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供销社工作调查报告调查研究

(一)历史沿革:州供销社前身为四川省供销合作社阿坝州办事处,逐渐过渡为州农资土产公司。1957年,全州各县相继建立土产公司,接收了民贸机构在农村的机构。其间,州、县土产公司并入州、县商业局。1978年8月,供销社与商业局分设。

(二)组织体系:近年来,根据州委、州政府深化供销社改革的要求,全州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全面、有序推进。截止2007年6月,全系统共有县级联社13个,县辖基层社21个。在批发、零售、贸易行业中共有企业40户,其中:县以上企业19户,基层社属企业21户;亏损企业5户,农资经营企业14户,农副产品经营企业5户。有2户企业开展了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全系统现有职工430人,其中:州县联社机关109人,离退休人员670人。

(三)业务情况:社属企业和基层社利用现有的人员、设施、经营网络等资源,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发展专业合作社、协会、综合服务社及连锁超市。目前,全系统共有县属专业合作社10个(其中:养殖业2个,中药材6个,其它2个),农资经营企业14个,“三农”服务中心、农资配送点80个,农资农家店29个。发展行业(专业)协会2个,入会团体会员58个,组建社区综合服务社16个。

(三)资产情况:截止2007年6月,全州供销系统资产总额7378万元,负债总额7777万元,所有者权益-399万元。

二、供销社系统履行职能情况

(一)发挥主渠道作用,为农服务成效好

供销社系统农资供应占整个农资供应市场份额的70%以上。各县社认真贯彻落实“分级储备、适时调控、加强管理、降低风险、保障供应”的工作方针,抓好农资储供工作。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制。各县社成立了农资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实行目标管理,分级考核。二是优先安排资金。通过银行贷款、社会借款、职工集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优先用于农业生产资料组织供应。三是加强储备工作。早安排、早布置,抽调精干力量衔接货源,组织运输,落实仓储。四是强化供应网络。加强农资供应网络建设,扩大网点覆盖面,推行预约服务、送货下乡等便民利民措施。五是争取党政支持。积极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赢得支持。按照“广覆盖、均受益”的原则,从2007年起,我州将多年来财政每年对磷肥实行60万元的运费补贴,从单一补贴磷肥扩大到尿素和复合肥。同时,多数县政府对供销社农资供应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如:九寨沟县财政拨付40万元,用于农资组织调运和储备,并给予7万元的农资补贴;阿坝县政府给予6万元的农资补贴;黑水补贴3万元;马尔康县对每吨磷肥补贴200元)。农资补贴政策的落实,使广大农牧民得到了直接而实在的好处。由于适量储备,今年全州农资供应货源充足,价格运行平稳,各县售价均未突破当地物价部门规定的最高限价。

(二)盘活社有资产,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

部分县供销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理顺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规范社有出资企业资产管理,完善财务制度,加大社有出资企业的会计检查和审计监督力度,建立了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和考核机制,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和监管水平提升。同时,围绕盘活存量资产这个重点,坚持以存量换增量,通过出租、出借、出让和合作等形式,搞好资产经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有效地优化了社有资产结构,资产运营水平有所提升,实现了“甩包袱、增实力”的目标。(如:茂县供销社通过资产运作,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其资产现值3100万元,是原资产的3倍)。截止目前,全州供销社系统已核销93年以来新增中央政策性挂账资金389.23万元。

今年1~6月,全系统实现经营服务总值5698万元,其中:商品购进总额2783万元,同比增长15.19%,完成年计划的63.11%;商品销售总额2810万元,同比增长6.20%,完成年计划的56.84%;售给农民的生产资料1482万元,同比增长12.61%,完成年计划的88.21%。汇总实现利润1.8万元,扭亏增盈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三)实行开放办社,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

现有基层社立足实际,切实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开放办社的新办法、新思路,在改制、重组、改造后重新焕发生机,为农服务功能有所增强。一是大力推行能人办社。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积极引进农民经纪人、种养殖大户、各类能人进入基层社班子,实行“能人办社”。二是延伸农资服务网络。通过建立“三农”服务中心、农资配送点等形式,延伸基层社的服务触角,增强服务功能,加强与农牧民的联系。

