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20年浮沉录:网络向上网吧向下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李凌见习记者李杨/文

【编者按】

当年,开网吧办证免费、日进斗金;当年,一张网络经营许可证在黑市上被炒到四五十万元;当年,去网吧总是“人等机”;当年,花近半工资也要去体会“高大上”的生活……辉煌的都是当年。

1971年出生的杨前,家住郑州市中原区,以前是上班族,现在自己创业。“十几年前,我是网吧里的常客。”他介绍,可以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网吧,每个月都会花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四百元。

开网吧的人每晚全家人都一箱子一箱子地数钱

【缘起】网吧真火小煤矿主都改行了

在郑州市天明路中段的一座家属楼下,有一个经营了多年的网吧,虽然是双休日,但里边的人只有七八个,收银员坐在椅子上,打着瞌睡。

“十几年前,开网吧绝对是一本万利的赚钱买卖。”经营了多年网吧生意的刘峰说,郑州最早的网吧大概出现在1996年,那时上网的价格基本是每小时10元左右,但那时上网的人比较少,网吧更少,全郑州也不过十来家。

“要想发、开网吧是当时叫得比较响的一句口号。”1998年,河南开始对小煤矿实施专项治理整顿,在登封开了一家小煤矿的刘峰,就把煤矿转让给了郑煤集团,拿到了几百万现金。“闲下来没事干,看到自己正上初中的儿子天天痴迷去网吧,就去网吧一看,乖乖,一台机子后面有几个人,机子几乎24小时不闲,我就动了心,准备开一家网吧。”

【经营】办证免费每天毛收入几千块

当时因为网吧刚起步,各方面监管相对比较宽松,最早办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还是免费的。“办证很容易,到那儿把材料一交,过了十来天证就拿回来了。”刘峰介绍,开的第一家网吧规模不大,有50台机器,花了50多万。“生意好极了,平均每天的毛收入都有两三千块钱,不到半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我算是郑州开网吧比较早的一批人,那时候郑州的网吧只有几十家,生意也真是好做。”刘峰说,他的网吧开业后,因为靠近两所中专和两个中学,加上还有两个都市村庄,流动人口多,网吧几乎天天爆满。

【火爆】又开5家总收入“你放开猜吧”

2000年到2001年,刘峰一口气在郑州市东风路、大铺村、白庙村又开了5家网吧,把自己的弟弟、妹妹和亲戚派去管理,“投资了200多万元。”他回忆说,每天晚上,弟弟妹妹和亲戚把一天收到的现金都用箱子提回来,全家人坐在一起数钱,“因为好多钱都是一元、五元的,数起来不容易,真是数钱数到手软。”

“2002年,网络游戏也兴起了,除了上网和包夜收费,还卖些游戏点卡和Q币,一个网吧一天收入过万,那都不是个稀罕事。”问起这些年刘峰开网吧的总收入,他没有回答,只是说“你放开猜吧”!

【转折】一场大火让网吧管理严格起来

转折发生在2002年6月16日凌晨,北京“蓝极光”网吧遭人为纵火,造成24人死亡。后来经过调查,这家网吧没有任何经营许可执照,网吧老板违规经营,开放“包夜”把上网者锁在网吧内是造成多人死亡的直接原因。

刘峰说:“就是蓝极光这个事之后,对网吧的监管越来越严了,消防、工商、文化、公安这些部门经常会过来检查,包夜也不让开放了,支出增加了,收入减少了,但相对于其他生意,还是个相当不错的行业。”

泡网吧的70后网吧十块钱一小时发邮件老掉线

上郑大才接触电脑

“1995年,我考入郑州大学,那时候还没听说过网吧。当时我们学校的实验室一般会配一台电脑,用的还是DOS系统,全靠键盘操作,没有鼠标。”杨前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不禁感慨起来。“记不清是大三还是大四的时候,郑大东门开了家网吧,那时候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100多块钱,去网吧10块钱一个小时,太贵了!”

