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农业怎么干6大趋势给你启发

土地流转加速,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全面落实,未来的农村土地流转也将有序推进。有专家估计将来典型农场(基地)规模将在50200亩左右,东北地区会更大一些,规模将达到10002000亩。

毫无疑问,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将有利于农业的标准化、机械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但目前高企的土地流转价格,影响了整体流转进程和效果。如何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效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决定未来10年流转进度的关键。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目前,农业领域已经涌现出了不少社会化服务组织,如金正大推出的金丰公社、中化集团提出的MAP(现代农业平台)、河南的甲加由、刘石创立的土地托管组织美来众联,以及各地的中小型机构等。

做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但前提是,社会化服务组织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以“社会化服务”之名,行“卖农资赚差价”之实,一定要帮农业生产者补短板,切实解决他们的需求和痛点。社会化服务,模式大同小异,关键是看你怎么做,怎么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

二、生产经营主体将发生重大变化

占绝对数量多数的仍然是农民,未来的农民内涵将发生重大变化,他们会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高学历、懂农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与此同时,专业大户、合作社、公司将会越来越多,并发挥更加重要和实际作用。在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生产经营主体将以专业大户为主。而合作社将变得更加规范化、实心化,向日本农协看齐。公司(工商资本)的下乡,将不再急功近利化(急功近利也得不到好的结果)。

三、农业科技将成为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资源环境约束压力下的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农业科技将成为农业领域发展的主动力、主引擎。

基因工程技术在未来将会大规模应用,开放只是时日问题。使用了基因工程技术的产品,在抗病、抗虫、抗旱、抗逆性等方面都比传统作物要优秀。使用基因工程技术,既可以大幅提高作物产量,也能提高产品品质。如果我国大众能更科学、理性地看待这项技术,则政府放开转基因作物种植的步伐将会更快。

无人机在未来10年的普及程度将至少达到30%,乐观估计甚至是100%。艾格农业在2018年七八月份调研了内蒙、河北、湖南、山东等地,赫然发现无人机植保在农村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尤其是在湖南,因为属于丘陵地区,且田块分散,过去农民靠背负式喷雾器打药费时费力还危险,如今有了无人机植保技术,真是助莫大焉。

虽然无人机植保目前仍存在药剂漂移、大风改变作业轨迹、电池续航差等问题,但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未来的农业植保领域,无人机将发挥主要作用。有专家甚至乐观估计10年内可实现100%无人机植保。

粮食、农产品仓储设施及技术将得到发展。据京东农业云总经理王涛介绍,未来会有更多的平台公司、技术公司对仓储物流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如京东的云仓、联合仓模式。

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会得到大力应用。政府提倡节水、节肥技术,日后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后,节水技术会得到更多应用,如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主要跟地区、作物有关,东北地区会应用多一些。

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首先需要说明,数字农业是个集合范畴,它包含了精准农业、精确农业、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物联网等概念。

美来众联董事长、前先锋种业中国区总裁刘石认为,数字农业将是未来10年重要的风口,并成为整个行业的最终解决方案。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可结合种植模型、数据模型,加上传统经验的固化、提炼,从而使整个过程更高效、精准。

艾格农业认为,手机等终端设备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农具,大数据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数字农业解决方案也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而能孕育、促进数字农业发展的生产关系,才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关系!

春江水暖鸭先知,国外已有农化巨头孟山都在做数字农业转型。孟山都先后于2012、2013年收购了精准播种、气候公司,通过Fieldview平台为美国、巴西、欧洲等地区的种植者提供播种规划、施肥建议等服务。截止到2017年,Fieldview平台已服务土地面积7.2亿亩,收费服务面积覆盖2亿亩。

四、农资农机体系将重构和优化

农资流通体系将扁平化,但农资电商作用有限。农业生产方式、经营主体的变化,也在倒逼农资流通体系不断进化和升级,传统的农资厂商、经销商也在谋求转型,由单一的交易商向服务商转变。如:金正大先后推出了农商一号、金丰公社。诺普信也推出了田田圈,并通过农发贷、农泰金融向农资经销商提供金融服务。

