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规划(通用10篇)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为农民群众提供比较丰富的物质、精神和文化服务,才能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利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保持农村稳定。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村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特制订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根据镇党委政府有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要求,我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加快实现小康村居,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和管理模式,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活力和后劲、激励机制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和新机制,创新壮大村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力争在三年之内使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能有所突破,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抓班子建设。搞好村委会的班子建设,加强村两委成员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和健全村两委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健全严格的考核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各项工作在全镇争先进位,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带领村民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二)抓经济发展。一是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加强对全村土地资源的规划,对村中流转土地和水产养殖基地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进行招商,既降低客户租地风险,又增加农户和村集体租地收入。二是资源入股增收。依托项目优、发展快、前景好的一禾农业园、休闲采摘园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以土地使用权、服务和扶贫基地分配收入等资源形式参股,增加村集体股份合作收入。三是盘活资源。积极争取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主动争取在外人员捐资援建,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出工等形式,对村中闲置坑塘、荒地、废弃宅基地等进行集中改造治理,对坑塘进行合理规划,建成仓库出租或填补成宅基地出售。对荒片、废弃宅基地等结合实际,采取复垦后出租耕种,划为宅基地拍卖、创建村级工业园区等形式增加村级经济收入。

(三)抓文明法治建设。通过整治我村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村干部带头教育村民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讲礼貌,提升村民的文明意识。争取各方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村内的道路硬底化处理,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结合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紧紧抓住影响我村稳定的实际问题和矛盾纠纷,把普法、依法治理和民间调解、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捆在一起,加强村民的法治教育,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除了引导一禾农业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提供资金帮扶和务工帮扶外,还要发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优势,每年拿出不少于30%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在生产、生活、就医、就学等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对4户贫困户予以精准帮扶,确保6户30名贫困户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规划2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办事处始终将“平安上虞”创建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紧紧围绕创建目标,切实增强平安创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开展上虞银行业平安建设,确保了全辖金融平安。今年以来,没有发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没有被中央、省级主要媒体报道批评并查证属实的情况;没有被中央、省级有关部门通报批评的情况;也没有因工作不力造成“平安上虞”考核失分的情况。现将我办事处20xx年平安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平安创建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创建责任分工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明确责任人员,确保把平安创建工作责任和各项措施任务落实到位。一是进一步调研、分析上虞银行业平安创建的形势与特点,进一步指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保障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二是积极参加区平安办等部门举办的有关会议、培训,认真研究、落实“平安上虞”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三是进一步明确平安创建的工作重点:即及时发现和消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苗头;加大信贷风险防范和处置力度;维护金融稳定和消费者权益。

(二)坚守底线,合力化解信贷风险。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我办事处始终按照坚守风险底线的.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督促银行和配合政府两个层面做好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一是督促银行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实地调查、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监管约谈、审慎监管会谈、下发监管提示单和监管意见书等措施,督促银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摆正市场定位、加强风险防控,及时堵住风控体系漏洞。二是积极开展不良贷款清收处置。针对年初以来全区不良贷款双升势头持续不减的情况,提出全年不良率必须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部署银行开展欠息企业的全面普查,发动银行集中开展清非攻坚,通过资产转让处置、核销、起诉拍卖等,最大限度地化解不良贷款。三是扎实做好企业风险处置工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配合政府继续参与已有出险和潜在风险企业的风险处置工作,先后参与各类大小协调会20余次,逐个解困方案得到较好落实。

(三)防查结合,强化银行业案防和合规建设。一是督促提高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和合规风险理念,推动合规风险管理工作适应业务创新和变化的需要,促进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交流,对当期有关政策法规文件及监管动态及时进行梳理和传达。二是认真落实银行业机构案件风险防范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银行业案件防控工作的意见》,强化执行案件报告制度和责任认定及追究制度;利用银行与公安经侦联络室平台,建立了银行员工违规案件信息互通制度;结合上级开展的“两加强、两遏制”、“排险清雷”专项活动,部署督促银行机构深入开展业务经营和员工不规范行为深度摸排。三是切实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加强执行《银行业消费者投诉处理实施细则》,建立信息报送制度,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建立银行信访投诉处理网络,明确职责、限时接办。年内办事处直接办理或转办的市长热线、群众上门投诉或信访件达17件,做到及时调处、件件有着落,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切实维护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二、下一步创建工作主要思路

