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成农业机械制造与使用大国行业机械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正当时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在我国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装备先进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快速发展,实现质的飞跃,不仅有效推动了国内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而且还支撑农业各产业发展的机械化基础逐步牢固。具体如下:

市场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市场规模由4286亿元增长至561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4%。估计2023年我国农业机械市场规模将在5857亿元左右。

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近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到目前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民也越来越依赖农业机械进行生产,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有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1亿千瓦。

农业机械种类不断增加,类型不断丰富。近年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农业机械的种类不断增加,类型越来越丰富。从传统的农业机械设备到智能化、自动化的农业机械设备,从农田耕作到农产品收割和加工,农业机械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已经涵盖了种植、畜牧、渔业等多个领域,各种新型的农业机械如烘干机、精准灌溉、智能温室等也不断涌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22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2428亿元;生产14大类50小类4000多种农机产品。

其中一直以来,拖拉机在我国农业机械市场中占比处于较高地位。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2021年在农业机械市场中,拖拉机销售额占比最大,达到33.96%;其次为水稻收割机及玉米收割机,销售额占比分别为13.82%和10.37%,

农业机械智能化程度提高,更多农民从“会种田”迈向“慧种田”。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具备了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数据分析等功能。通过传感器、无人机、机器视觉等技术的应用,农业机械可以自动感知、自主决策、自动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目前基于北斗、5G的无人驾驶农机、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农机正加快进入农业生产一线。截至2023年底,全国安装北斗终端农机达220万台,植保无人机总量超过20万架,年作业面积突破21亿亩次……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大力推进,更多农民从“会种田”迈向“慧种田”。

发展到目前我国已成农机制造和使用大国,占据着全球市场27%的份额。2023年我国农机保有量已达2亿台套,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从主要农机产品自主化率来看,到2023年我国机械传动拖拉机已达90%,动力换挡拖拉机超过60%,谷物联合收获机、精量播种机、棉花采摘机自主化率均达80%,青饲料收获机、智慧农业技术装备(传感器、算法模型)达到90%,打捆机为85%,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为70%,高端农机装备达60%。

二、行业需求市场情况

‘国三升国四’是导致农机市场低迷的关键因素。据了解,2022年12月“国四”标准开始实施,一方面提高了农机环保性能,促进了农机技术升级换代;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机制造成本,导致终端价格上涨、用户购买和使用成本上升,直接影响农民购买行为。农机企业在排放标准升级前大规模去“国三”农机库存,提前透支了农机消费需求,导致2023年国内农机市场大幅下滑。从历史经验看,农机“国一升国二”“国二升国三”的前两年,农机市场也都出现了低迷,第三年农机市场逐渐回暖。今年是“国三升国四”之后的第二年,市场仍待恢复。

在上述情况下,农机更新换代成为了推动农机市场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农机以旧换新政策不仅能直接促进农机市场消费,推动农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而且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查显示,全国每年更新换代的农机价值高达3000亿元。

三、行业发展问题与发展策略

农业机械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年我国农业机械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农业机械科研创新能力不足,高端农机在部分零部件领域被欧美国家“卡脖子”严重。虽然我国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在高端农业机械方面,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技术瓶颈,例如高压共轨、高效传动、种管收作业、高精度传感、高质智控等效率、可靠性等技术实现是国外领先水平的50%左右,高性能液压系统、精密排种器、打捆机打结器、高端专用传感器智能控制元器件等零部件主要靠进口(对外依存度仍高达90%),在重大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还有短板,全程全面机械化仍旧有40%左右的产品处于空白阶段,外资品牌还占据我国高端农业机械80%以上市场份额。

从农机装备重点领域上看,我国在农业动力装备、主粮生产装备、大宗经济作物生产装备、农业水土资源利用装备、丘陵山地农业装备、设施种植技术及装备、畜禽养殖设施及装备、水产养殖设施及装备、农产品品质分选装备、农业机器人等方面的还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不少差距。

以农业动力装备领域为例,国外现在主流的机型动力多是300-500马力,最大可达700马力,全系列无级变速技术运营成熟、电动和混合动力技术已经商业化应用、自动辅助驾驶成为产品标准配置;但是从国内产品来看,目前主流机型200马力及以下的技术较为成熟,300-400马力机型还在验证阶段,并且以机械换挡为主,无级变速还在试验阶段,电动和混合动力处于开发阶段,自动驾驶技术需后期改装应用。

四、行业发展趋势

(一)随着国家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户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机械正朝着大型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趋势发展。预计到2025年,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将达到11.5亿千瓦,比2019年的9.2亿千瓦增长24.7%。这意味着农机行业将更加注重产品的易用性和可靠性,以满足用户对高效生产和降低劳动强度的需求。例如,通过提高农机的智能化水平,减少操作难度和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二)近年随着中国农机工业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机需求已从量变提升到质变,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政府将加大对农机行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农机行业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的应用。未来将有更多节能环保型的农机具出现,如电动农机、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等,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随着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土地流转的加速,农机行业将更加注重大型化和集约化。未来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将更加普及,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目前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过了5.55亿亩,这标志着农户承包地规范有序流转的机制已经初步建立。这意味着土地流转加速推进,土地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将更加普及。

(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农机行业将更加注重国际市场的拓展。我国农机企业将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以拓展国际市场。2019年我国农业机械出口金额为86亿美元。到2023年我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出口额达到了132.8亿美元。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农机产品已经逐渐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国际化趋势明显。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我国板栗总产量234.31万吨,种植分布在河北、湖北、山东、辽宁、云南和河南等24个省份。河北、山东、河南是我国板栗主产区,这三个省份板栗产量合计在全国板栗总产量比重为37.4%。其中河北板栗产量44.6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9.06%(近1/5),位居全国第一。

