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关于对呼和浩特市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093号提案《关于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提案》的答复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市农牧局答复内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等要求,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在加强种业振兴、发展绿色农业科技、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等方面下功夫,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首府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夯实种业振兴基础,助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1.农作物种业方面:高质量建设“看禾选种”平台4个,分别是玉米、马铃薯、杂粮杂豆和设施蔬菜,落实建设面积共380亩,集中展示示范农作物新品种共120个。通过组织现场观摩、跟踪评价、实收测产、专家论证等方式,共筛选出22个推介品种上报自治区农牧厅。

2.奶畜种业方面:已建成国家级奶牛核心育种场1家、种公牛站1家、奶牛扩繁场16家、奶羊扩繁场4家,奶牛良种化率达100%。据美国动物育种者协会发布的遗传评估成绩,清水河赛科星牧场培育的291HO22027号后备种公牛排名全国第一;盛健集团泌乳羊年均单产已突破619公斤,各项乳指标均已超过欧盟标准。

3.饲草种业方面:①在土左旗、和林县、托县、武川县、赛罕区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优质牧草种子繁育田2.1万亩。②积极开展国家级饲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完善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蒙草集团牧草种质资源库和资源圃建设。③重点推动蒙草集团申报国家级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土左旗正时优质饲草良种繁育基地、和林格尔县草畜一体化项目建设,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饲草改良会议暨内蒙古草种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二)发展绿色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继续实施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建成优质高效增粮千亩示范片7个,土左旗兵州亥园区玉米单产实现1336公斤/亩,创历史新高。

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废旧地膜回收率预计可达85%以上。

3.持续开展淡水鱼优良品种推广行动,在土左旗、托县4家基地引进淡水鱼新品种2100万尾;持续开展水产养殖健康五大行动,推广盐碱水域池塘养殖新品种新技术3000亩。

4.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在土左旗和托县成功推广“三打破、五统一、一重新”建设模式。

5.高效发展节水农业,依托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品种节水、结构节水、机制节水等措施,全市新增节水能力6037万立方米。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农业现代化发展

1.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

近年来,为发展我市农村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一直注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按照以农民为中心、服务产业、注重质量、适度竞争、创新发展的原则,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进一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持续进步,绿色高效农牧业扎实推进。农民全面发展。

2016-2023年全市培育高素质农民1.1万人次。据统计,2023年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学员中45周岁以下人员占45%,参加培训的主要是种养大户、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骨干和家庭农牧场主,同时还有返乡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人群。培育模块包括综合素养课(农牧业政策法规、农业通识、文化素养等)、专业能力课(种养殖先进技术、合作社管理、农产品电子商务等)、能力拓展课等,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线上学习一系列教学活动完成培育。

在开展培育期间,将现场教学作为重点内容,筛选产业相近、发展领先的农牧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实地体验、动手操作、现场交流等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2023年,各级培训单位带领高素质农民赴浙江、山东、北京等省市开展现场观摩教学,通过“走出去,带回来”,进一步提升农民在生产、经营管理、产业发展的能力,在发展自身产业的同时对周边农民起到带动作用;高素质农民队伍的建设在促进农民合作交流、协同发展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清水河县、土默特左旗、和林格尔县的参训学员建立当地农民协会、公益组织,为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基层农技人员培训

2023年,全市围绕重点任务开展玉米密植、“四控”等技术培训,培训农技人员810人次,开展脱产5天以上培训10期,培训农技人员244人次,分别赴浙江大学、赤峰、福州、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地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农技人员综合素质。

二、市科技局答复内容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聚焦办好“两件大事”,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力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开展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增强涉农企业创新主体意识,加快农业技术人才引进培育,着力培育农牧业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目前,我市在农牧业领域拥有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自治区草种业、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各级类科技园区20家,其中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4家,市级15家;备案国家星创天地7家、自治区41家;备案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7家;认定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6家;培育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2家,市级科技领军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5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8家;和林格尔县入选国家第二批创新型县,成为我市首个列入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单位。2023年呼和浩特市获得“世界乳业科技之都”“中国奶业育种之”都称号,农业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

(一)加强农业科技政策支持力度

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呼和浩特市促进高校院所协同创新若干措施》《呼和浩特市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措施》等政策文件,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强化组织保障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发展,加强我市涉农企业创新主体建设,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着力破解农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把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二)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围绕生物育种、设施农业、疫病防控、智慧农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等方面技术难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近年来在农牧业领域共安排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58项,其中“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7项,重大科技计划16项,应用研发科技计划35项,投入科技专项经费6623万元,带动企业投入超过1亿元,不断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撑引领农牧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

(三)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四)深化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

立足农业发展需求,深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聚焦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先后培育建设了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和自治区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与中国农科院共建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实施农业领域重大科技计划“揭榜挂帅”“赛马制”,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合作,集聚100多个院士、专家团队,链接高层次科研人员7000余人,努力打造创新驱动动力源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科技支撑作用。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以“首善之地”标准,全力实施“科技突围”工程,突破农业领域关键技术难题,培育农牧业发展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上展现新作为。

签发人:高涵

联系人:许霄飞

呼和浩特市农牧局

2024年9月4日

收藏成功,可以进入"用户中心"进行查看!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00001

THE END
1.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被视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对于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具有重大意义,要始终将科http://www.qstheory.cn/qshyjx/2024-05/22/c_1130149675.htm
2.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被视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对于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具有重大意义,要始终将科https://www.cyu.edu.cn/xwzx/llyj/202405/t20240522_116413.html
3.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农业科技创新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和强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锚定目标,鼓足干劲,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306162754682544.html
4.典型国家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经验借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美国、日本、荷兰、以色列四个国家现代农业发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农业科技的贡献率较高。尽管美国、日本、荷兰、以色列四个典型国家在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上各具特色,但仍有一些共同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研究并借鉴四个典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有效经验,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http://www.sass.cn/924093/1022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