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公司规章制度

在当下社会,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机公司规章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切实保障全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降低和减少农机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切实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实行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原则,落实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负责,任务到单位,责任到人的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目标责任,使农机安全各项规章制度及目标责任落到实处,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二、严格执行登记管理制度,确保操作人员素质准入关。按照国家“五整顿、三加强”要求,坚持从源头上抓起。在拖拉机及驾驶人登记、检审验、考核发证、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工作中,要严格管理,规范程序,切实做到“谁办理、谁签字、谁负责”,“谁检验、谁签字、谁负责”,“谁考核、谁签字、谁负责”。严格培训质量,凡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办理驾驶证的`“谁办理、谁负责”,严格实行过错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

三、依法行政,确保农机执法的严肃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福建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在农机安全生产检查、事故处理过程中,要规范程序、依法行政,严禁徇私枉法,说情求情,特别是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不得缺位、越位行使职权,以确保农机执法的公正性、严肃性。

四、规范管理,严格执行事故上报制度。发生农机事故必须按程序及时准确上报,发生一般事故,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发生重、特大事故必须先报告当地政府和安监部门,经批准后按程序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严禁瞒报、漏报或隐瞒不报,凡隐瞒不报或知情不报的,严格按干部管理权限对主管领导和事故统计人员进行处理,凡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后果者按照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五、认真学习,切实加强干部业务素质。坚持经常性组织职工干部开展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熟悉业务,弄通弄懂法律法规,在安全检查执法过程中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经县(含县)以上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考验合格,领取驾驶、操作证后,方可驾驶,操作证件签注相符的农业机械。

2、驾驶各种类型的拖拉机、粪肥播撒罐车,农机运输车及固粪播撒车的人员,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驾驶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

3、不准酒后驾驶、操作。

4、机车起动前按技术要求检查、保养,达到要求方可起动。

5、拖拉机发动机起动前,必须将变速杆置于空档位置,动力输出装置处于分离状态。

6、农业机械发动机及座机起动后必须空转预热,达到规定的水温和油温,待运转正常后,方可起步或作业。

7、起步或接合动力前,必须环顾四周,发出信号并确认安全后方可起步。

8、起步或传递动力时,离合器要迅速分离彻底,结合要平稳,逐步加大油门,不准猛抬离合器的踏板起步。

9、驾驶室不准超员驾驶乘座,不准放置有碍安全操作的物品。

10、拖拉机挂接农具时,挂接人员不准站在农具挂接点前方,必须在停稳后挂接农具,并应插好安全销。

11、拖拉机挂接农具时,驾驶员必须低速小油门,脚不准离开离合器踏板,听从挂接人员指挥,悬挂的农机具挂后要检查升降是否灵活。

12、拖拉机运输车倒车时,驾驶人员必须鸣号、嘹望,确认后方可低速倒车。

13、农具手须坐、站在规定的操作位置上,其他位置不准坐、站人,悬挂式农具升降时,不准坐和站人,农具升起后不准在其下面清除泥土、杂草或保养、调整排除故障。

14、农具作业时,不准用手、脚或用工具清除农具上的泥土、杂草,不准在作业中保养、调整和排除农具故障,需要时必须停车或切断动力后进行。

15、拖拉机与农具挂接后,应插好安全销,调整限位链,下拉杆后端的'横向摆动不得过大。

16、起步要平稳,转弯时须减速,不准操作过猛。

17、地头转弯或过沟坎时,应将农机具升到最高位置。

18、升起农具排除故障或更换零件时,必须支撑牢靠,农具不准悬挂停放。

19、牵引装置安全销折断后,不准用其它的物品如钢筋代替。

20、排除故障后,起动或结合动力前须得到排除故障人员的通知并清点人数。

21、作业时发动机排气管须装有灭火罩,蓄电池装有防火罩。

22、保养、加油或排除故障时,不准用明火照明。

23、统一调动、目标管理,未经领导同意,任何人或车组不得将机车开出库房。

24、统一安排作业市场,未经领导同意,不得擅自外出作业。

25、每个生产周期结束后,机车必须统一入库,农机具按指定地点停放,未经领导同意,不得随意将机车开出库房。

二、农机具维护管理制度

1、对机车农具要按规定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进行技术检验,保证机械技术状态长年完好,安全设施齐全可靠。

