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产品市场现状分析及销售前景预测
民勤县商务局
发展日光温室新型产业,保护民勤绿洲永续生存,这已是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作的一项得力措施。但如何做大做强日光温室这项新型产业,并使其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大家又有一个普遍担心的问题,就是日光温室产品销售问题,也就是产品的市场问题。下面,我结合实际,就日光温室产品市场现状及销售前景预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我县日光温室产业发展和产品销售现状
(一)整体规模
民勤县日光温室建设起步于1993年,2005年以来,随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逐步推进,民勤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加快日光温室这一高效节水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基地化发展,到2007年全县已累计建成日光温室6800多亩,亩均产值达7000多元,并初步形成了湖区以瓜类作物为主,坝区以蔬菜栽培为主的区域化种植特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2008年,全县共种植日光温室5270棚,总产量可达28277吨。随着我县日光温室的大面积推广,新的种植品种、种植模式不断引进,品种结构由过去单纯的几种茄果类、叶菜类发展为茄果类、豆类,葱蒜类、食用菌、水果类等6大类20多个品种,并逐步形成了以甜瓜、西红柿等名、优、新、特、稀瓜菜为主,以精细瓜菜为辅,以果树、花卉、食用菌为补充的生产结构;茬口安排由过去的冬季一大茬调整为秋冬茬、冬春茬和越冬茬等多茬口布局,做到了周年供应,均衡上市。
(二)市场现状
(三)产品销售现状
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我县日光温室种植约3300多棚,其中越冬一大茬西红柿2400多棚,商品量约9000多吨,辣椒350棚,商品量约530多吨,西葫芦200棚,商品量约750吨,黄瓜160棚,商品量约630吨,早春茬甜瓜365棚,商品量约900吨左右。其中早春茬甜瓜(银帝3号)亩产量达到了2.5吨以上,亩产值在7000元以上,最高达到12000元,产品辐射到了兰州、新疆等地区;越冬一大茬优质西红柿亩产量达到4吨,产值达到10000元以上,最高达到14000元,除销往兰州、青海、新疆等县外市场外,还有小部分出口到哈萨克斯坦等国。
二、日光温室产品销售市场前景分析
(一)县内市场
我县18个乡镇,246个村,共有人口31.1万人,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全县共有蔬菜销售门店200多个,全年蔬菜总消费量达2.52万吨左右,其中农民自产的非温室蔬菜消费1.8万吨,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分析,2008年,全县共种植日光温室5270棚,总产量达2.82万吨。除去农民自产的非温室蔬菜1.8万吨,民勤县内消费的温室蔬菜约0.7万吨,占温室蔬菜生产总量的约25%,也就是说,我县日光温室蔬菜总量的25%被市民自己消费掉,只有75%销往县外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产品外销空间很大。
从价格看,根据我们对县内市场6种蔬菜品种的定点调查,2009年1月与2008年底相比:蔬菜类平均价格大部分上涨。统计的六个品种呈大幅上涨趋势,其中西红柿、辣椒、小乳瓜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西红柿:与08年11月相比,平均价格从每公斤1.6元上涨到3.2元,涨100%;陇椒:08年11月相比,平均价格从每公斤3.0元上涨到6.0元,涨100%;小乳瓜:与08年11月相比,平均价格每公斤2.0上涨到7.0元,涨250%。产品价格看好,销售前景广阔。
(二)国内市场
(三)国际市场
三、对策分析
(一)营销对策
2、规范发展合作组织。按照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致富带头人、农业科技人员等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蔬菜产业协会。农牧、供销、民政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和帮助各类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开展工作,完善和规范运行机制,使其充分发挥在市场开拓、信息服务、价格调控、品种推广、业务培训、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等方面的作用。
4、加快建设蔬菜交易市场。根据日光温室建设规划的重点区域,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加快规划建设不同层级的蔬菜交易市场。加强以县城瓜果蔬菜批发市场为中心,乡镇瓜果蔬菜专业交易市场为依托,乡村农资农家店为辐射的产品销售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2010年,县城中心建成1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管理先进的大型蔬菜交易市场,收成、西渠、泉山、东坝、大滩、大坝、薛百等乡镇在原有集贸市场的基础上改造升级,建成瓜菜专业交易市场,提高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
