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代表农业行业特点,代表产业利益的营销主体目前发育不成熟。面对竞争激烈、千变万化的市场,分散、弱小的农户难以克服其自身的弱点,具有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功能性缺陷”。当前以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为主导的营销渠道体系虽然在农产品营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能有效解决产销环节中存在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2.营销观念淡薄,营销组织化程度较低
要树立农业大市场的整合营销观念,就得要资金、技术、信息等条件,而这些对于目前的中国农民来说都是不足的。目前的农业营销仍局限于以个人的主观判断导向的低水平营销运作上,所以国内农产品营销还不够规范和科学。
3.农业生产合作化程度低,产品问题突出
在我国,各地区农产品生产普遍存在着品种单一、名优产品比例低;产品就地加工消化比例低、精深加工不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落后;许多地区农产品生产总规模大,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差异大。同时,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质量检验、标识管理等各个环节,缺乏一套严格而完整的标准和市场准入监管制度;产品质量不稳定,水污染、空气污染、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品质影响大;品牌塑造、管理和推广力度不够,许多地区虽注重品牌塑造或推广,但不重视品牌管理和维护,导致假冒产品泛滥,品牌价值下降。
4.管理手段不完善
(1)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检验检测手段不完善,农产品不是食品就是工业原料,其质量与安全标准非常重要。如何加快建立符合科学标准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非常重要,只有建立这一检测体系,才能建立公平、公正的农产品竞争市场。
(3)缺少系统规范的农产品交易法规和细则。中国农产品市场法律和规范建设是薄弱的,这对于农产品营销而言,没有足够的保障。
农产品营销策划应对策略
1.优化完善农产品品质
作为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来说,要想让自己的有更大的收益,决不能吃祖宗和当地特殊环境的老本,加强对品种的改良,包括外观、口感、营养成分、安全性、加工工艺等,这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基础所在。
2.产品结构性包装
产品的包装要和产品的优良品质相匹配,这样才能相得益彰,塑造品牌价值,研究发现,一个产品的价值60%来自于包装,因为消费者有时候往往并不了解产品本质,往往借助于包装形象、文字说明、生动展示才能感觉到,这一点却是许多农产品经营者所忽视的。
3.发掘卖高价的亮点
4.塑造产品传奇故事
对许多名特优的农产品来说,背后都有一段特别的传奇和故事,作为经营者其实不仅仅在销售农产品本身,也是在销售和推广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
5.开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在中国很多沿海地区的富裕程度,不亚于发达国家了,他们对农产品有着更多、更高、更深、根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必须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对应消费者独特需求,满足他们更加苛刻的要求,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6.高端农产品,渠道创新是出路
现在许多农产品,都希望进现代零售渠道,如卖场、、便利店等,事实上,这些渠道因为门槛较高,进场费、促销费不堪重负、还有帐期限至、甚至拖欠款,对许多农产品来说并不是有效的渠道。
7.打破传统传播模式
8.创造深度的服务模式
怎么销售农产品,也要做服务吗?
是的,因为通过服务,农产品的价值才能进一步放大,获得高端消费者认同,想想看,一只苹果在水果店卖,更多5块钱,但是在美容店拿来排毒,或者做spa,可以卖到几百块,其中增值的重要原因就是提供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