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科技创新让“鲜食之都”更加鲜活产业园产业布局

拼经济,促发展,产业提质步履铿锵;抓创新,强科研,科创生态活力迸发。这是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素描。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始终将科技创新赋能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摆在首位,打造“鲜食之都”“长三角之胃”,先后荣获“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当前,园区正积极开展全域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将农产品加工园区打造成健康食品科技产业园和全国农产品未来加工标杆园区。

项目集群激活“创新增量”

唯有创新,方能致远。大品牌落地,大项目纷至,无不彰显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蓬勃向上的活力和吸引力,更代表园区产业不断焕新提级。自2009年成立以来,园区始终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坚定坚守特色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散到特的成长蜕变,成功探索从食材加工到食物生产再到食品研发的渐进式发展路径,项目集群效应、链式发展态势日益彰显。经过多年发展,园区已经集聚农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加工企业90多家。

正是看中园区的产业环境,今年4月,主营盒装鸭血、盒装猪血等各类食用血制品的江苏日兴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坚定地落户园区。该公司长期与园区内企业江苏百汇农发有限公司合作,入驻后,与区内多家畜禽加工企业紧密合作,是园区链式发展的生动镜头。

围绕产业抓创新,建设产业高端化链条,一批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优质项目纷纷落地。翻开园区2024年签约项目表,高端巧克力、咖啡、烘焙、乳铁蛋白生物科技等数十个亿元以上规模的项目与园区签约落地,新招引项目的产业关联度更加鲜明。2024年签约的30个项目中,特色产业占比达100%,其中农产品及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占比73.3%,食品智能装备制造项目占比10%,食品配套服务项目占比16.6%。华大生物食品灭菌辐照和天加新材料填补了园区在食品智能装备、绿色包装等领域空白;咖啡、烘焙和品牌巧克力等项目亩均税收实现新突破;即将落地的功能性饮料、宠物食品、速冻面点食品等项目均为食品细分赛道的行业领军企业。正是这份坚定坚守,产业链上企业规模数量、产值效益逐年提升,园区实力、配套、投资优势跻身全国农字号园区第一方阵。

跃迁之道,要在创新。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高位链接头部资源,加强与国字号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主流媒体、基金投行等单位的对接合作,拓宽项目招引渠道,获取优质项目信息,为提高产业能级引育更大动能。

项目推介走出去。园区积极参加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大会、2024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暨博览会、中国预制食品产业发展大会、苏沪地区产销对接交流会、第十一届休闲食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2025中食年货选品会,推介“鲜食之都”特色优势。各大平台加持,园区不仅展示其在健康食品领域的创新成果,还加强了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为园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了重要平台。

活动开展邀进来。近年来,园区先后联合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开展农产品未来加工产学研交流,3位院士、200多家科研院所以及500多家企业齐聚,“农产品未来加工”这个概念在泰兴首次提出,推动加工迭代升级,引领产业科技发展。承办央视全国首届预制菜争霸赛总决赛,园区企业超悦农业、昀曦食品和百汇农发获十佳美味预制菜荣誉。今年园区将承办第四届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发布会,邀请全国300家企业齐聚园区,感受“鲜食之都”魅力。

良好口碑传出去。得益于园区攀高向新、跨越式发展,四方宾朋纷至沓来。近年来,年均接待企业及各界来访200余批、年均3000多人次,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从精深加工向未来食品转型,15年躬耕不辍、不断发展的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实现了精彩蝶变——农产品加工业态层层递进,农产品增值空间徐徐上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版图路径清晰、未来可期。

资源集成点燃“创新动能”

合作不是简单的加减,而是乘数效应。10月底,中国银杏产业数字经济发展暨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银杏产业专业委员会会议在泰兴召开。据了解,银杏产业专委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和泰兴农产品加工园区牵头组建,通过链接多方资源,挖掘“银杏+”大健康产业潜力,助力泰兴食药同源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现跨越式发展,没有高能级的平台矩阵,就没有高水平的创新效能。园区用最大的诚意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专家院士请进来,双方依托园区共建中国(泰兴)农产品未来加工创新研究院,将实验室建在产业一线,共建高能平台,加快创新蝶变。研究院设置1个未来食品展厅、6个专业实验室、5个中试车间、3个公共平台,由4名院士领衔10个创新研发团队,围绕新资源挖掘与功能研究、食品功能组分解析与高效利用、精准营养与健康食品创制、合成生物学、智能加工与装备、质量安全六大战略方向,全要素提升园区公共服务配套、全方位提供企业技术支撑、全链条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创新水平,推动园区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攀升。

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国字号”平台来了,专家院士来了,最先进、最权威的技术理念来了,园区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迎刃而解。

新一炉烤鸭出炉,江苏丽佳农牧股份有限公司里处处飘香。公司董事长吴加文拿出一只烤鸭趁热送到实验室,“郑博士,我们按您上次给的参数重新调整了工艺和调味,您看成果怎么样?”接过烤鸭,放到实验台,烤鸭皮脂率、瘦肉率、肉质风味等一系列检测结果很快产生……“多亏园区的牵头,我们才能够上国家级科研平台,目前已与加工所签订了合作协议,相信在权威专家的帮助下,我们的产品风味能够达到新的高度,‘博士烤鸭’必定会赢得消费者的广泛喜爱。”吴加文说。

