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肥料管理办法

《甘肃省肥料管理办法》已经2024年11月5日十四届省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长?任振鹤????????

(2016年2月2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22号公布?2019年12月2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53号修正

2024年11月1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80号修订)

第一条?为了加强肥料管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肥料生产、经营、使用及其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肥料和农药的混合物、农民自制自用的有机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不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对肥料管理已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肥料,是指用于提供、保持或者改善植物营养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生物活性,能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有机、无机、微生物及其混合物料。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协助农业农村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肥料登记、备案工作。

申请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登记的肥料产品,其申请登记资料经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申请登记。

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精制有机肥、床土调酸剂的登记审批、登记证发放和公告工作。

第六条?肥料生产者生产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农用氯化钾镁、农用硫酸钾镁的,应当向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备案。

肥料生产者生产复混肥料、掺混肥料的,应当向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由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登记的肥料产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向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申请肥料登记的,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肥料登记申请书;

(二)产品标识(标签)样式;

(三)肥料样品;

(四)肥料生产企业考核表。

床土调酸剂登记,除提交以上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产品适宜土壤区域的田间试验报告。

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肥料产品登记,除提供以上材料外,还应当提交生产许可证。

第八条?由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登记的肥料产品在收到登记申请材料后,成立评审专家组,开展登记评审,自评审结束后二十日内,根据评审意见作出是否颁发肥料登记证的决定。决定登记的,由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发放肥料登记证;不予登记的,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条?经登记的肥料产品,在登记有效期内改变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使用范围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申请报告、变更内容的证明文件及变更的标识(标签)样式;改变成分、剂型的,应当重新办理登记。

第十一条?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登记的肥料产品信息。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假肥料、劣质肥料,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肥料产品,不得假冒、伪造肥料登记证、登记证号,不得转让肥料登记证或者登记证号,不得擅自修改经过登记批准的标签内容。

第十三条?肥料生产企业生产的肥料产品,应当执行对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无上述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企业生产的依据。

第十四条?以畜禽粪便、动植物残体等为原料生产肥料产品的,应当对原料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第十五条?肥料生产企业应当对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肥料产品出厂前,应当经过质量检验,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得出厂。肥料出厂应当附具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第十七条?肥料经营者应当具备与其销售规模相适应的营业场所、仓储设施、安全防护、环境污染防治条件,防止肥料变质、失效,保证肥料质量。

第十八条?肥料经营者应当建立进货验收、索证制度。对经营的肥料产品,应当向肥料生产或者批发企业核对产品标识(标签)或者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留存其质量检验报告复印件。对实行生产许可、登记管理或者备案管理的肥料产品,还应当留存其生产许可证、肥料登记证或者备案凭证的复印件,以备查验。

第十九条?肥料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肥料购销记录。肥料购销记录应当载明肥料的通用名称、登记证号、执行标准号、规格、生产日期(批号)、生产厂商、购销者名称、购销数量、购销日期等事项。

第二十条?肥料经营者销售肥料时,应当依据肥料产品说明书向肥料购买者介绍肥料的性能、使用条件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向购买者出具销售凭证。

第二十一条?肥料使用者应当按照肥料产品使用说明书合理使用肥料。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壤类型和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提出合理的施肥方案和配方措施,引导肥料生产企业按照配方生产肥料,指导农民科学施用肥料。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对施肥效果进行监测,分析肥料施用对土壤、作物的影响。

对经分析导致地力衰退或者给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危害的肥料产品,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提出相应的处置建议。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肥料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监督、检查,必要时按照规定抽取样品和索取有关资料,有关单位不得拒绝和隐瞒。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应当要求限期改进。对质量连续不合格的产品,肥料登记证有效期满后不予续展。

第二十六条?国家工作人员在肥料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THE END
1.农资经营安全管理制度(精选8篇)八、农资使用指导制度。农资经营单位应当对使用者从农资产品选择、采购、运输、储存、使用等过程的操作进行指导,必要时应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农药经营人员应当具备农药等农资产品和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熟悉农药等农资管理规定,能够指导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等农用物资;应当向购买人询问病虫害发生情况并科学推荐农药,必要时应当实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oz5fova.html
2.(管理制度)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管理制度)涉农贷款 专项统计制度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 一、制度说明 (一)为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发放情况,为国家制 定政策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支持,依照《金融统计管理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2]第9号发布)的规定,特制定本统计制度。 (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涉及三类统计报表:采集类https://doc.mbalib.com/view/3075d9e0e128788c59f1de076d4eff52.html
3.廉政风险防控措施2023年10月版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相关规章制度 ……… ……… 55 一、主要工作流程图 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流程图 办公室征集、汇总 领导班子讨论提出科研项目执行管理流程图 项目(课题)研究合同 研究内容的分解、任务指标落实到人 实验室、试验田、基地的具体实施 团队负责人随时督查 http://newbiotech.jaas.ac.cn/zlxz/art/2024/art_4ef142fdcfb143b4b0c02c61e24d5f7e.html
4.《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布(三)加强废旧农用物资回收利用 推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依托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推进农膜回收、处理、利用示范。引导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及农资销售企业等相关责任主体参与回收。健全废旧农用农膜回收体系,在覆膜量较大的地区率先建立集中处置利用设施,支持乡镇集中开展回收设施建设和区域性残膜回收。https://www.chinacace.org/news/view?id=13148
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为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发放情况,为国家制定政策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详见附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制度》自2007年9月份实施。请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http://www.fdctax.com/cms/hyjjfg/27388.htm
6.管理人员责任制度10篇(全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制定考核制度与办法, 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 任务目标明确后, 就如何抓好技术措施落实和应用推广, 确保项目试验、示范取得实效, 中心对所有科技指导员实行严格的考核, 包括生产进度、田间长势、示范户培养、培训农户质量、农用物资配送和使用等多项考核指标。对落实进度慢、质量差的相关负责人实行严格https://www.99xueshu.com/w/fileh6vae41u.html
7.工作情况总结自一九九九年元月我局机关档案晋升省一级以来,我们严格执行上级关于档案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在市档案局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全员档案意识,明确目标责任,完善基础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利用效果,使档案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了财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https://www.wenshubang.com/gongzuozongjie/3651466.html
8.村委会工作计划困难村民慰问等工作,努力提高低收入村民群众的生活保障水平;开展各项评比活动,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净化社会风气,促进村民精神礼貌建设,大力倡导和树立农村新风尚;继续做好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高标准经过计生考核;对村警务站各项制度进行完善,规范外来人口管理,为我村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环境http://www.shixizhouji.com/article/8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