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模式”:实用好用接地气普惠金融惠民生

黄山供销集团与中国农大经管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资金互助社社员展示社员证。刘邦铸摄

屯溪区社资金互助服务大厅。

黟县资金互助服务点。

作为合作金融的一种形式,农村资金互助自2004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以来,为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但是受到社员的封闭性、行业的单一性、监管主体的不确定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地区资金互助发展规模太小,试点分布太散,多门管理较乱,防控风险能力较弱,难以发展壮大。

安徽省黄山市资金互助起步于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创立了符合黄山实际的资金互助发展模式——“黄山模式”。“信用合作”以产品贴合实际、办理快速便捷、风险防控到位、功能不断升级等优势,帮助农民融资扩产,引领大众创业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现出“信用合作”对市场较强的适应能力,成为推进“三位一体”综合改革的助力器。

创新的企业股权结构模式是黄山资金互助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社有资本控股确立了以供销合作社为主导的经营指导机制,上下互相参股确立了相互制衡的利益共享机制,确保了黄山资金互助“升级版”向着规范有序、普惠金融的方向发展。

顶层设计

构架“两级控股、双向参股”的股权投资结构

针对各地资金互助普遍存在的“小、散、乱、弱”等问题,安徽省黄山市供销合作社抓住了“风险防控”这个牛鼻子,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入手,精心设计,大胆破题。2014年11月,由市社全资企业华科投资、黄山农资和安徽省社社有企业德善小贷三家企业作为主发起人,引入民营资本,成立了黄山市供销农副产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省、市社属企业控股61%,民营资本占股39%。各区县分别组建供销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500万元—1000万元不等,由市农投公司控股51%,区县社及民营资本占股49%,在市农投公司对区县合作社参股的同时,区县合作社大股东(理事长)同时向市农投公司参股,形成了“两级控股、双向参股”的股权结构,投资各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通过统分结合的方式,构建了纵向合作、一体经营的发展格局。

成立市联合社

“五统一”确保运营风险可控、社员利益可享

2015年元月,在7个区县成员社的基础上,成立了黄山市供销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依照联合社章程,以一级法人模式对区县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业务实行企业化管理,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牌(黄供信合)、统一平台(黄山市供销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统一风险防控(建立风险金集中管理等制度)、统一法人管理(市联合社依照一级法人资格对区县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管理制度(各区县执行统一的社员存借款等政策)。市联合社作为管理机构,对区县社互助金的归集和发放制定统一的费率标准,对各区县社的资金进行统一调度,调剂余缺,确保了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在“五统一”的管理模式下,资金互助社深入乡村,了解农民需求,邀请专家定制金融产品,建立社员信用档案,各区县社资金互助社遵章循序开展业务,达到了“政策规定可办、运营风险可控、社员利益可享、金融服务产品可行、企业运行可持续”的预期效果。

成效一: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

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和组织制度的一个重大创新。黄山市供销合作社联合农业等部门,指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整村土地流转、代耕代种、农民土地入股等方式,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农民或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而言,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资金匮乏的难题。

在黟县碧阳镇田川自然村,资金互助社以授信并逐笔发放、循环使用等方式,为创业大学生徐海波成立的有农公司提供信用借款。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村集体以管理入股,有农公司以现金入股,成立农友合作社,采取“保底+分红”方式,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完成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蜕变。截至目前,发展社员2000多户,建立了7015亩优质粮油种植基地,实现全程机械化操作和全产业链式经营,并带动26户家庭农场发展1.4万亩优质粮油种植基地。农友合作社统一安排生产劳作,仅水稻种植效益每亩较农户小规模生产就可提高75%,贫困户一年可增收1700元,农民真真切切享受到了农业产业化改革带来的红利。

发展壮大后的有农公司感念资金互助创业初期的支持,又与黟县资金互助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农友合作社社员借款提供担保,帮助更多农户扩大生产走上致富路。

成效二: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服务一条龙增收不担忧

农资服务、流通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优势,而资金互助这一新生的服务功能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增添了新动能,将各类资源整合起来,发挥出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的独特优势。

黄山泉水鱼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由市社控股、联合民营资本成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资金互助社先后为贫困养殖户提供信用借款410.5万元,帮助贫困户建池,统一鱼种苗、质量标准、鱼病防治、市场品牌,补足了零散农户的短板。同样,黄山区甘棠龙塘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有60多名社员栽种莲藕、养殖龙虾,由合作社提供资金、技术、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据统计,目前黄山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共有39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养殖、林业、加工服务等方面,延伸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有了资金互助的支持,全系统供销合作的领域更加广泛,经营服务的辐射面不断扩大。

成效三:支持创新创业脱贫

支持创新创业脱贫多品类服务温暖贴心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37号)指出,要“创新金融产品,扩大信贷支持,发展创业投资,优化投入方式,推动破解创新创业企业融资难题”。黄山市资金互助解放思想,开放合作,加强与社会各部门联动,为大众创业、农民脱贫提供贴心的金融服务。

屯溪区资金互助社与区政府、市江南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开展“政银担”业务,按一定比例分别承担风险,目前已开展“政银担”业务11笔,发放借款3520万元。祁门县资金互助社与邮储银行、铜源村镇银行合作,积极参与精准扶贫贷款工程,先后与50户贫困户等五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启分借统还的扶贫贷款新模式。休宁县、黟县等区县资金互助社与当地政府、扶贫办、贫困户、企业积极合作,参与户贷企用的扶贫贷款工程,目前已发放扶贫借款1745万元。

