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互联网+农业?产业模式有哪些?

互联网+农业(internetagricuture)就书面意思来看,互联网+农业是指将互联网技术和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实践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能够使互联网重塑农产品流通模式,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新发展。互联网农业颠覆传统农业的概念,扩展传统农业的外延,丰富传统农业的内涵,促进传统农业的升级换代。

互联网农业是“互联网+”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产物,明显区别于其它农业形态,具有解构性和融合性、数字化和现代性、共享性和扩散效应、市场化和差异化并存的一些产业特征。

互联网+农业应用示例

自2014年以来,农资龙头企业纷纷响应“互联网+”号召,纷纷深入布局互联网+农业。

诺普信:引入专业互联网团队,以O2O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田田圈”为核心,集成B2B农资电商平台“农集网”和P2P互联网金融平台“农金圈”,打造大三农互联网生态系统;

金正大:与诺普信进行战略合作,双方共享客户、服务、技术资源;定增项目建设定位于大数据、信息化、展销商城、支付交易的农化服务中心,在全国布局100家区域农化服务中心;

史丹利:投资5亿元设立农资服务公司,通过与经销商合作的方式为种植大户等提供综合性农业解决方案,包括前端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一体化农资产品,中端提供金融服务和农化服务,后端提供农产品收储服务;

芭田股份:参股农业大数据企业金禾天成,通过大数据指导农户进行农业生产;与无人机企业大疆进行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农化服务水平;逐渐形成从上游农资生产到下游品牌种植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

司尔特:增发募资2亿元建设O2O农资电商服务平台,包括搭建司尔特农资线上平台以及建设10080家村级农资电商线下服务站;

新都化工:参股设立哈哈农庄,定位于农村电商平台,通过建立线上平台和线下渠道推广,完成农资产品的销售、物流配送和农产品收购等功能;

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分析

互联网+农业主要参与者有土地拥有者、土地承包经营者、农资厂商、农产品销售公司,农产品加工公司、农产品电商平台。

2、互联网+农业商业模式

据杨建强;潘启龙《互联网农业的产业特征、形态与模式》,互联网+农业主要有以下几大模式:

(1)电子商务化模式

电子商务深深影响现代农业的农资采购和农产品销售等环节,形成创新的商业模式。在农资采购方面,农资生产企业通过构建农资采购平台,按照地域和商品分类进行农资产品的展示与介绍,实现网上采购与支付一体化;通过供需深度合作,可以直接邀请或吸引农资供应商入住产业园区或合作社,实现农资产品直接供应,实现便捷、价低的采购。

农产品销售方面,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跨区域、跨产地的大规模销售,并且及时获知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满足有效市场需求的程度。同时,产品的快速供应,可以减少产品的损耗、降低产品流转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

(2)生产智能化模式

利用互联网技术、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通过构建农产品生产智能化平台,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利用智能技术及时了解农产品生产的温度、营养、病虫害等情况,并以此及时调整生产因素,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提供绿色、安全、健康的食品,也有利于产品品牌的构建。

农产品生产智能化也有助于形成定制农业和众筹模式,满足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化、信息化、自动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农业产业链绿色食品供应质量,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现代农业的综合效益。

(3)经营网络化模式

农产品种类繁多,传统经营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产品的市场营销,尤其是生鲜农品的销售,互联网技术发展了一批以农资销售、农产品销售为主的综合电商平台,并附带经营农村物流、涉农金融、农业信息服务等,缩短市场与消费者的距离,提升产品质量的信任度,提高了信息交流的准确度,增强了消费者的体验性和参与性,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和发展,使得现代农业的价值增值通过网络交易得到进一步实现,围绕农产品消费市场产生的各类产品需求,以及物流、金融、信息等服务需求,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高效、创新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

(4)管理数字化模式

互联网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管理方式创新,实现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推荐阅读

《亚洲开发银行:2019互联网+农业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56页).pdf》

《清华大学:2018年中国互联网+农业发展白皮书(44页).pdf》

暂无内容

能源技术是碳中和的基础,碳中和技术的主线是能源供给端的技术变革,以降本为核心,形成以光伏+储能为主的电能供应,以及氢和碳捕捉共存的非电供应技术格局。从行业看,能源、制造、交通、城市、生活等对碳达峰碳中和都有重要影响,且行业特性不同,其碳排放方式和治理路径也有明显差异。地方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n

