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不是执法主体,执法人员身份错位

这种综合执法模式虽然是法律所允许的,但在运行上存在障碍:一是所有的行政处罚都需要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名义作出,增加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效率;二是行使的是行政管理职能,但财政拨款却明显低于行政单位,容易产生“执法创收”的问题;三是执法人员为事业编制,工资待遇普遍偏低,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更难以吸引优秀执法人才的加入。

2、农业综合执法推广缓慢,新旧体制转轨期过长

农业部从1999年开始试行农业综合执法,农业法也作了明确要求,但至今13年来农业综合执法并未在全国推广完善,其推广速度十分缓慢,造成新旧体制长期碰撞,难以实现顺利接轨。实行农业综合执法的地区至今还存在机构体制不健全,人员建置不全,有名无实等情况,名不正,言不顺,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综合执法的进一步发展。以太原市为例,10个县(市、区)虽然都已组建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但机构性质不确定,经费短缺,长效机制缺失,人员缺乏,身兼数职是很平常的事,对我市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开展造成了诸多困难。

二、我市农业行政执法的对策及建议

1、创新农业综合执法运行机制,保障农业执法的高效开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多头执法和执法扰民的现象,提高农业执法的效率,我市在各专业执法得到巩固和加强的基础上,在执法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并取得综合执法资格的前提下,有创造性地实行“分片管理监督、集中执法包治;协调统一、分口对上、各负其责”的综合执法模式,将我市3个执法小队分别划定相应的监管区域内全面履行兽医卫生监督、兽药药政、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农药检定、饲料管理、农肥、种子管理、食品安全等执法监督职能。为了保证新的执法管理、模式与原有执法体制的良好对接与过渡,各执法队继续保持现有名称不。这种执法模式的实施,将原来集中在一个执法队的行政执法权,细化并集中到具有综合执法资格的每名执法人员上,也就是说,每名执法人员都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专业的农业法律法规。这种综合执法模式,将有效地整合执法资源,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检查效率;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将明显加大,查处案件数量、罚没款金额增长幅度较大;队员执法水平明显提高,由单一专业执法转向了全面综合执法;实现了农业执法的全程监管,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综合执法模式。

2、确立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主体资格

关键词:农业执法;依法治农;对策措施

1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内涵

2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对策

为了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农业部门的法定职责,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全面提升依法治农水平,进一步规范农村生产经营秩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农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笔者拟提出如下建议:

2.1加快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标准化建设,努力提升农业综合执法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执法机构的装备建设,完善制度建设,推动作风建设,从而进一步规范农业综合执法部门的机构设置,明确执法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全面提升依法治农水平和综合执法能力。必须要重点处理好有机构、无人员,缺经费、缺装备、不文明执法等老大难问题;必须要不断创新执法手段,更新执法装备,从而确保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还必须要不断增强机构执法能力,对执法行为进行规范,从而实现省市县三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联动开展。

2.2农资打假与监管机制并轨在进行农资打假以及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创新市场监管对策,坚持一手抓违法,一手抓长效的管理办法。做到从源头上进行管理,加强市场巡查,做好质量抽检工作,做好协同配合;第二是要建立职权清晰,协调配合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第三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第四是应该建立连锁为主,三网并举的放心农资下乡的工作机制;第五是要建立快速有效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机制。

2.3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进一步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执法信息化、监督管理信息化、执法培训信息化以及执法信息管理”的实际要求,建立健全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信息化监督管理系统,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农业政策法规,及时掌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情况,更加科学的指导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最终组建上情下达、下情上通、高效便捷的信息监管系统。

2.4加强协调配合、拓展案源做好农资打假工作能够确保农业产品安全,保障农业产品质量,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要认识到,农资打假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它涉及面很广,必须依靠多方力量进行配合。我们应当建立农资打假领导组织,不断促进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以及行业管理机构、检验机构的协调配合,统筹工作,从而实现资源的全面整合。另外,农业执法不单单要在农业投入品方面让广大消费者用上安全放心农资,还应该将监督管理工作扩展到农产品的质量上,让消费者吃上方向农产品。在做好农资产品监管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力度,从农产品市场到生产产地,把市场抽检工作和农产品生产检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的全面监管。同时还应该根据当期农产品的抽样检测结果和消费者投诉举报的实际情况,集中力量查办重点案件,进一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依法治农水平。

