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打算

2019年3月27日,涵盖了原河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源城分局、原河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源城分局、源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源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市场监管局为实现1+1+1>3的集成效应,按照着力打造大融合、大市场、大监管、大服务的“四大”格局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雷厉风行抓落实,真抓实干有作为,坚定不移推进各项工作,全力以赴维护市场秩序,奋力开创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齐心聚力,狠抓重点,迈出市场监管工作第一步

(一)明确方向,深化商事改革,市场准入环境持续优化

坚持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突破口,结合辖区监管实际,真正做到市场准入门槛的“放”和激发市场活力的“减”。截至目前,全区实有市场主体64024户,其中,内资企业19544户、个体工商户4429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85户。2019年,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13715户,其中,新增内资企业、集团、农民专业合作社554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8175户。

1、取消名称预先核准,推动名称自主申报

依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9〕6号),取消名称预先核准(包括企业、企业集团、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名称预先核准),全面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有效解决企业“起名难”问题。截至2019年12月初,通过名称自主申报的公司占公司设立、名称变更业务的94%以上。

2、提高注册便利化,简化登记审批程序

3、扩大市场准入领域,支持市场主体转型

除前置审批事项外,放宽其余事项的审批限制,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同时,明确市场准入领域和规则,清理影响公平竞争的不合理障碍,支持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2019年以来,我局共完成个体升级57户。

4、深化住所登记改革,实行集群注册登记

一是改变以往登记规定对于场所要求较严格的状况。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允许商事主体“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及“住改商”释放我区住所资源。二是实行企业集群注册登记。集群注册登记模式下,企业只需提供集群企业与托管企业签订的托管协议和托管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作为住所证明即可,让企业登记注册更为便利。截至目前,我局发出从事住所托管服务的企业营业执照45份,通过集群注册获得营业执照的共1817家。

5、简化企业注销流程,实行简易注销登记制度

我局深入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由企业自主选择适用一般注销程序或简易注销程序,有效减少办事环节、公告成本、提交材料和核准时限,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僵尸户”基数。截至2019年12月初,我局共办理简易注销业务2093户。

6、推行企业登记实名验证,遏制登记违法行为

根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全面实施企业登记身份信息管理的通知》(粤市监注〔2019〕395号)要求,我局自2019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企业登记身份信息管理,办理营业执照必须经过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此举将有效遏制“被股东”“被法定代表人”等冒用他人身份证信息办理登记违法行为。

(二)奋力攻坚,强化专项治理,市场竞争环境持续规范

1、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我局针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突出问题,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酒类食品安全专项、“逢十查食﹒统一查餐厅”行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网络订餐专项整治、农村食品安全专项行动、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畜禽屠宰监管专项及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等专项检查行动,各专项行动均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措施和目标要求。今年以来,共检查食品生产单位474家次,食品经营单位6257家次,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433个次,保健食品销售单位571家次,餐饮单位5615家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7宗,涉案货值4.18万元,罚没金额26.52万元。

2、狠抓特种设备专项治理

3、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4、严格落实“网剑”专项行动

5、认真抓好价格监管工作

6、强化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监管

一是药品网格化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开展了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挂证”专项整治,中药饮片、疫苗、第二类精神药品等专项检查行动,认真完成药品零售企业的GSP认证和GSP认证跟踪检查工作,检查药品批发企业7家次、药品经营企业302家次、医疗机构药房药库62家次、预防接种单位药房药库9家次,完成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跟踪检查55家。二是开展化妆品安全检查工作。对辖区内的化妆品经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开展违法宣称的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清查工作和2019年打击化妆品非法添加专项行动,共检查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305家次、责令整改9家次。三是开展医疗器械专项行动。积极开展体外诊断试剂专项整治、医疗器械“清网”行动、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避孕套质量安全管理、打击非法经营装饰性彩色隐形眼镜等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共检查医疗器械经营和使用单位77家次。

7、加强民生计量监督管理

大力实施计量惠民工作举措,对加油站、眼镜制配场所、检验检测机构等开展计量专项监管,共检查加油机20个、眼镜制配单位12家、机动车和质量工程检验检测机构6家,抽查计量器具50台(件),抽检定量包装商品60批次,合格率96.67%。

