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3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文件,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决定》精神之际,总社举办这次省级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培训班,是总社作出的广泛深入宣讲《决定》精神、突出重点组织专题调查研究、全面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等各项工作部署的重要一环,是对总社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一系列措施的再动员培训、再督导落实。培训的重点,主要是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决定》精神,一要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全系统对发展电子商务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真正在理念上树立互联网思维,切实增强抓好系统电子商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要在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全系统发展电子商务的工作重点,更好地把总社年初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一个意见、两个方案”(供销经字〔2015〕1号)落到实处,确保从一开始就把方向校准、路子走正,推动系统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一、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切实增强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说起电子商务,相信大家都已经不陌生了。之所以不陌生,一方面,是因为在座的每一位,应该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电子商务给我们日常购物、消费带来的极大便利。可以说,电子商务正在深刻地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消费方式、生产经营模式。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供销合作社传统的农资、棉花和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等行业正在经受电子商务带来的严峻挑战,这种经营方式的变化就像流通领域的“革命”一样,势不可挡地影响着、冲击着我们行业的发展。因此,在当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突破地域、时空界限,创新经营和服务方式,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商品流通、居民消费和农业、金融等领域的独特作用,构建线上线下交织运行的思维新理念、网络新世界、商业新模式。
二、肯定成绩,正视问题,确保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发展蹄疾而步稳
全系统电子商务发展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电子商务整体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主要是总体规模小、发展不平衡。近两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总体上散、小、弱,电子商务销售规模小,无论是与系统销售总额还是社会网络零售总额相比,所占的比重都非常低。各地区发展也不平衡,一些地方已初步构建起省市县互动支撑的电子商务发展体系,而一些地方电子商务工作才刚刚起步,缺乏带动力强的电子商务企业,很多地方的基层供销合作社还没有把电子商务这项业务真正开展起来。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三,要解决路径模式问题。现在市场上一浪高过一浪的电子商务热潮,实际上是热了电商投资。电商投资看什么?说白了,是看发展路径、经营模式。京东至今不盈利,各路投资依然趋之若鹜,因为看重其模式。唯品会上市之后股价能涨得离谱,也是因为其模式的独特性,把代销模式进行了创新。但从整体上看,农村电商的模式还处于混沌状态,路径模式还很不清晰。主要原因:农村电商涉及面太宽,几乎要达到电商生态链的再造程度,难度可想而知;当然,农村电商肯定不是漆黑一团、荒漠一片,比如,城市电商到了消费升级的时候,农村电商的大门才刚刚打开;城市电商是陌生人交易,而农村人有熟人圈可以依托;城市人心急火燎对物流速度的要求到了只争朝夕的地步,农村人的生活节奏慢一些。对农村电商独有的这些特征,只有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巨大的潜力和空间才能真正开发出来。
针对这个问题,总社今年专题研究制定了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个意见、三个方案”和示范县创建等配套文件,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在这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就是为了把控方向,避免系统内有些企业在这方面误入歧途;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因企业而异,各地情况不同,企业发展层次不同,发展路径、经营模式也不相同。对此,各方面反映良好,包括这个领域的一些顶尖专家,都是予以认可的,认为总社研究得很透彻,也符合农村和供销合作社的实际。
首先,从发展目的看,供销合作社做电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农服务,使农民买得物美价廉、便捷安全,卖得高效顺畅、助农增收。发展电子商务,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但同时要有经营的理念和方式,毕竟我们发展电子商务,目的是做商务而不是搞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做商品供销和买卖,而不是为了办个电子信息企业,不能搞偏了,为做电子商务而做电子商务。要运用互联网的手段,把实体经营网络的流通渠道、经营场所、销售终端等有形的经营资源,通过信息技术,使线上线下两种资源连接、贯通、融合起来,也就是说,不是用无形的互联网络代替有形的实体经营网络,要实现供销合作社实体网络的主营业务与互联网络的电子商务一体化经营,而不是每个企业都要单独或者合作成立一个电子商务公司,最后搞得做实体的与做电商的相互割裂发展,形不成差异化经营、融合式发展的合力。事实上,即使那些在农村电商领域的先行者,在对电子商务的路径和模式选择上,也往往走入两个方向的误区,要么把电商看作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态,为电商而发展电商,与实体产业结合不紧密,最终成为无源之水;要么把电商看作一般的营销手段,作为一个新的渠道来运作,忽视了与现有产业的融合,结果独木难支。
其次,从路径模式看,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不是我们去学谁,而是要做我们自己,打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我们的独特优势,是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角度,尽可能把传统经营优势转化为网络经营优势,再把互联网的优势转化成我们的现代经营优势,以区别于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比如,在“b2c”模式的农产品电商哀鸿遍野之际,供销合作社棉花、农资、再生资源等“b2b”涉农和大宗商品电商交易异军突起,就让人看到了新希望。显然,普通农产品按照一般电商零售模式走,有着天然不可克服的缺陷,如配送成本高、保鲜难、损耗大、质量不好控制等,而网上农产品批发似乎更有空间,至于农产品网络零售,可以让各地基层供销合作社继续探索有效路径。
三、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努力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经营融合发展新格局
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决定》提出的目标要求。落实这一要求,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需要大家认真把握以下关键点:
第三,突出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两大重点。农村电子商务,现在能看到做的人不少,但真正动起来的却不多,究其原因,物流是一个大瓶颈。农村物流体系因为太过分散,所以很不经济,一是配送成本很高,特别是在非平原地区,成本高过城市数倍,还没有效率;二是返程空载严重,这又抬高了物流成本。这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非不为、实不能。出路在哪里?只有降成本。虽然各家大电商不约而同地做出了电商下乡的姿态,但距离问题破解还有时日。我在网上看到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魏延安同志对这个问题研究得挺深入,并针对降成本提出两点建议:一要靠“草船借箭”“梯次转运”。所谓“草船借箭”,就是要用好农村现有的小商业基础,如乡镇的批发门市、小超市和村里的小卖部,以此形成类似城市社区化的格局;所谓“梯次转运”,就是把电商的集中配送终端设置在乡镇,而乡镇到村再到农户手中的这一段,由村里的小卖部去完成。二要积极开发农村土特产品,争取在工业品下乡的同时,把农产品再运进城,这个过程更复杂,但恰巧这个问题,我认为很值得我们供销合作社研究、探索。
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网络健全、产业支撑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决定了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的重点是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当前,系统电子商务无论是批发交易还是网上零售,基本都是围绕农村市场和农产品展开的。一方面,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打通农产品外销渠道。通过自建平台、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形式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注重打造地方特色,塑造地方品牌,使供销合作社成为各地推广名优土特产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以提升为农服务水平为目的,加快对各类基层经营服务网点的信息化改造,打造网上便民综合服务中心,通过代买家电、服装、日用品等商品,网上代缴费、车票预订、就诊预约等便民服务,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水平。
第四,进一步夯实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基础。供销合作社发展县域电子商务的主体是县级供销合作社。当前,电子商务在大中城市的发展相对饱和,已经到了由城市向农村拓展的阶段,县域电子商务的作用正逐步凸显出来。对于县级供销合作社来讲,进一步拓展实体网络资金投入大、成本高;发展电子商务,起点高,相对投入较少,是建成农村现代流通主导力量的有效切入点。县级供销合作社要把开拓县域电子商务市场作为契机,在新一轮的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引领者,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总社今年出台的发展电子商务的1号文件中,专门提出了县级供销合作社“五个一”的电子商务实施方案,对县级供销合作社如何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基本遵循。在“五个一”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总社今年4月又下发了《关于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供销经发[2015]21号),其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县级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探索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夯实县级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发展基础。
第五,着力打造产业发展联盟平台作为支撑。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产业再造性。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不仅渗透到传统产业之中,而且深刻地影响与再造甚至催生农村新的产业,这是农村传统产业模式不可想象的。比如目前的农产品上网,普遍面临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电子商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了系统性的产业链改造,这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且,电子商务把盲目的生产逐渐转向依靠市场来定位,拿到订单再生产,可以有效避免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出现。电商带动了配套的生产、加工、储藏、物流和电商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发展农村电商、特别是农产品电子商务,要善于运用产业链思维,着力构建农产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之间紧密合作的农商产业联盟。这次由中国供销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由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内企业自愿加入、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供销电子商务发展联盟,就是要搭建集网上交易、供应链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等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支撑平台,实现农商产业链的有机整合和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并通过公益性行业自律,倒逼农产品标准、冷链物流、安全追溯体系等建设,打造升级版的农产品电商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产业联盟作为资源整合的重要载体,主要承担以下三个方面功能:一是通过联盟平台组织会员,实现销售型“大企业”和生产型“小农户”的产销对接;二是通过交易平台运营管理,有效匹配农产品需求和供给;三是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整合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四、多措并举,整合资源,凝聚起助推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发展的强大合力
面对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各级供销合作社一定要坚定信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企业的渗透和影响不是洪水猛兽,要树立起敏锐的电商思维,利用电子商务创造的新机会,加快供销合作社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总社成立了推进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电子商务工作的指导和推动。各省级供销合作社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谋划本系统电子商务发展,明确目标和任务,形成系统上下互动融合、共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要处理好交易平台与网络终端的关系。除了商品、质量、品牌、服务,电商到最后拼的是网络终端。供销合作社既然具有组织体系完整的特点和线下网点、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就要首先紧紧抓住网络终端建设,着力把乡镇基层社、村级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庄稼医院、批发市场、连锁超市这些实体经营网络,用互联网“联”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电商大网。对于那些为数不少已经靠租赁资产过日子的基层社,如何重新面对农民、联结农民,更需要下一些苦功夫。至于“最后一公里”的物流,还需要放开视野与第三方合作。
谢谢大家!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