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2023,看中国种业十大趋势

多家种企冲刺上市,多个种业集团成型,“国家队”入局、金融资本进场,行业整合“强者愈强”。这一年的中国种业,从席卷全球的厄尔尼诺开启,玉米制种成本上涨和“去中心化”,种业维权打假掀起热议,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共识。

送别“甘蓝院士”方智远等同仁,大家走出国门寻求合作,各地举办种业主题展会,擘画种业振兴蓝图。这一年的中国种业,有哪些大事发生?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趋势?

海南三亚崖州湾畔,沟垄纵横,良田万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上孕育出万千良种。

种业振兴加快推进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7月在四川视察时指出,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9月在黑龙江视察时强调,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配套推广先进适用科技和高端农机装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连续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专门部署,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专节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按照“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总体安排,全面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项行动落实落地,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和阶段性进展。

当前,种业市场需求潜力更加巨大。大面积提升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水平,迫切需要选育推广一批单产潜力大、高产抗逆强、稳产易种植的品种;落实稳粮扩油部署要求,迫切需要加快选育高油高产大豆、短生育期油菜、再生稻、耐盐碱等优良品种;践行大食物观,迫切需要培育出优质菜果茶、肉蛋奶、鱼虾蟹等品种。新形势下,种业市场预期稳、发展空间大,种业企业迎来了大显身手的大好时机。

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4月1日在海南三亚开幕。

生物育种产业化落地

2023年,我国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育种产业化终于落地。裕丰303D等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脉育526等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正式通过国家审定,意味着这些转基因品种正式获得商业化资格,能在市场上合法流通和应用。

2023年4月2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农业用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我国首个大豆基因编辑安全证书获批,为舜丰生物研发的高油酸大豆;同时,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评审细则(试行)》,进一步明确基因编辑植物的分类标准和评审细则。

2023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4月2日,中国种子协会生物育种产业化分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

维权打假手段“越来越狠”

今年,种业企业积极维护自身权益。新疆辣椒种业龙头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在全国大规模维权。河北沃土种业就其品种“沃玉3号”被侵权一事,在全国多地开展维权活动;恒基利马格兰种业状告金苑种业索赔1.6亿元,目前案件审理中;12月6日,隆平高科、荃银高科双双发布公告,就水稻品种“五山丝苗”的3亿元天价诉讼纠纷握手言和。

过去一年,我国贯彻实施新修改种子法,加快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激励保护创新氛围持续向好。农业农村部联合公检法等有关方面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和知识产权保护、“仿种子”清理、品种审定试验专项整治,发布典型案例等,种业打假维权意识明显增强。

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大事。育种材料丢失、盗窃,种业侵权让自主创新的育种家和企业头疼不已。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推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对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突出问题要重拳出击,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

行业兼并重组“强者愈强”

今年陆续发布了两份重磅名单,2021年度、2022年度中国农作物种子企业销售排名、主要粮油作物前10大品种等发布。中国种子集团超越隆平高科,成为2022年度商品种子销售额第一的种子企业。

种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我国种企多、小、散的状况已有改善,主体种子企业集中在总资产超1亿元的近500家企业。随着中化、中信等资本实力雄厚的央企进入种业,头部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并确立了领军地位。

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在今年的一次公开活动中指出,“从市场份额看,企业集中度基本形成,前20%的企业种子销售额之和占作物总销售额的80%以上。前5%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子企业,控制着种业市场创新。”

今年的行业兼并重组更加频繁。

中信隆平整合国内外业务实现种业全球化布局,隆平高科2023年7月31日公告,筹划现金收购隆平发展7.14%股份并对其实施控股。此前,2月27日,隆平高科公告拟收购福建科力种业51%股权。2023年6月15日,绿亨科技发布公告,拟5623万元收购酒泉庆和70%股权,延伸其蔬菜种业产业链。