根据2023云南农业年鉴显示,咖啡种植面积达130万亩,年产量为11.3万吨,农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占据了全国咖啡种植总量的98%以上。这一数据表明,在我国咖啡产业版图中,云南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从细分谷物产量来看,2023年我国稻谷种植面积289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50万公顷;小麦种植面积236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42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5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104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3万公顷。

全国蔬菜常年种植面积超3.0亿亩,总产超7亿吨,总产值超2万亿元,以10%的种植面积,创造了约40%的种植业产值。可见蔬菜种子作为蔬菜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在国内市场需求庞大。农业农村部数据估计,中国蔬菜种子年用量为10万吨,过去五年进口量为9000-10500吨,约占蔬菜种子总用量的10%。

生产端:我国是全球花生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分别约占14%和37%左右),且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498万公顷,同比增长6.3%;产量约为1923.07万吨,较上一年同比增长4.9%。

近年我国播种面积与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蔬菜播种面积还不足5000万亩,到2023年蔬菜播种面积已达到3.4亿亩,产量8.29亿吨,年人均占有量588公斤,相当于每人每天消费蔬菜3斤以上。

2019-2023年我国鲜牛肉市场规模由不足5000亿元增长至6000亿元以上,预计2024年我国鲜牛肉市场规模将超650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5%。

THE END
1.智能高效农机装备与设施发展趋势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智能高效的农机装备和设施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智能高效农机装备与设施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智能化农机装备的普及 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智能农机装备如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https://news.lotut.com/news/iprNewsPreview.html?newsId=793758
2.农机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在当今的农业生产中,机械化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农机产品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下农机行业当前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这些新技术如何影响现代农业。 1. 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47167.html
3.当前农机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当前农机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一、全球化背景下农机市场需求的增长 随着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国际上对高效农业技术和机械设备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增加,这为农机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等大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其对现代化农业装备需求日益增长,对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变化也促使本土企业https://www.l0dm1h3tk.cn/nong-yao-fei-liao/495487.html
4.四平市智能化农机装备生产建设项目图表3?2018-2023年中国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销量预测趋势图 (2)主要智能农机装备保有量 我国现有存量农机数量庞大,根据《中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截至2021年末,我国主要农机保有量合计达到815.42万台。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1年以北斗、5G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农机装备进军生产一线,加装北斗卫星导航的拖拉机、联合收割http://www.jl.gov.cn/szfzt/tzjlwx/zdxm/zbzz/202407/t20240712_3259843.html
5.我国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全球科技创新趋势2001年以来我国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发展趋势 2. 形成需求与目标导向结合的政策框架 为实现农业和农业装备产业增长的目标,“十五”以来,从内生性、外生性等影响因素角度,以及需求拉动、创新驱动和产业促动等维度,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工业政策及产业科技创新政策,构建了需求与目标导向结合的政策框架。 http://www.caamm.org.cn/hygz/2593.htm
6.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现状及展望[1]王少农,庄卫东,王熙.农业机械远程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5,(6).DOI:10.3969/j.issn.1003-188X.2015.06.064. [2]金国忠.农机装备智能化浅析[J].通讯世界.2015,(24).DOI:10.3969/j.issn.1006-4222.2015.24.232. [3]李海同,黄鹏,舒彩霞.我国稻麦油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农业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nykjdb201906002
7.上海交通大学刘成良教授来校做农业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学术刘成良教授首先介绍了今年全世界最大的国际农业机械展会——“汉诺威农机展”上国内外现代农机装备发展现状,他指出:“快速、精准、智能”已成为现代农机装备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我国人口众多、区域分布广的特点及土地流转的趋势,从大型到高端、从机械化到无人化的机器应该是我国未来农机企业的发展重点。随后详细从“大田https://cet.hzau.edu.cn/info/1041/2511.htm
8.2023年中国智能农机行业政策分类及市场规模前景分析[图]本文概述了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其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价值。重点介绍了2021年发布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强调了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和市场增长趋势,尤其是在面对农业现代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的需求增加。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https://blog.csdn.net/gonyn88888/article/details/133297589
9.2024农机新趋势:德沃智能装备展现农业高效新未来参加此次长沙国际农机展,不仅展示了德沃集团的创新成果,更加强了行业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德沃集团以研发创新为笔,以终端需求为墨,不断绘制着更契合用户需求,更符合农业发展趋势的高端智能装备。 德沃集团一直秉承弘扬民族农机的企业理念,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农业装备。未来,德沃仍将致力于推动农业装备技术的创新https://m.nongji360.com/view/142532
10.2025黑龙江智能农机装备及现代农业设施展览会“2025黑龙江智能农机装备及现代农业设施展览会”依托中国农机装备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将于2025年3月6日-7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办!http://www.hbcpe.com/
11.产业研究贵州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与路径研究(三)实施数字化赋能农机发展战略,加速智能化农机研发进程 农机装备的性能状况对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直接影响。要解决农业机械装备科研创新和数字化融入程度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快建立适合贵州省实际情况的农机装备智能化体系。在数字赋能创新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综合考虑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结合,引进改造和原创设计的结合,还https://www.ntv.cn/zxhArticle.shtml?id=282959
12.许昌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深入开展豫沪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在环保装备、建筑材料、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再生金属加工等行业开展深度交流在机器人及数控机床领域深耕发力,获批两岸(河南)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许昌核心区。持续深化对德合作,国家工信部批复设立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百菲萨、欧绿保、圣戈班等一批知名德企来许投资发展。http://xinxi.mei.net.cn/gh/zl.asp?vid=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