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正实现产业链合理配置与优化整合但部分环节仍有“卡脖子”风险

农业科技,主要就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以及城市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化肥农药的用法,各种生产资料的鉴别,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等几方面。

一、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农业科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小农经济到现代化农业的过程实现了飞跃,农业科技发展创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支撑。随着农业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市场需求也变得越来越旺盛。

现阶段,农业逐渐突破了传统农林牧渔业的局限,开始向加工、制造、服务、休闲等领域拓展,实现了产业链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具有多样化、产业化和商业化等特质。2023年中国农业科技行业市场规模为23269.79亿元,具体如下:

2、供应规模

科技助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效益持续提升,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生产中加快应用,精准播种、智慧灌溉、植保无人机等技术和装备大面积推广,呈现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的良好趋势,科技支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

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品种对单产贡献率达45%,畜禽、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超过75%和8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

2023全球农业科技独角兽企业共有24家,总估值为3554亿元,平均估值为148.08亿元。2019年全球农业科技独角兽企业仅为2家,总估值324.66亿元。2019-2023年,全球农业科技独角兽企业数量增加了1100%,总估值增长了995%。

2023中国前12家农业科技独角兽企业总估值1578亿元,在2023全球农业科技独角兽企业Top10中国美菜网以490亿元估值位居榜首。

2023全球农业科技独角兽企业Top10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领域技术仅10%处于国际领跑地位,51%处于跟跑阶段,与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农业科技基础研究薄弱、原创性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面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在作物种质核心材料、畜禽核心种质、有机污染物控制、高精尖农机装备等诸多领域“受制于人”。农机装备自主可控能力不强,农机装备短板突出,重大农机和食品装备核心部件90%以上来自国外,部分产品供应链不能完全自主可控,受技术门槛高、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规模限制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面临“断供”、“卡脖子”风险。

十四五期间,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一体化实体化建设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南京、太谷、成都、广州、武汉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运行日趋成熟,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作用日益凸显。企业牵头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蓬勃发展,跨领域、大协作、高水平的创新基地与平台发展进一步加速,催生一批国际影响力大、科技创新力强的涉农科技领军企业。

3、需求规模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推动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加强农业高科技创新,推动颠覆性创新技术应用、多要素渗透融合和高素质农业劳动者培养,是大力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有效路径。2023年我国农业总产值87073.38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具体如下:

2023年,国家出台稳定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加大金融信贷支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豆,稳定大豆种植规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1624.4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633.55千公顷,增长1.29%。

二、行业细分市场情况

1、种业育种

育种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现代科技应用的重要领域。未来,育种行业将进一步深耕智能化技术,通过数字化管理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提高育种效率和品质。同时,育种行业也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育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国内政府和企业也不断加大投入,推动育种行业的智能化进程。通过数字化管理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育种效率和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优质的种子资源。2023年中国种业农业科技市场规模为1327.43亿元,具体如下:

2、农业机械设备

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70%,从快速发展进入了稳定发展轨道,完成了环节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效机械化的转型升级。农业装备研发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缩小,农机工业制造能力与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农机流通及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青壮年劳力短缺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持续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提供了坚强的技术装备及服务体系支撑。2023年中国农业科技农业机械设备市场规模为3662.80亿元,具体如下:

三、行业竞争格局

农业科技行业涉及的领域较多,是用于农业生产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以及城市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其中包括种肥药、智能农机、数智农业、农业产业互联网等领域。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农业科技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类农业科技企业争相进入市场,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在这种竞争下,行业整合现象日益加剧,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获取市场份额,形成市场垄断。然而,这种竞争对于中小型农业科技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它们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在市场中立足。

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农业科技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农产品的精准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智能农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当前,中国农业数字化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以隆平高科、大北农、天禾股份、新洋丰等为主要竞争对手。这些企业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快布局数字农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中国农业科技行业主要品牌

企业名称

品牌

简介

隆平高科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1999年成立,2000年上市,是由袁隆平院士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设立的现代种业高科技集团,也是中信集团旗下农作物育种领域的核心平台。公司是国内规模领先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杂交水稻种子业务全球领先,杂交玉米种子业务中国领先、巴西前三,辣椒、黄瓜、谷子、食葵业务中国领先。

大北农

大北农集团是以邵根伙博士为代表的青年学农知识分子创立的农业高科技企业。自1993年创建以来,大北农致力于以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2010年,大北农集团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天禾股份

天禾股份于2009年3月通过股份制改组设立,是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直属企业,有着72年的经营历史。公司主要从事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销售并提供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在全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第5,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排名第98,中国农业产业化头部企业100家排名第63,在广东省企业500强排名第168,是中国具有较大品牌影响力的农资流通服务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公司于2020年9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华南农资流通第一股。

新洋丰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磷复肥、新能源材料、精细化工、磷石膏建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总资产168.49亿元,员工8000多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磷复肥龙头企业。曾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百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等称号。

公司始建于1982年,总部位于湖北荆门和北京,依托母公司洋丰集团5亿吨磷矿资源以及全国十一大生产基地,现已形成了年产各类高浓度磷复肥约983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超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和535万吨低品位磷矿洗选能力。公司拥有营销和技术服务人员1000多人、一级经销商6000余家,终端零售商70000余家,市场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形成了“洋丰”“澳特尔”“乐开怀”“力赛诺”等多层次品牌体系。

牧原股份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92年,2014年上市。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猪肉产业链。

牧原研发新型智能猪舍,实现新风过滤、独立通风和灭菌除臭;建立猪群舒适度标准,通过智能环控系统实现对猪舍环境的智能调控,同时基于物联网技术对养殖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打造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呵护猪群健康。

THE END
1.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专业解决方案中国供销集团所属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依托遍布全国的上万家各类基层服务网点,积极构建“9+n”综合服务体系,涵盖农资供应、测土配肥、植保服务、农机作业、良种选育、农用汽油柴油供应到农膜综合治理、土地托管、中国农资云服务各个方面,实现了由传统的机种机收向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的转型发展。 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732383
2.2024山东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博览会2024年农资展会专题整合全省蔬菜科技资源,建立科研院所、推广机构与企业长期稳定协同融合发展机制,加快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转移诚邀农机行业的资深专家、农机研究院及品牌企业代表,共同研讨行业政策导向、探索前沿新技术、应用先进新设备1)生产资料展区 (1)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农药、化肥、菌肥、水溶肥、农药、种子、绿色防控、农http://zt.3456.tv/2024nian/2024sdnykj/about/
3.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8篇(全文)围绕全市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调整农业结构要求,全力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储备、供应和调剂,保证农业生产需要。以县(市、区)供销社农资企业为龙头,整合农资网络资源,通过联合合作、加盟等形式,建立区域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在乡、镇建立农资配送站、村级建农资放心店,大力发展庄稼医院,面向农民开展各种农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h4hhen1.html
4.现代农业信息系统(精选十篇)2007年, 市农业局与市电视台达成协议, 由市农业局提供技术资料、组织拍摄现场, 支撑技术指导, 市电视台投资700万元, 共同拍摄、制作、播放《植物病虫情报》《潜江农业新视窗》《垄上行》等农业科技信息系列节目。四是整合技术部门力量, 建设咨询专家队伍。市畜牧局、市水产局、市农机局、市植保局、市生态能源局、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a962rh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