结合该市农产品结构特点,黄山市资金互助想农所想、急农所急,开发了以林权证、购销合同、仓储货物等为抵押的各类借款产品,为农民短期、小额信用借款降低了门槛。目前开发的“茶农借”“林农借”“创业借”“货易借”“农地借”等产品实用、好用、接地气,受到广大社员的喜爱。供销合作社以“为农解困、带农致富”的实际行动,改变了一度被“边缘化”的形象;以信用合作为重要纽带,推动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不断深入,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截至2017年底“黄山模式”已在全市

建立资金互助服务网点14个

发展社员8.2万户

累计归集互助金13.9亿元

发放互助金借款13.4亿元

支持“三农”项目3000余个

全市资金互助资本充足率15.3%

不良率控制在0.5%以下

提取风险金近1亿元

3个区县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共发放扶贫借款2320万元

2018年部署

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工作

2018年,黄山市资金互助发展已进入第四年,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发展必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高质量发展是资金互助各项工作出发点和归属点。为此,新的一年全市资金互助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一切为了高质量发展,一切有利于高质量发展,一切有助于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全市资金互助工作持续稳中向好。

严格防范金融风险,筑牢风险防火墙

实行不良借款“一票否决制”。不良借款率必须控制在0.5%以内,0.5%为警戒线,1%为红线。凡不良借款率超过0.5%但小于等于1%,年终效益奖金按一定比例发放;超过1%,则停发年终效益奖金并取消评优资格;当年发生不良借款如属上年度的续借或展期业务,除了必须100%计入当年度不良借款考核外,还必须扣回上年度已发放年终效益奖金影响部分的30%。

严格执行政策规定,确保各项工作依法合规

资金互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执行政策上必须严格要求,绝不允许打折扣、搞变通。从3年来的实践情况看,总体上步子是平稳的,风险是可控的,执行政策也是到位的,但也不可否认仍程度不同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重经营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经营风险,轻政策风险;重结果,轻过程。其次,在操作层面上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如发展社员要求定期发展实则常态,吸纳与借款业务有少数突破区域,户均突破上限控制指标等。所有这些与高质量要求都是相背的,必须坚决纠正。为此,市社决定今年在全市开展“运行质量年”活动,从自查入手,查摆问题、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从1月起到3月底为自查阶段,4月到5月为重点检查阶段。

不断创新改革,确保稳健发展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建立科学公正的用人机制和学习型团队,严把进人关,建立学习型人才队伍,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打造勤奋、务实、高效的企业团队。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考核机制,全方位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开展系列积极向上、有益健康的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稳步推进资金互助信息化工作,继续寻求与实力雄厚、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技术团队合作,努力提升信息化水平。组建资产管理公司,主要负责全市抵押资产评估和认定,不良资产处置和经营等。

THE END
1.农场春意探索农资产品的多元化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在中国,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资产品市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传统种子和化肥到高科技的生物技术和智能农业设备,每一项创新都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首先,种子改良是农资产品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对植物进行精细调控,https://www.fikyjuyw.cn/mei-ti-bao-dao/433355.html
2.高新产品如何营销12篇(全文)行业领先者如果在关键时刻转变竞争策略, 那么将失去在规模市场的领导地位。娃哈哈、格兰仕们在行业混战的时候, 迅速明确了超越竞争对手的关键竞争要素——渠道而不是创新产品 (品类) , 价格产能而不是品牌。并在这些关键竞争要素上投入大部分资源, 最终一骑绝尘, 成为行业翘楚。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mvcpm0i8.html
3.广东中农立华:致力成为广东农资流通领域领导者市场热度会随时间节点变化而变化,但创新不会。农药行业的创新发展,一直是相关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甚至是包括农民在内的所有推广与应用者要努力的方向。 会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植保植检处处长陈喜劳指出,未来农作物农药应用会更趋向于品种更高效、环保,施药更精准的新品,而新品的出现无疑需要更多农药板块的创新,包括https://www.nfncb.cn/nhbd/31097.html
4.媒体报道单俊伟:向海而生,海洋科技赋能绿色农业公司要闻目前海大生物已获得 50 余项发明专利,以源头创新来带动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不断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海大生物聚焦主业,使海藻肥成为海洋功能肥料逐渐成为种植户的必需品。海大生物业已研发出4大品类、200多个品种的海洋生物肥料,持续的以科技创新手段推动着产品迭代升级,目前https://www.coub.cn/news/156.html
5.《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布从自治区层面看,新形势为自治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时期,自治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绿色技术创新为驱动,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https://www.chinacace.org/news/view?id=13148
6.来看1414-羟基芸苔素甾醇(14-hydroxylated brassinosteroid)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获得了我国发明专利、美国、澳大利亚PCT专利,我国和欧盟有机认证,是中国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科技金奖产品,省级、市级发明专利金奖科技产品。 畅销15年,年用量>2亿桶水 14-羟基芸苔素甾醇(14-hydroxylated brassinosteroid),是最早上市的芸苔素之https://www.meipian.cn/2tt3j2wh
7.北方农资网青岛中肽藻可绿有机水 2022年5月13日 青岛中肽深海鱼油,它 2022年5月12日 玛塔元素牡蛎钙中量元 2022年5月7日 ★ 战略合作伙伴 ★ ★ 友情链接 ★ 春沣教育吾谷网中国农资导报网新农资360网中原肥料双交会爱农网肥料在线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蚂蚁化肥网http://bfnz.cn/
8.农商1号率先开启农资电商2.0新时代美通社PR作为农资电商国家队的“农商1号”至2015年7月16日上线以来,在推动农资电商前进的过程中一直脚踏实地,不断创新,率先宣布全面进入2.0时代。 北京2016年7月14日电 /美通社/ --作为农资电商国家队的“农商1号”至2015年7月16日上线以来,在推动农资电商前进的过程中一直脚踏实地,不断创新,率先宣布全面进入2.0时代。https://www.prnasia.com/story/15411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