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芯片”嘉鱼“质”造——看嘉鱼科技如何赋能农业生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科技农业焕发澎湃动力的“源点”。嘉鱼作为农业大县,上演着一幕幕“种子革命”的故事。近年来,嘉鱼全力推进与科研院所的联合,统筹种业研发力量,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

目前,嘉鱼本地育种研发主体日益多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纷纷涌现,“种子芯片”让嘉鱼在全国甚至全球农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植入“蔬菜芯片”

“中国菜篮”装满纯正中国菜

11月11日,来到潘家湾蔬菜长廊,放眼望去,满目青翠。肖家洲村57岁的菜农叶祥松打量着自家十几亩菜地,蔬菜喜人的长势,让他乐开了花。

“我家的甘蓝是金润农业提供的种子,再过几天,就可以采摘丰收了。”叶祥松说,自己种植蔬菜有30多年,现在种的甘蓝每亩可产8000斤,还有专人回收,不愁销路,一年下来可以挣3万多元。

如何回收?位于潘家湾镇的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联农带农合作社。合作社提供的蔬菜种子、菜苗和化肥价格比市场价低20%,还能帮菜农集中售卖蔬菜。种子不愁、价格不愁、销路不愁,“金润效应”让叶祥松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在占地200亩的金润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各类高端蔬菜品种长势喜人。据介绍,该试验田由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建立,共种有蔬菜品种2300多个,主要进行十字花科类蔬菜的试种。

据了解,“思特丹”由“中国甘蓝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团队与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它的问世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而且还成为长江流域越冬甘蓝主栽品种。”张建建对此颇感自豪。

10年前,市场上国产甘蓝种子很少,销量也不高,90%以上都是进口品种。进口种子往往采取“饥饿营销”,一般按市场需求70%投放,种子一到,销售部门口凌晨两三点就有人排队买。“如今有了优质国产种子,不再受制于人,我们随时都可以买!”张建建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甘蓝类蔬菜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张扬勇介绍,双方合作始于2008年,在嘉鱼进行品种筛选、培育,前5年颇为曲折。2013年开始,改变研发方向,决定主攻耐寒圆球甘蓝,最终在当年研究出“思特丹”。

经过连续4年验证,“思特丹”已全面超越国外同类品种,扭转越冬甘蓝种子严重依赖国外的被动局面。“一棵‘思特丹’能顶50棵普通甘蓝。”张建建告诉记者,普通的甘蓝一分钱一斤,还卖不出去,而“思特丹”可以卖5角一斤,并且现在差不多是市场空档期,所以不愁卖不出去。

目前,“思特丹”种子销量占全县越冬甘蓝种子市场七成份额,并畅销省内宜昌、襄阳、荆州、荆门、天门,省外上海、江苏等地,成为长江流域越冬甘蓝主栽品种,预计今年全国种植面积8万亩。

一次又一次的破冰,一个又一个核心产品成功问世,稳住了“菜篮子”,也让嘉鱼人把蔬菜“芯片”牢牢地攥在自己手中。近年来,嘉鱼县高度重视健康绿色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定位为武汉市“菜篮子”基地,打造咸宁市绿色农业餐厅和农产品安全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建设高效绿色农业板块。

2024年,嘉鱼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58万亩,其中越冬蔬菜复种面积30.5万亩,预计全年总产量130万吨,总产值45亿元。

做强“粮食芯片”

稳定优质粮源端牢“中国饭碗”

“一粒好种,千粒好粮。”嘉鱼谷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郑华介介绍,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品种选育和营销服务体系,培育了一系列市场潜力大、深受农民喜爱的优良品种。

2008年6月3日,湖北谷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湖北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成立。16年后的今天,湖北谷神已经成为湖北种业企业的翘楚、全省种业振兴的“领跑者”。目前,该公司已获得49项国家专利,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科研平台5个、市级科研平台2个,培育了一系列市场潜力大、深受农民喜爱的优良品种。

“公司种子营销网络遍布全国主要中稻区和西南玉米区,还出口杂交水稻种子到巴基斯坦、菲律宾、乌兹别克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郑华介说。

近年来,该公司始终秉承科技创新精神,潜心研发,敢为人先,以科技创新领跑种业振兴。在2020至2022年间,公司自筹资金800多万元建成的国内首个高光效和气候模拟实验室以及人工智能品种比较试验系统,其软、硬件设备设施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走进湖北谷神科技园高光效和气候模拟实验室,公司科研人员谭轩正在认真观察育种加速平台上水稻的生长情况。“该实验室可以模拟低温寡照、高温高湿、高温干燥等各种气候环境,可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挖掘、克隆其中的功能基因,再利用公司先进的育种加速器平台,实现优异基因的快速聚合,加快了育种周期,提高了科研效率。”谭轩介绍。