3结语

我们知道,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新的历史时期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负担起的一项重要职能。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不单单是贯彻落实农业政策法规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适应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提高依法治农水平,确保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我们必须要运用好法律法规给予我们的权力与职责,积极转变依法治农理念,用新方法、新机制和新思路切实抓好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导读:上海城管综合执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以政府规章为依托,已初步形成“二级政府、三级管理”的

>>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水利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浅谈城市综合执法之现状及对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的民本服务论县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农业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议城管综合执法问题基层人民银行综合执法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于法治理念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研究浅谈《道德经》对当代城市综合执法的现实指导意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创新机制的探析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模式新探索交通行政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浅议当前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长江三角洲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现状及公众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基层人民银行综合执法检查中取得的成效及建议浅谈嘉祥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现状及对策农业综合执法现状及难点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⑧2005年修订的《上海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办法》(上海市政府第41号令)第3条第二款规定,“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市城管执法局)是负责全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行政机关。市城管执法局所属的上海市城市管理执法总队受其委托,承担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具体事务。”同条第三款规定:“区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以下简称区县城管执法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权限,在辖区内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并接受市城管执法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⑨《行政强制法》第17条第二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强制措施。”第三款:“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一、执法队伍素质不能适应综合执法工作的开展

济源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是根据市编委发文,动物卫生监督所加挂“济源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管理。即动物卫生监督所在承担动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等法定职责的同时,通过受委托的方式,承担市畜牧局所承担的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

对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来说,有关畜牧兽医行政执法,诸如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生鲜乳生产收购以及种畜禽生产经营等环节的日常监管、查案办案等,完全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近三年来,省市县三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通过定期培训、网上考试、执法办案专项培训等方式,狠抓执法队伍素质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执法队伍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生鲜乳生产收购以及种畜禽生产经营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强制性要求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仍有很大欠缺,仍难以在日常监管中有效地发现问题,并帮助和指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制约了服务型执法建设的有效开展。

二、综合执法体制机制不健全,制约了综合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无权实施行政强制,制约了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经过近三年的思考与实践,形成了一些思路,尝试了一些做法,与同行商榷。

一、狠抓素质建设,提高执法能力

二、创新机制,提高执法效率

三、关于综合执法中强制措施的实施

1农业综合执法

2存在的问题

2.2机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各地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不健全、不规范,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执法不到位、执法不严、执法不力、执法死角、职责不清等突出问题。有的地区,由于主管部门领导干部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当地的农业执法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制、综合配备等方面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执法过程中,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足,易出现“断链”现象。个别地区因为职责不清甚至出现了相互推诿、相互扯皮、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开展。

2.4执法经费不足,办公设备欠缺。目前,各地农业综合执法经费尚未纳入财政预算,农业执法机构是没有任何赢利收入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机构,无论是办公设备还是办公经费都严重不足,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会涉及到交通车辆、通讯设备、现场勘测、摄像取证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办公经费的不足,直接导致了设备落后、办公条件滞后的局面,无法满足当今涉农违法犯罪案件的现状,阻碍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进行。

3加强农业执法工作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近年来富顺县农牧业局为增强农业综合执法能力,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和保证农业生产安全,注重从农业执法体系、队伍建设、能力建设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狠下功夫,措施实、效果好。

一、规范完善执法体系

二、狠抓执法队伍建设

三、强化落实执法保障措施

四、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五、着力实施长效监管

一、领导重视,严密组织

农资打假一直是我们农业局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在接到省农业厅转发的农业部《关于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的通知》后,局领导及时组织各职能科站召开了农资打假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到这次开展秋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是是实现明年夏粮丰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直接体现。于九月份下了市农法发[2009]70号《关于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的通知》,对所辖县(区、市)的秋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为这次秋季农资打假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今年以来,市县两级有关部门一直把农业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一个工作重点来抓。积极组织了植保、种子、农药等专业人员,开展了街头咨询、送法下乡,结合秋耕生产积极宣传农业法律法规,并将简易识别、使用优质农资和“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和“购种须知”等编写成宣传资料进行了发放,共印发宣传资料8万份。我们还印制了**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工作卡片,扩大农业综合执法的影响,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通过宣传,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维权意识,也提高了农资经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守法意识,为推进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周密安排,严格执法

