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印发《2024年四川省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川农地方食品法规食品法规

各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法院、检察院、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供销合作社:

现将《2024年四川省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中如有任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各省级部门联系。

联系人:农业农村厅骆磊,028-85505855

省法院刘景,028-87567667

省检察院李洪梅,028-86581981

经济和信息化厅黄仲泉,028-86262091

公安厅吴潘,028-86302819

省市场监管局易锋,028-86607582

省供销社张永盛,028-86623358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024年6月3日

2024年四川省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

2024年,全省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从严从实,发挥好协调机制作用,扎实推进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严格整治不合格产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净化线上线下农资市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全年农业生产和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一、加大排查力度,严格整治不合格农资产品

1.集中线下拉网排查。在重点农时期间,组织开展农资质量拉网式排查,重点就农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资质是否具备、进货查验制度是否完善、购销台账记录是否清晰、产品标签标识是否真实等开展检查,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清理下架。以省市县交界地区、农资经营集散地、城乡接合部等为重点,针对“忽悠团”流窜作案、假劣种子化肥坑农害农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从农资使用端倒查发现假劣农资违法线索,通过飞行检查、暗查暗访、群众走访等方式,主动提高问题发现率,紧盯线索,严查到底(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农资产品监督抽查。组织实施种子、肥料、农药、兽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对往年发现有不合格产品的和群众投诉举报、排查发现隐患、新闻媒体曝光的产品和企业列为监督抽查重点对象,加大抽检力度,线上销售的农资产品也要纳入监督抽查范畴。提高质量抽检工作效率,及时公布抽查结果。开展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风险预警监测和饲料企业现场检查。推进肥料等农资产品省市抽查工作协同联动,结果及时共享(农业农村厅负责)。将复肥、磷肥、氮肥、钾肥、有机肥料、泵、机动脱粒机、碾米机、喷雾器、饲料粉碎机、农用薄膜等11种农资产品纳入2024年监督抽查计划,充分运用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建立对重点领域、重要品种的质量预警机制,防范区域性、行业性和系统性风险(省市场监管局负责)。

二、加大打击力度,严惩制售假冒伪劣行为

4.开展四大专项行动。加强农资质量执法,实施“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农业农村厅负责)。开展“昆仑2024”专项行动,依法严打假劣农资犯罪(公安厅负责)。扎实推进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持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农业农村厅牵头,省法院、省检察院、公安厅参与)。开展农膜联合监管执法行动,全面排查整治生产销售非标地膜和不按规定回收废旧地膜等违法行为,依法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严禁非标地膜入市下田,有力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曝光农资违法典型案例。查处一批违法案件,严惩一批不法分子,销毁一批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公布一批全省农业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激励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抓好农资执法工作。组织地方集中曝光一批违法行为典型、社会影响恶劣的农资违法犯罪案件,发挥警示震慑作用。通过集中销毁假劣农资、邀请人大代表观摩庭审等形式,展示依法从严惩处农资制假售假违法犯罪的工作成效(省法院、省检察院、公安厅、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提升执法办案能力。健全完善跨部门跨区域农资质量执法协作联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行刑衔接机制,积极探索综合执法与行业监管协作模式和合作机制,推进综合执法与行业监管深度融合。组织开展执法练兵竞赛活动,以学助练、以查提技、以案强兵,组建全省执法办案专家库,举办地方执法骨干培训班和执法师资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农资执法能力(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行业管理,完善农资监管制度机制

8.优化农资审批和认证管理。按照“谁审批谁负责”,分品种强化落实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开展品种试验专项整治,严格品种管理。严格肥料登记备案审查事项,严把复肥、磷肥生产许可准入关。完善农药登记、生产许可、经营许可、登记试验等管理制度,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鼓励种子企业获得认证,提升种子质量和种子企业管理水平。持续强化农机产品认证管理,加强农机产品认证机构监管和农机鉴定工作信息公开(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完善农资追溯管理。推进种子、农药、肥料等主要农资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建立电子追溯码识别制度。不断扩大农药、兽药二维码追溯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种子监管技术支撑,加快推行以“一品种、一名称、一标样、一指纹”为主要内容的品种身份证管理(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进一步强化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质量管理工作机制,督促系统农资企业落实好“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加快农资物联网应用推广,扩大中国农资质量追溯平台的使用范围和数量(省供销社负责)。

