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22〡从这些政策中,读懂化肥行业未来!

2022年,地缘政治冲突、极端天气、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导致化肥价格大起大落,全球粮食体系受到冲击。在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责任之下,保供稳价成为2022年化肥行业的关键词,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首要使命。

站在“十四五”的起点,化肥行业高质量发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化肥行业集中度、促进生物肥料发展、土壤改良迎来新机、化肥减量增效趟进深水区……这些均是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对此,本报盘点了2022年国家针对化肥行业发布的重要政策,从中剖析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及未来方向,供行业借鉴。

2022年4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强化肥生产要素保障,提高生产集中度和骨干企业产能利用率,确保化肥稳定供应。《意见》强调,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国际钾盐等资源开发合作。加强国内钾资源勘探,积极推进中低品位磷矿高效采选技术、非水溶性钾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开发。并提高化肥行业绿色产品占比。

解读:这是一份关乎化肥行业未来趋势的指引性文件。加强化肥生产要素保障,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维护化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着力点所在,也是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针对我国目前仍有50%~60%的钾肥依赖进口,应采取国内国际并举的措施,保障钾肥供应。国内加强技术攻关,促进国产钾肥上量,国际上一方面要统筹进口,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快海外找钾步伐。《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绿色产品占比,吹响了化肥行业绿色转型的冲锋号,未来绿色产品发展空间巨大。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资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供销合作总社、国铁集团等11部门和单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方和有关中央企业从化肥产供储销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增强国内化肥生产供应能力、提高化肥及其生产原料运力保障水平、积极做好储备等工作、提高化肥流通效率、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协同配合、切实推动化肥减量增效等措施,保障化肥供应和市场平稳运行,支持春季农业生产,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解读:春耕化肥保供稳价直接关系春耕粮食生产稳定,是化肥行业面对的第一场硬仗。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为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出了不小的难题。对此,多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包括储备肥投放市场、保障化肥企业开工、加大农资采购和调运力度等,化肥行业也积极作为,开足马力生产,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有力保证了春耕化肥的供应。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保证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而化肥的保供稳价也将是未来行业的第一使命。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启动第三次土壤普查。目的是要查清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利用类型土壤质量及其障碍退化状况,摸清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特征、后备耕地资源土壤质量、典型区域土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

解读:目前,中国的耕地土壤面临人均耕地数量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土壤环境状况堪忧,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之一。距离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40年之久的高规格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于2022年试点先行,并将历时4年之久,要通过这次大普查彻底澄清土壤家底、土质状况,可见中国政府对土壤问题的重视,这也是“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战略性重大举措。同时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肥料产品将迎来重大机遇!

2022年以来,农资价格创历史新高,为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稳定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央财政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三次农资补贴,总金额达400亿元。

解读:2022年农资价格上涨,种植成本不断上涨,一项项惠农政策的频繁出台,既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农民的种粮利益,又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国有2.3亿农户承担全国14亿多人吃饱饭、吃好饭。农民是种粮的主体,必须让种粮农民不吃亏,多获利。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农资行业也应肩负起责任。未来,农资企业应在提高产品性价比和深化农业服务上下功夫,助力农民科学施肥、增产增收,这既是农资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制胜未来的战略选择。

为了进一步规范化肥标识等,GB18382-2021《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于2022年5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替代了GB18382-2001。对比前一版标准,GB18382-2021适用于所有肥料产品的标识,适用范围较大,修改内容多,标识内容要求严格。

解读:近两年肥料价格的持续走高,一些不法分子在利润诱惑下铤而走险在包装内容上通过伪造、打擦边球等方式造假,致使假冒伪劣肥料猖獗。新标准的实施能够更好地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农民和合法企业的利益。守规经营是农资行业的底线、红线,随着新标准实施的深入,一批违规企业将被市场出清,优质的企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

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首提“物经济”概念,并将发展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作为生物经济优先发展四大重点领域之一,提出要重点围绕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向,推出一批新一代农业生物产品,建立生物农业示范推广体系。

解读:当前,物技术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案。物技术将成为决定未来农业科技变革发展的决定性量,而面向物农业的主战场,农资行业也将掀起轮新的生物技术变,生物肥料将迎来重大机遇。

解读:今年国家在淡储肥的基础上新增了临时化肥储备“夏管肥”,打出了保供稳价“组合拳”。在入储期内,国内正值农业需求淡季,增加了市场蓄水池的储备功能。而到了6月以后,国内多地处于夏季追肥旺季,国家“夏管肥”临时储备陆续投放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尿素高价行情的回落,从而也保护了农民生产用肥的积极性,以保障农业生产需要。这无疑体现了国家下大力保证化肥供应的决心。

自2015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来,我国农用化肥施用量连续6年保持下降。《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国着力实现“一减三提”。即进一步减少农用化肥施用总量,进一步提高有机肥资源还田量、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以及化肥利用率。

解读: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稳粮保供任务更重、绿色发展要求更高、科学施肥需求更迫切等新形势对化肥减量增效提出更高的要求。新阶段的减量增效要求更加精准系统,给肥料企业带来了很多新机遇。企业应研发与推广新的耕作栽培方式、新的种植结构、新的农田设施等相配套的肥料产品。更重要的是,还应积极探索一些如当年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创新模式,以此来引领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作者:丁佳惠

