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实现农业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农业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充分肯定2018年工作成效
农业农村部将2018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部署实施一系列行动和措施,发出了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各地以农业质量年行动为主线,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201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新的提升。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5%,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实现乡村振兴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重点开展了五个方面工作。
二是着眼于解决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坚持问题导向,部署开展了农药、“瘦肉精”、兽用抗生素等7个专项整治行动,严防、严管、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努力解决面上存在的问题隐患。针对牛羊肉“瘦肉精”和禽蛋中违禁药物等突出问题,部署开展监督抽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277.5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42万家次,查处问题4.6万起,责令整改1.96万起。公布20个执法监管和农资打假典型案例。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发现问题是业绩、解决问题是政绩”的工作导向,推动各地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加强日常监督巡查工作。发挥质量考核、食品安全考核和绩效延伸考核等机制倒逼作用,以督查督办、绩效评价、致函、约谈等形式,着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属地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
三是着眼于提升产业素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健全标准体系,新制定农残限量标准2967项,发布后农残标准总数将达7107项。完成兽残限量标准清理工作,新制定兽残标准643项。批准发布310项农业国家、行业标准。推动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新认证绿色食品产品13316个,新认证有机农产品628个,新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281个。加快推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改革。组织开展绿色食品宣传月活动。在山东寿光建设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总结提炼标准化生产模式。河北按照易推广、看得懂、用得上的原则编印农业标准化生产手册。大连推进农业标准入户,印发蔬菜品种作业日历4.5万份。
四是着眼于全程监管,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开展国家追溯平台试运行工作,山东、广东、四川三省试运行地区的监管、监测、执法机构和规模生产经营主体注册信息已实现全覆盖,追溯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和优化。扩大国家追溯平台应用,印发全面推广应用的通知和运行技术指南,部署实施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和农业展会“四挂钩”机制。积极推动将“三品一标”产品率先纳入追溯管理。推进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点,总结山东、河北等6省试点经验,推动合格证与可追溯相结合,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
五是着眼于提升监管能力,努力健全监管体系队伍。深化农安县创建,加强国家农安县考核培训指导,组织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开展创建交叉互查。发挥创建带动作用,支持浙江、上海、北京、江苏等省市开展整省创建,与北京市签订共建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合作协议,努力打造示范样板。举办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百安县和百家农产品经销企业“双百”对接活动,提升农安县的含金量和影响力。强化检测体系能力提升,开展部县农产品检测机构结对帮扶,推进基层检测机构考核和资质认定工作。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在国家和省级农安县率先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目前已有33万个规模以上主体建立信用档案,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信息16.4万条。强化依法监管,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步伐。
二、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2019年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在目标任务上再聚焦,在工作思路上再梳理,在政策措施上再压实,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紧紧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的硬任务来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当前各方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中央有部署,产业有需求,老百姓有期待。怎么样让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信心,是民生领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需要解决的一大重要、紧迫和现实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公信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大力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给老百姓一个实实在在的负责任的交代。
三、扎实推进201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我们要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主攻方向,坚持“四个最严”,坚持“产出来”“管出来”,聚焦问题抓监管,担当作为抓落实,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要是“四对标、两强化”。
第四,对标“最严肃的问责”,重点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推动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坚持党政同责。根据中办国办即将印发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的要求,推动地方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齐抓共管,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压实属地责任。深化国家农安县创建,再创建农安县100个。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整市、整省创建。对前两批创建单位进行核查抽查,凡是不合格的坚决摘牌。综合运用考核评价、奖励惩戒、督查督办等措施,督促地方谋发展必须谋质量安全、管行业必须管质量安全、保民生必须保质量安全。落实监督责任。继续对各省厅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延伸绩效考核,推动各地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县、乡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推行约谈、致函、签订责任状等制度,对监管不力、失职渎职、推诿扯皮等行为,提请监察机关依法依纪查处。强化主体责任。出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办法》,引导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开具合格证,探索将散户纳入监督抽查范围,督促其落实质量安全控制措施,防止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政策性强。这次机构改革调整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一步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职责。适应新职能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提升素质能力,强化履职担当。重点是强化两个方面。
二是强化监管队伍能力。目前基层监管力量比较薄弱,针对“小散乱”问题,必须要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能力。健全体系队伍。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推动实现省、市、县、乡监管机构全覆盖,监管、检测、执法、科研(标准)四支队伍有效联动,打造既“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又“敢担当、有操守、作风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队伍。强化乡镇监管站机构和能力建设,探索把监管力量向村组延伸,形成对小农户的有效约束,打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加强技能培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农业质检体系建设管理,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举办第四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活动。推进智慧监管。加强监管信息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体系构建,利用物联网、移动执法终端等新技术新设备,探索“机器换人”“机器助人”等新型监管方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分析决策,研判趋势规律,锁定监管重点,实现有的放矢、精准监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部加了“农村”两个字,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抓好农村发展。我们现在是农业农村综合部门,是党委的农村工作机构,对工作不能仅仅从产业部门的角度来考虑,而是要坚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起抓,该牵头的牵头,该配合的配合,该发动的发动,该宣传的宣传,会同各部门劲往一处使,共同把涉及农村和农民的事情办好。#FormatImgID_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