根据秋季农资生产经营特点,我们采取重点检查与面上检查相结合,突击性检查与经常性监管相结合,市场监督与引导企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农资产品质量和市场开展了执法监督检查和重点案件的跟踪查处工作。在工作部署和实际工作中明确种子、农药、肥料为打假的重点产品。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在九月底对小麦主产区的农资市场进行了抽查,在9—10月份,出动执法人员1920人/次,检查企业24个,整顿市场132个,查获种子46090公斤,农药200公斤,货值15.3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2万元。我们在接到山西省农药检定所对太谷恒丰日光温室技术服务部、榆次绿丰农业科技部、榆次太行种子服务部和榆次鹏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农药质量抽检不合格报告后,及时组织执法人员查扣了不合格农药,立案审查,目前此案正在查处中。通过这些举措使**市农资市场秩序取得了根本性的好转,保障了秋季农业生产安全。

四、存在问题

工作总结还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通过工作总结,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寻找出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写好工作总结,须勤于思索,善于总结。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基本情况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专题学习,领会改革精神

机构改革之初,加强机构编制政策规定的学习力度,在吃透弄通上下功夫,深入学习领会省机构改革目标要求,领会改革精神,吃透改革政策、把握改革方向,确保改革目标明确、落实执行不偏。

(二)深入走访,搞好摸底工作

为做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综合行政执法局先后多次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围绕职能划转、队伍整合和人员编制对农牧、住建、国土、安监等10多个部门进行调研,并认真听取各部门对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建议,为扎实有序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奠定基础。

(三)严格标准,扎实有序推进

按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会精神,以及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以优化执法职能、整合执法队伍,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为目标,以先易后难、平稳推进为原则,初拟“成熟一项、划转一项”为推进方式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方案,先期划转整合城市执法、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执法、文化市场执法、农业执法、水政执法5支队伍。后期划转整合、交通运输执法市场监督管理执法、自然资源执法、卫生健康执法、应急执法5支行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实施方案。现阶段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融入城市管理工作,配合县公安、生态环境、城市综合执法大队等职能部门开展了娱乐场所经营秩序整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为今后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无缝对接、有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

由于县内编制数量有限,机改新成立部门人员编制极缺,人员力量显得捉襟见肘,县内编制统筹和人员调配问题尤为突出。综合执法改革属新生事物,可参照借鉴的现实经验较少,工作中还存在观望等待的现象,导致工作推进迟缓。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执法环境,更好的完成农业和粮食综合岗位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采取了多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1)订阅有关资料杂志;(2)通过网络搜查农产品执法的典型案例进行学习;(3)学习行政执法和农业执法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加强了执法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使队员在执法过程中做到依法行政。

二、农业和粮食综合执法

2012年来,我们加强了县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做到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净化农村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县“三送”的有利环境,在乡镇举行了送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印发了2000余份的宣传资料,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法规,善于利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对农资经营也进行了资料发放宣传,使农资经营户做到守法经营,对全县重点的农药、种子、化肥经销进行跟踪监管,要求建立健全经营台帐、档案,使我们对经销商的监管更加方便,使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追责更加快捷。今年来,我们进行了多次市场检查。

(1)受理了1起农民反映的农资产品问题,为农户挽回了1400元损失。

(2)查处了一起经营劣质杂交水稻种子案件,要求追回劣质种子,控制了事态的发展,并对经营者进行了处罚。

(3)2、3月对全县的农资经营门店肥料进行了登记备案,进行了抽样送检。

(4)4、5月对全县的农资经营门店进行了农药抽样备检、送检,对有质量问题的农药进行了市场清查。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

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施行以来,我们一直承担着农产品与经营过程中的产品检测与案例生产监管,各项工作根据县的实际情况紧张、稳定、有序的开展中。

(1)积极开展生猪“瘦肉精”的监管工作。

(2)积极开展果蔬农残检测工作。

区编办:

按照区编办《深化**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要求,我镇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专人,对照调研内容进行梳理汇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方面。

