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油料生产大国、食用植物油消费大国,也是油料和植物油进口大国。为了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需要提高国产植物油自给率。而油菜作为高产油脂的油料作物,受到高度重视,国家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油菜扶持政策,以保障农民种植收益,推动油菜籽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油菜籽加工业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1油菜籽加工业面临的挑战
1.1油菜籽加工业产能扩大与原料供需不足的矛盾已经显现
近年来,国内油菜籽压榨产能迅速增加,压榨能力已超国内原料供给能力。据中国粮油信息网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油菜籽加工厂为819家,油菜籽日加工能力高达17.411万t,我国油菜籽加工厂主要分布在沿长江流域省份以及内蒙古和青海,其中湖北、江苏、安徽、四川、湖南5省为我国油菜籽加工集中地区,5省共有油菜籽加工厂450家,日加工油菜籽能力为10.82万t,占全国油菜籽日加工能力的62.14%。但目前,我国油菜籽年产量为1200万~1300万t,全国油菜籽加工厂实际加工能力每月就需要油菜籽435万t,如果全部产能开机,我国油菜籽原料只够油菜籽加工厂2.5~3个月的生产。
油菜籽主产地湖北省区,产需不足也比较严重。据市场调研发现,湖北省聚集着180多家油厂,产能已经超过湖北省油菜籽产量,产能整体利用率也较低。2011年湖北省有49家油脂加工企业受中储粮湖北分公司委托,承担2011年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收购任务,这些加工厂日加工能力就达2.178万t。作为国内最大的油菜主产省,油菜籽年产量仅在200万~220万t,这些原料也只够承担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收购任务的企业加工100d。
1.2原料价格逐步提高,将增加油菜籽加工成本
2011年国家油菜籽最低收购价上升为4.60元/kg,但现货市场实际收购价为4.70~4.90元/kg,最高达5.00元/kg。而菜籽油价格一直在9600~10500元t震荡,菜籽粕价格由2011年初的2300~2400元/t一度跌至1900元/t左右,今年开春以来由于菜籽粕供应断档价格才得以回升。由于原料价格提高,增加了加工成本,企业利润空间极微,部分油菜籽加工企业出现了亏损现象,不得不减少对油菜籽的收购和加工。据中国粮油信息网对湖北、湖南、安徽、江苏、四川油菜籽收购加工企业油菜籽收购量的抽查结果显示:湖北油脂企业收购量比上年减少23.6%,湖南减少38.4%,安徽减少36%,江苏减少26.3%,四川减少29.8%。
虽然近年来,油菜籽收购价格在逐年提高,但由于生产资料与劳力成本也在大幅的上涨,使得油菜种植成本也在增加。根据调研测算,在不考虑地租的情况下,目前油菜籽的种植成本约7950元/hm2(是否按表中改为7800元/hm2)。若按2250kg/hm2单产、考虑2550元/hm2净收益的情况下,油菜籽成本也在4.60元/kg左右(见表1)。
表1油菜和小麦种植成本比较单位:元/hm2
作物
种子
肥料
农药
机械费用
劳务费
合计
油菜
135
1890
870
1200
3900
7995
小麦
450
1995
540
1650
1500
6135
2012年国家继续提高了小麦等粮食作物最低收购价,相应的农民对即将上市的新油菜籽的价格预期也有所提高,最近到江汉平原调查,菜花片地黄,油菜长势喜人,大部分农民都认为,今年的油菜籽收购保护价应能提高到4.94~5.04元/kg,而企业则认为菜籽油价应在11000~11500元/t才能保本和微利。因此,估计今年油菜籽最低收购价不会低于2011年的4.60元/kg。
2011年,受宏观经济以及资金链影响,大部分企业保持清醒的头脑,油菜籽原料市场并未出现激烈的争抢现象。不少企业虽然避免了高成本经营下的价格下跌风险,但也经历了缺乏原料加工的境遇。但从较长周期来看,这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去年加工量小的企业,2012年会不会扩大收购量呢?一旦扩大,市场竞争又会加大。在进口原料尚未放开的情况下,原料价格很容易在收购期间被推升。
1.3油菜籽产品进口份额增加
由于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我国油脂油料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对油菜籽而言,由于进口受政策影响,油菜籽进口连续下滑,菜籽粕和菜籽油进口保持一定幅度的增加。2011年油菜籽进口126万t,较2010年下滑20%,较2009年下滑过半;菜籽油进口从2010年的98.5万t下滑至2011年的55万t;菜籽粕进口从2010年的122万t上升至2011年的138万t。
2012年,进口格局会不会改变?国内加工产能已接近4000万t,而国内年产油菜籽仅1200万~1300万t。由于产需不足,业界呼吁恢复油菜籽进口政策,以满足市场需求,预计2012年油菜籽进口将达到180万t。从目前的菜籽油与大豆油、棕榈油的价差来看,价格差会对菜籽油进口具有抑制作用,而更多的可能是通过进口油菜籽来满足,预计2012年菜籽油进口将维持在30万~40万t,菜籽粕进口维持100万~120万t。