农资流通体系,减少层级是必然,但究竟是向省级代理(或厂商)还是镇(村)级经销商集中则因地而异,因品种而异,因代理商(经销商)综合实力而异。随着经营者的规模不断提高,镇(村)级经销商完全可以绕开中间环节,直接对接省级代理甚至厂商,且镇(村)级代理商服务于种植一线,深谙种植户需求,提供的服务方案也更切中要害、更有落地性。

但对一些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农资(如化肥),随着经营者规模的壮大,经营者完全可以直接向省级代理乃至厂商要货,镇(村)经销商的作用就会被弱化。

至于农资电商,这种流通形态会成为有效的补充,但不可能取代线下渠道。电商模式是交易模式,不能或难以提供精准、系统的农资服务解决方案,并且农资电商的平台撮合模式,解决不了供需双方的信任关系问题。农资不同于日用消费品,决定成交的关键还是:信任、服务!

农业机械现代化不断提高,高端农机装备应用越来越广。随着农村老龄化加剧、劳动力转移,未来需要农业机械来提高生产率,降低人工投入,如果不用机械化,根本找不到足够人手从事农业。

2016年,我国农机耕种收综合化率已达65.2%,预计2020年将超过70%。单从这个数字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尚可,但高端农机装备的应用仍然不足,如农业机器人在果园、茶园的应用等。

五、农产品品质提升,品牌化程度提高

由追求量变转向追求质变。国家已经做出了重要论断,当前农产品是阶段性供不应求和供给过剩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农产品需求乃当务之急。

未来农业生产(特别是经济作物、特色农产品之类),将以适销对路为原则,以安全、健康、营养、优质为追求,以订单农业为重要载体,向大众消费者、城镇居民提供品种丰富、品质可靠、品牌可信任的农副产品。

农产品品牌升级。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区域公用品牌,以及企业农产品品牌。随着农业细分产业的不断集聚,打造区域品牌,获得规模效益变得更加可能和容易,而企业也将更加注重通过品牌培育来实现产品溢价。

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更加智慧化,新零售风头正劲,阿里、腾讯、京东三大巨头合纵连横,通过自建、合作、投资并购等方式,擘画新零售版图,农副产品、生鲜品类就是其中的重要棋子。

无论是渐行渐远的“O2O”,还是更换门庭的“OMO”(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流通绕不开线上和线下。至于线下渠道、线上流量如何有效结合,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则唯有靠实践来验证。

六、农业金融体系将逐步完善

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比较高,使得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于农业领域的动力不足。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约占GDP的9%,但农业贷款余额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左右。

未来10年,农业金融体系将逐步完善,农民的贷款可获得性将得到提高。目前,财政部已发起成立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并推动省、市、县各级信贷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信贷+保险”“保险+期货”等模式也在各地开展试点,蚂蚁金服、中和农信、京东数科等新型互联网机构,也在为农业金融发展添砖加瓦。

