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参专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如何持续为农深耕?农产品保鲜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要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为此,农参深度专访了国内唯一专业从事果蔬采后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的中央级科研机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中国果蔬贮藏加工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中果所/中国果蔬研究中心)。

党委委员、副所长宋烨,党委委员、加工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岩,功能中心主任马超,贮藏保鲜中心主任杨相政,质检中心主任郑晓冬,科技处副处长、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人张鑫接受访谈。

以下为济南果品研究所各位老师接受《农参》专访对话内容(有删节)。

Part1供销社的再度走红

宋烨(党委委员、副所长)新中国成立以来,供销社一直围绕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保障商品供给、服务城乡群众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文件明确了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提出将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为供销系统的科研机构,济南果品研究所于1980年经国家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专业从事果蔬采后工程技术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主要开展果蔬贮藏保鲜、冷链物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功能食品开发、质量检测、标准化及质量追溯等方面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进一步聚焦自己的主责主业,积极搭建“农产品上行”通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Part2流通业降本增效

宋烨(党委委员、副所长):济南果品研究所成立至今43年,一直围绕农产品流通的提质增效开展研究。

“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研究所贯彻供销社果蔬流通业降本增效,重点研究农产品冷链技术。通过引进国外冷链装备,不断自主创新装备、技术,研发满足中国需求的冷链装备。与日本电装联合研究了农产品在产地可移动预冷设备,保证我国农产品集中上市期间,可移动预冷设备能够开到田间地头。

近十年,果品研究所在冷链设施装备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和科技创新。

保鲜产品开发上,研发硅窗自发气调保鲜材料,应用于蒜薹贮藏保鲜,延长贮期至12个月以上,已产业化应用近30年。

对外合作上,近年来,依托供销合作总社果蔬冷链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果蔬冷链物流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国内龙头制冷企业,承建冷链园区规划和建设工作。先后为京东农场、阿里数农、顺丰丰农、供销冷链、百果园、农户山泉等龙头企业,以及产区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开展技术服务,将保鲜工艺技术与载体条件结合起来服务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农参:果蔬支撑着我国的菜篮子、果盘子,关系着国计民生,能否从专业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一下果蔬的初精深加工对产值贡献的重要性?在初加工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主要考虑哪些技术因素?

赵岩(党委委员、加工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生鲜农产品属于易腐农产品,特别是果品、蔬菜等产量巨大,农产品流通损失也大,其中果品流通损失率为20%-25%,蔬菜37%,这些损失掉的资源加工率不足10%,造成增产不增收。通过对果蔬进行初加工、精深加工将会实现资源的增值。此外,对于大宗低值农产品,通过精深加工,可以开发汁/浆、发酵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等精深加工制品。

在初加工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主要考虑初加工产品的品质保持及微生物等质量安全。在初加工中,要采用低温加工技术、最少加工技术等实现原料的快速加工,减少在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损失、功能物质的损耗等,同时要对加工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保证初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

杨相政(贮藏保鲜中心主任):果蔬商品化处理是采后初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果蔬采后产地快速预冷,可显著延长贮藏期和流通货架期;果蔬产地分等分级,商品化包装可以实现果蔬的优质优价或者溢价,有助于提升农产品商品价值和打造品牌。

马超(功能中心主任):采后技术发展倒逼果蔬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采后流通加工技术更加多元化,导致各种果蔬副产物产出量更大,这些副产物大多营养丰富可食用,但在整个生产、流通、加工环节大部分都被浪费掉了。这三大环节也在倒逼着我们要做好资源的综合利用。以金针菇为例,金针菇菇脚约占子实体重量的15%~25%,市面上常见的有切过的或带着菇脚的,而这个菇脚往往被切掉,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倒逼着生产厂家要去转型,要在采后流通加工处理时考虑将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农参:就现在的果品贮藏加工技术而言,中国与国外相比,优劣势有哪些?

张鑫(科技处副处长、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人):果品贮藏技术方面,我国与国外相比,优势是果品种类多,产量大,种植区域广,我国水果与蔬菜总产均居世界第一位。劣势是商品化处理率低,尤其“冷链”技术更显薄弱。我国果蔬产后贮运、保鲜等商品化处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多数水果采后包装、冷藏、销售等流通过程都缺少相应标准,标准实施状况也差,已制定的标准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实施。随着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全国各地相应建起许多大型的冷藏及气调保鲜库,基础设施远不能满足产业需求,冷链装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

Part3“果味儿,菜味儿”哪里去了?

农参:很多人会提到“果没果味儿,菜没菜味儿”,从专业角度如何看待这种市场反馈?

