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化肥价格上涨?——来自部分省份春耕一线的调查

气温回升,春耕春管渐次展开。受去冬罕见秋汛晚播影响,今年冬小麦苗情偏弱,促弱转壮任务繁重,稳早稻、稳玉米、扩大豆等随之增压。然而,今年化肥、农药价格大幅上涨,推高种植成本,农民种粮收益下降较多。据了解,在湖北、江西的一些地区,仅化肥涨价就导致亩均种植成本增加近百元,不少种粮大户担心再涨下去“白忙活不说,还要倒赔钱”。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近两年来原料和动力成本上涨,另一方面是全球局势复杂,化肥供应趋紧,特别是钾肥进口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综合因素导致化肥价格抬升。

去年,为有效化解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中央财政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了200亿元一次性补贴。近日,中央财政再次下达200亿元补贴,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

除中央财政补贴外,针对化肥价格上涨,各地也在积极应对,一些省份已经探索出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记者就此做了调查。

集采统配,降低种粮成本

“今年小麦收购价涨了,您的收入应该会比去年高吧?”

“这可不好说!”河北省邯郸市经开区种植大户金士刚说,“去年130元一袋的复合肥今年要170元,95元一袋的尿素今年更是要140元,个别时候还不能及时买到化肥,刨去成本后今年收入可能会变低。”

在多地农户为“一肥千金”“有价无肥”发愁的同时,江苏省农户虽偶有抱怨,但整体却是“风平浪静”。

王林松所说的江苏苏南农资配送公司是江苏省溧阳市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省供销总社建立了农资周报制度,对尿素、复合肥等重要农资实行销售库存周报制度,并积极组织农资企业和上游生产企业对接,及时调度指导。”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薛璐璐说,“除此之外,我们还构建肥药集中采购统一配供体系,也就是俗称的‘集采统配’,以省有的农资企业为龙头,组织各级农资企业组成联盟,采取团购大单锁定价格、统一配供压降费用、自储代储联储备足货源,尽力稳控价格。”

集采统配让农户获得了实惠,落得了安心,但其中的成本谁来承担?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二级调研员刘国华给出了答案:“集采统配过程中产生的运输费、储存费以及管理费等全部费用以市为单位,由省财政补贴一部分,各市财政承担另一部分,农民不用花一分钱。”

“目前,我们省已经有48个县开展了集采统配工作,今年计划全年肥药集中采购、统一配供的服务面积将达到750万亩。”薛璐璐充满信心地说。

保险兜底,减少种粮风险

去年,财政部联合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决定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从试点情况看,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进一步提高了保障水平,符合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阶段和实际,基本上可以让投保农户‘旱涝保收’。”财政部原副部长邹加怡介绍,2021年覆盖实施地区约60%的产粮大县,预计达500个;今年将实现13个粮食主产省份产粮大县全覆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江苏省科学测算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完全成本,明确完全成本保险和玉米种植收入保险条款及费率,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同时在省内积极扩大保险实施覆盖范围,“两项保险”试点覆盖到56个产粮大县市区,同时将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都纳入保障范围。

薛璐璐告诉记者,以完全成本保险为例,今年确定的小麦每亩保障金额1000元,相比以往普通种植保险,保额还覆盖了种植所需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直接物化成本以及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保障水平大约可达小麦种植收入的80%,大大超过传统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最高40%的保障水平,稳定了投保农户种粮收入预期。”薛璐璐说。

“现在每亩小麦我们自己只需承担12元,就能享受到1000元的保额,种粮食也踏实多了,不用总担心农资涨价导致亏本了。”王林松说。

据了解,今年安徽省财政也新增安排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3.1亿元,在全省产粮大县全面推开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稻谷、小麦、玉米每亩保额分别提升至1000元、860元、700元。

收入保险很大程度上化解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风险,破解了由于市场供求等多方原因导致“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为种粮大户真正撑起一把“保护伞”。

全程托管,保障种粮热情

“以前一亩地要用100斤化肥,现在只要用70斤就够了,虽然化肥价格涨幅很大,但我们的成本涨得却不高。”四川大邑县燕萍家庭农场负责人钟燕萍说,“算下来一亩地成本不会高多少,而且化肥都是从平台上统一购买,比市场价低不少呢。”