(四)提升服务功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各县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方便农民消费、放心消费,满足农牧民基本消费需求”为宗旨,积极稳妥发展社区综合服务社;按照“形象新、功能全、服务优、环境美”的标准,改造原有村级服务社和网点,主动参与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为载体,因地制宜改造完善现有网点或借助其他网点,整合、改造、升级供销社传统经营服务网络,优化农村流通资源配置。以农资连锁配送网络体系、生活资料连锁配送网络体系建设为重点,把超市和便利店作为主营业态,由供销社提供营业商场、仓库等设施,通过合作和加盟等办法,引进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加入,加强与“三农”服务中心、农资放心店、农村综合服务社的对接,有效地改善了农村消费和服务环境。(如:茂县、阿坝县供销社已与德惠超市合作,筹划向乡镇扩展网点,发展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经营)。

(五)加强衔接沟通,供销社传统业务稳中有增

根据《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州安监局州公安局州质监局州工商局州供销社关于加强烟花爆竹安全归口经营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阿府函〔2004〕259号)精神,各级供销社为全州烟花爆竹安全归口经营单位,州安监局、州公安局、州质监局、州工商局在各个环节予以支持。同时,由定点厂商供货,实行封签制与准运证,既要保质保量供应,又要确保安全。截止目前,全州共成立烟花爆竹流通协会1个,烟花爆竹批发企业15个,零售网点151个。今年1~6月,全州共供应烟花爆竹126万元。

边销茶是我州广大农牧民特别是牧区群众的生活必需品。为保证进货渠道畅通和边销茶质量,我州13县供销社为边销茶的定点批发企业。今年1~6月,全州各县主要是牧区县共供应茯砖、康砖、金尖、方包等茶叶77万元,保证了群众喝上放心茶。

(六)加强机关建设,班子队伍素质有所提高

根据《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州供销社关于将各县供销社联合社机关纳入事业编制的意见的通知》(阿府发〔2002〕147号)精神,全州已有11个县全部纳入事业编制(马尔康、金川除外),按全额和差额拨款管理。一批政治素质较高、工作作风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了州县供销社领导班子中,一支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干部队伍正在形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基层社数量锐减,缺乏基础

2000年,全系统共有54个基层社,而目前只有21个,6年间减少了33个。随着供销社改革的不断深化,撤并和减少一些基层社属正常现象,一些空壳社实行关闭、破产也是形势所需,但很多县在改制过程中资产卖光、人员走光、业务放光、阵地丢光,则属非正常现象。目前,除茂县、汶川县外,其余县保留的基层社都很少,有的县基层社甚至出现了空白。基层社数量锐减,意味着供销社与农民直接连接的终端没有了,为农服务的联系点没有了,阵地缩小了,对“三农”服务的影响力下降了。

(二)服务功能下降,业务萎缩

当前,供销社的主营业务主要是供应农资,传统业务主要是烟花爆竹、边销茶、日用百货购销和农副土特产品、中药材及废旧物资收购等。传统经营业务萎缩,阵地减少,市场占有率不高。在主营农资业务中,部分县服务水平较低,服务项目单一,有的县甚至出现了空白。

各县在涉及农民关心的产业培育、产后服务,特别是在如何发展产业、建设服务网络,解决农产品“卖难”,帮助农民增收的问题上用心不足、出力不够。许多社属企业、基层社不是直接从事经营活动,而是采取租赁、承包、挂靠的办法,交由职工或社会个人经营,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商品经营为主,逐步演变成现在的资产经营为主、商品经营为辅,很大程度上谈不上完全为“三农”服务。

(三)与农民联系脆弱,连接无点

在改制过程中,全面清退了剩余的农民社员股金(农民入社为零),截断了与农民社员的产权连接,基层社与农民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利益联系,距离越来越远。

(四)供销系统网络松散,缺乏精神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供销社经营网络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职工人数由2000年末的1135人减少到目前的430人,减少了705人。供销人的心理不平衡,计划经济时期的辉煌还历历在目,身处现状心情愤懑,缺乏拼搏精神。散落于乡村的基层社网点,无异于一般的个体工商户,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优势、行业优势、规模优势、人员优势已逐渐缺失,在市场竞争中被各个击破,现存的亦已基本上是各自为阵。

