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云端,梦想起航】丨云南大学2022年研究生招生线上宣讲会,9月24日资源植物研究院(农学院)与你相约!
2021年9月24日10:30-11:30
直播入口:
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农学院)简介
云南大学农学院历史悠久,始建于1938年8月。学院先后吸引了一批优秀的农科人才,如汤惠荪、张福延、汤佩松、郑万钧、金善宝等著名学者先后到农学院任教。上世纪50年代全国院系调整,云南大学停办农学院。进入新世纪后,遵从学校“巩固文理、完善管理、发展工学、拓展医农”的学科建设思路,和服务云南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人才和科技支撑的迫切需要,云南大学于2011年恢复重建农学院。2019年,根据学校对农学院发展定位的调整和关于重组农学学科方向的要求,设立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
学院现设有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作物学一级硕士点,农业硕士点(农艺与种业领域)和保护生物学博士点。现有在校学生321人,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
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正高级职称7人。主干学科方向教学和研究人员占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28人、占82%;最高学历非单位人数为31人,占91%。教师队伍中,获省级以上各类人才称号14人次(云岭学者1人、农业部岗位科学家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省千人计划青年拔尖3人、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
现有试验设备500余台(套)、固定资产3100余万元;建成了国家引才引智云南大学基地(社会生态类)、云南省多年生作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省多年生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省创新团队、院士工作站、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工业大麻科学家岗位、云南大学农学学科教学科研温室,以及分布在全省16个州市和农业企业的云南大学农学教学科研基地、科技小院、基层专家工作站等17个。
围绕云南粮食安全需求及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学院在多年生稻创制及应用、工业大麻遗传改良及高效栽培技术、草莓起源进化适应性机制等研究在国内外同行具有特色并处于领先水平。“十四五”建设期间,学院将继续结合云南特色植物资源优势,对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重点围绕长雄野生稻地下茎发生的分子遗传机制、陆稻陆生适应性遗传的进化机制、作物杂种优势形成的理论、马铃薯和玉米品质形成机制、工业大麻性别决定的遗传及生理生态机制、复杂地理环境下蔷薇科种质资源的演化机制、球宿根花卉种球形成机制、保护性耕作制度演化形成机制、作物矿质元素转运代谢等方面开展研究,服务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需求、云南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国家农业科技需求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农业科技需求。
近年来,学院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深化“产学研”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同时学院积极推进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加快学院国际化建设。目前已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以及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的知名大学/研究所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2022年度,我院计划招收“保护生物学”全日制博士生4人;“作物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共计30人;“农艺与种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121人,其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培养计划40人,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培养计划15人。
热忱欢迎各位优秀学子加盟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农学院)!
联系方式
云南大学代码:10673
联系部门: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农学院)办公室
地址:云南大学呈贡校区资源植物研究院(农学院)4406室
邮编:650504
学院公众号:YNUnongxueyuan(云大农院YNU)
资源植物研究院(农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培养计划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简介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1912年。1912年,民国政府在昆明创办了省农事试验场,在蒙自草坝成立现代农业试验所,并建设了我国第一口农村沼气池。1938年云南成立稻麦改进所和茶叶改进所。1940年省农事试验场并入稻麦改进所。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省政府组建了云南省农业试验站。1958年西南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云南省农业试验站合并,成立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1976年,撤销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目前省农科院是省政府直属的多学科、综合性、公益性的农业科研机构,承担着云南省全局性、关键性、战略性重大农业科技问题的研究和创新任务,以及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根本任务,全力抓好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为云南粮食安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生物资源开发、科技扶贫及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招生专业及预计招生人数:“农艺与种业02方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40人。
资源植物研究院(农学院)-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计划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一、公司概况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核心资源优势的综合性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以磷产业为核心的优秀磷肥、氮肥、共聚甲醛制造商,主营肥料及现代农业、磷矿采选、精细化工、商贸物流等产业,磷矿采选生产能力、聚甲醛产能规模均居全国前列,磷复肥产能规模居亚洲前列。
公司于1997年7月由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发起组建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600096),目前旗下拥有40余家分子公司,员工总数超过1万人,在云南、重庆、内蒙古自治区等10余个省市建有生产基地,在中东、东南亚等地区设立了销售公司,销售网点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公司总资产超过60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公司多年位居中国化工百强上市公司排行榜前三名,位居2020年《财富》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第190位、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独立生产经营”类榜单第14位、中国农资流通行业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单第2位。
二、产业发展
目前,公司主营肥料及现代农业、磷矿采选、精细化工、商贸物流四大业务板块。
(一)肥料及现代农业:化肥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云南、内蒙古自治区、河南、河北等省份,总产能超过1000万吨,其中合成氨产能近250万吨/年、尿素产能240万吨/年、高浓度磷复肥产能825万吨/年。
目前,公司结合云南“三张牌”战略部署,加快推进肥农融合,形成了以现代农业公司、花匠铺科技和云农科技为运营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
(二)磷矿采选:拥有磷矿资源储量6.67亿吨,占云南已探明磷矿资源储量的25%,原矿产能1500万吨/年,选矿产能1800万吨/年。拥有黄磷产能4万吨/年,工业级三聚磷酸钠产能14万吨/年,电子级磷酸产能3万吨/年,饲料级磷酸氢钙产能50万吨/年。
(三)精细化工:聚甲醛产能9万吨/年,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季戊四醇产能1万吨/年,甲醇产能26万吨/年,甲醛产能38万吨/年。
(四)商贸物流:国内国际业务规模超过1000万吨/年,商贸额达3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过15亿美元,进出口规模居云南前列。
三、科研机构
公司自建4家研发机构:(1)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2)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分公司;(3)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聚甲醛事业部;(4)云南云天化以化磷业研究技术有限公司。
同时,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共同组建了云天化植物营养研究院、云天化植物营养学院、云天化农业研究中心(简称“两院一中心”)。开展植物营养规律、绿色肥料研发、绿色种植技术、农业绿色发展等研究。
招生专业及预计招生人数:“农艺与种业03方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