为何钟燕萍的家庭农场能够一亩地减少接近30%的化肥施用量?而且价格还低于市场价?成都吉米数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宗汛给出了答案:“2017年,公司与大邑县农业农村局合作申报了农业农村部‘大田种植数字农业试点项目’,获得1200万元补贴,以此为基础,公司开发了‘吉时雨’农业网络服务平台,之后在政府帮助下推广到全县农户。”通过这个平台,农户可以统一订购化肥,拿到厂家出厂价,价格低20%以上。

另外,该公司还通过卫星遥感、空中多光谱遥感、地面物联网数据采集构建空天地三位一体的数据获取体系,精准获取农户农田面积、病情、墒情等情况,配合无人机飞防技术,做到精准施肥,能够减少20%-30%左右的化肥农药施用量。减肥与节本合计算下来,对冲了50%以上的农资价格上涨成本。

目前,大邑县21万亩耕地已全部纳入吉米公司的服务范围。“公司去年在全省服务面积达200多万亩,预计今年能达到500万亩。”李宗汛说。

除了大邑县,绵阳市和广汉市也充分撬动其本土民营科技型社会化服务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构建社会化服务联盟,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鼓励农资企业和经销商开展“订单式”生产和配送服务。

THE END
1.农产品涨价现象深度解析技术服务1、气候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使得农产品供应减少,从而推高农产品价格。 2、生产成本上升:随着土地、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https://www.jarnorking.com/post/24910.html
2.大蒜价格飙升,让人眼花缭乱!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与应对之策其实,大蒜价格的涨跌,跟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天气因素、种植面积、市场需求、国际贸易等等。今年大蒜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天气原因导致的产量减少。而且,大蒜还有“金三银四”的说法,也就是说,三四月份大蒜价格往往会上涨。 二、大蒜价格高涨,对消费者有何影响? http://bailichun.cn/post/17743.html
3.温家宝:油价致农资价格上涨国家会补贴汽车温家宝:油价致农资价格上涨 国家会补贴 温家宝9号到11号在安徽蚌埠还有池州两地考察看望农民,他说国际油价上涨,导致了化肥和柴油价格波动,如果农民的支出因此上涨会给农民补贴,他说做好今年农业特别是农业生产,对于稳定经济和物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必须将春耕生产https://auto.ifeng.com/news/special/youjia0912/20100413/268249.shtml
4.农资价格上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用物资去年以来,农业税被逐步取消,让农民喜上眉梢,农民种田信心高涨,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都回乡种田。然而,今年农资价格的上涨,却让农民喜悦的脸上不免添上了一丝忧愁,国家优惠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会不会被农资价格的上涨所吞没?记者了解到,与往年相比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达15%—25%(往年化肥中的尿素价格为每吨1600—1700元,今https://www.chazidian.com/kepu_5723/
5.开屏新闻价格高涨不落,对销量造成直接影响 价格“一路高歌”,实际销量明显减少。以往价格较为正常的情况下,下游部分商户或医馆会进行囤货,这对经销商而言,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部分销量。而现今,一些价格居高但非必需药品的销量明显减少,而作为常用配方草药,销量受价格影响较小。“该买还是得买”,中药的主要需求者——病人对药品https://www.ccwb.cn/web/m/info/20230903183109VTQLZP.html
6.价格调研报告范文(精选8篇)(三) 农资价格上涨, 是蔬菜价格持续走高的趋势性原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 农产品生产三大“基础成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刚性上涨渐成常态, 农产品进入趋势性的上涨通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0年7月以来, 我国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 以农副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 10月份CPI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o3e1wwr.html
7.记者调查丨身价翻倍,菜比肉贵?“种子、化肥、农药、人工等价格都在涨,种植肯定受影响。”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天竺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周刚坦言,今年春节后白菜和莲花白价格才一两毛一斤,前期菜价低迷,再加上种菜成本高涨,打击了不少菜农的种植积极性。 与低迷的菜价相比,蔬菜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类农资价格却一路高位运行,尿素价格涨至3000多元/吨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3729&newsId=456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