(一)明确重点,认真落实工作责任。结合日常监管工作,紧紧围绕创建工作目标和重点,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安金融创建工作的考核督导,分类指导,摸底掌握真实情况,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把平安创建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分层推进和落实。对不符合创建要求的督促迅速整改并严格追究责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创建工作。

(二)突出风险,切实加强防范和处置。一是指导银行业、配合政府进一步稳妥做好信贷风险化解工作,严守风险底线,防范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二是督促银行增强风险防范的主动性,深入开展风险大排查,特别要掌握贷款企业资金链、担保圈、贷款集中度等风险状况,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做到对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三是指导督促银行积极探索不良贷款处置机制,通过抓紧清收、真实反映,向上争取核销、内部剥离等方法化解不良贷款,力争完成不良贷款控制目标。四是要规范银行在风险处置中的工作方式。引导银行区别情况、积极帮扶、形成合力、共同妥善处置信贷风险。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规划3

为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聚力脱贫攻坚、特色农业、美丽乡村、农村改革、乡村治理五项重点,坚持以农村综合改革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进一步增强全县104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带动能力,把贫困户嵌入纳入集体经济组织,大力发展联合经营、股份合作、开发共建等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宝鸡副中心城市和谱写陇县追赶超越新篇章奠定基础,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思路及目标

1.指导思想。按照全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以提高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核心,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重点,着力解决我县集体经济组织薄弱,发展缓慢,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困难等问题,用足内力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实力,广借外力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压实责任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激活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素,有效提高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产业扶贫资金等各类财政资金,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增强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确保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实现贫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目标。

2.基本原则。坚持集体所有,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改革创新,探索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在不同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条件下的实现方式;坚持统筹推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与脱贫攻坚、特色农业、美丽乡村、增收农民收入等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之路;坚持村级主体,充分发挥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各方互利共赢。

3.发展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产业为重点,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通过全面实施“五个一工程”(每个村健全一个具有发展活力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培育一个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经营主体,培植一个以上可持续增收的集体经济项目,建立一套激励集体经济发展的灵活机制,健全一套规范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管理办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xx年起对全县104个行政村,分三年按计划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20xx年:编制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制定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使用办法,明确使用方向,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重点推进62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发展一星级的村达到30个,二星级的村达到40个,三星级村达到34个。

20xx年:巩固和健全村集体经济管理运行机制,完善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同时,稳步推进42个非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保证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稳定的收入且增长20%以上,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星级的村达到20个,二星级的村达到30个,三星级村达到40个,四星级村达到10个,五星级村达到1个。

2020年:全面巩固104个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运行机制,保证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逐步增加,每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增长30%以上。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和典型模式。集体经济发展一星级的村达到10个,二星级的村达到34个,三星级村达到30个,四星级村达到20个,五星级村达到10个,成为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示范村。

二、发展方式

1.龙头企业引领,村级集体参与。采取龙头企业承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集体资产、资源入股参与的方式,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2.村企联办联营,产业联合发展。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共同投资、合作经营,围绕生态乳都、特色农业、全域旅游等产业板块,采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股份合作,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经营主体主导,村级自主经营。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自主经营的方式,支持和鼓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盘活资产资源,共同合作,发展产业,开展社会化服务,不断增加集体经济组织积累。

4.其他方式。鼓励试点村学习借鉴“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经验等,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其他经营方式。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规划4

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农村全面确立。由于人民公社时期农地制度弊端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双层经营体制落实的过程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而村集体经济却处于相对边缘的状态。“重分抑统”的发展格局,可以有效地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极大地解放农村劳动力,为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奠定了劳动力基础。

然而,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重分抑统”不平衡发展格局的弊端也逐渐显现。首先,分散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使得推广农业科技和生产经验的成本相对较高,不利于农业生产现代化。其次,分散经营的众多农户,很难及时有效的获取市场信息,使得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脱节,不利于农民增收常态化。最后,村集体经济边缘化,使得农田水利、环卫保洁、治安联防等村内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困难,抑制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不利于农村治理现代化。

