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培养方案(2021版)

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及归属专业类

专业代码:090101

专业名称:农学

专业类:植物生产类

二、专业简介

三、培养目标

目标1:能够适应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融会贯通现代农业专业知识,了解农学专业方向有关的政策、标准、规程、法规,能对一般的农业技术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目标3:具备社会责任感,德行兼备,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在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目标4: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规程,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沟通、竞争与合作能力,成为企业重要骨干。

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更新知识,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拥有自主的、终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学习农业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育种方法,具有从事作物育种、农场管理和农资经营、种子生产与检验、农业新技术研发、农学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现代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技术,掌握种子科学、种子生产的技能和方法,熟悉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特点与内容;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现代农业生产和本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解决农业发展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5、熟悉新时代的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农资市场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备作物学的基本技能,具有自主创业的基本能力;

7、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基本应用能力,掌握现代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1.德行规范

P

-

2.专业素养

3.知识整合

4.社会需求

5.交流合作

五、学制、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要求

学制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169.0学分方能毕业,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3学分(必修课35学分,选修课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71学分(必修课50学分,选修课21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21.5学分);应用能力培养课程20学分(必修课5.5学分,选修课14.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课程28学分(不含实验);创新实践教学7学分。达到《宜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要求的,可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六、核心课程

作物栽培学、农业生态学、作物育种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病理学、耕作学、农业昆虫学、种子学、种子生产学、现代农业技术。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

1.课程教学实习与技能训练

课程教学实习与技能训练安排在第二、四、六学期的实践教学周。主要进行土壤学、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组织培养、试验设计、新品种选育、作物生产技术与植物保护等课程的教学实习、技能训练、专题讲座和教学影像观摩,内容包括作物发育形态、田间诊断、作物杂交与品种选择、种子生产等。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论文(报告)或总结为内容进行综合考核,合格者获得3个学分。

2.劳动教育

3、专业训练

4.毕业实习

5.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第一学期联系导师,第二学期相互了解沟通并对学生进行初步考察,第三学期再次导师与学生互选,从第五学期进入选题阶段,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开展试验;第七学期开始为时6周的论文准备工作,落实论文任务书,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商确定论文写作大纲。论文全部工作于第八学期五月底完成,以参加学院组织的论文答辩方式进行考核,合格者获得6个学分。

八、专业能力和能力要素

专业能力、能力要素和课程对应关系表

专业能力

能力要素

对应的主要课程、模块或教学环节

培养理想信念、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良好的审美观,健康的人生态度。

通识教育课程模块

主要培养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用的动手能力

系统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教育课程模块

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

应用能力培养课程模块

培养自主创新、经营管理、市场运营等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市场经济法规与知识、升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素养。

就业及个性化发展选修培养模块

九、教学计划总体安排表

1.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课程设置计划表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周学时(理论-实践)

理论

学时

开课

学期

课(固定模块)

x030001001

思想道德与法治

2.5

4.0-0.0

40

1

03-12

03

x030001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01-10

x030001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48

3

01-12

x030001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64

4

01-16

x030001005

形势与政策(含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省情教育)

2.0

理论课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

32

1-4

x030001006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具体方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

x050001001

大学英语(1)

2.0-2.0

56

28

03-16

05

x050001002

大学英语(2)

x150001001

大学体育(1)

1.0

在体育教学俱乐部完成

160

1-5

15

x150001002

大学体育(2)

x150001003

大学体育(3)

x150001004

大学体育(4)

x150001005

大学体育(5)

x0900010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1.0-2.0

42

14

09

x190001001

军事理论

2.0-0.0

19

x18000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0-1.0

16

18

x190001002

安全知识

0

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

12

x125600053

劳动教育

合计

35

734

374

200

必修课合计

公共选修课

学生至少要修读8学分公共选修课,且在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美育)、社会科学、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中分别至少选修1门课程,其中文学艺术类(美育)学分不得低于2学分。

注:原则上不能选修本专业所属学科公共选修课。

8

128

43

360

2.打“※”标注所对应课程以考试方式为主进行考核。

2.专业教育课程模块课程设置计划表

课程类别

实践

起止周

考核

方式

单位

x090001015

高等数学四

x110001010

无机及分析化学

3.0-2.0

70

11

x110001005

有机化学

3.5

3.0-1.0

x125600001

植物学

x125600002

生物化学

x125600003

遗传学

学科基础课小计

21.5

284

90

x125600004

土壤肥料学

x125600005

植物生理学

2.0-1.0

x125600006

试验统计分析

x125600007

农业生态学

x125600008

农业昆虫学

5

x125600009

种子学

x125600010

耕作学

x125600011

作物育种学

6.0-2.0

6

01-08

x125600012

作物栽培学

x125600013

植物病理学

4.0-2.0

专业必修课小计

28.5

512

400

112

50

886

684

202

选修课

[农业应用技术方向模块课程]

x125600014

农业微生物

x125600015

花卉学

x125600016

现代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

x125600017

种子生产学

x125600018

农药概论

限选课小计

208

144

课[农业实验技术方向模块课程]

x125600019

植物组织培养

x125600020

分子生物学

x125600021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导论

x125600022

基因工程概论

x125600023

生物信息学

192

x125600024

细胞生物学

x125600025

农业气象学

x125600026

农产品加工学

x125600027

作物种质资源学

x125600028

植物检疫

7

x125600029

科技写作训练

x125600030

专业英语

x125600031

作物化控原理及应用技术

任选课小计

需选修学分10

选修课合计

20

180

140

3.应用能力培养课程模块课程设置计划表

3.1应用能力培养课程设置计划表

课程

x125600032

专业导读课

0.5

x020001001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01-06

02

x170001001

创业基础

3或4

17

x125600033

农业推广学

必修课小计

5.5

80

60

x125600034

农业法规

09-16

x125600035

农资市场营销

x125600036

农艺设施学

x125600037

区域特色农业

1.5

24

x125600038

互联网+农业

x125600039

现代农业技术1、2(智慧农业应用方向)