(五)缺乏农资周转金及配送车辆,服务乏力

各县在组织农资调运、储备时,遭遇资金瓶颈,周转金匮乏,农资补贴缺口较大。同时,金融企业对农资经营者的扶持不够。在实行农资配送、送货下乡时,全州各县无一送货车辆,租用车辆配送,加大了农资运输成本,削减了农资补贴让利于农的作用。

(六)农资烟花爆竹市场管理较乱,时紧时松

由于市场多头供应,除农资供应方面供销社尚能占据半壁江山外,烟花爆竹、边销茶所占市场份额并不高,市场秩序一管就好,一松就乱。供销社自身无执法权,还需要安监、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大执法管理力度。

(七)企业改革改制不彻底,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

目前,全州尚有阿坝、九寨沟、黑水等县未进行改制。汶川、茂县、理县、若尔盖、松潘、金川等县虽已改制,却因改制不彻底形成了一些遗留问题。部份人员因待遇问题,通过多头信访、越级信访等途径寻求解决办法,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导致供销社从辉煌走向衰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涣散的原因比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由于供销社长期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从而导致体制转型中思路不清,经营策略不当,元气大伤、无法恢复。如:上个世纪80年代末,药材大战中很多县社、社属企业、基层社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从此再无回天之力了。二是近年来,供销社在企业改革改制中未能很好地意识到基层社、社属企业这个基础对于供销社系统的重要性,以资产卖光为荣、人员走光为快。如要恢复重建基层社,投入比例为“1:10”(即改制前卖了1元,现在恢复重建则需投入10元),成本大大增加。三是供销改革缺乏政策倾斜,供销社从流通领域划到农口部门,却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既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又没有项目审批或核准权力,是个“不伦不类”的政府部门。同时,人员缺乏竞争意识,供销社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四是农资、烟花爆竹、边销茶市场整治不力,执法时紧时松,监管长效机制落实不到位。

四、对策及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供销社有存在的必要,特别是在农资供应、农产品和日用消费品购销、烟花爆竹和边销茶的归口经营、构建新农村现代物流体系中能发挥主力军和主渠道的作用。

根据《中共阿坝州委办公室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工作的意见》(阿委办发〔2005〕11号)要求,各级供销社要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夯实为农服务基础,搭建公司化运作平台,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总体思路,切实推进“1234”工程(即深化社有企业和基层社改革;构筑龙头企业和三农服务中心两个载体;建设农资销售网络、日用消费品销售网络、农产品加工销售及旅游产品加工销售服务三条网络;在农业增产增效、行业发展、联合经济组织发展、供销社系统班子和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有所作为),重塑供销新形象,为建设和谐阿坝发挥积极作用。

(一)深化社属企业和基层社改革

一是改造、改制,盘活资产。尚未改制并有有效资产的基层社,首要的是保住资产,停止低价出售(但对确无必要留置且保值成本高的除外)。企业可利用现有资金、场地和人才资源,与农村专业大户合作,联办加工类合作社、综合服务社或物流市场。

二是重组新建。对改革改制后无场地、无人员的由县社牵头,按照经济流向、经济区域布局,坚持“开门开放”办社原则,重新建立基层社或供销网点,吸纳社会人员入社办店。

三是动员能人新建基层社。对已撤销基层社的乡镇,可动员有经济实力、经营头脑的个体经营业主、原基层社职工建设“农资放心店”,立社建店。新建新店必须建立新机制。

(二)构筑龙头企业和“三农”服务中心两个载体

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发挥供销社优势,以项目争取政策,以项目建设带动服务“三农”工作。

一是逐步培育系统内生产和流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依托我州农畜产品,特别是蔬菜、水果等优势,创办1—2个特色企业,逐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供销社自身如果没有实力兴办龙头企业,也可采取合资、合作等形式来发展龙头企业。