11月6日,农发种业公告,为提升公司小麦、玉米和大豆种子业务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拟使用自有资金收购安徽基金所持有的华成种业18.39%股权。11月23日,敦煌种业公告,将迎来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控股股东将从酒泉市政府国资委变更为酒钢集团,而实际控制人由酒泉市政府国资委变更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随着种业振兴行动向纵深推进,中国种业企业发展将呈现强者更强、优者更优、资源优配等三个特征。一批年种子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入场的企业追赶难度加大,成功几率更低,竞争更加激烈。一批不同作物、不同特色、不同专业的“精专特新”企业和专业化平平台将化身“隐形冠军”脱颖而出。

“目前科企合作主要是新品种选育合作,接下来将从抢品种、抢育种家,逐步转向抢新技术、抢新种质资源的竞争。这一轮人才、科技、种质资源的瓜分后,我国种业格局将基本形成,再想进入种业行业难度很大。”张延秋表示。

金融资本、“国家队”加速入局

挂牌上市、冲刺主板、定向增发……2023年的种业资本市场更加活跃,中国种业正在寻找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合适路径。

种业企业屡屡冲刺上市。2023年,康农种业在北交所上市,先正达冲刺主板上市,皖垦种业挂牌新三板,北京华农伟业新三板挂牌成功获批,河南金博士种业进入上市辅导验收阶段,金苑种业等种企正在推进上市工作……种业行业新一轮资本化“回暖”初显。

各部门推出多项举措帮助解决种业融资难题。2023年6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完善重点种业企业融资监测机制,精准满足国家种业基地和重点企业融资需求。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农业科技创新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和再融资。

近年来,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文鼓励保险机构开展制种保险试点。农发行加大对种业领域专精特色企业支持力度。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创新推出活体牲畜抵押、植物新品种权质押等担保方式,解决融资担保难题。国开行明确支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及海外并购。据统计,截至目前涉种贷款余额已超千亿;现代种业基金规模由10亿元增加至25亿元,累计投资33.4亿元。

除了中化、中信,其他“国家队”也在加速进场布局。2023年9月26日,央企国家开发投资集团40亿元布局成立国投种业,布局生物育种产业。国投种业拟收购丰乐种业20%股份,成为控股股东。近年来国投集团通过国投创益战略投资了大北农生物、杭州瑞丰、粮元生物、隆平生物等企业,完成对国内生物育种核心企业的投资全覆盖。

12月16日,中国中化在海南三亚举办种业现代产业链建设沙龙暨先正达集团中国“南繁硅谷”产业集群入驻仪式,先正达集团中国的9家种业产业主体集中入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各主体将围绕科研创新、产业生态和行业赋能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打造先正达集团中国“南繁硅谷”产业集群,融通带动种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

制种成本上涨与“去中心化”

2023年玉米制种成本持续上涨。甘肃河西走廊某地区亩保产值合计超过5500元。企业还需缴纳前期预付款2000元/亩。亩保连年上涨,除了受玉米商品期货和农资成本上涨影响,也与优势制种基地所在市县对于市场的管理和引导有关。

业内称为制种基地“去中心化”的趋势,正在成为现实。

高成本迫使企业寻找新的出路,往新疆、东华北等传统制种区及全国96个制种大县转移,逐渐形成新的基地竞争格局。以新疆为例,2021年制种面积70万亩,2022年增长到100万亩以上,2023年增至168.9万亩,新疆超越甘肃成为全国最大玉米制种基地。

今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总产量创近十年最高纪录,杂交稻制种面积、总产均达历史高位。

据全国种子双交会上发布《2023-2024年度全国重要农作物种子产供需形势》报告,2023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达462万亩,其中新疆168.9万亩,甘肃165.5万亩,两者合计占全国72.4%。在杂交玉米种子供求上,供需比达167%,属于供大于求偏重。

高成本倒逼下,还要推进大规模制种机械化、尝试本土化制种及开辟新基地。重点突破机械去雄、机械收获等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等节本增效技术。重点突破不育系制种技术、父母本分离制种技术、无人机授粉技术、母本增密技术、高产优质品种定制化生产技术等新技术应用与创新。

今年夏天,甘肃的河西走廊某基地进行制种玉米人工去雄。

地方政府成为左右行业的“胜负手”