他推了推眼镜,思绪回到了15年前。“再后来,郑大图书馆、计算机系还有我们化学系也都开了自己的电脑室,让学生们使用。当时拿着学生证去办个卡,交几十块钱,一个小时也就是三四块钱,去上一次网在卡上打一个勾。因为便宜,经常要排队。”

发个邮件需要几十分钟

“网吧真正兴起是在我刚上班的头两三年,记得工人路上有家网吧,当时是128K的网络专线,这个速度在当时已经是不得了了!去网吧就是聊聊天,给朋友发发电子邮件,当时我们都叫伊妹儿。比较常上的一个网站是商都信息港,里面有陌生人聊天室。”杨前介绍。

“网速很慢,有时为了发个邮件需要等几十分钟,还经常掉线。”杨前回忆,大家已经习惯了,掉线了就抽根烟,慢慢等。打游戏更是卡得要命,正在关键处老是掉链子。

上网太贵轻松花掉两成工资

“当时家里没电脑,手机也不普及,常去的那家网吧有四五十台电脑,都是爆满。”杨前说,“价格很贵,我都不敢多上。每次都是上一小时,到点儿就走,要不然,超过1分钟就按一个小时收费。”

杨前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上网的价格,2000年左右,网吧上网费降了不少:一般的都是星期一到星期五9:00~13:00每小时4元,两小时6元,13:00以后每小时5元。如果买“上机票”,90元可以上机30个小时。每个月都要花个七八十元甚至上百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因为自己那时的工资也就三四百元,2002年才涨到1100元。”

网吧的白银时代【2003~2009】

10年前,走进网吧是一件很潮的事儿。如果天天有机会去网吧,还会被身边的朋友高看一眼。作为一名资深网民,刘爱华至今都要感谢网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网吧成就了他的工作,而更重要的是,网吧还给了他美好的姻缘。

开网吧的人月利三四万牌照停批时果断转手了

“那时候的生意,就一个字:火!”38岁的赵志林谈起当年开网吧的经历,至今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那时候上网的人多,挣钱快,随之而来的是黑网吧也多,而当一张网络经营许可证炒到三四十万元的时候,他果断退出了网吧领域。至今,他依然为当年的抉择而庆幸。

【机遇】

辞职因为“要想发家,得开网吧”

“2000年时,郑州街头的网吧不是太多,由于工作需要,我要经常到网吧给单位传些资料。有时候,为了找网吧,跑好几道街,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上网的人也非常多。”赵志林说,网吧内人满为患的场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觉得,要想发家,得开网吧。于是,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他,决定辞职向网吧进军。

为此,他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并做通了家人的工作,2003年,27岁的赵志林和朋友一起,在父母的帮助下,在郑州市大学路上开了一家网吧。

“当时只有50台机器,加上房租和其他各项费用,总投资才40多万元。”赵志林说,那时候开网吧,也没有统一的门槛,很容易就办理了各种证件。而网吧一开张,就吸引了很多人来上网。

【火爆】天天满座每月净利润好几万元

“那时候,网吧的生意都很好,更何况,我们的网吧临近学校,生意更好。”在赵志林看来,当时,网吧虽然不是新生事物,但用今天的话来说,可谓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地方,很多年轻人都去上网,尤其是谈恋爱的年轻人。

50台机器,上座率总是百分之百。这个顾客走了,其他顾客就顶上来了。

顾客多,网吧的收入自然十分可观。“加上卖饮料的钱,每天都有几千元的收入,除了房租、工人工资、电费等其他费用,每个月净利润三四万元”。

“那时候,小日子过得相当刺激。”此后,赵志林又扩大了规模,将机器扩展到150台。

【退出】网吧牌照停批“黑网吧”涌现

“2003年至2006年,是郑州网吧大发展时期。我的感觉,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基本上都能看到网吧的影子”。尽管如此,赵志林的生意也不受什么影响,因为他也在不停地提升网吧档次,改善网吧环境。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6年,从这一年的6月30日起,河南省内网吧牌照停止审批。2007年年初,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颁布了各地不得审批新网吧的通知,网吧牌照审批再次冰封。

“这一时期,网吧的生意依旧很好,想开网吧的人不在少数。然而,我国停止了新网吧的审批。于是,大量的黑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隐藏在城中村、居民楼内。”赵志林说,随之而来的还有政府有关部门对有证网吧的严格监管,各种规章制度陆续出台,“金箍”越来越紧。