二是以改造、整合、提升、优化现有网络为主,在中药材、食用菌等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构建农民生活资料、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是引领、协办、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加快专合组织发展。按照“组织引导、统筹协调、指导服务”的原则,注重专合组织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市场带动能力和助农增收能力,以“市场连接、利益连接”为纽带,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三农”服务中心等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三)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三条网络

一是构筑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以州公司为依托,改造原有农资系统流通网点。通过直销、加盟以及资源合作等方式,重新整合县、乡(镇)、村的农资经营资源,形成以州农资公司为龙头,县级供销部门为骨干,基层供销合作社、农资服务中心为基础的经营服务网络,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建立农资连锁配送体系。

二是构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以“新网”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契机,引进或加盟德惠、红旗连锁、和家等大超市,按照“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的思路,对各县、乡供销社保留下来的经营网点、设施和业务进行有效的整合。第一,按照区域划分,以自办或合作方式建设超市或配送中心,开展区域配送业务。第二,结合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按经济流向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组建基层供销组织,对基层供销合作社门市部、服务站进行改造,择优吸纳一批系统外农村社会网点资源加入供销合作社连锁经营网络。鼓励与系统外连锁企业合作,拓展农村连锁经营业务,尽快构建以县为主体、乡镇村为基础的农村新型日用消费品经营体系。第三,完善配送和采购双向流通功能。在把价廉物美、适宜农村消费水平的日用品送到农村市场的同时,把当地的农副土特产品带入县城连锁配送网络,真正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三是构建农产品及旅游品加工网络。利用我州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加大系统内农畜产品项目研发力度,在现有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基础上,力争在蔬菜、水果、菌类、花椒等方面找准合适的项目,继续走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的路子。第一,整合现有农产品流通、加工、仓储资源,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我州区域经济特点,组建牦牛协会、中药材协会、果品协会、蔬菜协会等专业协会。第二,以现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搭建服务平台,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发展农产品生产销售龙头企业,提升为农服务的层次和水平,搞活农产品流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第三,立足实际,充分挖掘特色产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大九寨环线各县可依据自身特点,筹建相应的专合组织,一方面满足游客需要,另一方面拓展经营领域,扩大经营范围。

(四)发挥四项职能在系统有为上下功夫

三是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在联合经济组织发展上有所作为。第一,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宣传学习。要准确理解各项规定,依法履行指导、扶持、服务职能,利用基层网点多,与农民贴近的优势,在农村进行大力宣传。第二,要领办、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按照“组织引导、统筹协调、指导服务”的要求,多层次、多形式地组织、引导、发展专业合作社,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农资流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烟花爆竹、农产品流通等行业(专业)协会和各类模式的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注重规范民主管理机制,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通过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牧民统一种植,统一销售,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在供销系统班子和队伍建设上有所作为。第一,要进一步加强供销社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政治素质。联社要以“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第二,要加强机关干部职工管理,规范机关行为。要改进机关作风,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能有为的思想,打造一支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干部队伍。第三,当地党委政府要加大对供销社的人才支持力度,把那些懂经营、会管理、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选配到供销社领导班子中去,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用到领导岗位上,为供销社的发展出谋划策。(阿坝州供销社)