种业是一产中的“高精尖”,入场门槛高、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地方政府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当下,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日益成为左右行业“胜负手”。北京、海南、四川等地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种业发展。湖南、河南、湖北等地探索建设岳麓山、中原农谷、洪山实验室等企业化运作的研发平台。

各地积极谋划支持政策,建立与国家阵型企业“一对一”联系机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江苏安排3.78亿元支持种业企业承担“揭榜挂帅”项目,湖北每年安排1亿元支持培育壮大种业龙头企业。

种业企业集团化发展是2023年的热点之一。四川、河南等14个省(市)通过战略新建、重组、投资并购等方式组建种业集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成为运行方式,探索培育本地乃至全国种业领军企业。

2023年6月7日,秋乐种业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名称由“河南农业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河南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加至5亿元,投资人变更为河南省政府国资委。2023年4月28日,宁夏首家“亿元级”种业集团——宁夏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银川市贺兰县揭牌成立。2023年9月9日,成都种业集团揭牌成立。12月8日,新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成立,四川现代种业集团收购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权,成为仲衍种业控股股东。

四川省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加速打造中国种业高地。

品种创新研发、管理不断增强

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今年11月底,1304个水稻、玉米、大豆和棉花新品种正式通过国审,新推出一批优质绿色水稻、耐密宜机收玉米、高油高产大豆、优质短季棉品种。

目前,国家品审委正按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的安排部署,组织持续推进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整治,不断规范品种审定试验,同时加快修订小麦和棉花品种审定标准,多措并举为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有力的品种支撑。

为加快优新品种推广和更新换代。2023年农业农村部首次发布《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重点推介10种农作物、241个优良品种。目录聚焦“米袋子”(水稻、小麦、玉米)、“油瓶子”(大豆、油菜、花生)、“菜篮子”(马铃薯、大白菜、结球甘蓝)及重要战略农产品(棉花),将推广品种划分为骨干型、成长型、苗头型和特专型等类型,引导推动品种更新换代。

2023年6月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过去一年,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对主导品种进行发布推介,引导选种用种。今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在全国组织开展重大品种推广补助试点工作。各地遴选重大品种进行推广补助,以加快良种的推广应用和更新换代,调优品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种业科技创新是种业发展的关键。2023年4月,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小麦、玉米、大豆攻关组启动实施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试点。今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攻关组均开展试点工作,优势单位率先施行EDV制度,有利于激励四大作物育种原始创新,引领国内种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单倍体育种、全基因组选择、高通量分子测序等技术不断释放,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使用门槛逐步降低,加上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有力有序推进,为种业创新发展带来新赛道和新空间。抓住技术利好和政策利好,就能在未来种业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与此同时,为打击“仿种子”,农业农村部持续进行向日葵、黄瓜、甜瓜等登记作物品种“仿种子”清理工作,目前已发布5批撤销登记公告,基本完成向日葵“仿种子”清理任务。

接下来农业农村部将坚决清理撤销问题登记品种。加快制修订蔬菜、油料等重点登记作物分子检测技术标准,建立共享一批登记作物品种DNA指纹数据库,为规范品种登记、加强市场监管和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2024年将继续开展黄瓜、甜瓜品种清理,适时启动辣椒、西瓜、番茄等重点作物品种清理。同时从严规范品种登记管理,强化登记事后监管服务,探索开展登记品种符合性验证,提升品种登记质量。在市场监管中加强登记作物种子检查和抽样力度,持续开展种子监督抽查和质量监测,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为优化市场秩序和保护品种创新保驾护航。

极端气候与“厄尔尼诺”

在粮食生产方面,去年冬今年初受多股强冷空气影响,小麦主产区大部气温低于常年同期1℃左右,部分地区出现极端低温,个别麦田发生冻害,被冻枯、冻黄甚至直接死苗;华北、黄淮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2~5成,淮北、西北、西南部分丘陵山区麦田旱情较重。