在这种情况下,机灵的赵志林觉得,市场进入了饱和期,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于是,他果断将网吧转让,当时,身边不少朋友都觉得可惜。

泡网吧的80后去网吧天天都得“人等机”

在网吧写稿成常事儿

2002年,21岁的刘爱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就成为一家行业报的记者。

“当时,我们采访完回到单位,需要手写稿子。在稿纸上写好后,交给编辑修改,编辑修改后再交给打字员输入电脑。”刘爱华说,那时候还是原始的工作方式。到了2003年,他们单位配置了电脑,要求用电脑写作。由于电脑少,工作人员多,大家总是抢着用电脑。

经常在外采访的刘爱华,很少去单位,总是就近找网吧写稿子。“一小时1.5元,还有2元的,三个小时下来五六元钱,挺划算。”刘爱华说,如果没有网吧,在那个时代连工作都没法完成。

想上网经常“人等机”

单位的电脑不够用,而当刘爱华走进网吧时,也常常崩溃。“是个网吧,人都可多,要想上网,就得人等机”。

刘爱华还讲了一件趣事。有一次,一位摄影记者需要传几张照片,跑了两家网吧都没有空位,后来,这位摄影记者只好跟一位正在上网的年轻人说:让我用一下网络吧,就传几张照片,就五分钟,我给你两块钱。

网吧成就美好“姻缘”

“现在去网吧的人,大都是打游戏的;那时候上网的人,都是网上聊天的。”说到这里,刘爱华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那时候,下班没事就去网吧,在网上和很多网友聊天,俺媳妇儿就是那时候在网上认识的。

和刘爱华一样,在那个时代,上网成了很多人最大的业余爱好。由于上网需求大,而正规网吧满足不了需求,于是,一大批黑网吧就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说实话,我也去过黑网吧。”刘爱华说,当时黑网吧里有很多中小学生,经常看到家长找到黑网吧,将自己的孩子强行拉走,而家长和网吧的冲突也时有发生。

网吧的青铜时代【2010~2013】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梁新慧/文

当年,70后、80后是网吧的主力军,为了上网,他们不惜排队等候。而对于90后的赵涛来说,网吧对他没啥吸引力。他说,随着3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上网变得越来越方便,自己一年能去一次网吧就不错了。他甚至认为,网吧数量的缩减将呈不可逆转之势。

开网吧的人卖盒饭比开网吧还赚钱

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入2010年,网吧市场也悄悄发生着变化。“当年,为了开这个网吧,我通过各种关系,找了很多熟人,花了将近40万元,才从别人手中购买了一个网络经营许可证,本想着大干一场,没想到生意一年不如一年。”说起这几年的经历,网吧老板李胜利透露,他这几年不但白干了,还赔了不少钱。

【投资】为了拿到网吧牌照花了38万元转让费

2007年,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颁布了各地不得审批新网吧的通知,网吧牌照审批进入“冰封”时期。“当时网吧生意好得很,我和两个朋友一直都想开网吧,但由于政策所限,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到了2009年,民间盛传针对网吧的政策将有大调整。为此,李胜利一直等待着国家政策的出台,结果,当年9月,他等来了文化部的《网吧连锁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而该通知和他的关系并不大。

“该通知只是对网吧连锁企业的认定,对我来说,只有两条路:要么加盟连锁网吧,要么自己开网吧。而自己开网吧的前提则是要搞到网络经营许可证”。

于是,通过各种关系,李胜利花大价钱从别人手里买来了网络经营许可证。“为了这张纸,我花了38万元。当时在广州一些城市,这张纸更贵,能卖到100万元左右。”李胜利说。

【焦心】网吧生意下滑一年不如一年

李胜利的网吧开在郑州市花园路上,2010年开业初期,生意还不错。

“总共有100台电脑,上座率基本上都在90%以上,每个月的纯利润也有几万元。不过,由于是三个人合伙投资,平均每个人每个月的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李胜利说。

然而,这样的好景并不长。

“进入2011年,我发现生意开始下滑,上座率在逐渐降低。”李胜利说,为此,他和他的合伙人开始更新网络设备,还对网吧进行了改扩建,换了清一色的皮质靠背座椅和液晶显示屏,传输也从刚开店时的宽带换成了光纤……然而,他们的付出和改变,并没有吸引太多的人气,平常工作日的上座率只有50%左右。

