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农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大豫带你来看看——
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
当前我国物价总体平稳,这在全球普遍高通胀下实属不易。民以食为天,粮价是百价之基。今年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要毫不松懈抓好秋粮这个粮食生产大头,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要压实责任,不误农时落实晚稻和晚秋粮食种植面积。
●3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
为适当弥补农资价格上涨增加的种粮成本支出,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2022年上半年,中央财政分两次共下达资金3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一次性农资补贴。
今夏中央财政再发放一次农资补贴,地方政府予以配套。
●农民买农机,政府给补贴
开展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试点。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收获等专用机具和丘陵山区小型适用机具,大力推广现代种养业和智慧农业发展急需的成套设施装备。
●种玉米、大豆、稻谷有补贴!产粮大县有奖励
继续实施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和产粮大县奖励等政策。扩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制种大县支持范围,将九省棉区棉花制种大县纳入奖励范围。
对稻谷集中育秧中心建设给予财政金融支持,以利推广双季稻。
●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
早稻和秋粮要保质保量归仓,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及时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保障种粮农民收益。
●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对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补贴资金通过“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兑现到户,严禁任何方式统筹集中使用。
让农业生产有保障,风险有应对
●遇上灾情,有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中央财政对各地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及农业生物灾害的预防控制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给予适当补助。
●因疫病防控强制销毁的动物产品等,国家给补偿
●农户买农业保险,政府给保费补贴
在地方财政自主开展、自愿承担一定补贴比例基础上,中央财政对稻谷、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天然橡胶、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森林、青稞、牦牛、藏系羊,以及三大粮食作物制种保险给予保费补贴支持。
●保障农资和农产品运输
要确保普通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微循环”畅通,严禁擅自阻断或者挖断普通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行为。已启用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的地区,要将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及其生产原料、农机及零配件纳入重点物资运输保障范围,优先发放通行证。
让农民就业创业有渠道,能增收
●以工代赈!让老乡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
政府投资重点工程能用尽用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例提高到30%以上,并尽可能增加。已下达2022年以工代赈中央投资66亿元,撬动地方各类资金约12亿元,支持各地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800余个,将带动13余万名农村脱贫群众和低收入人口等重点群体稳就业、促增收,预计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当地群众人均获取劳务报酬额将超过1万元。
●乡村富民产业稳定发展,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截至6月底,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达到90.7%。建设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涉农贷款持续增长!
2022年继续实现涉农贷款持续增长、普惠型涉农贷款差异化增速目标。加大对粮食和大豆油料生产、乡村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担保支持力度,助力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常态化服务。
●支持乡村振兴!有这些税收优惠
自2022年7月1日起,将农、林、牧、渔业行业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税务总局梳理了109项针对乡村振兴的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内容,其中包括: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免征房产税等。
大豫众创_空间
大豫众创空间致力于为科技企业赋能加速。形成对接孵化、投资、技术、培训、媒体等多方面资源的全产业孵化生态链。
先后获得郑东新区一级、郑州市级众创空间、河南省级、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荣获2017年度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2017-2021年连续5年获得郑东新区开放创新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联盟理事单位,荣获2018年度郑州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019年河南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郑州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称号,被授予中国(郑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郑东新区工作站,郑州市首批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大豫众创的定位:孵化以国际领先、国内空白技术为主的高精尖项目。特色:离岸孵化+人才引进+投资。理念:科技赋能、引领未来、成就梦想。
目前,已与俄罗斯、美国、印度、以色列、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商会建立合作关系。
自建的有:大豫直播、职业发明人商学院、专家库为孵化项目科技赋能加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