5月底河南等地开始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与小麦成熟收获期叠加重合,丰收在田的小麦遭遇严重“烂场雨”。7至8月间,强台风频繁登陆,华北、东北、黄淮、东南沿海局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西北地区局地发生严重干旱,河北涿州市洪灾……惊心动魄的受灾场面还历历在目。

但在优良品种与技术支撑下,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3年,中央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100亿元,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极端气候多发成为常态,更需因地制宜培育更具抗性、稳产的优良品种。

今年五月初,新疆焉耆盆地遭遇罕见暴雪,当地辣椒种植户正在对辣椒进行抢救。

加强交流合作是大势所趋

种业的本质是全球资源共享,通力合作,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和需求。全球合作是必然的,也是广阔的。

种业发展要积极“走出去”“引进来”。目前,越来越多的种子企业走出去,深耕海外市场,实现本土化,在当地开展种子国际贸易。我国种企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先正达、隆平高科稳居全球前十强,北京峪口禽业位居世界蛋鸡育种前三强、成长为世界最大的蛋鸡制种企业。

据统计,目前共有12家中国企业累计在海外设立种子企业39家、科研机构16家。2022年农作物种子出口额2.6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0%。杂交水稻种子出口数量、推广面积持续稳定增长,花椰菜种子在南亚地区已形成品牌。自主培育的高产蛋鸡和白羽肉鸡父母代种鸡首次走出国门。大北农控股子公司的转基因大豆产品正式获批巴西种植许可,在获得主要大豆消费国的进口许可后可在巴西进行商业推广。

在国际合作上,随着海南、杨凌等自贸港(区)种业支持政策完善落地,企业国际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种子协会、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国际种子大会、亚太种子大会等活动,企业国际种业交流进一步加强。

与此同时,各地积极举办种业展会,广泛邀请权威院士、行业专家、企业家就推进中国种业发展建言献策,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助力中国种业振兴。

2023年,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顶图)、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中图)、广东种业大会(底图)等种业盛会轮番举行。

