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Inrecentyears,aseriesoffoodsafetyincidentshappenedinChinahavebeenquiteshocking.Underthisbackground,thefoodsafetyprobleminChangshuhasalsodrawnwideattentionandhasbecomethefocusofthegovernmentandcitizens.
关键词:农副产品;蔬菜;质量;食品安全
Keywords:agriculturalandsidelineproducts;vegetable;quality;foodsafety
1市民对农副产品质量需求
在城市农副产品供应中,蔬菜的质量安全尤为敏感,每天都要买菜、吃菜的百姓对农副产品质量有何要求呢?为了解市民对农副产品质量需求情况,考虑到市民的购物习惯和调查样本的多样性,我们在市区选择了几家农贸市场和超市进行了现场调查。
2影响农副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2.1农药污染对农副产品质量的影响我国农药年用量为80-100万吨,其中,使用在农作物、蔬菜、果树、花卉等病虫防治上的农药中,化学农药占90%以上,大量而长期的使用化学农药会严重地危害人体健康,而与农村农药中毒不同的是,在城市里会经常发生残留农药的中毒问题。小小农药缘何对人类造成如此大的危害呢?在施用农药过程中,农作物、畜类、水产等动植物都可能受到农药的污染,因此目前几乎不存在哪个人群,在某种程度上未受到农药的污染。有些农作物性质稳定、残留期长,一旦造成污染便很难消除,当农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黏膜进入妇女体内,可引起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的损伤,60%~70%的自发性突变与化学因素有关。因此,种植业应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
2.2流通领域中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除了种植环节存在问题外,食品的销售环节的“包装”把戏也越来越多。有些果贩为了让桃子看上去鲜亮,会用洗衣粉水浸泡和冲洗;牛肉之所以鲜红是因为加了亚硝酸盐,添加食用亚硝酸盐虽被允许,但超标同样有害;荔枝的颜色之所以鲜艳,是因为经过硫酸水的浸泡……诸如此类令人匪夷所思的发明真是层出不穷。此外,现在市场上的许多蔬菜和水果个头较先前都有长进,这种变化和品种的关系不大,和植物生长素有关系。果实反季节成熟、色泽好看、增加分量和个头都会用到生长素。长期食用使用了生长素的果蔬,会对人体的生理调节功能发生影响,小孩第二特征过早出现、肥胖症乃至“啤酒肚”等的发生都有可能与此有关。
3我市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3.1农药超标有人检无“权”管在我市的农贸批发市场,每天都有工作人员随机对不同的蔬菜进行取样、检测。我们查看了最近一个月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汇总情况,可以看出,进入市场的蔬菜合格率并不是很高。但在对当日检测不合格的蔬菜,工作人员发给警告通知书时,该摊位的菜已全部卖完。面对如此结果,工作人员也很无奈,因为没有具体的法律规范出台,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又没有相应的执法队伍,针对检测不合格的蔬菜,只能是发警告通知书。
3.2源头管理力度不够事实上,对进入蔬菜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只是一种手段,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要抓好源头管理。在面广量大的农村,广大农民食品安全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等较为薄弱,种植、养殖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滥用激素、饲料添加剂等相当普遍,有些地方对私宰打击不力,检测检疫率低。无公害生产基地规模小,与全市的蔬菜播种面积相比,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明显偏小。同时现有无公害生产基地规范化程度低,还存在着生产标准、基地建设、基地管理、基地认证不规范等问题。
4加强农副产品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4.1加快农副产品质量管理的立法步伐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加快农副产品质量管理的立法步伐,明确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农户、商贩的职责,落实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制定各类产品的质量标准,特别是农药残留、各类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控制标准等,实现有法可依。
4.2加强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管理农业、工商、质监等政府职能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加强对农副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管理。积极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要从田间开始,严格农业投入品种管理,把住农药销售关,教育、指导菜农正确使用农药。在食品生产基地推广蔬菜农药残留速测技术,实行销前抽查制度,对收获上市的蔬菜先行检测,符合标准的,准许上市销售,对超过标准的,就地封杀,确保进入流通领域的农产品的质量。建立一家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引进一些国际先进的检测设备,大幅度提高检测的能力,有效监控生产、销售的农副产品的农残及添加剂。
4.3加大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副产品的查处力度
制定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的管理规范,加大对不法农副产品的查处力度,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要加强对农产品的入场检测,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不准交易,进行查封处理,从源头控制进入市场;对故意制造、贩卖伪劣农产品的单位、个人对照法规严肃查处。
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因为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农副产品市场的发展和市场流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们必须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提高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百姓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放心果”。
参考文献:
[1]汤宏春.搞好农副产品市场信息调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农村实用技术,2001(0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_wenyue”为你整理了这篇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关于上报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料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交叉互查工作的通知,农质管函〔2020〕189号文件要求,按照检查内容进行了自查,现将我团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注重宣传培训,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气氛
