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百草枯、草铵膦和敌草快是国内常用的除草剂。从市场前景看,草甘膦由于具有争议的致癌问题面临多宗法律诉讼;草铵膦在低温地区药效不高,使用范围有局限性;百草枯虽然被广大农民接受,但由于没有有效的误服解毒方法,在全球(除美国)禁用范围不断加大。同为联吡啶系列除草剂的敌草快,有望成为百草枯的替代产品。第二、吡啶
我国市场上吡啶及其系列产品的需求一直十分旺盛,但是国内的产量满足不了需求的增长,每年都要耗费国家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最高时年进口量达到2万多吨,年进口金额7000多万美元。吡啶系列产品的应用大户主要是三药(农药、医药和兽药)及其中间体,被称作是三药的“芯片”。
2013年3月份价格已达3.2万元/吨,价格增长率超过20%。21世纪以来,我国吡啶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到2013年年底我国吡啶的总生产能力已达到8.8万t/a。
二是反倾销发挥了作用。
我国农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百草枯、敌草快等除草剂有力地拉动了吡啶产业的发展,吡啶是新一代环保、高效、低毒型杀虫剂、除草剂中较为核心的元素,其在农药深加工的前景相当广阔,是我国亟待发展的精细化学品之一。
吡啶结构几乎遍及所有类别的农药之中,目前已商品化的含吡啶环农药有70余种,截至2010年12月,在我国登记的含吡啶环的农药有效成分有45种,其中包括百草枯、毒死蜱、吡虫啉、敌草快、烟嘧磺隆等市场成熟、产能和产量较大的主流农药品种。我国已经开发生产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吡啶下游农药,如氟啶胺、氟草烟、吡氟禾草灵、吡氟氯禾灵、啶虫脒、烯啶虫胺、吡嗪酮和吡氟酰草胺等。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药装备生产和出口国,在2600余家农药生产企业(包括卫生杀虫剂生产企业)中有原药生产企业的400余家。目前,含有吡啶环结构的化合物已成为新型农药原药生产企业的创新型方向。我国吡啶市场消费情况见表
吡啶及其衍生物的定向氯化、氟化技术还被定为“十二五”鼓励项目。2012年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就包括了吡啶及其衍生物定向氯化、氟化技术。同期印发的《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重点开发吡啶及其衍生物的定向氯化、氟化技术。
在除草剂发展中,吡啶类化合物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值得人类去探索。
此外吡啶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被用于吡啶类药物的设计和开发,由此带来了大量的新知识和新化合物,目前研究的核心目标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吡啶类药物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它们的临床表现与人们的预期还有很大差距,有些很有正在研究的药物还未进入临床使用,但是应用潜力已经初露端倪。未来吡啶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方兴未艾,需要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
结论:1.全球的吡啶需求将很大程度依赖百草枯和烟酸/烟酰胺的需求。百草枯和烟酸/烟酰胺的需求预计在亚洲(主要是中国)和中南美有较大增长。2.中国已成为吡啶类化合物的生产和消费中心,中国台湾和印度(印度此时正在受疫情影响)吡啶类产品的目标市场是中国。3.鉴于吡啶类化合物的高技术门槛和有限的市场容量,建议国内还没有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不要盲目上马吡啶生产装置。(行业壁垒高)4.中国吡啶类化合物的研发重点除合成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外,主要是以吡啶类化合物为基础原料开发附加值更高的精细化工产品和终端产品,以扩大吡啶类化合物的消费领域,增加吡啶类化合物的消费量,从而促进吡啶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