种业的竞争,既是人才与技术的竞争,也是创新条件与生产能力的竞争。“公司每年科研投入保持在销售收入的8%以上。年生产、销售种子超过300万斤,零库存、零报废,每年为农民增产粮食超过2亿斤,增收近3亿元。”郑华介说,2021年公司通过“咸宁市南鄂英才计划”引进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汉来及其团队,以曾汉来为技术核心建设嘉鱼县蔬菜产业研究院,进行蔬菜育种及技术研究,以实现蔬菜品种提档次、种植提品质、加工提效益的目标。

“除自有的12人专家育种团队外,湖北谷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还与华中农业大学、广西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十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了育种和交叉学科的合作研究。”郑华介介绍,与此同时,公司还拥有稳定的良种繁育生产基地15000亩,在海南三亚、湖南长沙、广西南宁、安徽合肥、福建建宁、湖北嘉鱼、罗田以及越南、巴基斯坦等地建立了10多个育种试验站。

深耕“渔业芯片”

建成全国最大的叉尾鮰繁殖基地

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嘉鱼县三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登榜。“全国九成的斑点叉尾鮰鱼苗都出自嘉鱼!”近日,嘉鱼县三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业务经理阮志文一句话掷地有声,“公司4月底开始孵化,持续到7月底,今年共孵化8亿尾,销售额1600万元。”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嘉鱼县叉尾鮰苗种产业发展有近40年的历史。1984年,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蔡焰值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进行育苗繁殖和鱼种培育研究,嘉鱼是其中的一个试验点。

时任县水科所技术员的陈祥树,有幸成为蔡焰值技术团队的一员。5年过去后,1989年,斑点叉尾鮰在嘉鱼人工繁育成功。可因为水土不服,斑点叉尾鮰种鱼产卵率还不到30%。

随后,嘉鱼县三湖渔业乘势而上,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产业化繁育斑点叉尾鮰苗种。在县水产部门和公司技术员的指导下,合作社和养殖大户分户饲养鱼种,再根据自身需要,将所产卵块送到公司孵化基地进行集中孵化。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标准化孵化基地,孵化率达95%。

目前,嘉鱼已建成“国家级良种场+省级良种场+若干扩繁基地”的鮰鱼苗种繁育体系,全县现有鮰鱼亲本30万组,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育苗畅游广东、广西、湖南等十多个省区,今年预计生产苗种20亿尾,可创产值10亿元以上。

从最初的抢购斑点叉尾鮰鱼种苗,到如今保障国内斑点叉尾鮰鱼种苗市场需求,嘉鱼斑点叉尾鮰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为嘉鱼叉尾鮰种苗产业赢得了国家地位,保障了国民“有鱼吃、吃好鱼”。

据悉,2024年,嘉鱼县水产养殖总面积15.13万亩,预计产量7.6万吨,实现产值30亿元,形成了“四大家鱼”、小龙虾、鮰鱼、黄颡鱼、黄鳝网箱养殖五大水产板块基地。

从引进到创新、从资源到品牌、从育种到推广,新时代的嘉鱼种业,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中生机盎然。

(皮道琦)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咸宁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承办

THE END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12月3日,由湖北省农技推广总站组织,来自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鄂科种业和我省小麦主产区的农技专家,到孝南区东山头湖北聚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冬前小麦苗情调查。 专家组科学研判苗情状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农户加强越冬及明春田间管理工作,力促我区粮食丰产增收。 https://www.agri.cn/sc/scdt/202412/t20241206_8696633.htm
2.湖北荃银鄂丰丝苗系列最新科研成果科研成果2017年4月19日播种极端高温期开花灌浆 鄂丰丝苗是湖北省农业厅原水稻首席专家张似松研究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刘定富教授、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贺浩华教授联手打造、湖北省和江西省同步审定的优质、高产、抗病、抗热、抗倒的中稻新品种(鄂审稻201800X和赣审稻20180025)。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吴中华总经理最先http://www.hballwin.com/cont/107.html
3.关于2021年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的公告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品种审定会主任委员会于2021年4月2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审定通过了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185个品种。现予以公告,请各地根据新品种的特性及适宜种植范围,积极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 附件:1.通过品种目录 http://www.nmseed.com/News/info/463
4.55项!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1年重点支农政策!新闻动态近日,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2021年重点支农政策,共涉及直接政策性补贴、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农业资源保护及新能源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9大方面55项内容。 原文如下: 一 直接政策性补贴 1.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http://www.ywjt.cn/newsInfo.asp?InfoID=3265
5.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1第7期(总期57期)在线培训课程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发布2019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其中包括2个玉米品种和1个大豆品种。这是距2009年2个水稻、1个玉米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之后,又有主要农作物品种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同年7月,又有1个玉米品种和1个大豆品种获批。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83.html
6.贵州省2021年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三农资讯贵州省2021年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 近期我站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对全省2021年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分析会商。根据近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品种布局和气候因素综合分析,结合当前病虫基数,预计2021年全省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150万亩次左右,水稻“两迁”害虫、http://m.chinaseed114.com/news/23/news_11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