(二)建立主体名录
对团辖区内的种养殖户、种养合作社等生产主体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试行主体名录,今年将我团的17户种养殖户列入了生产者名录。
(三)加强宣传引导力
(四)强化监督检查
建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台帐管理,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多次到团农贸市场和种养户家开展监督指导工作,对他们开具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进行检查,增强种养殖户的责任意识,从源头上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生产过程方面
在我团种植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可避免地要向农作物使用一些化学药剂和肥料,由于农业生产者对药物缺乏了解,对农药残留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施用过量,施用方法不当等现象普遍存在,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
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薄弱,我团专业人员少,缺乏必需的监管设备,致使工作比较困难。
(三)社会公众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继续加大力度,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展科学经营、安全生产的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农产品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从法律、经济、文化、道德等层面提高农业各层次从业者的法律意识,促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觉生产销售安全达标的农产品。
总之,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得到了一些好的经验,但离师市、团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工作机构不健全、人员缺,对部分合作社监管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等。今后我们在工作中将尽可能加大监管的力度,逐步摸索长效的监管办法,为农业安全、人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2、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监管制度制定不合理
2.2监管工作任务交接繁琐,而且有交叉
2.3监管主体与监管措施有空白
3、积极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措施
3.1加大质量安全生产宣传力度
3.2做好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的技术推广工作
农产品检测机构主要在实验室中开展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因此在推广农产品的检测技术时,要重点针对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推广。首先针对实验室工作,要更新实验室的检测设备,淘汰掉老化、落后的检测设备,建立快速检测技术平台,并采购相应的快速检测技术设备,例如无损检测技术中的红外线检测技术、X光检测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采用离不开专业的设备,因此要加强实验室的设备。其次要引进专业的人才,高科技的设备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操作,因此农产品检测机构要引进人才,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最后实验室工作要采用科学的检测技术,注意在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中,运用快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检测,提升实验室对农产品的检测效率和检测速度,提升实验室质量检测的准确度和精度,将实验室工作落实到实处,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实验室工作环境。
3.3做好农产品技术的研发工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需要农产品检测技术进行检测,而先进的检测技术离不开技术人员的研发。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研发工作就是要在原有的检测技术水平上,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做好农产品安全检测新技术的推广研发工作。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快速检测技术成为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发展方向,在农产品技术的研发工作上,要以快速检测技术为主要研发方向。传统检测技术需要将农产品进行采样,研发工作者要在不破坏农产品外部品质的基础上,研发出适合快速、大规模、高精度、高准确度的检测技术。近年来,多学科融合的特点,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利用化学、物理、生物学科的优势,将其运用到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技术上。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上,要结合农产品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产品检测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选择性的研发和改进现有的检测技术,利用设备,充分发挥出检测技术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水平。
3.4从一线检测人员方面提升整体专业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落实将大大增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监控,促进农药、化肥、农膜、兽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合理使用,提高其使用效能,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传统生产方式的改变,做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参考文献】:
[2]张树秋,董燕婕,赵善仓,王本明,李祥洲,郎文培,王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安丘模式”探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06:63-66.