THE END
1.农资流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经管文库(原现农资流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674836-1-1.html
2.农资史上最寒冷的冬天:拿什么拯救作物服务商?2024年的冬天来临了,这个可能是农资史上最寒冷的冬天。 作为一位在农资营销领域摸爬滚打了20年的“老江湖”,想和大家聊聊我们农资经销商转型作物服务商的那些事儿。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农资经销商要想不被市场淘汰,就必须转型升级成为作物服务商。作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ExMTg4NA==&mid=2650681639&idx=1&sn=463f01df15108efb53b7e3d6f4a55091&chksm=bf720c85fea42f4e163eea711fc786089b187d6863a463d7d83767fcc5046b0a09f5d96d1309&scene=27
3.业内:农资市场运行逻辑发生变化2022年,农资市场跌宕起伏、迷雾重重,传统供需分析已难以精准把握行情走势。市场运行逻辑的深刻变化,既对农资保供稳价工作提出新挑战,也孕育了新需求和新机遇。 □ 作者丨《中国农资》记者 魏萌 穆阳芬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单边制裁频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且通胀压力激增,粮食https://vipcaijing.vipcrgk.com/plus/view-5571-1.html
4.2020年农药价格走势分析成本波动与农业产业影响评估2020年农药价格走势分析:成本波动与农业产业影响评估 农业需求增长对农药价格的影响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加,农业生产需求也在不断上升。2020年,由于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和消费者购买行为变化,农产品的产量和种植面积出现了短期内显著增长,这直接推高了对农药的需求,从而拉高了农药价格。 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05800.html
5.747个有效成分取得登记,但产能过剩成行业发展新难题在第38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上,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黄修柱所长作了题为′′农药产业分析与展望′′的报告。黄所长从农药登记、生产、出口概况分析了我国农药产业现状,并提出了未来工作的思考和打算。 1 农药登记概况 我国农药登记产品丰富,结构更加优化。2013—2023年,我国农药登记产品数量的年均增长率为https://www.las.ac.cn/front/product/detail?id=cde527a640477a459216c78c3b78bb59
6.农资行业现状分析中国农资行业市场现状农资行业发展趋势→摘要:春耕准备活动正进行的热闹非凡,而与化肥同样重要的农药行业,年前可谓是准备充足,而现在对于市场来说,供给却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需求,农资行业一片低迷。下面浅析中国农资行业市场现状,农资行业发展趋势。不足之处欢迎各位指正补充。 【农资行业现状分析】中国农资行业市场现状农资行业发展趋势 https://m.maigoo.com/goomai/161824.html
7.2020年中国农资连锁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销售额企业数量中国农资连锁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2019年中国农资连锁销售额为1553.6亿元(农业生产资料类销售额/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销售额*全系统连锁经营销售额);全国农业生产资料连锁企业数量大约为2099个。 从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区域竞争格局来看,“2019/2020全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单中,重庆市和河北省企业最多,为8个。 https://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300/210401-02901a0a.html
8.长城电工:天水长城果汁集团有限公司10万吨高端果蔬汁加工灌装而NFC 果汁的运输与终端销售均需冷藏,对经销商的要求也高于 FC 果 汁。而国内目前还不具备完善的冷链运输系统和冷藏仓储管理,导致鲜 有企业涉足该行业。那些已经存在于市场中的 NFC 果汁产品无法形成 规模效应。 参照海外 NFC 果汁行业的现状来进行分析 NFC 果汁在国内是否有 发展前景:首先,美国 NFC 果汁在过去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81500003108_48.shtml
9.20242024-2030年中国农资连锁行业竞争状况分析及投资经营模式研究报告目录一、中国农资连锁行业现状分析 31、行业发展概述 3行业规模及增长率 3市场结构及主要企业分布 5行业痛点及发展趋势 62、供应链模式与效率 8传统农资流通模式局限性 8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发展现状 10数字化转型对效率提升的影响 123、消费者需求特点及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004922.html
10.化肥销售模式市场6篇(全文)化肥流通的主要现状:分散竞争、割据一方、厂商离合、零售薄弱、渠道变革。n传统流通网络 供销系统、新模式系统、民营系统 n工厂流通网络 尿素工厂、磷肥工厂、复合肥工厂 n新兴流通网络 连锁经营、化工企业、非化工企业、涉农企业 结构性分析(3)n零售方面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5z189po.html
11.四川美丰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加强化肥等农资生产储运调控,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等要求,对化肥行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三聚氰胺行业 1.发展现状http://yuanchuang.10jqka.com.cn/20240429/c657427181.shtml
12.2024年农资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前景分析农资栏目为您提供2024年农资行业定义及概况、农资行业发展现状、农资行业发展趋势和农资行业发展前景、市场政策及环境分析、重点企业投资分析等信息。https://www.chinabgao.com/k/nongzi
13.中国农资销售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以下信息要了解!中国农资销售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资销售行业也逐渐壮大。农资销售行业是指销售农业生产资料,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本文将对中国农资销售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 一、发展现状https://jiameng.baidu.com/m/content/detail/236739594664?from=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