“4个小时的网费,才10元钱;而卖一份10元的盒饭就能挣7元。”李胜利说,上网的人都要吃饭,后来,他们就在网吧内推出了盒饭套餐,结果,卖盒饭挣的钱比网吧的收入还高。

【尴尬】低价转让网吧牌照等了俩月乏人问津

网吧生意越来越惨淡,而房租年年涨,人员成本、宽带费用也是年年涨,这让李胜利苦不堪言。

“从开网吧这几年来,不但没有盈利,还一直在赔钱。”李胜利说,如果继续干下去,说不定还得继续赔钱。而谈及网吧生意惨淡的原因,李胜利直接归咎于“宽带入户”的普及和3G智能手机的热卖。

去年,恰好赶上拆迁,李胜利的网吧也在拆迁范围。于是,他和合伙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彻底退出网吧经营领域。

泡网吧的90后一年能去一次网吧就不错了

初中时和同学偷偷跑到网吧

“说实在的,我对网吧有着很深的感情。”说起网吧,今年23岁的赵涛觉得,上初中时偷偷跑到网吧上网,是很难忘的人生经历。

当时网吧还是新兴事物,监管政策还不完善,丰富多彩的网络深深吸引了很多中小学生,不少学生沉溺于网络,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

“有一个周末,我爸将我从网吧里拽出来,狠狠揍了我一顿,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去网吧了。”赵涛笑着说。

网吧渐渐丧失了吸引力

2009年,赵涛进入大学。学校里有着宽敞明亮的网络教室,他能够经常在这里上网。

“这时候,智能手机出现了,上网变得更方便了。”赵涛说,同学们一回到宿舍,就会拿出手机上网,和朋友们聊聊天,看看新闻。

“很少去网吧了,网吧里太嘈杂,吸烟的人又多,空气糟糕。”赵涛说,于是大家都不咋去网吧了。

今天,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赵涛认为,网吧对他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了。“家里有电脑,出门有笔记本,手中有智能手机,根本不用去网吧了!”

网吧环境像咖啡厅就好了

“我觉得,网吧数量的减少,肯定是不可逆转的大势。但网吧还有其市场需求,也不可能消失。”赵涛说,他从来不打游戏,因此,网吧对他来说意义不大,但对于喜欢打游戏的年轻人来说,网吧还是首选场所。

赵涛说,他的一个朋友是个游戏迷,总是七八个人一起去网吧玩大型网游,“我的朋友说,只有在网吧里打网游,才会有酣畅淋漓的感觉”。

“从这个意义上说,网吧肯定不会消失。尽管整个行业前景不容乐观,但网吧需要在自身设施、服务上不断下功夫。”赵涛说,如果网吧就像咖啡厅一样干净、整洁、舒适,他还是很愿意带着朋友去休闲的。

网吧的黑铁时代?【2014~?】

2004年,我省新建网吧的审批全面停止,一张网络经营许可证在黑市上被炒到四五十万元。10年过去,不少网吧从业者决定“金盆洗手”,就在这时,“冰封”了10年的单体网吧审批解禁。

为何要放开单体网吧审批权限?在网吧行业走下坡路的时候推出这一政策,会起到什么作用?我省网吧行业现状如何?未来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现状】

网吧老板备受“煎熬”

2月21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郑州市黄河路上一家网吧。工作人员说,该网吧已经经营了10余年。“2009年之前都很火爆,从来都是人等机,现在成了机等人。”

记者发现,该网吧有120多台机器,当天上午的上座率只有50%。前来上网的网友大多在玩《英雄联盟》、《地下城》等游戏。

而在文化路上的一家网吧,王姓老板大倒苦水,说网吧本来分布在两层楼,这几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索性将二楼变成餐馆,用来补贴网吧。“基本上不赔钱,但和前几年相比,生意确实不好做了。”

在记者采访的多家网吧中,多数老板都表示,网吧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备受煎熬。他们的状况在58同城网上得到了体现,记者发现,有几十家郑州网吧挂出了“网吧转让”的信息。东方今报记者试着联系了多位老板,他们几乎给出了相同的答案:要投资其他行业,顾不上网吧了。而熟悉内情的人说,关键原因是网吧利润急剧下滑,老板们纷纷改行。

