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斗在新时代】孵化基地里的筑梦人
4月3日,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搏得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杨树新(左二)与同学们讨论着关于创业的话题。(本报全媒体记者王畅彤)
[原声回放]创业就是克服困难。我要带着团队,带着创业者一起跨过一道道坎。
[人物]杨树新,新疆高职院校首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搏得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组建者和负责人。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畅彤)4月3日,记者走进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搏得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孵化基地”)。一群充满朝气的大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如切如磋。杨树新是学生们的创业导师。
这是新疆高职院校中首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3年来,这里累计孵化90余家初创企业、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500余个。
2013年,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接到了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关于同意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建立就业创业实训基地的复函》。杨树新作为学校分管大学生创业实训的副校长,组建一所符合职业教育需求且服务于社会的孵化基地成了他的奋斗目标。
“我每天查阅资料,学习国内外孵化基地的先进案例,然后结合乌鲁木齐本地的情况制定出可行方案。”
2015年,孵化基地有了第一家引入的优质企业。当时,孵化基地看中了一家做少数民族手工绣的企业“爱特尔”,该企业的产品远销国内外,且与学校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结合很紧密,但孵化基地刚刚起步知名度不高,首次谈判未能取得进展。
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到了这个字眼。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得以实施。孵化基地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孵化专项资金:以无偿资助、无息借款等方式,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2015年,一份一直存放在抽屉中的“手持采棉机”设计方案被重新整理出来。方案的设计者是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生李双坪。当年李双坪读大二,在方案中对国际上各类采棉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国外大型采棉机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我国西部地区的棉花采收条件。因此希望研发一款更有效率的“手持采棉机”。
杨树新安排孵化园的创业导师带着李双坪走遍了乌鲁木齐的机械研究所、农机所和农机配件市场。
目前,在孵化基地的引荐下,李双坪正在与投资商商讨后续的量产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孵化企业的成功,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搏得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搏梦工场,获得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首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认定(全国仅30家,全疆唯一一家)。
面对一个个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杨树新对记者说:“创业就是克服困难。我要带着团队,带着创业者一起跨过一道道坎,让创业者未来的路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