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分析智慧农业三大方向与三大发展模式

1、在种植、养殖生产作业环节,摆脱人力依赖,构建集环境生理监控、作物模型分析和精准调节为一体的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和平台,根据自然生态条件改进农业生产工艺,进行农产品差异化生产。

3、在生产管理环节,特别是一些农垦垦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型农场等单位,智能设施与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农业测土配方、茬口作业计划以及农场生产资料管理等生产计划系统,提高效能。

二、突出个性化与差异性营销方式

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打破农业市场的时空地理限制,农资采购和农产品流通等数据将会得到实时监测和传递,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近年来各地兴起农业休闲旅游、农家乐热潮,旨在通过网站、线上宣传等渠道推广、销售休闲旅游产品,并为旅客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成为农民增收新途径和农村经济新业态。

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

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也推进农业管理数字化和现代化,促进农业管理高效和透明,提高农业部门的行政效能。

智慧农业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下,打通农业产业链,让农民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收益。可以说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不二之选。

智慧农业产业链的三大发展模式表现在:

一、建立混合纵向一体化的链接机制

为了实现农业产业链合作企业的共同战略利益,使加盟产业链的企业都能受益,就必须形成一种长期合作博弈的机制来加强成员企业间的合作,使得成员企业能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种机制就是混合纵向一体化连接方式。

二、建立“公司+农业园区+市场”的组织形式

在“公司+园区+农户”的生产模式中,公司是主导。确保园区的统一设计;生产标准的制定;投入物资(化肥、饲料等)的供应;技术指导;回收、加工、销售;品牌宣传推广;贷款担保公司的组织。

三、建立“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制

农业产业链成功与否取决于整个产业链的效益,而产业链的效益取决于“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制。其中品牌是终端产品实现价格增值的主要手段,没有终端产品的品牌溢价就没有整个链条价值的提升,风险就无法避免。

传统农业产业链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各链条的行情风险无法因为品牌溢价而避免。

标准化是品牌的保障,正是由于标准的严格执行品牌才能有溢价的空间。规模化就是将产业链模式复制放大,取得规模效应。

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智能灌溉、智能施肥与智能喷药等自动控制方式,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因此这一模式被国家大力推广。初次之外,智慧农业也推动了农业的“三化”发展。

智慧农业如何改变

一是要加快易用、实用APP的开发

实用APP的开发,建议模拟不同的养殖场景,按照养殖全过程设置重要节点和参数,按照农民的养殖习惯优化应用流程。

二是要打通生产和经营的通道

打通生产和经营的通道,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扁平化”,借助在线传输方式,让消费者与养殖现场建立关联,无论是水产品质量追溯,还是养殖现场视频调阅,甚至是水产养殖众筹,都可以大胆尝试。

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实施移动互联网示范工程,通过创建“互联网+”示范养殖场、养殖能手等行动,大力推广信息化养殖理念和技术,加强用户体验,大规模提升水产养殖信息化水平。

四是要积极实践互联网思维

积极实践互联网思维,启动水产信息化服务市场,借用打车软件等先进的运营思维,合理配置盈利点,前端推广多采用免费、补贴等手段,让农民享受到实惠,再从水产养殖的其他环节找回企业收益。

未来中国农业的方向: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创意农业

农业业态是指多元要素融合而成的不同农产品(服务)、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经营组织形式。

由于农业资源要素的多元性,近年来通过不同方式的资源融合,已催生出服务型、创新型、社会化和工厂化等多种农业新业态,各种业态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服务型农业新业态

通过产业链的横向拓宽,产生了休闲农业、会展农业、景观农业、创意农业、阳台农业等服务型农业新业态。

1.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休闲农业整体进入成长期,市场竞争逐渐加剧,面临转型升级。目前,休闲农业在我国已呈全面发展态势,产品日渐丰富,规模不断扩大,利润加速增长。但市场远未饱和,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很大,预计全国休闲旅游市场将超过80亿人次,远高于现阶段年接待22亿人次的规模。

随着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休闲农业的竞争将逐渐加剧,一些起步早、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周边地区,休闲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已显急迫。

2.会展农业

会展农业增速放缓,市场趋向成熟,总体进入竞争整合阶段。从增长潜力看,未来新开发的农业展会和农业节庆活动数量增速将放缓,整体进入竞争整合阶段,今后发展更多的将是打造会展品牌,增强展会、节庆衍生产品开发以及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等。

3.创意农业

创意农业处于萌芽期,目前多以创意元素的形式融入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中,市场份额小。创意农业包括产品创意、服务创意、环境创意和活动创意等,目前主要以产品创意和活动创意为主。

在产品创意方面,主要是通过将产品功能与造型推陈出新或赋予文化新意,使普通农产品变成纪念品,甚至艺术品,从而身价倍增。在活动创意方面,主要是指通过定期或非定期举办创意活动,提高消费者体验价值。

