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疫情情况时指出,2月8日0时—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656例,其中湖北2147例。全国除湖北外其他省份每日报告的确诊病例数从2月3日890例下降到2月8日509例,下降幅度达到42.8%,这表明各地联防联控机制以及严格管理等防控措施正在发挥作用。
同时,米锋谈到,从昨晚(8日晚)到现在,又有辽宁大连、锦州两支医疗队的千余名医生和护士告别家人,紧急赶赴武汉,支援雷神山医院的患者救治工作。截至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累计从全国调派11921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重要生活物资供应有保障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陈达指出,从最新监测的数据看,2月8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米面油零售价格与节前基本持平,猪肉价格小幅上涨后趋稳,鸡蛋价格稳中趋降,15种蔬菜价格比1月30日高点回落了10个百分点。从后期看,全国以及武汉市等重点地区重要生活物资的供应是有保障的,价格预计总体平稳,我们将持续加强监测,对可能出现的个别地区、个别品种供需矛盾及时予以解决,尽最大的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陈达还表示,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生活物资保障组在全国范围保供方面,主要采取了六项举措:一是迅速启动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应急监测,及时预警、及时处置;二是加大复工复产的力度,增加重要生活物资的供应;三是指导地方引导商业企业增加商业库存,充实生活必需品的地方储备;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对生活必需品保供的重点企业给予贷款优惠利率等政策支持。
如何保障大中城市的肉蛋奶等必需品供应?
关于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如何安排?
王斌表示,受疫情的影响,企业复工经营面临人手不够、物流不畅、客流不足的问题,整体复工的进度明显慢于往年。目前,大型连锁超市网点的开业率是在95%左右,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开业率在35%左右,菜市场、社区菜店、农贸市场这些和居民比较近的网点,它们恢复开门营业比往年明显迟缓。商务部贯彻落实恢复生产经营的总体考虑是,在抓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指导地方科学评估、分级管控、突出重点、逐步扩围。具体说就是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要优先组织生活必需品经营企业复工,增加供应网点,方便群众生活。疫情不那么严重的地区,要适当扩大多业态经营范围,不能再搞“一刀切”、一管了之。
如何解决疫情期间蔬菜供应的结构性矛盾?
陈达指出,为保障重点地区的蔬菜供应,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主要指导地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产销对接。主要指导地方特别是城市政府,要组织本地的蔬菜经销大户与蔬菜主产地的种植大户进行对接,签订购销协议,稳定蔬菜的供应关系,保证在应急的时候随时有菜可供、可调。二是要用好商业的力量,也就是要发挥好生产流通企业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地方政府引导本地的流通企业适当增加商业库存,特殊时期,商业库存应该比平常时期有所增加。三是发挥地方储备的作用。发挥关键时期的调节作用,我们主要指导部署北方大城市完善冬春蔬菜的储备制度,根据当地的产销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储备规模和储备品种,一旦市场上供应出现短缺,及时组织投放,并且通过向外部的蔬菜生产基地采购等方式及时对储备进行补充。
杨礼胜表示,农业农村部准备从三个方面推动解决:一是通过各级农业农村的主管部门组织搞好蔬菜的采收工作,指导大城市周边地区扩大速生叶菜的生产。二是推动城市周边主产区就近调运,增加叶菜的供应。三是组织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技人员,从品种选择、轻简省工、速生高效等方面入手,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目前,立春已过,蔬菜特别是叶菜生产逐步进入旺季,通过加强信息引导和技术服务,抓好产销衔接,重点城市的叶菜供应问题将逐步缓解。
口罩难买,为保障需求采取了哪些举措?
同时,陈达提出倡议,“在使用口罩方面,请大家科学使用、规范使用、合理使用,针对不同的场合及防护的需要做到按需使用、按功能使用,避免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节约口罩资源。”
猪肉价格“压不压得住”?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孔亮表示,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来看,当前生猪生产总体势头是好的,但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从市场供应来看,由于地区封锁,一些地方的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同时有一部分人群对禽肉的消费产生疑虑,转而消费猪肉,增加了猪肉价格上涨的压力。
孔亮指出,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农业农村部正着力推进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猪生产经营秩序,另一方面,继续坚持生猪生产恢复和非洲猪瘟防控两手抓,落实好国务院各项政策部署,统筹做好压实地方责任、督导政策落实、强化监测调度、加强疫情防控、加快扩充产能等重点工作,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