园区牵线搭桥,科企广泛合作。在园区的促成下,今年上半年,中国农科院5个首席创新研究团队与园区8家企业签约。紧盯科企合作进度,加工所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创新团队和仟美食品有限公司合作优化河豚加工车间布局及设备升级,开发河豚系列菜肴产品;与园区百汇农发有限公司合作挖掘传统卤制、炖制、炒制等烹调技艺;围绕九润鑫晟公司产量较大的猪副产品开发酱卤猪头肉、猪耳等5种新品……预计年内研发元麦空气馒头、单兵口粮等15个新品,完成传统卤制厨艺数字化、牛肉保鲜等技术攻关6项。来自加工所创新研发团队全方位的技术支撑、质量背书,提高中小企业产品出成率,提升设备运行使用效率,园区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将大幅提升。

科技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性意义的能动主体。

干部队伍更年轻,服务水平更专业。园区机关现有80余人,35岁以下年轻干部40多人,学历层次均为本科以上,还有许多研究生学历高层次人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泰兴市委组织部选聘的20多名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名校毕业生纷纷选岗园区。园区企业职工队伍更大、素质更高,现有企业职工总数已达到7000多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江苏超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纳人才,目前博士1人、硕士5人、本科生21人,研发人员达到22人。澳华农牧注重高学历人才招引,仅2023年就引进5名研究生,35岁以下职工105人,研究生13人、本科生44人。

产业留人,服务留心,要让人才安稳创业就业,必须为他们打造一站无忧的宜居宜业空间。在建设中国(泰兴)农产品未来加工创新研究院的过程中,园区不仅给予人才丰厚的工资待遇和各项补贴,还切实为人才量身打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聚焦青年人才运动、消费、安居、交友、求职、娱乐、亲子、成长等需求,提供多样化、定制化、精准化的优质服务。

产业稳步向前,人才纷至沓来。看中公司的发展前景,今年暑假,21名在龙洋木业实习的大学生均选择与公司签约。看好园区发展前景,彼时还是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人员的贾伟,毅然加入江苏超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科学家”变成“企业家”,“就留在这里了,哪都不去了,一定能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服务集约铸就“创新优势”

良好的创新势头,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细心呵护。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打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园区部长以上负责人挂钩联系链上企业,全力解决企业诉求。完善精准服务机制,建立“不叫不扰、随叫随到”的服务跟办机制,设立企业服务专线,实现专项受理、专门服务,全方位全周期为企业提供政策辅导、专业支持,全力为企业上争政策、上争资金、上争项目。此外,针对部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市场难以打开、技术型人才缺失等问题,充分利用省农担金融担保、“泰州日”系列活动等资源,加强银企交流、供需对接、校企合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立足产业链做大做强,园区成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加工产业联盟党委”,依托“农”字号的资源禀赋,引导链上企业握指成拳、抱团发展。聚焦“预制菜、卤味、面点、果饮”四大产业集群,全面深化“一月一走访”“一企一专员”“一月一平台”“双月一座谈”“一季一专场”和“一办到底”“六个一”服务体系,畅通“科技—产业—人才”的良性循环,全力赋能企业做大做强的创新优势。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与消费市场密不可分。在园区的指导下,近几年落户的高端休闲食品企业在各自厂区内规划设计文化展示区、制售品鉴区、观光打卡区,形成“前店后厂”新模式,以沉浸式美食品鉴体验展示企业产品,构建“可亲近、可体验、可共享、可消费”的“学、游、娱、购”为一体的工业旅游新业态,进一步打响“鲜食之都”金字招牌。

建功新时代,逐梦向未来。下一步,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将向新而兴,向绿而兴,向敢而兴,立足优势“扬长”,聚焦短板“锻长”,与时俱进“培长”,真正以科技创新之“长”,支撑高质量发展之“进”,进一步打通“产学研用”创新通道,加强科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为泰兴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贡献新力量。

THE END
1.农业农村部:7.8万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成县级覆盖率70%以上其中,果蔬占设施贮藏品种的89%,贮藏期延长69-106天,实现错峰销售。在完善产地冷链物流节点布局方面,已推动建设培育100个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重点市),培育了1000个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产地销地衔接的产地综合服务平台。编辑:戴萌萌 责任编辑:刘亮 返回央视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 望海热线望https://news.cctv.cn/2024/12/03/ARTIbjjSaoJydMnUrBnjQin0241203.shtml
2.农业农村部:7.8万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成县级覆盖率70%以上其中,果蔬占设施贮藏品种的89%,贮藏期延长69-106天,实现错峰销售。在完善产地冷链物流节点布局方面,已推动建设培育100个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重点市),培育了1000个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产地销地衔接的产地综合服务平台。编辑:戴萌萌 责任编辑:刘亮 返回央视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 望海热线望https://news.cctv.com/2024/12/03/ARTIbjjSaoJydMnUrBnjQin0241203.shtml
3.娄底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至2023年末,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认证243个,其中绿色农产品235个,有机农产品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全年名优特水产品养殖面积1.74万亩,名优特水产品产量0.92万吨;全市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954家,实现销售收入583.98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61家;1919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经营收入37.27亿元,增长https://www.360doc.cn/article/40277479_112344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