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全国农用无人机数量从695架激增至超25万架,作业亩次突破26.7亿亩次,在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方便奶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刘伟表示,在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后,腾讯构建了数字化运行支撑体系。具体来看,包括大智能、大数据、大协同和大营销。“在大智能领域,通过AI技术建立奶量校准和产犊揭发模型,精准识别奶牛身份、产奶量及健康状况。大数据应用上,则帮助企业打通数据壁垒。”刘伟说。
凭借着在全国上线首个兰花AI智能对话机器人——兰先生的案例,肇庆给广东智慧农业发展打了一个“肇庆样板”。广东省肇庆市委农办常务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市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唐莹提到,作为兰花产业的智慧先锋,“兰先生”聚焦兰花产业管护和市场营销难题融合“六个平台”功能,打造“兰先生”“掌上百事通”。
六个平台,分别指的是卖、养、买、种、产业链和花文化。“可以说,不论你是想获得种植、销售信息的购买者/花农,还是想了解养殖资讯的爱好者,都可以在‘兰先生’上找到你想要的。”唐莹称。
紧扣人才培育与建设、AI与电商发展,唐莹表示,肇庆正在牢牢抓住智慧农业发展的主线。“如今的肇庆,已形成四会‘父爱如兰’造节模式、德庆贡柑认养模式、封开杏花鸡文化赋能模式、高要罗氏沼虾‘数智’模式、广宁青竹绿色经济模式等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肇兴密码’。”她说。
三大运营商纷纷发布
智慧农业应用大模型
会上举行了羊城晚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智库)专家聘任仪式,聘请兰玉彬为智库专家,并聘请腾讯Lab、中国移动等企业成为智库成员。立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羊城晚报将以此为基,着力发挥自身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现场发布了50个智慧农业与50个数字乡村典型案例。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四级调研员陆永松提到,这些案例是对广东过去5年工作的总结及未来5年的部署。“未来5年,我们计划建设500个智慧农业和500个数字乡村应用场景。”
陆永松进一步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依托政府推动、金融业支持和引入经营理念。“必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方能实现农户、科技公司、保险公司、政府四方共赢。”
广东农业农村领域的前沿技术成果令人瞩目。活动现场,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更是纷纷发布了各自的智慧农业应用大模型,为数字化赋能“百千万工程”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联通作为数字信息服务的领军者,携手中国农业大学发布了元景范蠡大模型。该模型是智慧渔业的典范,覆盖水产养殖的全维度、全生命周期。据中国联通集团政企客户事业群农业行业服务部总经理周海燕介绍,在农业领域,中国联通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的渔业大模型,正全维度提升水产养殖效能,助力广东渔业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与此同时,从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李道亮的口中,记者了解到,元景范蠡大模型2.0版本已实现59个品种全应用场景覆盖,新模型融合了文本、视频、图像多模态数据,实现了自动控制与监测的智能化。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农事服务大模型同样引人注目。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农商文旅产品中心农林行业产品专家杜建伟强调,该模型基于中国移动九天善智多模态基座大模型基座和农业行业专业知识,建立了庞大的农业数据库,提供个性化农事服务指导。实践案例显示,该模型在山西大同的玉米增产项目中,成功提升亩产15.5%,成为新农人的得力助手。在辽宁的信托人项目中,模型助力数字大棚建设,减少气象灾害损失。
中国电信这次发布的则是千万龘云产品,其旨在满足农业农村领域的多样化需求。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农业农村事业部运营中心总经理许张衡强调,该产品融合了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通过SaaS化服务降低用户成本,提供便捷的技术获取途径。千万龘云已在全国多地试点,许张衡指出,未来将与更多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助力农业农村的全面发展。
智慧农业典型案例企业现身说“农”
作为首批探索AI大模型能力应用于产业链金融的银行,网商银行在智慧农业领域拥有多个第一。会上,网商银行党委委员、三农金融服务部总经理张成柱表示,针对农民因为“精准画像”难而产生的贷款难问题,网商银行自研“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首次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小微金融,打通了农户贷款最后一公里。此外,通过联合建模打造“农户秒贷”,为更多小农户提供数字化的普惠信贷服务。
区别于前面的智慧农业提供商,天池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是AI智慧农业的运用者。公司董事柯泽云提到,有机茶园常遇到人工、机械、天气等诸多难题。“我们一直在和高校开展研发合作,且在多平台布局,不过任重而道远。”柯泽云称,智慧农业的发展能够让品牌发挥更大价值,实现从茶园到消费者的顺畅对接,而非单纯售卖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