创意农业目前尚未具备较大规模的市场份额,由打造创意到形成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阳台农业

阳台农业从字面理解就是在阳台空间上搞农业生产,它具有与地面土壤空间所具的所有作用,但从技术角度说,阳台农业所涉技术更趋高新性,栽培模式更趋无土性,生产产品趋观欣赏性与自给性。

阳台农业开始走进城市,实行栽培无土化、设备智能化、空间集约化,一些大城市发展较为迅速,部分地区的市场上已出现矮化的番茄、苹果、桃子以及盆栽青菜等,展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新形态,满足了市民对美好环境和休闲生活的需求,正逐渐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阳台农业目前还处于初期推广阶段,要形成产业,需要解决阳台小气候制约以及适应性设备和技术开发等关键问题。

创新型农业新业态

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向农业渗透,衍生出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应用等创新型农业新业态。

1.生物农业

生物农业是指运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生产工艺栽培各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种植业、林业、微生物发酵工程产业、畜牧业等生产项目。

生物农业整体上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起始阶段,发展前景广阔。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推广应用,由此形成了涵盖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疫苗和制剂等领域在内的生物农业。

近年来,生物农业规模不断扩张,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比如,生物疫苗市场规模由2009年的5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51亿元,年均增速22%。预计到2020年,我国生物农业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

2.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

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外,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物流运输、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3.农业大数据

农业大数据资源还未找到有效的开发应用模式,整体处于萌芽期。目前,农产品大数据应用比较典型的是京东和淘宝。

京东推出“京东大脑”,为消费者带来了个性化、区域化的推荐结果,可帮助不同地区与不同消费习惯的人群获得最适合自己的高品质推荐产品。

淘宝推出了农产品电商消费分析平台,商家可以根据以往的销售信息和“淘宝指数”,用可视化图表的方式向用户展现排行榜、成交指数等。

目前大数据的开放和交易尚未形成市场的主流形态,加上法律和数据交易机制有待健全,京东、淘宝等交易平台在对外开放交易数据上持谨慎态度。

4.农产品电子商务

农产品电子商务简称农产品电商,是指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农产品及生鲜产品,如五谷杂粮、新鲜果蔬、有机食品、地方特产、生鲜肉类等,农产品电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将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地球村,改变农产品交易方式。

农产品电子商务已进入到成长期的快速推进阶段,同时各种瓶颈正在显现,在平台运营、农产品标准化、仓储物流等方面还有待突破。农产品电子商务近年来快速发展,但电商交易企业的盈利水平普遍不高,多数企业在烧钱铺市场。

社会化农业新业态

社会分工细化以及社会组织方式变革衍生出农业众筹、订单农业、社区支持农业、农村养老服务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私人定制等社会化农业新业态。

1.订单农业

目前订单农业新表现形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流通、餐饮类服务型企业向前延伸产业链建立原材料直供基地;另一类是企业与农产品基地建立合作模式,将基地作为公司员工购买农产品和休闲体验场所,为公司员工提供内部福利。

2.社区支持农业

社区支持农业也称市民菜园,消费者提前支付预订款,农场按需求向其供应农产品,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城乡合作新模式。

社区支持农业在农民和消费者之间创立了直接联系的纽带,也为消费者获取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提供了一条可靠途径,有一定商机,需要继续探索完善。

3.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农业生产性服务是指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

目前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方面,通过开展农机服务、农技服务、土地托管、动植物疫病统防统治等,引导农户实现“服务外包”,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提供了出路。

农业众筹、农产品私人定制等处于萌芽期。这几类新业态主要服务于特定消费群体,收益率较高,是农业多样化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工厂化农业新业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高投入、高技术、精装备的生产体系,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系统管理于一体,使农业生产从自然生态束缚中脱离出来按计划周年性进行植物产品生产的工厂化农业系统。

植物工厂是工厂化农业的高级阶段,尚处于萌芽期,目前主要用作试验示范。从奥地利、丹麦、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发展情况看,工厂化农业潜力大,前景好。

当前农业新业态发展还呈较强的地域性特征:

二是城市化成为重要推动力。大中城市周边既有城市的功能,又有乡村的功能,是农业新业态发育比较充分的地区。特别是城市密集的人口和多样的消费需求以及休闲的便利条件为新业态提供了市场支撑。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农业新业态类型越多样,业态发展越成熟。

三是发展空间呈层级结构特征。农业新业态在空间上,从近郊向中、远郊区发展,形成层级结构差别,其主要表现是:在业态类型上,越靠近城市,越接近城市休闲;越远离城市,越贴近生态休闲。