5、大力拓展市场销售渠道。供销、瓜菜、工商等部门要积极协调各乡镇充分发挥市场监管、信息服务、综合协调等职能,通过举办产品发布会和购销洽谈会等形式,加强与蔬菜运销大户和大中城市营销商的联系与合作,加快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超市和专卖直销站点,大力发展营销代理商。要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加强与国内大型市场进行联网,及时掌握国内市场行情,在北京新发地、哈尔滨、山东、成都、西宁、乌鲁木齐等国内大型蔬菜交易市场开辟直销窗口,大力拓展国内销售市场。县商务局要积极开拓国外终端市场,在新疆各口岸设立外销蔬菜联络处,充分利用民勤瓜果蔬菜的品牌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蔬菜。鼓励和组织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参加国际贸易洽谈会、展销会,帮助企业签订国际贸易合同,为产品出口创造有利条件。对具备外贸出口条件的企业,积极帮助其申请办理农产品出口经营权资格和农产品进出口检疫检验、基地备案手续,逐步拓宽国际市场,扩大民勤蔬菜在外埠市场的占有份额。
(二)品牌对策
1、推行标准化生产。农牧局牵头,质监、科技部门配合,要按照安全、优质、高效的要求,积极推广日光温室标准化和无害化生产技术。统一规划和建设无公害日光温室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从生产环节入手,加强投入品监管,净化产地环境。农牧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立健全以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为中心,批发市场、重点企业、重点乡镇速测点为补充的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日光温室产品质量监测、检疫和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并按照方便、快捷的要求布设检疫、检测点。建立例行监测和速测制度,推广速测技术,实施标志管理和推行追溯与承诺制度,努力扩大农产品质量监测范围,着力提高产品质量。
2、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各乡镇政府要在农牧、科技部门的直接指导下,积极培育、引进和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名、优、新、特蔬菜品种,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引进和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日光温室生产新技术、新材料,为日光温室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放眼省内外和国内外,加大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联系与合作力度,争取将科研院所的中试环节引入我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推动日光温室产业健康发展。
3、加大产品产地认证力度。用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把品牌商标作为蔬菜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不断扩大我县蔬菜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由农牧局牵头,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配合,积极做好品牌商标的申报注册工作,抓好日光温室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加大原产地保护力度,大力培育特色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扩大优质蔬菜基地规模。遵循工业化、市场化、园区化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由各乡镇政府和农牧局负责,按照《武威市日光温室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日光温室种植结构,逐步实现日光温室建设向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合理化布局的方向迈进,形成区域化产业带和产业群,为开拓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三)组织对策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乡镇和招商、供销、瓜菜等部门要认真筛选和论证一批项目,通过展示展销、新闻分布、对接洽谈等形式内引外联,吸收市内外民间资本和省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我县温室产品加工和运销项目建设。
4、加强市场监管。商务、工商、卫生、质监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产品市场流通环节监管,尽快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完善商标使用制度和检疫监测制度,保护品牌商标。鼓励运销大户带头进入蔬菜市场进行交易,进一步规范等级包装,推行贴标制度,用好品牌商标,严格检疫监测制度。规范农产品市场交易秩序,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缺斤短两、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散布虚假信息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
5、完善信息网络。农牧、瓜菜、供销等部门要加强与中国农业信息网、农业部信息中心、全国菜篮子工程办公室等权威信息机构的联系,及时收集、分析、发布日光温室产品销售信息。各乡镇也要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指导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批发市场、营销大户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实现与国家和省、市及大型批发市场的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日光温室生产和销售提供及时、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