10.探索农资信用管理和行业自律。做好农资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公开等工作,落实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信用状况与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申报、资格审查、评优奖励等全面挂钩(省级农资打假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发挥农资行业协会作用,鼓励协会对成员企业开展信用评级评价,督促企业诚信经营(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广泛宣传引导,推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12.发挥供销社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依托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经营网点、为农服务中心、庄稼医院等,扩大绿色优质农资供应覆盖面。公布2024年供销合作社农资保供重点企业名单,更好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促进各类经营主体与保供企业对接,让农民能够及时用上放心优质农资(省供销社负责)。

五、落实工作举措,确保农资打假见到实效

13.从严从实压实责任。各地有关部门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决扛起农资打假责任,切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既在“严”字上下功夫,层层传导压力,狠抓工作落实,下力气解决农资生产、流通等环节突出问题;又在“实”字上下功夫,加强上下联动,对部省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核查并及时调查处理(省级农资打假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协同联动提升实效。发挥农资打假部门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农资打假信息交流、情况通报、协同联动,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对发现跨区域的假劣农资问题线索,强化协同办案、区域联查、跨区协查。加强农资打假工作调度、分析研判、信息宣传,综合运用激励手段和督促机制,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确保农资打假任务落地见效(省级农资打假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THE END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修改建议主要集中在委托加工、捆绑销售、互联网销售农药、标签标注原药企业信息、同一登记证持有人的同一农药产品标签只能标注同一个商标等条款。 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和厅植物保护站将梳理修改意见,通过不同渠道反馈给相关部门,继续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促进四川农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https://www.agri.cn/zx/xxlb/sc/202412/t20241204_8695841.htm
2.农资进销存管理系统台账怎么做零代码企业数字化知识站销售趋势分析: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分析,判断哪些农资产品销售较好,哪些产品需要促销或调整策略。 库存周转率:分析库存周转情况,及时调整采购计划,避免过量库存或缺货情况。 供应商评估:根据采购记录评估不同供应商的表现,选择最佳的合作伙伴。 5. 遵循法律法规 https://www.jiandaoyun.com/blog/article/1075144/
3.农资市场存在问题(精选十篇)农资法律法规和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 在各项法律规章中属于新的法规。尽管农资监管部门做了很多宣传工作, 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他们需要面对的是, 大量的农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 尤其是数以万计的农户, 想要让这些人和单位都熟练运用农资管理法规, 不是那么容易, 需要做的工作是持久战。个别农资的生产企业、经营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6yps23.html
4.国光股份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农药行业对环保的要求相对高于其他行业,在环保监管日益严格、行业环保标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农药生产企业必须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必要的环保设施投入和建设,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适当的末端治理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小、盈利能力弱、无法达到环保标准的农药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 http://yuanchuang.10jqka.com.cn/20240815/c660835321.shtml
5.三农科普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相关法律法规三农科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对保护农业生态有着重要作用。为推行绿色发展,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农药、肥料、废弃农膜等农资包装废弃物的管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第三十条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 https://www.tcrbs.com/2024/0807/311585.html
6.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11篇(全文)三是零散生产较多,处罚执行难。全市蔬菜分散户数量庞大。这些户多数是自产自消自销,根本不搞科学种植,也就做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于这些分散户在依法监管上存在处罚难、执行难的问题,需要在法律法规方面制定相应细则。 四是监管力量和技术支撑有待加强。种植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量大面宽且专业性强,而全市农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et9hsrz.html
7.2022年3月重大政策立法典型案例全面梳理北大法律信息网丧偶妇女符合国家相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情况下以其夫妇通过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而获得的胚胎继续生育子女,有别于原卫生部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中的单身妇女,不违反社会公益原则。医院不得基于部门规章的行政管理规定对抗当事人基于法律所享有的正当生育权利。 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903&year=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