要规避这些弊端,就需要科学合理的发展村集体经济。进入新时代以前,我国已经积累了大量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形成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南海模式、吴川模式等众多知名模式,涌现了华西村、东岭村、长江村、塘约村等大批明星乡村。灵魂人物、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财政支持等构成了这些成功经验的核心要素。然而,这四大因素均不具有普遍性,其他乡村很难通过模仿学习来提高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进入新时代后,对于不具备上述四大因素的一般乡村而言,如何科学合理的发展村集体经济是一项重要课题。只有立足新时代,踏实奋斗,才能实现村集体经济良性发展。

一是聚焦三产融合,理清发展思路。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目标。而要做到产业兴旺,仅依靠农业是不够的。尽管农业是当前一般乡村的核心产业,也是国家建设现代文明的基础,但农业附加值相对较低,难以达成兴旺乡村产业的使命。因此,村集体经济应聚焦三产融合,在本村核心产业基础上进行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及仓储、农技咨询辅导、市场信息整合、销售渠道开拓、休闲农业开发等非农业态,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结构。

二是内培致富人才,外引社会力量。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致村集体经济发展者同样在人才。上级派驻、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等均可以作为人才工作方式。但为了维护人才队伍稳定性,持久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就需要注重从本村内部培养思想素质高、经营绩效好的村集体经济带头人,必要时可选配为村班子成员或主要负责人。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但对于致富人才确实匮乏的乡村,还需要积极规划、宣传集体经济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本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是制定扶持政策,细心呵护引导。在一般乡村,集体经济往往处于酝酿或者萌芽状态,亟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一是营造宽松环境,在不触及红线的基础上,减少限制性门槛,简化项目审批。二是减轻运行负担,制定税收优惠和补贴奖励政策。三是保障融资需求,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扩大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四是梳理项目信息,依据规模、可行性、风险性等对项目信息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加强推介力度。

四是规范内部管理,强化外部审计。长期以来,不断交错积累的人情面子,使乡村社会形成了独有的以私人关系为基础的差序社会格局。这样的社会格局会对规则的执行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容易滋生规则意识淡薄、财经纪律松弛等问题。因此,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特别是财会事务的管理,强化财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和主要领导规则意识培养。同时,制定村集体经济第三方审计制度,以外部审计促村集体经济规范管理、健康发展。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平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强化基层党建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新时代,村集体经济迎来了全新发展空间,同时也呼唤全新发展策略。只要立足时代特征,把握发展策略,持续奋斗,就能抓住机遇,实现良性发展。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规划5

20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我局紧紧围绕“建设罗源湾生态港口工业城市”大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年初确立的工作目标,以扩大有效投资和深化改革为重点,坚持抓谋划促发展、抓项目促转型、抓服务惠民生、抓队伍塑形象,创先争优,锐意进取,较好地发挥了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在完成经济指标、项目建设、争取资金、价格调控以及粮食收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20xx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立足全局谋划,发挥参谋作用

一是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研究提出20xx年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县十五届人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为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及早安排年度工作,制定措施,圆满完成年度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积极开展经济形势综合分析。把握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密切跟踪项目进度,定期与不定期分析经济情况,强化协调与服务。预计(下同)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81.5亿元,比增3.4%,五年年均递增9.6%;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11.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1.5亿元,比减15.3%,五年年均递增2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亿元,同比减少2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2216元,同比增长10.5%,五年年均递增13.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亿元,同比增长14%。

精心组织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积极谋划和筛选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列入省、市“十三五”规划盘子。与福建省东南企业研究院联合组织编制《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8月底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发送给县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XX县直有关部门进行审阅修改。《纲要》于11月份递交县政府常务会议进行讨论,会后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于年底前形成人大送审稿。

二、强化投资管理,推进项目建设

三、注重深化改革,强化项目服务

四、坚持减费控价,稳定经济秩序

五、保障粮食安全,夯实发展基础

六、紧抓队伍建设,提升发展能力

一是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并结合发改工作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和学习教育活动,使全局广大党员干部在实现解放思想方面有新突破,转变职能方面有新举措,服务水平方面有新提高,干净干事方面有新气象,依法行政方面有新进展,机关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善。二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落实学习制度。通过理论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地推进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三是建立健全机关管理制度。制定了《XX县发展和改革局机关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机关管理制度,使我局机关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四是推进勤廉机关创建工作。规范机关“三公”行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树立勤廉的发展改革新形象。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规划6

xx区xx乡地处闽北南部边陲,距市区69公里,是xx区最为偏远的革命老区乡和国家级生态乡。全乡辖11个行政村,1.5万人口。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个人经济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村集体经济发展依然缓慢,多数村存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偏低、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明显、不稳定、负债多、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一、村级集体经济的概况