郑晓冬(质检中心主任):近些年,消费市场中“果味”“菜味”是比较热点的话题。很多消费者普遍反映果蔬类农产品缺少儿时应有的“风味记忆”。其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控制病虫害等,投入了大量农药化肥等投入品,导致植物果实中营养素与风味物质的积累减少,造成果实品质下降,风味寡淡。

好品质的农产品是种出来的。要提高果蔬的风味品质,一定要重视生产种植环节的管理模式和条件,如对农业投入品的严格控制,使用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并且重视土壤的质量监测和改良,以保证能够提供足够的基础性营养组分。

关于农产品风味特质的研究与评价,济南果品研究所依靠专业的品鉴人员及先进的风味质地检测分析设备从口感特征、香气成分及滋味组分等开展了如何鉴别菜味儿、果味儿的风味分析评价研究。通过这种以风味品质评价筛选优质农产品的方式也有利于倒逼农业种植环节提升和改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采用生态种植方式来改善农产品营养素和风味物质的积累。

农参:对农产品而言,消费者常常担心果蔬农残,而不使用农药、化学保鲜剂等又会影响农产品销售,怎样才能兼顾食品安全与市场销售?

郑晓冬(质检中心主任):农业生产过程中,除有机生产和部分组织机构开展的生态农业理念生产种植不施用农药外,一般的水果蔬菜种植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均在不同程度上施用了一些农药或保鲜剂等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持果实品质和新鲜度以保证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时至今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药的使用均有严格的管控条例和措施,尤其对水果蔬菜来说,允许施用的均是低毒性农药,而且对施用量和用药安全间隔期均有严格的规定。一般而言,只要严格按照要求控制施用量和掌握安全用药间隔期,则不会出现果蔬等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

Part4技术研发与市场需要

农参:果品所设定了很多分中心,这些分中心的侧重点是什么?

张鑫(科技处副处长、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人):作为应用技术研究型单位,我们主要是围绕分中心的果蔬产业所存在卡脖子技术,针对企业、产业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需求来精准的服务于他们,聚焦后我们负责整理概念和内涵、聚焦产业规划、聚焦产业品牌的提升、聚焦产业突破、聚焦人才培养、聚焦卡脖子技术的攻关,发挥政府助手、企业帮手、产业推手的作用。截至目前我所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威海、潍坊、菏泽、聊城、烟台、延安、赣州、临猗等分中心,以解决产业技术难题,转化创新技术成果。

再比如:中国果蔬贮藏加工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分中心,立足江西农业产业现状,聚焦赣州脐橙、富硒蔬菜等特色果蔬全链条领域的应用开发与产业化推广,依托济南果品研究所果蔬采后贮藏保鲜、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的技术、人才和设施设备优势,为赣南脐橙、富硒蔬菜等果蔬产业发展插上科技和品牌的翅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新时代赣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农参: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提升果蔬采后贮藏保鲜技术水平?

果品研究所根据社会及市场需求,结合自身情况也在不断地调整、完善和提升我们的科研团队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等。例如:功能食品研究中心主要以产品研发为主,最开始的产品设计思路是以我们能做什么的角度来出发,到现在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可以给市场提供什么样的概念需求角度来研发。经过综合分析讨论,确定产品研发整体方案,通过一些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功能评价等研究开发新产品,这样才能使得新产品真正能在市场转化落地。

张鑫(科技处副处长、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人):各个分中心根据一线产业、行业所反馈过来的市场需求,在技术、工艺、设备配套、产业化、品牌升级等层面解决问题。从而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也解决了原来技术偏离市场的情况。

农参:果品所在国内果蔬采后工程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代表性发展,这些技术在果蔬全产业链发展中发挥着哪些重要作用?成果转化状况如何?

赵岩(党委委员、加工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济南果品研究所在推动果蔬冷链装备及工程科技创新和成果示范推广方面开展大量工作,自主研发了移动式预冷、蒸发冷却式预冷、单元式压差预冷等产地系列预冷设备,在30多个果蔬主产区开展推广应用,大大提升了产地预冷效率,解决了果蔬采后“最先一公里”冷链断链难题。

同时针对不同果蔬研究形成“一果一技”的精准冷链物流保鲜技术措施,总结形成苹果、桃、梨、葡萄、柑橘、洋葱、蒜薹等大宗果蔬,蓝莓、樱桃、百香果、琵琶、青椒、油菜等特色果蔬冷链流通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推广至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先后为阿里数字农业、京东农场、农夫山泉、顺丰丰农等国内外2000余家企业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2022年果品所果品质量控制及标准化创新团队联合华东交通大学等7家单位共同完成的“果品质量数字化表征与智能化控制技术装备应用”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成果制定了全球首个鲜果和干果期货交割标准,构建了果品感官指标量化解析体系与标准质量数据库,解决了果品流通对标分检难的问题,实现了“标准看得见”。依托该成果研发的红枣期货感官指标检验仪已经成功转化,首批14台设备推向全国红枣期货交割库企业实现交割应用。

在果品质量数字化表征方面,将百果园、京东农场等消费者喜好大数据与风味组学技术结合,创建了“人机交互”的果品“好吃”数字化表征体系。突破了果品“好吃”难量化、品牌特征不明晰的难题,实现了产区、品种、消费人群喜好精准画像。成果在百果园、京东农场产品品牌特征构建、标准制定过程中成功应用转化。

