企4900多家,区域内80%以上在工商注册登记的生产经营主体及其产品实行追溯管理;
全省率先施行溯源加农产品责任保险“农安保”。目前建设“农安保”试点91个,涉及33个农产品品种,保险金额共35157.2万元,为我市食用农产品安全提供风险防范保障。
出台农业品牌培育奖励办法
江门从2012年开始实行《江门市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奖励办法》,带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加快农业名牌产品发展。2017年修改后再次印发,累计奖励超过500万元。近日,我市再度出台《江门市农业品牌培育奖励办法》,进一步提高奖励金额、扩大奖励范围,让标准化、品牌化的质量兴农的规划图愈发清晰。
“以前新会柑种植没有统一的标准,种植出的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在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现代农业团队专家邓云聪看来,大数据平台的标准化生产,将进一步擦亮新会陈皮优质农产品的“名片”。
与此同时,我市以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作为创建品牌的突破口,推行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如推行台山鳗鱼国际标准,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6万多亩;制定《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簕菜及干制品》及牛大力地方标准等,力争为特色农产品开拓更多市场空间。
加码
推进产业融合加速品牌增值
去年11月29日,“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成果发布会在笫十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同期举行,我市新会柑茶、鹤山红茶、台山大米、恩平大米、恩平簕菜、台山鳗鱼和恩平马铃薯纷纷在“粤字号”2019年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单占有一席之位。其中8个品牌价值过百亿元的品牌,江门就占据2个。
新增培育1家国家级、4家省级、11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合作社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具潜力农民合作社”,1家联合社及1家农业服务公司被评为“广东省十佳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新增6家省级、25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展望
搭建大湾区农业交流合作平台
去年12月中旬,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活动的举办,再一次把大湾区农业合作发展的目光聚焦江门,也再一次把高质量发展“侨字号”农业品牌推向大湾区乃至更广阔的市场。活动吸引65万人次到场参观,签约(框架协议)重大项目13个、金额达53.81亿元,现场促成销费近2000万元。
4月3日-4月20日,新会区供销社电商团队运营的抖音小店累计销售额达21.8万元,日均成交约110单,日均销售额超1.2万元,其中小青柑最受网友欢迎,单品转化率高达7.41%,销售超3100罐。
展望未来,
“侨字号”农业品牌将逐步成为加速实现
农业现代化、助力经济发展的
有力担当。
下一步,我市将充分提炼独特的侨乡文化和农业元素,构建江门市农业品牌价值体系,用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金字招牌,以“绣花精神”着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含金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新标杆。
原标题:《厉害了!江门4个农业品牌斩获“国字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