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状况
三、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阳市在追溯体系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追溯点筛选、软硬件配套、标准规程制定等,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追溯体系尚处于建成初期,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生产主体参与意愿不强,追溯规模扩大困难。南阳是农业大市,农业生产主体数量众多,但农业生产方式仍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生产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较落后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规模进程。目前,南阳市接入河南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的生产单位只有67家,占农产品经营主体比例偏低,虽然政府在追溯体系建设初期投入了部分资金和设备,但是由于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链条长、环节多,追溯系统持续、稳定运行对人员和设备技术条件要求较高,大部分企业受思想认识、管理水平和成本费用限制,积极性不高,不愿开展追溯体系建设,有的存在敷衍应付情况,追溯系统形同摆设,有的觉得收益看不清暂时持观望态度,生产者盲人摸象式思维使短期内追溯体系规模扩大工作推动难度很大。
(二)追溯信息质量难以保证,社会信任度偏低。实现农产品信息查询和质量溯源的根本条件是农产品生产加工信息采集录入的真实、完整。现阶段,南阳市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以分散农户和小规模家庭农场为主,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给农产品追溯信息全面完整采集带来了巨大挑战。另外,由于农产品生产过程难以记录,农产品信息采集难度较大,部分信息记录者整体素质偏低,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和安全意识,因此凭借市场主体的自觉自律来对可追溯数据进行录入和跟踪,客观上造成了农产品追溯体系源头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消费者对可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同样缺乏信心,社会信任程度普遍偏低。
(三)社会公众追溯意识淡薄,消费市场不成熟。由于宣传和认识不到位,致使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追溯意识淡薄。消费市场对于农产品追溯的广泛需求尚有差距,抑制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反过来也进一步限制了可追溯产品的发展。市场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优质优价没有有效实现,追溯产品理论上比未追溯产品更有安全保障,但这又与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取向相矛盾;二是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追溯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可追溯产品的消费,制约了市场的培育;三是消费市场真假难辨,执法监管不够严格,执法力度不够,假商标、假产品冲击市场,在当前信用缺失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对可追溯产品的认可度不高,不愿为追溯产品支付较高费用。
四、追溯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南阳市政府应制定长期稳定的追溯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对实施追溯体系建设的企业给予适度的资金补助和政策倾斜,为企业提供相应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加大宣传推介,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和资本,积极参与整合分散的市场主体,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集团、股份制联合体和专业协会等,通过规模化降低追溯体系建设的成本和难度,使企业看到追溯产品的市场前景,激发生产者实施追溯的主动性。要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将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作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的必要条件,把认证产品纳入追溯管理。同时,因地制宜,从优势农产品入手,对工作基础好、积极性高的企业先行示范引导,形成示范效应,然后逐步扩大追溯主体范围和产品种类,最终用市场来带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全覆盖。
(二)加强监管合作,保障追溯信息质量。要让企业更好地在市场立足,就需要尊重法律和监管规则。只靠企业自律并不现实,需要加强监管合作,从而形成有力震慑。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例行监测与经常性监督抽查,特别是农业投入品和农业产地环境监测,要在法律的框架内,不断加大对追溯产品虚假信息的核查和处罚力度,使企业制订长远的发展规划,提高生产责任意识,严格落实标准化生产,诚信规范做好生产记录,确保追溯信息的科学性、完整性、真实性,重塑企业信用和消费者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