Part5贮藏保鲜与品牌建设

农参:未来,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杨相政(贮藏保鲜中心主任):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提升方面。将加大对新型绿色和功能性保鲜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应用,主要包括生物保鲜技术(植物源抑菌剂、生物拮抗菌、基因编码)、物理保鲜技术(减压、高压静电、辐照、臭氧、相温),以及具备抑菌、气调、乙烯分解等功能性包装材料。

冷链仓储的设施设备进一步发展。目前果蔬采后产地预冷、冷藏和配套分拣加工等设施建设滞后,冷链运输设施设备和作业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新能源冷藏车发展相对滞后;大中城市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设施短板突出。因此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体系,实现果蔬产后全程冷链流通,是果蔬贮藏保鲜流通减损的主要发展趋势和产业需要。

农参:农产品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品牌建设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郑晓冬(质检中心主任):以果蔬类农产品为例,大品牌并不多。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如质量差异大、品质不统一、标准缺失等。要建立和提升农产品品牌,发展品牌优势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要以质量为核心,注重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在保证和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打造品牌。

济南果品研究所近年提出的农产品质量透明工程,通过现代化、智能化的先进的分析仪器设备和识别表征技术手段,开展农产品质量数字化、多维度评价,从而让农产品安全看得见、风味看得见、营养看得见、标准看得见、过程看得见。通过这“五个看得见”可以将农产品核心的质量特征和差异化品质特色孵育成为品牌内涵,并为品牌建设提供数字化支撑,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有数据,建立品牌自信心,解决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核心质量问题。

Part6入局预制菜

农参:预制菜是风口也是风向,从加工的角度,预制菜的风味该如何保持和提升?

THE END
1.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政策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供应安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政策措施。本文将探讨这些政策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https://news.lotut.com/news/iprNewsPreview.html?newsId=785707
2.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12月3日,记者从四川省经作产业提质增效培训班获悉,近年来,四川农产品加工能力持续增强,建成产地初加工设施5.8万座,初加工率达到69%,打造了预制川菜(含调味品)、精制川茶、精深加工肉制品等标志性产品,东坡泡菜、郫县豆瓣、大竹苎麻等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不断壮大。 https://www.agri.cn/zx/xxlb/202412/t20241204_8695719.htm
3.什么是农产品的初加工?爱问知识人农产品的初加工较为 适合那些资金实力较弱、对技术了解、掌握不多、初次踏人产品 加工领域的农民专业https://iask.sina.com.cn/b/6j2r43tFP5H.html
4.农产品初加工是什么意思?2023-12-29 09:53 你好农产品初加工是指对农产品一次性的不涉及农产品内在成分改变的加工,即对收获https://www.kuaizhang.com/ask/question_9131237.html
5.农产品初加工的范围是什么?财税知识华审网2、麻类初加工。 《范围》规定的麻类作物还包括芦苇。 3、蚕茧初加工。 《范围》规定的蚕包括蚕茧,生丝包括厂丝。 二、畜牧业类 (一)畜禽类初加工。 1、肉类初加工。 《范围》规定的肉类初加工产品还包括火腿等风干肉、猪牛羊杂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农产品初加工有关范围https://www.5scpa.com/knowledge/30226.html
6.农产品初加工范文12篇(全文)农产品初加工 第5篇 结 2014年,在农业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4〕30号)要求和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5月25日至30日举办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培训班有关精神,河南省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完善措施,加强督导,农产品https://www.99xueshu.com/w/ikey5jjlshf6.html
7.什么是农业全产业链?农业产业链深度分析这是整个产业链的起始阶段,包括农业种植、养殖、渔业等。农业生产阶段的目标是获得各种农产品,如粮食、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 2、农产品初加工阶段 在这个阶段,农产品经过初步的加工,包括清理、分级、分选、包装等,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业价值。 3、农产品加工与深加工阶段 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42423.html
8.什么是初级农产品的权威解释食品行业监管食品论植物类包括人工种植和天然生长的各种植物的初级产品及其初加工品。范围包括:(一)粮食 粮食是指供食用的https://bbs.foodmate.net/thread-517864-1-1.html
9.分级/初加工农产品加工产品当前位置:首页?产品?农产品加工 ? 分级/初加工 共找到0条"分级/初加工"相关产品 行业分类: 分级/初加工 加工/深加工/食品加工 计量/包装 综合开发利用 自动化/成套设备 加工技术模块与环节 更多 根据地区: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http://www.agricoop.net/sell/list.php?catid=60655
10.解读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农林48号公告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企业从事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第(二)项适用企业所得税减半优惠的种植、养殖项目,并直接进行初加工且符合农产品初加工目录范围的,企业应合理划分不同项目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分别核算种植、养殖项目和初加工项目的所得,并各按适用的政策享受税收优惠。”对享受免减征税收优惠的企业核算提https://m.gaodun.com/guoshui/58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