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受国内农药产能集中释放,海外库存调整等因素影响农药景气度下行导致公司业绩承压。中长期来看,全球农产品价格仍处于较好位置,人口增长及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对农作物亩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药需求维持刚性增长。供给端国内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也加速了落后中小产能的出清。全球农药产品价格已触底震荡,未来价格中枢将重回上升趋势。随着产业集中度提升,拥有全产业链优势的大中型企业竞争力突显,将更大程度受益于板块景气度提升。
01、农药的分类
农药分为作物用农药和非作物用农药两大类。其中,作物用农药主要用于粮食作物的保护,而非作物用农药应用于公共卫生、工业防霉、皮革等领域。目前,作物用农药需求量远大于非作物用农药。按防治对象来看,作物农药可分为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当前,除草剂依然是规模最大的细分市场,占作物用农药市场的44%;杀虫剂、杀菌剂位居其后,市场份额分别为27%、25%,其他产品份额仅4%。
农药巨头通过创新药研发高壁垒与下游制剂环节品牌+渠道全方位打造起自身护城河。我国农药发展晚,借助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承接了中游环节原药制造产能,而前端的创新药开发以及后端的制剂销售环节,由于研发进入壁垒高、全球化登记与销售网络搭建的复杂度而难以快速切入。前端与后端的高壁垒保障了全球农药巨头长期的丰厚利润,而中游原药制造环节则利润微薄。
农药产业链示意图
01、阶段性供给过剩,企业竞争激烈。
2019年以来农药原药产量上升(万吨)
农药去库周期开启,行业有望迎来底部反转。美国2021年进口农药40.92万吨,是世界上第二大农药进口国(仅次于2021年进口农药44.55万吨的巴西),其农化库存在全球市场中具有代表性。2023年美国整体农化库存相比2022年有所下降,2024年一季度美国经历一轮去库高峰后,库存爬升趋缓,未来有望逐步回归合理水平。此外,我国生产农药量中70%-80%为出口导向,2023年以来我国农药出口有所回升,2024年随着国际市场库存的逐步消化完成,预计下半年国际市场对中国农药的进口会持续增加。
美国农药、化肥和其他农业化学品存货(季调,百万美元)
01、审时度势、超前布局
02、延长产业链线,树立市场观念
当前,很多企业都在逐步的转型和升级,已经从上游生产领域快速转递到了终端市场,农药行业开始进入全面的深度转型升级进程。“toC”的时代已经来临,企业可利用这个契机,逐步实现由TOB业务下沉至TOC的业务突破,从传统的生产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不断地强化市场意识,树立市场观念,把握市场规律。将市场需求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力量,确保业务决策和战略规划都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展开。这样有助于企业不断深入研究市场动态,洞察消费者需求,制定好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稳固的客户关系,从而增强客户忠诚度。
03、生化协同,开启农药新赛道
虽然化学农药在市场占比较大,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影响,但是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到,全世界开始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拜耳、科迪华、巴斯夫等世界领先的农药公司纷纷通过收购及自主研发加码生物农药的权重,把握生物农药市场发展机遇。因此,企业可继续考虑和生物农药协同发展,二者不仅可形成优势互补,还可以形成产品篮子,这样不仅能扩展品类,而且能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04、警惕老旧产品被替代的风险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农药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农药企业老旧产品被替代的风险日益凸显,特别是先进产品取代原有主流市场产品,最终可能带动全产业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企业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储备技术和产品,不断加强产品梯队建设,确保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农更行(ngx.179c.com)”。
农更行公众号
「农更行」专注于农业产业更新及数字化更迭演进,致力于打造成为农业领域最具商业价值的数字媒体及服务平台,核心团队由来自同行资本、壹果农产品、春藤网等的资深从业人员和专家组成,以“信息平台+数字媒体+社会化服务”助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