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县统计局以茶叶为特色农产品切入点,选取5个产业发展部门、5家茶叶加工企业、5户农户作为调研样本,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专题调研,回收各类问卷共15份。
二、茶叶上行现状
自2015年以来,昭平县以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为契机,把茶叶作为“十三五”贫困户脱贫攻坚五大支柱特色产业扶贫项目之一,加大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每年全县的茶叶面积和投产面积逐年递增,2023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达25.6万亩。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昭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昭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建设现代茶产业园,推动茶叶向精深加工发展;出台脱贫户发展茶产业奖补政策,持续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茶农持续增收,增强茶产业综合竞争力。
(一)茶叶种植情况
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25.6万亩,达到人均半亩茶,干茶产量1.94万吨,产值21.29亿元。茶产业覆盖10个乡镇113个行政村,共有144家茶企业,其中16家企业产品通过有机茶认证或转换认证,全链条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农业人口年人均茶叶单项收入4500元以上,茶农单日采茶收入120-160元左右,帮助8000多户脱贫户实现增收,2.5万脱贫人口受益,“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效益正加速显现。
(二)茶叶加工情况
昭平县茶叶产品结构正趋向合理,由过去单一加工生产绿茶,发展到可加工生产绿茶、红茶、六堡茶,白茶等多种茶类,发展的后发优势逐步显现。茶产业加工企业144家,规上企业3家,积极引进先进蒸汽杀青、名茶连续机械化生产流水线、红茶发酵机,茶叶提香机、色选机等制茶设备,不断提高装备水平,大大提升了制作茶叶产品的效率,干茶品质不断提升,茶青收购单价、干茶销售单价也提高,年茶叶加工能力同比增加30%,为茶叶原料得到及时加工提供有力保障。
(三)茶叶销售情况
(四)构建茶营销体系
深入实施昭平茶品牌战略,积极开展对外营销,持续扩大昭平红茶、绿茶品牌影响力。“昭平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昭平红”“昭平绿”公共品牌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并培育了“将军峰”“象棋山”等广西著名商标。同时不断提升茶旅融合效益,桂江茶海旅游度假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昭平茶之旅”线路入选全国20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探索开发新式茶饮、茶日用品和茶功能性产品,茶产业链不断延伸。
三、茶叶产业发展主要成效
茶企引进现代化生产线,并借助中央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帮扶促进茶产业提质升级。如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目前自有茶叶基地8000亩、集团旗下共有“将军峰”“亿健”“故乡”三大茶叶品牌,品牌价值评估达1.14亿元。通过引进先进蒸汽杀青等制茶设备,日加工鲜茶叶约1.2万斤,干茶品质和干茶销售单价不断提升。
茶叶主管部门加强茶园施肥修剪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茶农的茶园管护水平不断提高。如昭平镇江口村许秀友户,随着前三季度茶青收购价上涨,每公斤同等规格茶青收购价比上年上涨4-6元,销量比上年增长1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又加上今年天气较好,雨水充足,茶叶采摘期从2月至11月,采摘期比往年多半个月,茶叶采摘批次明显增多,鲜茶叶采摘从往年的一叶一芽放宽到两叶一芽,茶叶亩产量也随之提高采摘量提高10%左右。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叶产业化水平低。全县上规入统茶企少,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强,产业发展没有形成集聚效应,无法形成规模效益。二是茶叶加工值不高。以茶叶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茶叶整体经济效益不理想。三是茶叶品牌不够响。昭平茶公共品牌影响力不够大,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科研力量薄弱。茶叶特别是六堡茶科技攻关能力弱,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紧缺。
五、对策及建议
(一)抓龙头、提品质。支持实施茶叶全产业链开发,打造一批集标准化现代茶园、标准化加工厂房、先进加工设备、标准化仓储设施于一体的茶叶龙头企业。整合“小、散、弱”茶企,积极培育上规入统。大力发展六堡茶,积极配合打造广西六堡茶贺州区域品牌。
(二)重基础、建基地。抓好茶树良种选育繁育和标准化茶园建设,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和香港优质“正”印认证、深圳“圳品”认证,建设智慧茶园、数字化茶园。
(三)树品牌,强营销。着力构建“公共品牌(昭平茶)+核心区域品牌(昭平红、昭平绿)+企业品牌”的昭平茶品牌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踊跃参加国内外茶叶评比赛事,冠名重大活动,提升昭平茶知名度。抓好茶叶营销体系建设,打造茶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
(四)重科技、促融合。依托广西昭平茶科技小院、昭平茶叶综合试验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良种选育、加工工艺创新、新产品研发等工作,促进茶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培养建设一支人才层次高、专业覆盖面广、产业服务能力强的昭平县茶叶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