20xx年度全乡村集体总收入705.48万元,其中补助收入530.91万元,主要是“美丽乡村”建设、水利、道路建设等工程款,村集体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等其他收入174.8万元,除营业性收入50.76万元外,主要是802线、高铁征地发给村民的补偿款和临时用地租金以及发给村民的生态林管护费等,根据我乡各项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我乡村级集体经济情况较差,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集体经济底子薄弱。全乡11个村中,3个属于集体经营收入“空白村”如九龙村、横坑村两个“高山村”及边远的半岭村,20xx年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有8个村合计经营收入50.76万元,村均4.61万元,其中经营收入最高的上埔村12.6万,村组织日常工作开支基本依靠补助收入维持。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制于自然因素和交通条件,各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交通较为便利、人口相对集中、土地相对平整、有水库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相比较好,20xx年度全乡11个村集体总收入705.48万元,其中xx村和半岭村的村集体总收入为338.84万元,占48%,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发展基础较弱。

4.负债多。据统计,全乡11个村集体经济负债,共计742.524万元,平均各村负债达67.5万元。

二、我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

1.选优配强班子。让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肯做事的经济能人、科技能人、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中选拔培养村两委干部,提高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带动村民创业致富,引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2.以干得助,争取项目资金。坚持以干得助,促进项目对接,加大跨部门协调服务力度,聚力实施项目发展战略,巩固发展基础。积极落实好“美丽乡村”建设、国家级传统村落申报、802县道改造工程、村居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烟基”工程等各项惠民项目的建设,争取项目补助资金,增加村集体收入。

3.发挥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擦亮“国家级生态乡镇”金字招牌,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依托xx乡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传统古村落、土厝群等旅游资源,立足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承载能力,大力发展“森林农家”、“农家乐”产业,将xx建成为乡村生态修养胜地,以旅游带动村民及村集体经济的增收,实现旅游兴乡目标。

4.夯实农业基础,做强优势产业。继续做好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烟叶种植产业、水产禽类养殖产业,立足山区林业资源优势,合理经营林木产业、林下经济,积极推进万亩油茶林开发项目等优势产业,稳定提高农户及村集体收入。

5.管好盘活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确保保值增值。一是完善“村财乡管”制度,强化开支审批、收支预决算、财务审计监管、民主监督、财务公开等工作,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漏洞。二是盘活村级集体资源资产,由乡“三资”管理中心建立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台帐,建立资产资源交易平台,最大限度的发挥村级资产、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经营和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三、制约我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我乡农村集体发展缓慢、模式单一、底子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2.基础设施条件制约。我乡偏居xx区南部69公里,属于山区乡,交通不便,招商引资、发展企业和工厂的难度较大。

3.缺乏发展资金。我乡耕地资源、林木资源,水产资源较为丰富,但是村级组织集体经济底子薄,无力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上级财政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也不够。

4、人气难以积聚。我乡总人口1.5万人,由于地处闽北南部边陲,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长期外出务工经商或举家搬迁到城区生活的村民近万人以上,留在村里的多数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对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缺少足够的人力保障和人才储备。

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入手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强化“三资”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班子是村级组织功能发挥的组织者和领头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选优配强发展型村两委干部,大胆选用思想解放、开拓创新、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到村两委干部岗位上工作。

2、加大培训力度,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要广泛开展针对在职村干部的能力提升培训,定期组织到发展较好的周边乡镇甚至是跨市跨省的经济发达的地方参观学习,增强发展意识,拓宽发展思路,借鉴先进方法,因地制宜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3、增加资金投入,提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建议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专项支持切实可行的村级发展项目。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建议成立区、镇(乡)分级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对发展计划可行、经营风险小、管理科学的村级集体经营项目,以借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

4、强化民主管理,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健康。加大群众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监督,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村级集体积累的使用范围和审批程序,规范村务公开,提升民主理财,在千方百计“做大蛋糕”的同时,既要保证公正合理“分好蛋糕”,更要做到严格规范“管好蛋糕”,实现集体经济发展成果管理得严格、使用得合理、分配出激情。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规划7

