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技术在畜禽生产中的发展与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是国内畜禽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包括畜禽标准化养殖、环境因素检测与调控、全程电子溯源等模式。
1、畜禽标准化养殖
2、环境因素监测与调控
3、畜禽电子溯源系统
农产品电子生产溯源系统不仅可帮助消费者构建可信食品追溯系统,还为打造品牌农产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日本的全程电子追溯系统应用较为普遍,由于其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日本农场主在种植及养殖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了精细化、贵族化的生产模式,大部分高价位农产品在超商出售时会表明产地及畜禽的编号。同时,这也是农场主对产品自信的表现,消费者在多次消费对比后,会挑选最优的品种购买,这样的优胜劣汰造就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品种,如日本和牛、红富士苹果、阳光玫瑰葡萄等等。
大数据平台建设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1、大数据理念
对于“大数据”(Bigdata)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农业大数据是将大数据理念、技术和方法融合在一体的农业实践。农业大数据涉及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获得和科学分析可视化的数据,达到效益最优化的目的。
从农业本身的特点和产业链的具体划分出发,可以把农业大数据分为四类:农业环境与资源大数据、农业生产大数据、农业市场和农业管理大数据,囊括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环节。《2018智慧农业发展报告——新科技驱动农业变革》报告中指出:根据目前不同的农业应用领域及类型,大数据平台应用服务占比最高,达到48%。
2、地方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以江苏省为例,积极开展智能农业和农业大数据建设应用,辅助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农村信息管理与服务以及专家网络技术答疑等工作,推动江苏智慧农业健康发展。江苏智慧农业建设采取“市级示范、由点及面”的思路。基于大数据统计的理念,从2016年起,南京成立了市智慧农业建设中心,开始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建成了“11N”模式,即一个集成展示平台、一个大数据平台、N个系统应用;开发推广了农业产业信息地图、农业信息技术指导答疑“农技耘”、农业电商分类分析系统等信息化软件。然后,在总结南京智慧农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经验借鉴,在全省范围逐步推进。
3、农业大数据平台的优势
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大大提升了畜禽养殖的效率和品质。
其次,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规避生产风险。传统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剧烈的气候变化往往会导致农户颗粒无收、畜禽疫病肆虐。大数据分析可以提供多年气候、环境数据,及时调整,做到未雨绸缪。
人工智能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1、畜禽个体识别及体征测量
应用人工智能可轻松定位畜禽个体位置并获取生理特性指标。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学研究所发明了一种移动式智慧物联电动测量车,可检测畜禽生理体征。测量车系统采用随机运动目标三维几何成像等无接触技术,实时在线测量运动活猪三维尺寸(包括身高、身长、身宽),实时采集活猪光学几何成像与重量测量数据,并可根据操作人员的指令,读取活猪的几何成像。在测量过程中,测量的数据及图像会实时传输到智能一体机平台软件中,服务器通过分析计算,存储和记录结果,手机可通过蓝牙实现数据实时同步。
今年,京东数字科技公司在国家工程中心的养猪基地宣布,已研发出可以24小时巡逻猪舍的机器人。机器人具有猪脸识别功能,除了检测并调控猪舍气体、温度、湿度外,还可统计每头猪的进食、健康状况等关键信息。
2、提升生产与经济效率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地分析畜禽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畜禽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人工智能在蛋鸡养殖领域的应用相对成熟,根据功能不同,可大致分为移动环控检测机器人、清扫消毒机器人、鸡蛋分拣机器人、饲喂机器人等。以散养蛋鸡类的鸡蛋收集机器人为例,主要采用视觉技术定位鸡蛋,通过智能规划搬运路径将禽蛋拾取,利用真空吸盘的原理将鸡蛋吸进蛋盘,同时可进行称重分拣、辨别裂纹等操作。国外自动化鲜蛋处理研究交较,从收集、消毒、干燥上膜、分级包装以及打码等都是一体化集成处理。不仅节省人工、提高效率,还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3、畜禽疾病预防
主办:包头市农牧局承办:包头市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和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