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较高的商品化率和农产品单价,玉米种子市值长期位居中国农作物种子市场价值的第一位。一般来说,种子市场规模约等于农作物用种面积,每亩用种量,种子商品化率和种子价格的积数。我国的玉米和杂交水稻种子的商品化率高达100%,而小麦和大豆因受农户自留种的习惯,商业推广缓慢,因而商品化率也比较低。
(1)玉米种子
玉米种子是玉米胚珠经传粉受精后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长成玉米成株的繁殖体,其由种皮、胚芽和胚乳三部分构成。其通常分为五类:常规种、自交种、单交种、双交种和三交种。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玉米种子绝大部分是杂交品种,其中以单交种的生产最为广泛。杂交种继承父本和母本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且产量一般远远高于父母本,但杂交优势只限一代,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而需要年年制种,目前玉米种子商品化率为100%。
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具备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隔离条件好等条件,目前我国玉米制种主要集中在甘肃和新疆,制种面积和制种产量在全国占比均超过70%。根据用途不同,玉米种子分为普通玉米、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爆裂玉米。
(2)小麦种子
小麦是世界范围内种植较为广泛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欧洲、中国、印度、俄罗斯和美国,总产量仅次于玉米,位居粮食作物中第二,小麦籽粒因富含淀粉、蛋白质以及各种维生素而成为全球诸多国家人民的主食之一。
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玉米和水稻的第三大粮食作物,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23年全国小麦种植面积为2363万公顷,比2022年增加了11万公顷,总产量13659万吨,减产0.8%。2024年小麦播种面积23091千公顷(34636万亩),比2023年增加31.7千公顷(47.5万亩),增长0.1%。
2、国内行业主要企业
行业企业主要包括农发种业、隆平高科、丰乐种业、荃银高科、敦煌种业、登海种业、万向德农及神农科技等。
3、行业发展趋势
(1)种业发展体系不断完善,政策监管逐步加强
随着2000年《种子法》的实施,我国种业正式进入市场化时代。2021年12月,新《种子法》的修订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种业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同时随着《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的颁布,我国种业正式执行生产、经营许可“两证合一”,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对生产经营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公司,自主研发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设立“绿色通道”,下放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批权,取消种子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员的资格许可,极大地激发了我国种业市场的市场活力。
(2)种子产业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
(3)收购与兼并兴起,行业不断整合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种业进入持续的行业整合期,世界种业格局由此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种业经历了两次并购浪潮。2014年开始,随着全球经济下滑、粮价持续走低,农业巨头开始积极谋求以兼并的方式来整合资源,种业的全球化整合活动达到了巅峰,包括杜邦与陶氏合并、拜耳收购孟山都以及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隆平高科收购陶氏益农巴西玉米种子业务。
(4)种企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4、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1)政策导向风险
2000年《种子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种业开始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政策壁垒逐渐被打破,大量资本纷纷涌入,种业开始快速发展;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农作物种业的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定位,种业迈入深化改革阶段。2020年农产品均有一定幅度涨价,个别农产品出口大国出现阶段性暂停出口,引起社会对粮食安全的担忧。虽然国内口粮无对外依赖,但提升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粮食安全等级至关重要。2020年首次将种子和耕地作为年度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单独列出,体现了对种业战略地位的重视。新一轮政策红利有望驱动种子行业快速发展。如果未来国家针对种业的产业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不排除对企业经营情况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2)自然灾害风险
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受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例如近年来频发的草地贪夜蛾、高温热害、连续旱涝等灾害已给我国玉米、小麦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行业内企业将面临产量骤减,成本增加等不利情形。
(3)转基因玉米种子商业化冲击市场的风险
从全球来看,转基因作物推广已较为成熟,市场接受程度也稳步提高。美国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主要系转基因种子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农药支出以及人力管理成本。放眼国内,虽然目前尚未放开转基因玉米种子的生产和销售,但预计未来我国将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审慎推广包括玉米品种在内的转基因农作物种子。我国2019年转基因推广品种仅有抗虫棉和抗病番木瓜,种植面积仅320万公顷;但2020年我国转基因商业化进程加速,先后有4个国产玉米品种和3个大豆品种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国内转基因种子商业化持续推进。如果未来转基因玉米种子的推广逐渐放开,而企业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则企业原有玉米品种将面临优质转基因玉米品种冲击的风险,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4)行业竞争风险
我国种子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激烈。同时又因我国对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力度尚且不足,种子品种同质化严重,进而使行业准入门槛有所降低。随着我国种子行业品种保护力度持续加大,龙头公司有望凭借种质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横向一体化水平,继而提升我国种子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如若业内企业不能在产品研发和产品质量等方面持续保持一定竞争力,则可能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风险。
(5)行业季节性风险
种子销售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当年生产的农作物种子主要在下半年及来年年初进行销售,具有明显的时滞。企业在制定当年生产计划时一般会综合年初市场情况、销售情况以及当年销售预期进行考虑。虽然农作物的种植对种子具有较强的刚性需求,使得企业可以进行生产预测。但是如果企业制定的生产计划与当期市场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则会导致企业库存积压或丧失市场推广时机,对企业的经营产生较为不利影响。
(6)市场价格变动风险
种子处于种植产业链的最前端,是农作物质量、产量和抗性等方面的先决条件,是农业生产的芯片。其市场价格除受自身供需关系影响外,还与下游农产品具有较强关联性。由于农产品价格受到国家调控政策、周期性因素、地缘政治因素、商品及期货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其价格波动较为频繁,预判较为复杂。若企业未能准确判断下游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情况,将可能导致企业业绩不稳定,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