**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在册人口235户834人。20-年建档立卡197户769人,脱贫105户388人。2015贫困户92户381人。经过自然增减,20-年贫困户92户380人,年底脱贫2户8人。预计20xx年实现整体脱贫。耕地面积4400亩,农业生产主要以红葱、红蒜、红秃头为主,胡麻、扁豆、大豆等作物为辅。草原面积77320亩,以养羊业为主。为了促进***村经济发展,按期实现脱贫目标,经过***村“两委”开会讨论,制定本次经济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扣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基础的部署要求,以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为目标,发挥地域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有实力办事、有能力办事,着力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坚持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强化科学发展理念,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建设美丽乡村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十三五”时期南部山区整体搬迁、整体脱贫摘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根据武威市保护生态的区域政策,我村要积极动员群众向黄花滩移民开发区县内生态移民,在新的地点建设新家园。

3、坚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目标任务

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到20-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改变20-年以前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现状。

四、发展途径

“移民搬迁脱穷,下山入川致富”,只有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才能改变本村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传统农业效益低下,传统放牧模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两年内脱贫。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规划8

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中央明确村级组织必须完成的一个目标,为加快全村的集体经济收入的发展,夯实基层组织,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特制本发展计划。

二、指导思想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会关于农村工作的会议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按照上级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推动白地市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使村集体经济保质增量,发展壮大,促进本村各项工作纵深推进。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逐步发展、稳中求进、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土地入股,公司运营,利益分成,抱团发展”的模式,壮大我村集体经济。

四、发展目标

我村级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村级经济收入有较大提高,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增长,力争明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

五、主要思路与措施

(一)扭转观念,提高认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利民工程,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比较丰富的物质、精神和文化服务,才能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服务、管理方面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家庭经营的潜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基层组织组织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理清思路,合理规划。多形式多渠道探索发展路子,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利用荒山扩大发展油茶、特种养殖业、水果种植;促进土地流转,发展种养殖大户经营模式,充分发挥优势,依托本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各项产业,带动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

(三)抓好班子,建好队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关键在村党支部班子。着力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提高政策水平、依法办事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本领。不断增强村级领导班子发展和管理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六、发展措施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规划9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村的重要体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加强基层基础保障、增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通知》(中组发18号)和《关于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通知》(粤农农1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以建立村级增收长效机制为抓手,以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用足力气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以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重点,因地制宜探索资源整合有效利用、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多种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压实责任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增强村级集体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总量增长、效益提高、实力增强,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共同富裕、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注入新活力。

(二)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试点项目建设,结合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初步建立试点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保障基层组织高效运转,实现村“两委”引领发展、带动致富、服务群众能力显著增强。到20xx年底,力争试点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不少于1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增长不低于10万元。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村党组织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政治引领作用,自觉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大任务,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2.坚持集体所有。坚守不改变村集体产权性质、不损害村集体利益、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条底线”,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村级集体所有成员。

3.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遇到的问题,同时更好地发挥政策引导、规划引领、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作用。

4.坚持改革创新。鼓励试点村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5.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我区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因村因势施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同时,坚守生态环保底线,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6.坚持村为主导。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落实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调动农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实现集体增实力、农民增收益和产业增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工作内容

试点项目思路与措施

1.探索资源整合有效利用的发展形式。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或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村及集体成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入社。按照民主决策的原则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经营方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明确合作社管理和运行机制,完善农民合作社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提高生产经营管理综合能力。鼓励村集体通过流转或利用集体机动地、荒地以及其他土地和资源,发展现代特色农林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

2.探索以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形式。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或领办农业经营服务合作社、劳动服务合作社等实体,为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代耕代种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集中运输等综合性服务。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开展优质农产品品牌创建,建设农业生产、加工、经营、服务设施,开展农产品产地加工。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利用本地生态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农业新功能。

3.探索以物业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形式。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要求,开发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资源,量力而行建设物业项目,发展物业经济。盘活村集体闲置办公用房、学校、仓库、礼堂等不动产,开展租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区位优势明显地区或城镇规划区,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的原则,通过异地兴建、联村共建等多种形式,增加村集体资产和物业经营收入,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4.探索以混合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形式。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资产资源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营稳健的工商企业。可以探索设立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积极探索基金使用运作方式,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探索强村带弱村、村企联手共建、定点帮扶、扶贫开发等多种形式,实现多元化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主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利用资源优势,引进资本、引进项目,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探索和丰富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式。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及规划10

