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质量安全

在压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方面。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将农户纳入监管范围,明确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应当对其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地方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负责。加强收储运环节监管,明确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企业、食品生产者等的检测、合格证明查验等义务。针对出现的新业态和农产品销售的新形式,规定了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

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和标准制定方面。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实行源头治理、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的基本原则,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农产品品种的风险管理。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进一步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内容,并确保严格实施。

在完善农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管控措施方面。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坚持源头治理,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和评价制度,对控肥、控药、控添加剂,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农产品生产者的内部质量控制;明确储存运输环节的监管要求,防止对农产品造成二次污染;建立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和追溯管理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实现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责任可明晰。

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方面。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健全随机抽查机制,并明确采集样品应当按照市场价格支付费用。同时,强调农业农村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和执法衔接,建立全程监督管理协作机制,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质量安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地方政府,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

为了与食品安全法相衔接,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对做好行刑衔接作了规定。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我国国情、农情,对农户规定了较轻的处罚,既起到震慑作用,又兼顾农户的发展现状,引导农户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THE END
1.朱立志:农业的两大根本性风险及其化解路径自然农产品投入品农产品市前端是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阶段,当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入市门槛就会抬高。由于不少地方过度使用了化学农业投入品,导致了农产品安全性指标低下,品质低劣。因此,农产品生产端必须尽快用生态投入品替代化学投入品。中医农业生态投入品能够在成本不增加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替代化学投入品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NK8V0A0553AHP4.html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6篇(全文)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重点加强农药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督检查,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同时,联合农药管理站利用农资市场集中整治活动,加大对我市农资市场特别是无公害生产基地附近的农资门市的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和高毒农https://www.99xueshu.com/w/filerbfeugyo.html
3.市场监督管理年度考核个人总结(通用10篇)肥料、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我局深刻认识做好肥料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红盾护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牢牢把握“四个只有”,加大力度,把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作为重中之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erenzongjie/20221228164833_6165977.html
4.中国农业是如何走上石油化工道路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的体制农产品不是普通的商品,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态环境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公共资源。因此,生态农业不仅具有产业属性,同时也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但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中,农产品被当成纯粹的商品,生产者仅仅追求产品的交换价值而非使用价值。过度市场化的农业政策与生https://ccrs.ccnu.edu.cn/list/H5Details.aspx?tid=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