【趋势】

网吧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河南省文化厅市场处处长张松涛说,我国的网吧数量从2011年到2012年开始出现下滑,结束了自2004年以来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2012年约有1万家网吧停业。截至2012年底,全国网吧总数降至13.6万家,我省网吧总数基本上还算稳定,保持在8000家左右,但城乡比例有所调整。

“前些年,网吧主要分布在城市里,乡镇甚至农村根本看不到网吧的影子,这几年,城市市区的网吧减少,出现了向城乡接合部乃至农村转移的趋势。”

在网吧逐渐走向没落的同时,中国拥有智能手机的人口比例从2012年的20%增长至去年的近50%,涨幅超过一倍。

同时,安装宽带网络的中国家庭用户数量也在2012年大幅提升,达到了1.91亿户,是5年前的3倍。

【转机】

单体网吧审批“解禁”

就在不少网吧从业者准备改行的时候,一个利好消息传来。

“我省之所以放开网吧的审批,这和文化部等四部委的一个通知有关。”张松涛说,去年11月初,文化部、公安部、工信部、工商总局联合发出通知,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可根据地区和城乡差异,在确保场所每台计算机占地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的前提下,分别设立网吧台数标准,依法开展单体网吧审批。这意味着“不新批一个单体网吧”的政策被废止。

【作用】

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

一边是网吧的经营困境,一边是政府审批解禁的救场。政府为何在此时放开单体网吧审批,新政能解救网吧吗?

张松涛分析,从大的方面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因此,文化部门要“减少审批,放开文化市场”。从具体现实来说,此次对网吧政策进行适时的调整,目的是希望使网吧市场准入与管理工作能够与市场的变化相适应。

有不少连锁网吧的负责人担心,网吧生意本来就不好,如果放开单体网吧审批,会对他们的经营造成影响。对此,张松涛说,网吧政策调整,对连锁企业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放宽准入有利于制度上消除地方保护,给连锁网吧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给那些“连而不锁”以及靠收取加盟费生存的连锁企业带来冲击,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

【未来】

要想存活必须转型升级

据悉,此番政策调整后,各地网吧的总量和布局规划不再报文化部备案。针对解禁后网吧会不会因此泛滥,四部委要求各地要及时调整网吧总量和布局规划。

“城市的网吧市场已经日趋饱和,甚至部分地方出现萎缩,而那些外来务工人员比较聚集的城乡接合部、小城镇、农村地区等,市场需求依然很旺盛,这些因素在整个网吧总量布局规划中都将全面考虑到。因此,农村地区和外来人口多的地区网吧数量会多一些,而城市里的现有网吧,要想继续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张松涛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网吧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除了提供网络服务外,还有桌游、咖啡、餐饮等。

“我希望网吧更具个性,而不仅仅是一个上网的地方。”网友赵涛建议,网吧需要用餐饮、购物等综合服务来吸引顾客,而不同装修风格、不同文化内涵的主题网吧也会吸引上网族的光临。