为进一步推动我居产业富民工作,促进我居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按照上级要求,制定我居经济发展规划。

有个自然庄,个村民小组,人口数,耕地面积亩,我村主要产业有蔬菜,桃园,梨园,木板厂房等。养殖业主要有温室鸡,小型猪场。

二、发展方向

努力发展扶贫厂房等,我居打算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打造我村的一个特色产业,在扩大产业经济的同时,我们也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养殖技术,提高收入成效。鼓励农民积极投身于扶贫厂房的建设队伍,提高农民积极性及觉悟性,鼓励农民把产业做大做强。

三、打造特色品牌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村人才,土地,环境地理优势,合理引导农户改变发展思路,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进步,加大扶贫厂房的发展力度,扩大知名度,做大做强果林园,木板厂,扶贫厂房等产业。做到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四、发展村集体项目

今年,在原来的扶贫厂房建设上,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建,将扶贫厂房的墙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同时,我居计划今年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此外,争取项目,对于我居的环境整治和小广场建设,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加大劳务技术培训输入,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上级领导部门,加大职业技术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扶持工程力度,确保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种致富门路,实现靠自身脱贫致富。

THE END
1.2024随着政府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和农民对农资产品认知度的提高,农资超市作为正规的销售渠道,其市场份额将继续扩大。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农资超市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 中国农资超市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增长情况稳健,未来发展前景广阔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16/7144153023010000.shtm
2.化肥企业年度营销规划,化肥销售方案和想法化肥企业的年度营销规划和销售方案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指南针,更是推动市场前行的动力。面对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灵活的策略,来应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化肥销售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在这片土壤中,我们耕耘着希望的种子,也在不断播撒着梦想的肥料。今天我http://www.ruixueren.com/hf/23146.html
3.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与实现路径探讨零部件销售青花瓷在零部件销售发布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与实现路径探讨,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指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实现路径包括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完善农业产业链,以及强化农业科技创https://shmft.com/post/11995.html
4.未来种植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选择分析未来种植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选择分析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农业作为生产食物的主要途径,其发展对保障人类生活水平至关重要。未来种植业哪个项目好,首先需要了解当前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 高科技作物种植 未来种植业中高科技作物种植将成为重点方向之一。这不仅包括传统的优质水果和https://www.cjan6a6c.cn/ke-pu-dong-tai/419757.html
5.现在农资销售好做吗**好处多多:稳定收益,长期回报**农资销售行业具有稳定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利润率。一旦建立起稳定的客户关系和供应链体系,就可以实现稳定的收益和长期的发展。此外,随着国家对农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资销售行业的前景更加广阔。**专业性要求:深耕细作,方能致远**农资销售行业虽然创业门槛低,但要想在这个行业中取得https://jiameng.baidu.com/searchContentList?query=%E7%8E%B0%E5%9C%A8%E5%86%9C%E8%B5%84%E9%94%80%E5%94%AE%E5%A5%BD%E5%81%9A%E5%90%97&from=search
6.农业新质生产力茁壮成长蔬菜不是种在农田里,而是长在楼房里;水稻不是种在水田里,而是种在盐碱地上;番茄经光谱成像和人工智能技术全周期监测后产量更高、营养物质含量更丰富……近年来,AI(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突破,农业新质生产力正茁壮成长,不仅为农业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塑造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kwOTA0MA==&mid=2247513950&idx=1&sn=afab198206ccca5b9eb9337c13aa8ba4&chksm=912dd4390353765e8920101c6bec6f80241c9f1a28f80bb4f662db4af548fb656739d65ea62e&scene=27
7.长城电工:天水长城果汁集团有限公司10万吨高端果蔬汁加工灌装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国家《食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大力发 展果蔬汁和果蔬罐头。果蔬加工业到 2020 年产值达到 3000 亿,果蔬汁 产量达到 300 万吨,果蔬罐头产量超过 200 万吨,水果平均加工转化率 超过15%,苹果达到 30%以上。同时还提出加快发展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81500003108_48.shtml
8.2024精准施肥等新兴技术的市场发展趋势 24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对农资流通的推动作用 253.消费需求变化及市场结构转型 27农民种植结构升级对农资需求的影响 27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市场发展前景 28消费者对农资品质和安全性的关注度 30三、中国农资流通行业未来运营模式发展规划 321.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运营 32云计算、大数据、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00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