编辑:姜颖越

审核:翟怡婷

监制:吴俊生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农更行(ngx.179c.com)”。

农更行公众号

「农更行」专注于农业产业更新及数字化更迭演进,致力于打造成为农业领域最具商业价值的数字媒体及服务平台,核心团队由来自同行资本、壹果农产品、春藤网等的资深从业人员和专家组成,以“信息平台+数字媒体+社会化服务”助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THE END
1.农资产品的未来趋势与创新发展农资产品的未来趋势与创新发展 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 在现代农业中,精准施肥技术已经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先进技术,可以对土壤类型、水分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从而精确计算出每块田地所需的养分量。这种方式不仅能减少资源浪费,还能避免过度或不足的营养导致作物生长受限。未来,随着大数据和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191063.html
2.今年产业形势深度解析财务咨询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今年的产业形势展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征,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各行业既面临挑战,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为相关企业和决策者提供参考,本文将深入分析今年的产业形势,并探讨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所面临的挑战。 农业产业形势 https://musongcs.com/post/1906.html
3.来啦!农资新闻播报!2024年度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培训交流会于11月1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与棉麻局指导,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主办,汇聚了来自政府、行业协会及全国化肥储备领域的精英,共谋化肥储备新篇章,共绘农业发展蓝图。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E4MTQ0MQ==&mid=2651049568&idx=1&sn=5eb8cf872176f35de65c6e1a2a63eccf&chksm=bcbad255132df46474b56dc389d93f175ab3323630afa46c591973f74a868812ec0f83e0fe92&scene=27
4.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前景规划建议报告2022二、 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现状 三、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现状 四、 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开展情况 五、 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六、 中国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 第二章 中国农业产业细分市场现代化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现代种植业发展分析 一、 中国种植业发展规模分析 http://www.zyzyyjy.com/baogao/367610.html
5.2023名称:2023-2029年中国农资连锁行业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编号:2073860 ←电话咨询时,请说明该编号。 市场价:电子版8500元 纸质+电子版8800元 优惠价:电子版7600元 纸质+电子版7900元 可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电话: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邮箱:KF@Cir.cn 《订购协议》下载 提示:如https://www.cir.cn/0/86/NongZiLianSuoHangYeXianZhuangYuF.html
6.张家口农资流通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工资待遇人才需求发展趋该 地区+行业 样本不足,暂无分析报告 历年招聘工资变化趋势 就业前景(历年职位需求变化) +80% 2023年较2022年 0.009% 占张家口 历年招聘职位量占比 说明:张家口农资流通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有前途吗?好找工作吗? 2023年招聘职位3个,占张家口0.009%,曲线越向上代表市场需求量越大,就业情况相对较好。数据由各地https://www.jobui.com/salary/zhangjiakou-all/ind-nongziliutong/
7.预判2022:中国农资市场大趋势预判2022:中国农资市场大趋势 2021年的农资市场可谓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大宗贸易价格大幅上涨,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的价格均“一路上涨”。进入2022年,国家陆续出台的能耗双控、出口法检等一系列保供稳价政策,对国内整体肥料市场局势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带来什么变化?对新一年肥料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735211
8.浙农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股票频道根据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发布的“年度中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百强”,截至2022年,公司农资流通服务已连续13年位列榜单前三,近两年进入前二,在农资流通行业中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及较高的行业地位。行业周期性方面,农资行业总体上不存在明显的跨年度周期性特征,受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种植周期影响,具有比较显著的季节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3042600038735.shtml
9.浙农股份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202204近年来,农资连锁行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行业集中度提高的趋势,部分领先企业在经营规模扩张的同时,大力开展跨地区并购重组,积极向产业链条上游或下游延伸,提升了抗风险能力和竞争优势。 公司直营农资零售业务网点为95个,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南、福建等地区,经营零售网点依托公司现代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农资产品http://yuanchuang.10jqka.com.cn/20220426/c638713928.shtml
10.成都·2024农资植保展览会欢迎您开启四川成都农资植保展览会窗口,汇集2024年成都多场植保行业盛会,成都农资植保展览会众多知名品牌亮相,展示前沿产品与技术及创新解决方案,四川农资植保展览会是企业开拓植保市场的平台,以植保产业为主题的交流、采购大会,农资植保展览会将引领成都植保行业不断突破升级。 2024展会期间计划举办植保行业的现场精彩活动。http://chengdu.expowindow.com/dz/203_431_2024.html
11.20242024-2030年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docx,2024-2030年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TOC \o 1-3 \h \z \u 摘要 2 第一章 行业概述 2 一、 农资流通行业定义与分类 2 二、 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3 三、 行业产业链结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16/7144141023010000.shtm
12.2022年农资财务分析2022中国农资行业市场总量2022年,中国农资销售数据达到8500亿元,中央财政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补贴,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农资连锁经营行业销售额预计达1744亿元。同时,农资财务面临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包括并购估价不准确、资金筹集影响及支付方式带来的现金流问题。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https://blog.csdn.net/Baogaowang0125/article/details/125839958
13.农资网全国农资市场信息索引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山东 吉林辽宁内蒙河北新疆 青海山西甘肃宁夏河南 湖北湖南四川江苏浙江 安徽陕西江西贵州云南 广西广东福建西藏黑龙江 国内化肥生产企业库 国内农药生产企业库 植保资讯 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中晚稻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http://www.amp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