THE END
1.适合在农村摆摊的小生意有哪些?这5个小生意不错,值得尝试!1、卖蔬菜:最贴近生活的生意 说到农村做生意,卖蔬菜肯定是最常见不过的了。尤其是现在大家都提倡健康饮食,绿色有机的蔬菜需求量越来越大。你可以在自家地里种上一些绿色蔬菜,然后在集市上卖。比如白菜、菠菜、萝卜、韭菜等,这些蔬菜利润虽不算高,但周转快、顾客稳定。而且现在农村的集市人流量大,特别是早上和傍晚https://www.jianshu.com/p/9e01736892eb
2.农村做什么生意好赚钱农村做什么生意好赚钱 1、废料加工。现在在很多城市都已经逐渐开始了垃圾分类工作,并且在一些农村也开始推行了。因此这其中便会产生很多可回收的废料。将一些可回收的废料进行回收再次利用的话,不仅能够赚取废料回收的费用,还能够达到保护环境、节省资源的目的。而且其中有很多热塑性的塑料废弃物利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将其http://www.lhl8.com/new_1302653/
3.农村做什么生意赚钱农村创业项目(农村做什么好创业)适合在农村做的3个小生意,做好1个,很快就能翻身 农村创业项目 1.现代农业种植与养殖: 特色农产品种植:利用地理优势,种植有机蔬菜、水果、药材等,满足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精品畜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畜禽养殖,如土鸡、山羊、蜜蜂等,注重品质和品牌建设。 http://ywz.kai4.cn/zqjq/103263979.html
4.五个赚钱小本买卖,农民朋友也能轻松干!合法合规:无论做啥买卖,证件齐全是基础,尤其是食品类,一定要办理相关许可证。品质为王:东西再便宜,质量不过关也白搭。咱农民卖东西,得靠诚信打市场。用好互联网:现在短视频带货、直播营销特别火,学会用这些工具,可以让你事半功倍。量力而行:不管多赚钱的生意,都要先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别盲目跟风,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590697927737326&wfr=spider&for=pc
5.农村赶集卖什么简单利润大,分享几个赚钱生意生意经核心提示:网上很多关于农村赶集卖什么利润大赚钱的生意,卖实物说得多,而无形服务这些赚钱生意反而说得少。其实在农村赶集卖东西赚钱的还有卖服务赚钱。比如:阉鸡赚钱、加工花生油、碾米赚钱、家电清洗赚钱、婚庆服务赚钱等,都是目前农村刚需的服务赚钱生意。因此,如果问在农村赶集卖什么且赚钱,我们还应该多往无形商品方面https://www.qunapu.com/news/show-2285.html
6.农村赚钱攻略最全最精农村办什么样的店才会致富赚钱? 我想回家创业,我家在农村,请问现在做什么好呢? 想在农村开一小家电店面加维修家电? 大学生应该在农村靠什么创业? 农民可以在农村开什么加工厂? 农村开店创业,该选择什么项目? 开店货源 更多 樱桃花卷蛋糕毛巾 批发价:3.5元 儿童套件床上用品 批发价:95.00 元/套 冬用夹棉四https://view.1688.com/cms/baike/maoyi/nongcun.html
7.农村从事这五类行业比较赚钱,适合返乡农民工的几种小生意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农村已经多数地区脱离了贫困,大部分人都已经过上了高质量的生活。而前几年农民工为了能够生存,为了能够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大部分人都带着行李箱进入城市打工,他们远离家乡。 一年当中只有过年期间才能够回家与亲人团聚,在外面打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OTQ1ODgyNw==&mid=2247528427&idx=4&sn=6aa305a7bda63f3c7ed0e1930be3d76f&chksm=97d8d38fa0af5a999a9aba88fb37e2489f96601894c3d7ed60c5e9cc1d0bbb4aa55c64cbe0b0&scene=27
8.2023农村人在家干什么挣钱?这6个赚钱的生意赶紧学起来!一、2023农村人在家干什么挣钱? 1、上门维修 现在由于农村的年轻人很多都出门打工了,家里就只剩下老人跟小孩了,所以很多农村家庭里的设备出现了一点小毛病,都没人会维修,都要请师傅来维修,所以如果我们在农村做上门维修的话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比如我们可以上门维修家电、上门维修农机、上门维修门锁、上门维修水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32276.html
9.张宏文:都市里的“村庄”他说:“我来昆明主要是为了打工赚钱,希望能找份好工作。家乡穷,在家呆着无聊,没事干,没书读。来了以后觉得昆明还可以,但没有理想中的那么好,找工作很难,自己的文凭太低,工作不好,有时没什么生意,吃饭就没钱,就找老乡临时借点钱,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空闲的时间,无论下雨还是天晴都一个样,跟另外两个老乡住在http://www.sky.yn.gov.cn/ztzl/yq30zn/zgwj/shxyjs/928157178813124200
10.适合农村创业赚钱的项目有哪些?营销创业适合农村创业赚钱的项目有哪些? 最新适合农村人的15个创业小项目,农村小生意,做好一个就能发家近几年新农村的高速发展,农村是市场空间发展越来越广阔,许多地区出现了一些返乡创业的创业者。 传统生意发展状态近些年一直走下坡路,那么在农村有哪些适合农村人的小本创业项目?农村人的发展在未来越来越占优势,相比之下,http://556z.com/post/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