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专家谈践行大食物观着力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水平

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附加值、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乡村产业,也是保障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沟通城乡,亦工亦农,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产业。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按照“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快速增长。2023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9.5万家,实现营业收入17.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4%。目前营业收入超万亿的省份达到6个。效益持续提升。2023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完成利润总额11314.4亿元,同比增长14.7%。企业规模扩大。目前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加工企业93家,10亿元以上的有2590家,1亿元以上的有2.7万家。产业贡献加大。据专家测算,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9∶1,比2019年提高0.22,年均提高0.07。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3%,比2019年提高4.5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平台更加坚实。搭建加工平台。2017年以来,聚焦加快补上加工短板,支持建设了1709个农业产业强镇、3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2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强化技术支撑。2018年以来,累计建设42个部级农产品加工学科群重点实验室、43个部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科研试验基地,立项农产品加工标准超200项。培育加工产业主体。全国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万多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285家,涉及农产品加工业务的企业约占82%。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215.3万家,超过半数的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服务。

三是产业布局日趋优化。区域分布更均衡。东部和其他区域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之比由2005年的70∶30变成了2023年的49∶51,区域布局已由以东部为主向东中西部均衡发展转变。产地加工不断提升。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3的总部设在县域,支持地方建设15.6万座农产品初加工设施、7.5万多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产业发展更集聚。引导地方建设1600多个农产品加工园,17%的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和21%的营业收入聚集到加工园区。

四是联农带农作用不断加大。优化利益联结机制。目前,80%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与小农户建立了订单采购、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25亿农户收入比其他农户高30%以上。建设农业全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培育了9000多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体内部实现“资源要素畅通、利益联结紧密、服务购销最惠”。

五是产业要素支撑不断增强。在资金上,向金融机构推荐近11万家加工企业,获得授信的企业近5万家。初加工企业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深加工产品税率由17%下调至13%。在用地上,印发《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推动30个省份制定了实施细则。在人才上,建立265个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组建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联盟,聚集知名专家800余人。

农产品加工业正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不仅有力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也不断丰富了百姓的餐桌,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食物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提升食物开发价值链。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实施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年行动,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为重点,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优农产品产地加工,延伸食物产业链。引导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农产品产地加工,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发展粮变粉、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加工产品,加快推动农产品就地就近转化增值,把就业岗位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二是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价值链。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引导加工企业顺应市场需求,开发美味多样的休闲食品、药食同源的功能食品、风味独特的调味品、营养健康的保健饮品,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畅销产品。加快加工技术与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开发新型分子食品、精准营养食品等。协调推进奶畜养殖与乳品加工有机融合,提高国产生鲜乳竞争力。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促进产销对接、产加对接。鼓励科研院所和加工企业研究开发大豆储藏保鲜加工装备,升级开发传统豆制品和新型豆制品,开发稻米油、胚芽油、茶油、橄榄油、核桃油等产品。

三是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打造供应链。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聚焦食物资源开发,着力补齐农产品加工流通短板,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引导生产、包装、物流、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做优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共享利益链。引导龙头企业牵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和上中下游经营主体参与,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利用订单粘合、利益粘合、资金粘合,联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提升产供储运销全产业链韧性,让农产品加工业发挥沟通城乡、亦工亦农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者: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农产品加工指导司)司长王锋

THE END
1.政策支持下的中国粮油作物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在全球经济的不断扩张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下,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中国在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和出口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科技进步、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调整,政策支持对于推动中国粮油作物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探讨政策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43417.html
2.中国高标准农田行业发展状况与投资规划研究报告2025~2031年效益2、中国三次产业结构 3、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4、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 8.1.2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1、国际机构对中国GDP增速预测 图表23:2019-2024年中国化肥施用量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变动情况(单位:万吨,公斤/公顷) 图表24:中美适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平地面积占比(单位:%)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D77HQH0553Q3FQ.html
3.致力现代农业升级国稻种芯粮农(山东)科技产业园集团目前,自从2022年6月21日批复成立国稻种芯农业科技(山东)集团有限公司以来,历时不到一年,在2023年5月8日升级为国稻种芯粮农(山东)科技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并坚持“守法经营,客户至上,以质量和诚信求生存,以科技进步求发展”的经营宗旨。不断推陈出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我国农业向高效益、生态化、产业化、https://blog.csdn.net/xj0623hjwq/article/details/130564584
4.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6篇(全文)三、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突出模式创新,提升基地带动力,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基地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以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为抓手,按照“县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乡镇有科技示范场、村有科技示范户”思路,推进土地流转,引进产业主体,创新生产模式,提供全程服务,把园区建成新品种新技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ueppyh4.html
5.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精选十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促进农工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以提升农业标准化为重点,着力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基础支撑。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edu18yy.html
6.专家视点“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北大荒现代企业集团的历史性转变;第五部分,对北大荒人所提出的“百年垦区梦想”及“三步走”战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建设性地提出“打造世界级绿色现代化的农业企业集团”这一核心目标以及构建绿色农业体系、绿色产业体系和绿色城镇体系,确保实现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及生态安全;第六https://www.cirs.tsinghua.edu.cn/sannjcyc/42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