为方便人民群众办事,**镇积极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坚持以“热情周到、便民公开、高效廉洁”为宗旨,以“便民服务是我们的职责”为理念,让便民服务中心真正发挥“便民、利民、惠民”作用。

(一)推进阵地建设标准化,筑牢便民服务基础。

一是对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进行提档升级,为中心配备显示屏,配齐5个综合服务窗口显示屏、5台电脑,进一步规范大厅办事秩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对中心内部硬件设施布局再调整,更换宣传资料架、增添便民药品种类、植物绿化、门口挡风帘等便民设备,积极营造温馨舒适的办事环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三是保留第二办公区镇级便民服务点、综合服务窗口、业务工作人员,定时定点服务,为老年群体、弱势群体提供镇级便民服务事项代办服务,切实完善“15分钟公共服务圈”,打通基层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推进服务形象统一化,展示政务服务新面貌。

一是对标省颁标准,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配齐工作服装,以统一的人员着装、服务形象、服务行为面向辖区群众。

二是对标全区标准,将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的楼顶门头、大厅门头、背景欢迎墙、工作人员状态栏等整体形象进行统一更换改造,进一步推进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三是对标镇级标准,督促25个村将区、镇两级模板与本村特色相结合,制作便民服务室标识标牌、窗口人员台签、工作牌等,进一步推进村便民服务规范化建设。

(三)推进运行管理科学化,增强便民服务意识。

一是充分发挥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干部监督作用,组织督查小组,通过不定时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窗口工作人员出勤、服务态度等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

二是坚决落实AB角岗位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服务流程、人员配置,确保为群众办事不间歇。

三是定期开展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根据群众满意度调查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综合行政执法方面。

我镇深入贯彻落实深化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工作部署,聚焦重点难点,紧扣关键环节,创新整合镇及区直派驻执法力量和资源,做实做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职能体系和工作机制,探索构建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实现治理重心下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目前我镇已有5名行政人员办理了行政执法证,并设立**镇综合执法办公室,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扎实开展各项综合执法工作,此外还成立了**区综合执法局**中队,中队成立以来,在局党组和镇综合执法办公室双重领导下,积极配合**镇政府的各项工作开展。一是强化镇容镇貌的治理。首先规范“门前三包”的制度落实和长态化;以及主要街道两边门面的出店经营;二是强化流动商贩的规范治理,规定经营秩序;三是配合镇政府进一步规范门面门头的管理和亮化,达到整齐划一。四是加强310国道两边的治理。在“双创”期间,全体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严要求,高标准,强化制度的落实,加强市场规范经营秩序,圆满完成了局党组和镇政府交代的各项任务。

THE END
1.中心动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发挥“公布一批、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积极效应,按照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简称部质量监管司)的部署,11月28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简称部农安中心)组织专家对2024年全国各地报送的300余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http://www.aqsc.agri.cn/gzjl/zxdt/202412/t20241202_450488.htm
2.镇江日报数字报“你们这些产品的产地来源是哪里?是否附有承诺达标合格证和产品检测报告?是否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近日,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公安及属地相关执法部门,对润州区马路市场的“两鱼”(鲫鱼、鳊鱼)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行动,现场检查水产品经营者2家,抽样2批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份。而这仅http://zjrb.jrzjapp.cn/html/2024-12/05/content_144346_1595174.htm
3.十起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案例公布农产品新浪财经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持续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接下来会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力度,震慑违法犯罪行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2-04/doc-incyfwzc0971311.shtml
4.中心动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发挥“公布一批、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积极效应,按照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简称部质量监管司)的部署,11月28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简称部农安中心)组织专家对2024年全国各地报送的300余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http://www.aqsc.org/gzjl/zxdt/202412/t20241202_450488.htm
5.农业农村部:严厉打击坑农害农危害粮食安全等违法行为要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聚焦种子、农机、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检疫等重点领域,严厉打击坑农害农、危害粮食安全等违法行为。要持包容审慎态度,更多运用柔性执法方式,让农业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实现执法办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2/277730.html
6.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11篇(全文)六是教育与处罚不对接。执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行业秩序确保农业产品质量安全,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查处是本着教育改正的目的。而部分执法人员在进行检查监管过程中缺乏对《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的宣传教育。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对违法违纪者处罚力度不够,通报批评多,查办严惩的少。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et9hsr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