THE END
1.2023年种植市场趋势追逐未来农业的热门作物2023年种植市场趋势追逐未来农业的热门作物 在进入新的一年之前,农业行业的从业者们总是会关注哪些作物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市场热点。对于那些希望在2023年的种植中取得成功的人来说,了解当前和预计将来最受欢迎的作物类型至关重要。以下,我们将探讨一些被认为具有前景的水果、蔬菜以及草本植物,以及它们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https://www.xtssu.cn/mei-ti-bao-dao/561405.html
2.科学网—JIA综述202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JIA 综述| 202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 Trends in the global commercializ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in 2023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提高了粮食产量、改善了农作物品质,减少了农药使用,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成为应对虫草危害、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新质生产力。本文通过对202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18084-1461940.html
3.科技赋能市场导向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随着全球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养殖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政府出台了《2023年养殖新政策》,明确提出要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同时降低环境压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科技赋能与创新驱动 技术进步是推动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2023年的新政策鼓励农民群众https://www.v0bh5xqt8.cn/nong-yao-fei-liao/523114.html
4.农资产品的未来趋势与创新发展农资产品的未来趋势与创新发展 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 在现代农业中,精准施肥技术已经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先进技术,可以对土壤类型、水分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从而精确计算出每块田地所需的养分量。这种方式不仅能减少资源浪费,还能避免过度或不足的营养导致作物生长受限。未来,随着大数据和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191063.html
5.农用化学品市场规模分析贝哲斯咨询贝哲斯咨询出版的2024年农用化学品市场调研报告研究了全球及中国农用化学品行业发展历程、市场分布、竞争格局、细分市场收入、市场份额占比及市场未来走势等,同时讨论了促进或抑制农用化学品市场发展的因素,旨在能让行业相关者对农用化学品行业现状与趋势有清晰的了解,确定正确的战略目标,创造更大的效益。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297584.html
6.2023年赚钱养殖业新兴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简介蔬菜种植 在2023年,蔬菜种植将是非常有潜力的养殖行业。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大规模化生产模式逐渐被绿色、可持续的农业替代。市面上流行的无公害农产品、高品质有机蔬菜等,将成为消费者青睐的一大方向。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抗旱、防洪、适应寒冷等方面都需要不https://www.jhdy839iwu.cn/niu-yang-yang-zhi-zi-xun/390148.html
7.2024年农资行业真的卷吗?看完或许会颠覆你的认知当然!君不见,从农资企业到经销商、零售商,上上下下,无不哭着喊着说:竞争太激烈、生意太难做、钱太难赚…… 毋庸置疑,农资行业内卷有其客观原因:人口红利消失、经济下行、产能过剩、出口受阻、消费降级等等。2024年,整个行业都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内卷带来的巨大压力。 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yxcl/content/6d9f3d51-ffb6-4205-aa95-5be78d793237.html
8.业内:农资市场运行逻辑发生变化2022年1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通知》提出,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完善大宗原材料供给“红黄蓝”预警机制,并下达化肥最低生产计划,灵活运用国家储备开展市场调节,促进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也预示着,农资保供稳价在https://vipcaijing.vipcrgk.com/plus/view-5571-1.html
9.2023名称:2023-2029年中国农资连锁行业研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编号:2073860 ←电话咨询时,请说明该编号。 市场价:电子版8500元 纸质+电子版8800元 优惠价:电子版7600元 纸质+电子版7900元 可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电话: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邮箱:KF@Cir.cn 《订购协议》下载 提示:如https://www.cir.cn/0/86/NongZiLianSuoHangYeXianZhuangYuF.html
10.汕尾农资流通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工资待遇人才需求发展趋势)该 地区+行业 样本不足,暂无分析报告 历年招聘工资变化趋势 就业前景(历年职位需求变化) 暂无 2023年较2022年 0.012% 占汕尾 历年招聘职位量占比 说明:汕尾农资流通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有前途吗?好找工作吗? 2023年招聘职位3个,占汕尾0.012%,曲线越向上代表市场需求量越大,就业情况相对较好。数据由各地招聘网站https://www.jobui.com/salary/shanwei-all/ind-nongziliutong/
11.芭田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肥料作为粮食种植过程中的重要农资产品,自起步以来,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农业农村部2023年2月3日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http://yuanchuang.10jqka.com.cn/20240426/c657349651.shtml
12.化肥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机肥行业现状分析氮肥的过度使用不仅污染了水体,还导致了土壤的酸化。化肥行业的发展趋势正在从单纯的增产导向,转向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效率的方向。数据表明,化肥行业正投资于新技术,如慢释肥料和生物肥料,这些技术有助于减少肥料流失和对环境的影响。 另一方面,有机肥行业则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根据最新市场报告,有机肥的http://www.ruixueren.com/hf/23159.html
13.20242024-2030年中国农资连锁行业竞争状况分析及投资经营模式研究报告目录一、中国农资连锁行业现状分析 31、行业发展概述 3行业规模及增长率 3市场结构及主要企业分布 5行业痛点及发展趋势 62、供应链模式与效率 8传统农资流通模式局限性 8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发展现状 10数字化转型对效率提升的影响 123、消费者需求特点及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004922.html
14.新洋丰2023上半年交卷:经营稳健,活力强劲新洋丰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研发的“玉米抗逆丰产的缓控释肥料高效施用技术”成功入选“2023年全省主要粮油作物主推品种和农业主推技术”。 新洋丰绿色智能肥料实验室 强化农服落地,助推产品高效推广 当前,农资行业身处绿色农业的大发展时代,越来越离不开农业技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230810/565035e169fb46e98bb16b068aea4d40/c.html
15.2023年农资行业分析报告20231204084807.doc2023年农资行业分析报告.doc,2023年农资行业分析报告 2023年4月 目录 TOC \o 1-3 \h \z \u 一、土地改革加速规模农业发展 PAGEREF Toc374051702 \h 3 1、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PAGEREF Toc374051703 \h 3 (1)未来仍需大力发展城镇化 PAGEREF Toc374051704 \h 3 (2)人均耕地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204/807201600500601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