THE END
1.农资产品的未来趋势与创新发展农资产品的未来趋势与创新发展 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 在现代农业中,精准施肥技术已经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先进技术,可以对土壤类型、水分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从而精确计算出每块田地所需的养分量。这种方式不仅能减少资源浪费,还能避免过度或不足的营养导致作物生长受限。未来,随着大数据和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191063.html
2.2024年农资行业真的卷吗?看完或许会颠覆你的认知当然!君不见,从农资企业到经销商、零售商,上上下下,无不哭着喊着说:竞争太激烈、生意太难做、钱太难赚…… 毋庸置疑,农资行业内卷有其客观原因:人口红利消失、经济下行、产能过剩、出口受阻、消费降级等等。2024年,整个行业都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内卷带来的巨大压力。 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yxcl/content/6d9f3d51-ffb6-4205-aa95-5be78d793237.html
3.业内:农资市场运行逻辑发生变化2022年1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通知》提出,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完善大宗原材料供给“红黄蓝”预警机制,并下达化肥最低生产计划,灵活运用国家储备开展市场调节,促进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也预示着,农资保供稳价在https://vipcaijing.vipcrgk.com/plus/view-5571-1.html
4.农资进销存管理系统的sku什么意思啊零代码企业数字化知识站通过以上措施,农资企业可以在SKU管理上达到更高的效率,从而提升整体的运营水平。 农资进销存管理系统中的SKU如何影响采购与销售? SKU在农资进销存管理系统中不仅影响库存管理,也对采购和销售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分析: 采购决策的优化:通过对SKU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到哪些产品的销售趋势在上升,哪https://www.jiandaoyun.com/blog/article/831212/
5.2023名称:2023-2029年中国农资连锁行业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编号:2073860 ←电话咨询时,请说明该编号。 市场价:电子版8500元 纸质+电子版8800元 优惠价:电子版7600元 纸质+电子版7900元 可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电话: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邮箱:KF@Cir.cn 《订购协议》下载 提示:如https://www.cir.cn/0/86/NongZiLianSuoHangYeXianZhuangYuF.html
6.农资行业蜕变之路:现状挑战与未来机遇目前农资行业的发展趋势四、农资行业趋势:融合与发展 未来农资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是融合与发展。随着农业产业链的不断整合和延伸,农资行业将与其他相关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农资行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在融合方面,农资企业可以积极与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和联https://blog.csdn.net/Jiyan_xiaobai/article/details/138653097
7.农资销售市场营销方案范文(通用27篇)农资销售市场营销方案范文(通用27篇) 农资销售市场营销方案范文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优价正成为新的消费动向。要实现农业高效,必须实现农产品优质,实行“优质优价”高产高效策略。把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质农产品作为抢占市场的一项重要的产品市场营销策略。淘汰劣质品种和落后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cehuafangan/12532178.html
8.中国农资行业分析投资前景未来趋势报告20242030年首先介绍了农资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农资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农资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农资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农资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农资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 农用物资简称农资,一般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如农业运输机械、生产及加工https://pre.gelonghui.com/p/1077240
9.未来5年,养猪业将“飞”往何方?农资资料未来5年,养猪业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管理经验,同时加强与国外市场的合作,让中国猪肉走向世界,让全球消费者都能品尝到美味的中国猪肉。 结尾: 未来5年,养猪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智能化养猪到环保养猪,从健康养猪到多元化销售渠道,再到国际合作,养猪业将不断创新,为我们的生活http://hm.bailichun.cn/post/11784.html
10.农资电商未来发展四大利好你知道吗?南方+从电商的角度来看,农业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农产品市场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趋势,电商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也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那么,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农资电商未来发展趋势有哪些? 1,国家重点扶持 在互联网时代,农资行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发展,就必须实现农资电商的转型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1/24/c8535499.html
11.新媒体运营和农资销售经理有什么区别就业前景区别(历年招聘趋势) 岗位名称 2023年职位量 较2022年 新媒体运营 82.7K +58% 农资销售经理 245 +106% 说明:新媒体运营和农资销售经理哪个就业前景好?新媒体运营2023年招聘职位量 82.7K,较2022年增长了 58%。农资销售经理2023年招聘职位量 245,较2022年增长了 106%。统计依赖于各大平台发布的https://www.jobui.com/gangwei/pk/xinmeitiyunying-nongzixiaoshoujingli/
12.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9大趋势,抓住了,才能成功!手机、电脑是他们最频繁的接触信息、联网互动的手段。所以,未来微博、微信等手段的营销将会成为一大趋势。 中国农业已迈入新的发展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也已经到来。 想做什么就去做,农业这个大市场包容性很强,但是误闯误撞的结果一定是失败。 只有把握好了未来趋势,才有可能创业成功! https://item.btime.com/46g1t81i4tf8qgb6lo130vda5sf
13.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记者采访了农化行业人士,他们洞察行业,再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深入探讨农资市场的未来走向和企业应对策略。 01 农化行业可以预见哪些发展趋势?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处处长杜森: 农化服务要实现专业化、精准化和个性化 农化行业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一是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提高施肥技术水平;二是生产好产品,提升https://www.agri.cn/sj/scdt/202402/t20240207_8607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