培训班讲授了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线产品、政策及网上订购的流程及农业信息化服务、“12582”平台手机应用及益农宝软件应用操作流程,使参训人员更直观、更充分地了解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村级服务,可以更好地应用农业信息技术、开辟网上购物渠道,为周边农民提供网上直购农资产品和日用品,直销农产品及提供各项信息服务。
桦甸市举办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农民培训班
按照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桦甸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于2013年12月24日~26日,分别在常山镇、金沙镇、横道河子乡举办了为期3天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农民培训班。
培训班聘请桦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担任授课教师,针对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讲解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水稻安全指南》、《果蔬安全指南》、《玉米安全指南》等课程,使学员全面了解了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及绿色防控,以及农作物安全用药常识。通过此次培训,增强了基层农民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贡献。
磐石市科普大集“三送”活动在行动
近日,以“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服务”为主题,磐石市农业局组织直属事业单位农业科技人员30余人在朝阳山镇三棚村开展科普大集“三送”(即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活动。一是送政策。为农户送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保险、农业创业培训等惠农政策,提高农户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二是送信息。为农户送去农机安全生产、选购和使用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农产品使用农药、拖拉机常见故障、沼气池安全使用、机械耕整地等安全生产信息,提高农户安全生产意识;三是送技术,为农户送去玉米高产栽培、水稻高产栽培、农机化实用等新技术,为农户粮食生产达到稳产、增产铺垫一条“技术”路。现场共发放各类实用技术手册、农业杂志、挂图、宣传单等宣传资料5000余份,解答农户疑难问题20余条,提供服务人数达到500余人次,活动得到赶集农户的一致好评。
辉南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
贯彻省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为核心,以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建设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的示范基地为重点,以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遵循原则
1、遵循突出优势产业的原则。
2、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的原则。
3、遵循集中申报整体推进的原则。
4、遵循专项经费专项使用的原则。
三、建设目标
我市县域环评工作于2005年已通过省级验收,环境质量测评合格,现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有9个基地:其中水果6个,九垅地镇葡萄生产基地、杨运镇李子生产基地、陈屯镇葡萄生产基地、归州镇桃生产基地、九寨镇、二台乡苹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有3个,分别为太阳升办事处和团山办事处蔬菜生产基地和徐屯镇生姜生产基地。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2个。
2007年,三品生产面积要达到适宜生产区的60%以上,产地生产面积达到57万亩,其中水果27万亩,蔬菜4万亩,粮食26万亩,三品认证数量达到2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20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5个,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企业5家,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示范区3处,苹果、蔬菜、粮食各1处,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3个。
四、实施区域
1、“三品”生产区域:水果为二台乡、九寨镇、归州镇、九垅地镇、陈屯镇、双台镇、什字街镇、杨运镇、团甸镇、徐屯镇、暖泉镇;蔬菜为太阳升办事处、团山办事处、东城办事处、西海办事处;粮食为青石岭镇、梁屯镇、万福镇、卧龙泉镇、高屯镇、榜式堡镇、沙岗镇。
2、“三品”生产示范区:共计三个,二台乡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区、太阳升办事处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和梁屯镇无公害玉米生产示范区。
3、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
无公害水果质量追溯试点设在双台镇柳河寨村;无公害蔬菜产品追溯试点设在团山办事处门漠洛村;无公害玉米产品追溯试点设在梁屯镇梁屯村。
五、实施内容:
1、制定“三品”生产技术规程。市农委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会同质量技术监督局,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水果、蔬菜、粮食生产技术规程,计划在5月末至6月上旬完成所有生产技术规程制定,然后将“三品”生产技术规程简化为作业历,在6月下旬印成生产技术手册,发放到农民手中,指导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2007年将制定以下“三品”生产规程:
(1)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规程
(2)无公害李子生产技术规程
(3)无公害葡萄生产技术规程
(4)无公害桃生产技术规程
(5)无公害西瓜生产技术规程
(6)无公害生姜生产技术规程
(7)无公害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8)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9)无公害茄子生产技术规程
(10)无公害菜葫芦生产技术规程
(11)无公害白菜生产技术规程
(12)无公害芸豆生产技术规程
(13)绿色食品葡萄生产技术规程
(14)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
(15)绿色食品李子生产技术规程
2、开展三品生产技术培训
坚持市、镇(办事处)、村三级培训,市农委组织技术专家培训到乡镇,乡镇技术干部培训到村技术主任,村技术主任培训到农户。培训内容以三品常识、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使用、三品生产技术为重点,另外也要对申报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的申请人进行培训。
