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县王店乡有种花生大蒜的传统,当地的花生有春茬和蒜茬两种,朱庄村村民彭红梅家今年种了九亩春茬花生,可是别人家的蒜茬花生都已经出苗了,她们家的春茬花生还是白地一片。
彭红梅:掏了钱还晚了,这是我家预留的种早花生,这连蒜茬花生都不如,人家的蒜茬花生都出来了,这原来是在土下面呢,我们浇水浇出来的。
彭红梅告诉记者,因为春茬花生一直不出苗,她们只得把原来的薄膜全部揭掉重新种,再加上最近一直没下雨墒情不好,浇地时把春茬的部分花生苗从土里冲了出来,可是和正常的花生苗一比,明显还是矮了一大截。
朱学科:关键是没劳力,现在我们两口都是偏瘫,四点就开始起来浇地,种花生也挺难,种花生难的不得了,没办法,把薄膜全部揭掉,还得打沟,还得重种,还得覆盖,还得打药,俺也不懂农业技术,不知道再种出不出。
朱庄村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村大概有七八户村民遇到了这种情况,涉及面积大概七十亩左右。村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和他们今年用的花生拌种剂有关系,而且根据记者走访段庄村和刘振屯乡的葛楼村发现,用这个拌种剂的花生出苗确实都不行。
王提篮:买他的药拌种剂,一下子十三亩地,是跟人家同时种的,现在人家的出的都可好了,俺的地跟人家离这么远,俺的就这样不出,这不就这样不长了,芽也都出来了,也发芽了,就是不长了,不往上长,跟人家同时种的人家都那么高了。
葛华亮:俺村买的有六七十瓶,一瓶能拌一亩地,有六七十亩地,别人跟我的情况一样,都是出不来苗。
段春峰:光俺庄就二百多亩地,出苗效果都是一样,都是跟打比九了一样,不定哪出一个,出的还少。
这样算起来仅朱庄、段庄、葛楼三个村加起来的面积就达三百多亩,另外村民说刘老家也有一百多亩,而且村民说重新种的话一亩地还得再投入。村民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拌种剂,竟然会导致这么大面积的花生出苗情况不好呢?就在在记者采访的间隙,有村民还专门拿来了这个拌种剂的瓶子。
雷勤:(我看这个药也是你们同时买的吗?)同时买的,(但是我看这个药的标签有不一样的地方呀?)那当时谁也不知道。
记者看到,村民拿来的这两个拌种剂虽然从包装上看几乎一模一样,名字都叫管到底,但是包装却是漏洞百出。首先来看这两个包装上的证号,一个写的是试验证号,一个写的是正规登记证号。记者查询这个正规的登记证号发现,这个PD20095526的所属厂家是河南省周口市先达化工有限公司,但登记的适用作物是小麦,防治对象是蚜虫,根本就不能当作花生拌种剂使用。其次两个瓶子标签上虽然标的主要成份都是吡虫啉,但是含量却不一样,一个是5%,一个是20%。第三是这两个瓶子的标签上都没有标注生产厂家,只有一个模糊的地址和手机号。那么,农药是怎么卖到农民手中的?
朱学科:来俺这带着大喇叭开着车,他说用完这药也不除草了,也不治虫了,也不打比九了,也不浇地了,一下子管到底,他说全年就不用干活了。
雷勤:刚开始他来时说的可好,他带的有工作证,有农艺师啥他是农艺师,他说的好,都相信他了,买的。
出了事就玩失踪,这样的经销商还真是让人恨得牙根痒。那这个李云飞和河南省金秋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又是什么关系呢?记者随后查询这个公司,发现其在去年就已经被工商部门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原因竟是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也就是说工商部门都找不到这个公司。记者随后又联系了收费单据上的公司:河南金豫强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是否有叫李云飞的人。
河南金豫强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没有,没有。(那你们那有没有一个叫管到底的花生拌种剂)没有没有(这个拌种剂你们也没有)没有,没有。(那他拿着这个收据的台头写的是你们公司)那我们公司是专做玉米的,花生这一块我们不做。
王店乡工商所的所长告诉记者,因为这个事件是游击商户进村入户销售的,监管难度很大,所以目前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其实,这种进村入户以讲课的形式推销假农资的现象前几年并不少见,我们就报道过多起,远的如2012年我们报道过的《冒牌的“史丹利”不如土》,也是发生在淮阳,只不过那次骗子是通过当地村支书召集村民听讲座,然后卖化肥。
孟庆安:开始买这个肥料是一个销售员叫武勇,直接到我家在喇叭上吆喝,吆喝啥情况他说是咱淮阳县农业局的有专家讲课,有史丹利分厂在咱这生产肥料,去讲课,车接车送,中午管饭,看有人去没,叫我在喇叭上吆喝吆喝。
村民:还做个试验,弄的啥家伙水,在地上,咕嘟嘟的,地上冒沫子冒可深,化肥,谁知道啥东西啊,他说是土壤发酵,啥东西没听清,他说发酵,起宣。
村支书大喇叭召集,专家讲的句句在理,做的实验又让村民大开眼界,再加上车接车送请客吃饭,当地七十多户村民纷纷中招。但最后经当地工商部门一化验,这个号称史丹利的肥料其实是个傍名牌的山寨货,而且含量更是低的惊人,标注总含量为45%的肥料实际检测含量只有1.2%,简直连土都不如。去年在延津县也来了这样一伙骗子,他们开车进村带着喇叭,一边走一边吆喝,这次卖的是撒可利牌花生专用肥。
寇逢新:花生专用肥,一套管二亩地,他说花生有啥病了或者该打药了他来指导。
李女士:宣传的这好那好,让老百姓报名,说化肥不够,谁知道一报名,然后化肥就到了。
后来村民才知道,这是个假化肥,经当地工商部门抽检判定为不合格,代加工厂家是商丘土肥源公司,可是记者赶到这家公司一看,早就停产了。
这种例子简直举不胜举,这种做法近两年也被人形象的称之为“忽悠团”,无论是进村还是固定地点集中讲课,却都离不开忽悠俩字。其主要套路为以下几步:
一是车接车送村民到一固定地点搞讲座,多为隐蔽宾馆或其它场所;
二是讲师多为土专家或从业者,和农民有贴近性,所以容易取得农民信任。
三是请客吃饭让前去听课的农民觉得吃了他们的嘴短,然后立即送货上门让村民不好意思不买。
四是宣称优惠力度很大,以多买多送或者配送其它农资产品的方式吸引村民。五是为避免被抓一般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样即便村民事后发现被骗也找不到人。
我们常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何况还是这些不知根底的忽悠团,所以请咱广大的老百姓一旦遇到这种事,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一定不要贪小便宜,免得吃了大亏还找不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