CMF寸剧;t若免俗i存渝哝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26期)与战“”标目nuZA唱申碳与径峰路运现碳实i202阳月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挑战与实现路径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第26期)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挑战与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挑战与实现路径实现路径报告人:宋枫报告

欧盟碳配额期货价格,初期由于规则不完善而出现波动,自2018年开始稳步上涨。分析其价格波动原因,能够得出三点结论:碳价何时会近0?配额过剩且无法存储。第一阶段(2005-2007年)因欧盟成员国在分配配额时有很大的自主权,加之以历史法为主的配额分配方式,导致配额过剩;又由于第一阶段配额禁止存储至第

THE END
1.农业生产耕作种植养殖农业有哪些基本类型? 在探讨“农业指的是什么意思”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类型。目前,全球的农作物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谷物作物、水果蔬菜和经济作物。在中国,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还有许多地方性的特色农产品,如茶叶、咖啡等,这些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经济作物。 https://www.wemvhjgm.cn/tu-pian-zi-xun/245584.html
2.农产品涨价现象深度解析技术服务1、气候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使得农产品供应减少,从而推高农产品价格。 2、生产成本上升:随着土地、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https://www.jarnorking.com/post/24910.html
3.对对于小规模家庭菜园来说自制或购买专业产品更为经济高效吗对于小规模家庭菜园来说,自制或购买专业产品更为经济高效吗? 在现代农业中,农药肥料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它们分别代表了病虫害防治和土壤养分补给的两大领域。然而,对于小规模家庭菜园而言,这两个词汇背后所承载的意义和选择却要更加复杂。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农药肥料?农药通常指的是用于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https://www.fikyjuyw.cn/ke-pu-huo-dong/438143.html
4.农药价格走势绿意盎然的新纪元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使用绿色农业技术与产品的手段,比如税收优惠、小规模生产者补贴等措施,这些都是对大众而言难以察觉但对于农业产业链来说却具有重要意义,它进一步推动了整个行业向高端化转变,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整体成本,加快创新步伐。 https://www.gntpr.com/ke-pu-wen-zhang/81399.html
5.农业合作社和农资合作社有什么区别?爱问知识人农资合作社是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组织和其他人员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https://iask.sina.com.cn/b/OkHWgak3cqb.html
6.首页15.加入合作社有什么好处? 答:可以更好地享受国家有扶持政策,比如针对合作社的“农超对接”项目;合作社具有与政府直接对话的权利,各级政府都不会小视合作社,因为合作社直接代表农民群体;合作社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成本、保证农产品质量,比如统一采购农药化肥等农资;合作社有利于开拓市场、促进销售,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谈判力量http://www.chuxiong.gov.cn/info/egovinfo/1001/xxgkxt_content/115323000151673132-xxgk/2017-0925189.htm
7.公民科学素质尤其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一些电磁疗法的推广,人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各种辐射,既有电离辐射也有电磁辐射。但是,不必太担忧,过量的辐射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30、科学地研究事物的过程是什么? 科学地研究事物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进行观察、推理、实验——得出结论。http://www.jzkx.org.cn/index.php?c=show&id=1144
8.农资产品销售模式(4种模式卖农资,有人销售过亿!做服务做电商以服务为切入|全程土地托管方式服务种植户种植户或者农民不仅仅需要种的好,还要把农产品产品卖得出去。产业链金融|解决农资销售问题和现金流问题产业链金融就是金融机构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26814-1.html
9.驰土土地农机农资农产品驰土提供农村土地流转、地皮出租转让、农机交易租赁、农业招工找活、农资招商代理、农资批发零售、农产品买卖、农产品价格等的农业服务平台。https://chitule.com/
10.《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笔记–安徽农金网但中国大部分农区没有条件搞殖民化的农业1.0,外部投资人即使得到政府支持也难以跟分散小农经济打交道;由此造成大量的对抗性社会矛盾和群体性冲突事件。 实际上,中国用工业化方式改造农业的客观结果,一方面是产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伴随大宗农产品商品化,出现了食品质量劣化。http://www.ahncjr.com/?p=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