2、对机车做到“四不漏、五净、一完好”,四不漏即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五净即油净、空气净、水净、机净、工具净;一完好即机械状态完好。

3、对农具按其性能定期保养。生产周期结束后,统一检查农具外观状态,并搞好喷漆、涂油、垫起以防锈蚀。

4、驾驶、操作农机具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且经过定期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5、严禁酒后驾驶、操作农机具。

6、对于人为保养、驾驶不当造成的机车、机具损坏。例如:缺机油、缺制冷液造成的粘缸、抱瓦;责任心不强造成的玻璃、灯光、轮胎等的损坏。驾驶员应按损失程度进行赔偿。对于故意损坏农机具的,解除劳动合同,并开除。

三、安全防火制度

1、厂区内严禁吸烟、严禁用火。

2、灭火工具齐全,保持完好状态,不准拿做他用。

3、保持厂内外卫生,不准堆放其它易燃品。

5、进入油库加油的车辆必须熄火加油。

6、安全责任人时刻要注意安全,消除各种隐患。

为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管,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和其它农业机械操作手的技术水平,发送农机安全生产技术状态,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进一步规范农机工作人员的职责,强化服务、岗位责任意识,特制定《xx镇农机事故责任倒查制度》,望自觉遵照执行。

一、农机事故概述

农机事故是指农业机械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乡村道路、田间、场院作业、行驶和停放过程中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二、倒查内容

1、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入户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2、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年度检验内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3、申领的驾驶证是否经过农机驾驶培训学校培训。

4、申领驾驶证的基本条件是否具备。

5、申领驾驶证各项登记、申领人信息记录是否真实有效。

6、申领驾驶证各科考试成绩录入情况。

7、超越权限、违法违规、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入户和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业务的。

8、擅自增加行政审批、许可条件者或实施已经取消的审批、许可项目的。

9、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审批、许可申请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的。

10、超越权限和范围实施检查的。

一、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必须接受农机监理部门的安全管理。

二、新购农业机械,必须及时到监理部门办理入户手续。

三、未按规定参加检审或检审不合格的`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不准使用或驾驶、操作机械。

四、农业机械投入作业前,应进行检查、保养、紧固、调试,达到良好技术状态,不准驾驶、操作安全装置不全或机件失灵的农业机械。

五、不准把农业机械交给无证人员驾驶、操作,严禁年老体弱、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员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六、不准酒后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七、严禁随意改装农业机械或改变农业机械结构。

八、拖拉机通过村镇要低速慢行,要防止行人和儿童追车、扒车。

九、拖拉机上道路行驶时,不准超速和违章载人,必须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有关规定。

THE END
1.农机管理制度规范二、农机具维护管理制度 1、对机车农具要按规定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进行技术检验,保证机械技术状态长年完好,安全设施齐全可靠。 2、对机车做到“三不漏、四净、一完好”,三不漏即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四净即油净、空气净、水净、机净;一完好即机械状态完好。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hjx0er.html
2.农机具管理制度农机具管理制度1、 农机具在使用前,必须检修、校准,作好相关记录;农机具的领用严格遵守领用程序。2、 农机具不得在田地中维修,以防任何燃料或其它药液等对土壤污染,维修时填写维修记录。3、 农药机具清洗必须在指定地点进行,保证清洗后的废水,通入地下渗水池内,以免造成连带污染,并作清洗记录。4、 农机具使用完毕后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46508202.html
3.农机公司管理制度(共4篇).doc26、本制度以外的其他事项,按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二、农机具统一调动使用制度1、农机具实行统一管理、单车核算、多劳多得、自负盈亏、的管理办法。2、各车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在农场的领导下,由农机科主持日常工作。3、统一调动、目标管理,未经领导同意,任何人或车组不得将机车开出厂区。4、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0801/49912894.shtm
4.强化农机管理,开创农机标准化新局面赵光农场为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会议精神,加强农机具管理“六统一”,提高农业机械的标准化管理水平,积极兴办规模家庭农场,大力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加快科技进步,加速农机设备的更新步伐,优化农机技术结构,实现节本增效,增加农机经营者收入,提高机务人员的两个素质,按照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农机为农艺服务的要求,强化机具检修http://www.nongjitong.com/blog/2008/19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