1.4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油菜籽加工企业与原料基地、产品加工、后续应用加工相互之间尚未能很好结合,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致使有些加工企业因原料缺乏而开工不足,有的产品生产出来因后续应用加工没发展起来而滞销。
1.5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油菜籽加工技术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属粗加工技术范畴,深加工水平还较落后。尤其是对油菜籽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不够,油菜籽加工企业多半只有菜籽油和菜籽粕两个产品,产品和技术同质化严重。
1.6风险规避工具尚不完善
油菜籽加工是一种“一季收籽,集中加工,全年销售”的模式,各厂为保障一定的开工率,油菜籽抢购将不可避免。但抢购也增加了企业风险,如果后期油和粕的价格走低,那么企业就可能面临亏本风险。国家收紧信贷已经令众多小企业资金紧张,借贷成本上升,这样更有利于大厂收购,大厂竞争优势显现,小厂则受到无收购资金、无原料加工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油菜籽加工行业将面临着一轮洗牌。
2油菜籽加工业发展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2.1积极发展油菜籽生产
《规划》还明确指出,要稳定传统大豆油生产,着力增加以国产油料为原料的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等油脂生产,大力推进以粮食加工副产物为原料的玉米油、米糠油生产,积极发展油茶籽油、核桃油、橄榄油等木本植物油生产,促进油脂品种多元化,提升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
另外,今年下发的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稳步提高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和油菜籽等农产品的临时收储政策,健全粮棉油糖等农产品储备制度。毫无疑问,这些都给发展油菜产业带来了利好消息。
发展油菜籽生产,主要是鼓励农民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努力提高油菜籽产量。
然而,油菜籽的产量与油菜籽的种植效益成正比,种植效益上升,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加,油菜种植面积扩大,油菜籽产量才能提高。
目前,在我国油菜籽种植收益还是低于种植粮食。以油菜籽平均单产2250kg/hm2,收购价4.70元/kg来测算,目前我国油菜籽的毛收益为10575元/hm2,扣除种子、化肥、人工等费用,平均净收益2580元/hm2;不计人工平均净收入6480元/hm2。比较与油菜籽存在竞地关系的作物小麦,以平均单产4830kg/hm2,收购价2.10元/kg测算,目前我国小麦的毛收益为10143元/hm2,扣除种子、化肥、人工等费用平均净收入4143元/hm2;不计人工平均净收入5643元/hm2。
2.2促进油菜籽加工业的结构调整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还制定,到2015年,淘汰油料加工落后产能2000万t左右,油料加工总产能控制在1.8亿t以内。因此要鼓励油菜籽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和重组等形式,促进资源整合,在油料集中产地,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的集产、加、销一体化的油菜籽加工企业(集团)。同时,重视产品的开发深度与精度,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导,开发出具有差异性的产品。
2.3促进油菜籽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2.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充分利用油料加工企业现有的产业和技术基础,采用高新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精细化工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油菜籽加工业技术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2.5节能减排,降低成本
2.6创菜籽油品牌,确保食用油安全
品牌就是竞争力,创品牌和保持品牌同样重要,希望油菜大省湖北省已经评出的优质菜籽油品牌尽快在全国唱响。生产符合国家菜籽油标准的产品,确保人们对食用油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人民对食用植物油科普知识的了解,正确引导食用油消费,提倡科学健康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