2007年计划从5月20日至12月10日聘讲省农大和省科院专家教授,并抽调市里高级农艺师在二台乡、九寨镇、陈屯镇等15个乡镇、办事处,对水果、蔬菜、粮食等20余个品种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生产培训,计划全年开展培训30次,培训人数6000人,延伸培训户数10万户,发放培训资料及作业历20万份。培训计划见附表1。
3、抓好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
4、建立“三品”生产示范区
强化3个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无公害生产示范区,地点在二台乡牌坊店村,面积3000亩,负责人张作玺;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地点在太阳升办事处沙沟村,面积2000亩,负责人谢庆义;建立无公害玉米生产示范区,地点在梁屯镇梁屯村,面积5000亩,负责人姜尚友。
示范区的产品生产完全采用标准化技术,按照生产作业历上面的技术作指导,起到三品标准化生产,产品认证和生产管理各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在示范区设立标牌。
5、积极组织“三品”认证
在确定的“三品”生产区域,由所属乡镇的事业单位、专业协会及个人提出申请,市绿办统一组织三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申报工作,市政府对积极开展产品认证的乡镇级事业单位、专业协会及个人给予一定补贴。
计划全年完成无公害产品认证数量20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5个,详细见附表2。
6、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我市三品追溯点设立三处,在双台镇柳河寨村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品种为葡萄,面积200亩,户数20户,负责人洪名贤;在团山办事处门漠洛村设立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点,品种为大棚黄瓜,面积300亩,户数40户,负责人崔永;在梁屯镇梁屯村设立粮食质量安全追溯点,面积500亩,户数50户,负责人姜尚友。
7、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将对产地内生产的“三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田间监测和市场检测。对主要农残指标进行定向定量分析和产品的速测检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制度、产地准出制度和信息制度,在“三品”生产区域设立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工作站,配齐设备与人员,使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控制。在全市农资市场、超市实行产品准入制和准出制。
六、推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整体推进中的主导作用,及时解决整体推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搞好协调配合,强化检查监督和指导。
2、加强资金管理。对省下拨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制定技术标准、宣传培训、认证补贴、工作机构必要的办公设备及经费,生产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独立建帐、专人负责,对财政实行报帐制。制定严格的财政管理制度,杜绝专项资金被非项目挪用、占用或流失,确保专款专用。
3、给予优惠政策。成功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和成功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4、加大监管力度。市绿办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汇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有计划地深入“三品”生产基地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认真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建立检查档案,确保全市“三品”整体推进项目顺利进行。
七、组织机构
1、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三品”整体推进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市农委主任
*市财政局局长
成员:*市农委副主任
*市财政局副局长
*市卫生局副局长
*市环保局副局长
*市工商局副局长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市广电中心副主任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市绿办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市绿办人员兼任。办公室设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市绿办主任*兼任。
2、职责分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三品整体推进工作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安排,办公室负责全市“三品”整体推进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市农委负责“三品”整体推进工作的组织协调、产品认证、产地认定以及检测体系建设。市财政局负责协调落实项目资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农产品安全综合监管,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市工商局负责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管,制定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严查伪冒“三品”的违法行为;市环保局负责农田环境监督管理,确保生产基地不受污染;市技术监督局负责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卫生的监管及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方标准的制定;市广电中心负责宣传有关“三品”方面的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及时报道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展情况。
有关部门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要从广大农民和农产品生产、加工、经销企业的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农业标准化知识普及工作,特别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准的宣传和实施,增强农民和农业企业的法制意识,使生产者和经营者树立严格按标准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的观念,培养消费者安全消费的理念,提高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