THE END
1.农产品大数据市场分析理想股票技术论坛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和分析方法,对农产品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以探究农产品的供需情况、价格变动以及市场趋势。这些数据将为农产品生产者、经销商和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农产品大数据市场分析充分利用股票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方法https://www.55188.com/tag-2698396.html
2.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农产品市场价格预警管理系统.pdf的梳理和归类,解决数据统计和 8 分析口径不一致问题。首次实现了对农产品市场 0 5 1 价格的集中预测和预警,可以提供农产品价格预 5 7 0 测表供市场参考。 1 1 N C CN 110751508 A 权利要求书 1/2页 1.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农产品市场价格预警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户单 元、服务单元、应用支撑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819/8045124113005122.shtm
3.农产品流通大数据一亩田依据平台的优势,积极探索农业大数据的采集、开发及应用,目前已研发上线一亩田“天机”农业大数据系统,不仅服务了数百万农业生产经营者,还为多个地方提供了大数据分析服务,为这些地方的农业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https://www.ymt.com/tianji/
4.农产品期货平台深度解析,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农产品期货平台深度分析,研究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化转型之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也在逐步转型升级。平台通过收集、整合各类农产品市场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精准预测和决策支持,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数字化https://idojoy.com.cn/post/15627.html
5.2024年版中国农业大数据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更应用导向意味着开发更多基于农业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如智能农场、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可追溯农产品的需求。 《2024年版中国农业大数据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深入剖析了当前农业大数据行业的现状,全面梳理了农业大数据市场需求、市场规模、产业链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农业大数据报告https://txt.cir.cn/1962509.html
6.一文了解全球800家农业大数据公司(国内篇)36氪未来智库根据技术应用方向及特点分类,本文共分为物联网现场监控平台、气候天气、数据分析平台、农业大数据企业、无人机平台-系统、ERP - 农场、农作物管理软件、现场监测传感器方案、混合应用、精准指导、自动化、交易市场、影像服务提供商、可追溯性安全、大数据提供商、市场信息等15个子部分。 https://www.36kr.com/p/5213113.html
7.农产品爬虫农产品商城农产品大数据农产品数据分析可视化在技术应用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在线交易系统。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购买行为和偏好,电商平台可以实现精准推荐,提高销售额。同时,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和质量,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4) 个性化推荐 https://www.douban.com/note/863191030/
8.数字农业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农产品追溯 农业大数据 一、数字农业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简介 数字农业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具有全面庞大的数据资源,内容涵盖了专业农业数据、动态农业数据、共享农业数据、涉农企业数据四大模块。平台将宏观经济与农业农村等国家权威发布的相关政策和数据全面收集,能够高效的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新鲜咨询,同时还实现了与本地政https://www.sjrt.net/home/solution?cid=158152397799310777
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初见成效。数据资源采集体系逐步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数据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数据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数据资源应用范围广阔,形成了重点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数据采集、分析、发布、服务为主线的全链条数据应用体系,大数据系统应用领域不断增加。 https://xczx.nwsuaf.edu.cn/sndtB/750260a4569b4153b2a20a6e3c0f4ef7.htm
10.大数据开发SparkCoreSparkSQL综合练习——对农产品数据进行2)统计没有农产品市场的省份有哪些 2、农产品种类统计 1)根据农产品类型数量,统计排名前 3 名的省份 2)根据农产品类型数量,统计每个省份排名前 3 名的农产品市场 3、价格区间统计,计算山西省每种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趋势,即计算每天价格均值,并将结果输出到控制台上。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7090394/article/details/109132605
11.20162020年中国互联网+智慧农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博思数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互联网+智慧农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研究咨询报告》介绍了智慧农业行业相关概述、中国智慧农业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智慧农业行业的现状、中国智慧农业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智慧农业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智慧农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G81651JEDA.html
12.农产品电商调研报告14篇(全文)做农产品电商就是为了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电子商务的实时信息传递,可以把握市场需求,避免“增产不增收”的情况,说白一点,就是避免农产品滞销,依靠强大的网络营销,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以及品牌知名度,可以形成订单农业,定量生产,促进农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转变。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fgj5mjrx.html
13.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推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融合和服务拓展,深度开发和利用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农业投入品等数据资源,推广基于大数据的授信、保险和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模式,创新供求分析、技术推广、产品营销等服务方式。 (六)质量安全管控全程化 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制定农产品分类、分等分级等关键标准,推动构建全产业链的农产品信息化https://www.bjzhiborui.com/view-30437.html
14.分享!农业大数据平台七大应用嘲7、农产品市场追踪 通过对农产品销售价格、销售量、销售需求、消费者购买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农产品的供需、价格变动以及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等。 我国的农业大数据应用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整个农业产业链推广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而农业大数据作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具有http://www.uicsoft.com/article/3887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