(三)科学监管,推进信用建设,市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规范市场合理秩序为主线,不断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方法,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

1、多措并举开展2018年度企业年报工作

2、逐步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和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

一是加强企业经营异常管理,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定期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抄告各有关部门,构建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截至目前,全区共有5817户(次)企业、290户(次)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共有38990户(次)个体工商户被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有2296户(次)企业、59户(次)农民专业合作社被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共有10464户(次)个体工商户被恢复为正常经营状态。二是积极推进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归集公示。联合各职能部门,归集公示涉企信息,共同编织信用监管的大网,切实共享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成果。截至目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广东)已归集并公示全区各级政府部门行政许可信息8177条、行政处罚信息208条、抽查检查信息2165条、小微企业扶持信息10757条;我局通过该系统公示了63759户(其中企业19178户、农合181户、个体户44400户)市场主体的工商登记、监管、行政处罚和司法协助公示信息。同时,我局积极深化信用信息应用,今年1月份以来,向各类市场提供信用记录证明79户次。

3、深化诚信,扎实开展“守重”活动

4、全面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

我局以网格为依托,以经济户口为基础,结合年报公示,重点排查辖区内未年报企业,确认市场主体存续状态。对仍存续但未年报的个体工商户,依法责令其补报年报;对确已退出经营的市场主体,引导其申办注销;对剩余名存实亡主体,我局根据现场检查笔录采取吊销营业执照处罚措施。今年以来,共吊销523户停业未经营的企业。

(四)多措并举,完善消费维权,市场消费环境持续向好

1、健全投诉举报制度,提高消费维权保障

以“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为原则,健全举报投诉工作机制,积极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和投诉举报,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及时作出处理。健全诉转案机制,以消费者投诉为切入点,深挖案源,形成“在投诉中找案源,在线索中查违法,在查处中维权益”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形成对违法经营户的有效威慑,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强化监管,提升消费维权力度。2019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896宗,办结2752宗,接待消费者来信、来访、来电咨询200多人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600万元。

2、加大宣传教育范围,营造共享共治局面

一方面,积极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3月15日上午,在街心花园举办了以“信用让消费更放心”为主题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大型宣传咨询活动。此次活动现场参与人数达3000多人次,接受消费者咨询53人次,现场受理投诉2宗,悬挂消费维权横幅10幅。另一方面,我局先后开展了“药品科普进基层活动月”、“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生产月”、“4﹒26世界知识产权日”、“质量月”、“5﹒20世界计量日”等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营造全社会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力度,市场安全底线持续筑牢

1、案件查处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2、强化检验检测力度

一方面,大力推进食品药品抽检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加大监督抽检力度。2019年共抽检食品药品1650批次,合格1612批次,合格率97.7%。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积极强化对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的检验检测,2019年共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54004批次,合格53846批次,不合格157批次,合格率99.71%,销毁不合格食用农产品488.95公斤。

3、狠抓执法案件核审工作

4、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根据省、市、区扫黑除恶工作会议及区委区政府和市局的统一部署,按照“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的总体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结合市场监管职能,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今年共出动执法车辆152车次,执法人员626人次,张贴宣传海报353张,派发宣传手册1300份。

(六)开拓创新,打造工作亮点,市场发展环境持续拓展

1、扎实推进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

一是稳步推进示范创建工作。目前,站前路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沃尔玛中山大道店获评“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大同路、新丰江路、江宝路餐饮示范街“回头查”验收工作已成功完成;太平古街和太平新街食品经营单位食品安全公示工作实现全覆盖。二是大力推进学校、幼儿园食堂“明厨亮灶”工程。目前,全区学校食堂共178家,全部完成“明厨亮灶”目标,完成率达100%。三是持续推进餐饮单位三年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对标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我辖区已完成2019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网络订餐监管食品安全管理员配备及考核工作目标,持证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已达标,建设覆盖率为84.98%,餐饮单位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2、积极推动质量强区建设

机构改革后,迅速调整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积极发挥质量强区办的作用,开展全区“质量月”宣传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进一步促进质量强区建设,做好质量提升工作。