5.0

96

5-6

x125600040

农业经济管理学

x125600041

农业(种植业)行业技能鉴定培训

x125600042

观光农业

x125600043

粮食行业职业技能考核培训

21

01-07

x125600044

考研辅导

选修课小计

23.5

435

325

110

须修14.5学分,升学方向课程请在课程名称后注明

515

385

130

4.实践教学模块课程设置计划表

4.1基础实验实践课程设置计划表

植物学实验

3-16

生物化学实验

遗传学实验

土壤肥料学实验

植物生理学实验

农业昆虫学实验

种子学实验

作物育种学实验

5.0-2.0

作物栽培学实验

植物病理学实验

158

农业微生物实验

花卉学实验

种子生产学实验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

细胞生物学实验

农产品加工学实验

9

286

小计

4.2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计划表

备注

x190001003

军事技能

2周

x125600046

土壤分析教学实践

x125600047

植物生理生化教学实践

x125600048

植物生物技术教学实践

x125600049

试验设计与资料分析

x125600050

作物学综合实践

x125600051

植物保护实践

x125600052

区域特色农业企业实践

4或6

学分算在通识课中

x125600054

专业训练(1、2)

x125600055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6-7-8

280

(注: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军训、社会实践、专业实训、课程设计、大型作业、各类实习(毕业实习、教学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不包括未独立设课的实验实践课等。)

4.3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学分(7学分)

序号

(课程)项目名称

要求

学分

参加竞赛

获校级或校级以上奖励,(其中院级专业竞赛获奖计1-3学分)

不少于7学分

发表论文或参与科研项目

在公开期刊或报纸上发表或参加市级或市级以上科研项目

技能培训

获得植物检疫或种子检验、种子生产、种子贮藏、种子加工从业资格证书;或获教师资格证书。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

参加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的单位证明

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实践的单位证明

创新创业项目

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省、校级分别3、2、1分

职业规划

参加就业或者职业规划培训

科研活动

参加教师科研劳务大于一个月(发放劳务补贴)

公益

参加志愿者、社会公益活动

10

文体活动

计校前六,院前三

5.学分、学时统计表

5.1必修课、选修课学分、学时统计表

必修课

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

81.4

100.0

18.6

0.0

专业教育课程

62

968

45

72.6

70.7

27.4

29.3

应用能力培养课程

27.5

15.5

14.5

72.5

84.5

专业基础实验

55.6

55.2

44.4

44.8

单独设课的实验、实践课程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创新实践学

至少7学分

169

2783

125.5

74.3%

1936

69.6

43.5

25.7%

847

30.4

5.2理论课、实践课学分、学时统计表

理论课

实践课

31

72.1

51.0

27.9

49.0

0.00

70.0

74.8

30.0

25.2

创新实践

105

62.1

1727

37.9%

1056

37.9

注:百分比(%)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十二、辅修学位、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安排

1.修读辅修学位须修读60学分,具体课程如下:

3.0-0.0

54

36

毕业论文

7-8

01-16周

966

792

174

2.修读辅修专业须修读28学分,具体课程如下:

33

590

494

专业负责人:陈云风

审核人(分管教学院长):郭冬生

责任人(教学院长):丁永电

十三、培养方案修订过程项

1.本次培养方案的执行对象:从2021级学生开始执行;

2.本次修订培养方案的负责人和参加人员

负责人:陈云风

参加人员:李生强沈春修陈莹申晓慧陈刚刘滔朱相成陈纪鹏孙学兵

同行专家:贺浩华(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吴自明(江西农业大学教授)

毕业生代表:11农学若干16农学黄涛赖向军17农学谭敏18农学王可

THE END
1.石油实践报告实习报告现已形成以菊酯为特色、农药为主导、氯碱为基础的产品精细化、多元化格局。 二.实习目的.、岗位任务及实习内容 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我们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门课程,不知不觉我们的大学时光就要结束了,在这个时候,我们非常希望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的正确性。在这个时候,我来到扬农化工股份限公司,开始我的毕业实习https://www.anhui365.net/74-12503933.html
2.农产品及农资营销课程标准课程考核方案.doc农产品及农资营销 课程标准 课程考核方案.doc,PAGE PAGE 1 《农产品及农资营销》课程考核方案 本课程教学效果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并结合学生自评、小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903/6145243011002240.shtm
3.农资联盟网中国农资联盟为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资人提供专业的网络服务,设农资论坛、农资电商、农产品电商、农村金融、植物医院、农业人才等平台,是中国最专业的农业网络服务商。http://www.nongzi100.com/
4.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经济管理学院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农业会计实务、农业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农产品及农资营销策划、农产品门店数字化运营与管理、农产品网店运营、农产品物流管理。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农产品营销、农产品电子商务、数智沙盘模拟、VBSE综合实践等实训,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类涉农企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经济组织https://www.lnnzy.ln.cn/jmx/index/index/article/12183.html
5.农产品地理标志新闻仪器信息网农产品地理标志专题为您整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农产品地理标志话题讨论。 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7.6%!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huti/n-175001/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