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州圆满落幕。本届农交会采购商人数创历史新高,近5万名采购商到会参观采购,观展人数超1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展会达成签约意向539笔,贸易签约额达236亿元。其中,广东省组织3000名大湾区采购商现场精准对接,一大批国内外网红带货达人现场直播,线上销售额达1.2亿元,贸易合作成果丰硕。
■新快报记者高镛舒
通讯员穗农宣
举办各类产销对接会等40多场活动
本届农交会国际化特色更加鲜明,设立国际合作展区。哈萨克斯坦担任本届农交会主宾国,15个国家60多家企业数百种农产品亮相。中哈两国在粮油加工、畜牧产业、饲料生产等领域达成一系列经贸合作共识。
据广州市农业农村局透露,本届农交会广州“三农”招商推介活动共推出了20场专场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达81个,总签约额一举突破150亿元。
AI+农业开启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会上举行了羊城晚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智库)专家聘任仪式,聘请兰玉彬为智库专家,并聘请腾讯、中国移动等企业成为智库成员。立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羊城晚报将以此为基,着力发挥自身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现场发布了50个智慧农业与50个数字乡村典型案例。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四级调研员陆永松提到,这些案例是对广东过去5年工作的总结及未来5年的部署,“未来5年,我们计划建设500个智慧农业和500个数字乡村应用场景。”
“未来的农民在指控中心喝着茶远程指挥”
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全国农用无人机数量从695架激增至超25万架,作业亩次突破26.7亿亩次,在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来的农民实际上就是在指控中心喝着茶,远程指挥,智能化农机和农业机器人进行精准协同作业。”兰玉彬介绍,他和团队始终专注于探索和创新农用无人机与地面智能装备的协同作业、纳米农药与无人机结合应用、无人机在不同作物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方面。如今,他们正在不断拓展农用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