3、严格落实创文工作任务

(七)务实高效,优化干部队伍,人员综合素质持续提升

1、建立健全机构改革理顺机制

按照《河源市源城区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及三定方案和上级转任要求,经过前期的调查摸底、谈心谈话工作,我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采取自愿报名与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如期分流42名公务员到21个区直部门。

2、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强化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一是凝聚思想认识,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认知水平。我局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把意识形态工作的学习研究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通过强化培训、开展宣讲等方式,向全体党员干部宣传、强调、明确意识形态的内容,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认知水平。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游远忠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2019年意识形态工作计划,并通过局党组会议、工作会议等及时传达和学习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会议精神,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三是抓实理论武装,增强认同感。以巩固党的最新理论的指导地位为目标,持之以恒抓好全体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工作,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讲党课、宣讲培训、观看教育片等活动,抓实宣传工作,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感。

3、扎实做好人事管理工作

4、有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自9月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牢牢把握目标任务,认真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举行理论学习交流研讨,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主题教育知识测试,到革命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领导班子上党课、开展专题调研、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自我检视剖析、严抓整改落实等方式,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

5、全力以赴抓好党建工作

此外,我局多点发力,强化履职尽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稳抓综治、工会、扶贫、计生、禁毒、维稳、保密、安全生产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1、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行业水平整体偏低,部分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部分药械企业购进渠道不合法;制售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市场乱象仍然比较猖獗,利用互联网进行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呈上升势头。

2、监管工作基础仍然薄弱。监管能力建设与监管实际需要还有差距;因机构改革人员流转变动,专业人员少,市场监管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和监管能力有待提高;技术支撑手段不强,信息化水平落后;风险防控基础薄弱,还达不到全覆盖有效监管。

3、社会共治局面尚未完全形成。企业主体责任尚未完全落实,行业协会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尚未充分激活,距离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还有差距。

三、认清形势,全面发力,开创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融湾”建设

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减证”推动“简政”,以市场准入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加法”,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有效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完善业务系统,促进市场准入高效便捷,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加快全程电子化系统建设和全程电子化登记推广工作,逐步实现全程电子化登记及电子营业执照普及化。推广应用“多证合一”改革成果,推进企业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应用,服务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

(二)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助力源城发展

(三)进一步开展质量强区工作,实施品牌战略

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品牌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健全质量工作机制,逐步夯实质量基础,进一步提升质量整体水平,力促我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将明确强企目标,深化质量品牌创先争优;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实践卓越绩效模式;坚持示范引领,大力开展质量奖项评选;守牢安全底线,强化质量安全日常监管;突出综合治理,优化质量发展社会环境,全面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工作。

(四)进一步抓实示范创建工作,规范市场秩序

(五)进一步完善消费维权机制,优化消费环境

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打造“3·15”消费者维权服务品牌,进一步推动市场消费法制建设,全力构建具有源城特色的“行政监管、消费引导、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多元共治消费维权机制。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强化经营者消费维权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快消费投诉信息化建设步伐,整合消费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消费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六)进一步强化执法检验力度,筑牢安全底线

强化责任落实,深化工作举措,提升综合执法服务效能,严打严查各类经济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坚持宣传教育与专项清理相结合,强化打击传销行为,建立健全群防群控的监管机制,完善联合执法与区域协作机制,全面巩固我区打击传销工作的良好局面。围绕“双打”工作重心,加大“双打”工作的巡查监管,严打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净化市场秩序。强化检验检测技术支撑,制定并落实2020年抽检及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目标任务,抓好不合格商品下架退市工作;做好药械和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推进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工作。

(七)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打造专业队伍

构建党组织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健全抓党建工作机制,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会一课”等活动,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强党廉职责监督,继续组织开展谈话提醒教育活动。大力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干部履职能力。加大干部培养交流力度,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THE END
1.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江西省上高县农业农村局:“监管”和“服务”有机结合,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走上新台阶http://www.aqsc.org/jdjc/gzdt/202312/t20231212_435499.htm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6篇(全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节假日期间严格落实日报告制度,及时妥善处理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确保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来访来电专人登记、专人处理。 (二)加强源头控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重点加强农药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督https://www.99xueshu.com/w/filerbfeug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