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助农,“一时火”还要“一直火”(危中寻机·农业迈向高质量)时政速递

流量变成“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事

【长镜头】

手机屏幕上弹幕滚动,“点赞”“下单”不停刷屏,黄洪林和同伴们忙得不亦乐乎,“一场直播就接了6000多单,百香果卖了3万斤,脐橙卖了2万多斤,真厉害!”

果业是寻乌农民的致富产业,全县种植面积有30多万亩,华星村几乎家家种百香果。今年疫情来袭,采购商卡车不见踪影,村里人犯了难。

“一天天等下去不是办法,咱不能眼看着一年的辛苦打了水漂。”黄洪林决定一边联系线下客商,一边在网上找机会。他在拼多多上注册了店铺,自己上网吆喝,“一直播就忘词,闹了不少笑话,播了一个多星期,果子没卖出去多少。”

3月4日晚上,寻乌县县长杨永飞走进黄洪林的网上直播间,为农产品代言:“我们这里的百香果,汁香味浓,适合鲜食,还可以做成果茶、蛋糕、果冻。”杨永飞当场切开果子,介绍起花式吃法,很快,在线观看人数超过了130万。

“流量就是‘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事,一根网线,让好果子飞出了大山!”黄洪林感叹,一场县长直播,让他的网店火了起来。现在他和乡亲们每天直播两小时以上,带动华星村的百香果基地又热闹起来,乡亲们忙着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如今,30多万斤滞销百香果基本卖完,80%靠的是线上销售。

专家连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这次疫情也显现出农产品供应链的一些短板,信息、物流不畅,农产品上行通道受阻,部分地区农产品一度出现滞销。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打造产销一体的供应链,有助于畅通农产品进城渠道。

“农产品电商促进产销对接,是保供给、促增收的有效方式。”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说,为应对疫情影响,农业农村部号召电商平台企业,推出爱心助农活动,开设农产品滞销信息采集通道,向农产品商家提供优惠贷款和运费补贴,助力销售滞销农产品。截至4月17日,各大电商平台企业累计销售滞销鲜活农产品79.6万吨,成功撮合线上交易1820万次。

“农产品电商市场前景广阔。”拼多多消费数据研究院副院长刘中琪说,拼多多通过上线“抗疫助农”专区、“滞销农货反馈通道”等活动,探索“市县长当主播、农户多卖货”模式,推动田间到餐桌的“超短链”,很好地促进了农产品销售。

唐珂说,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广泛应用,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步伐,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为促进农产品流通提供有力的支撑。

??“添柴”强基础,畅通农产品出村两个“一公里”

“叮咚、叮咚”的订单声此起彼伏,快递车辆往来穿梭,这不是哪个大城市,而是有“淘宝镇”之称的河南夏邑县何营乡。这里,1000多家网店,每天发出快递有7万多件。

“订单上来了,真是忙不过来啰!”宋营村“网店主”何红星新聘请了3名客服员,专门搞直播销售坚果、红枣,“疫情期间,土特产网上订单更多了,生意更好了。”

何营乡,一个传统农业乡镇怎么变成“淘宝镇”?

第一个开网店的王营村王凤雷感叹:“政策实在,‘最后一公里’通畅,开网店准错不了!”几年前,在外打工的王凤雷回乡过年,发现乡亲们都用起了智能手机,拿着手机订农资、问农事,快递从县到村一天就能到达。

为了发展农村电商,夏邑县花了力气。借信息进村入户政策东风,县里加快补基础短板,80%的行政村建设了益农信息社,建设县级仓储配送中心、16个乡级物流服务中心、167个村级物流服务点。政府搭台,在用地、贷款、用水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让返乡人员创业吃下定心丸。

短短两年,王营村一下长出200多家网店,年销售额达3亿多元,成了“淘宝村”。

网店多了,同质化问题来了。为了提档升级,王营村建起电商产业园,建起仓储冷库,22家电商企业、4家物流企业进驻,实行标准化管理。王凤雷有了新烦恼:“生产线要升级,一直招不到人。”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胡序涛坦言,下一步要加强电商人才体系建设,加强本地人才培训,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另外,还要引入专业的服务商,从营销、供应链、数据分析等方面,为乡村网店提供更专业服务。

“近年来,农产品电商增速连续高于电商整体增速,但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唐珂认为,当前制约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初级农产品向适合网络销售的农商品转化困难,二是农产品物流效率低、成本偏高。

“提升网络覆盖质量,缩小城乡数字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互联网跟水电路网一样,是乡村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必须加快补齐这个短板,加强农村4G、宽带等建设,让电商服务通达所有乡镇,快递服务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

“补齐物流短板,要畅通农产品出村两个‘一公里’。”叶兴庆说,解决“最先一公里”问题,将供应链环节前置到距离产地最近的地方,实现生鲜农产品快速预冷、分拣、包装等作业;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让农产品运得出、供得上,才能卖上好价钱。

不是简单把农产品搬上网,而是倒逼产业深层变革

沉寂了一个多月,四川丹巴县八科村醒了!

山路旁的坡地热闹起来,今年计划种200亩黄金荚,200亩高山蔬菜。“咱们种的可都是订单!”村委会主任蒋朝林说,盒马公司合作的基地落地,村里种出了生鲜超市里的“网红”蔬菜。

一张张订单,让丹巴县特色蔬菜“黄金荚”改变了命运——由一季种到两季,重新种满了山谷,豆荚能从6月摘到国庆前。靠着电商供应链,不到24小时,沾着露水的豆荚就会送到城市的超市货架。

其实,黄金荚的“成名”之路并不顺利。黄金荚是一种金黄色的四季豆,是丹巴特有的蔬菜,纤维少,口感脆。刚发展的那几年,常常滞销。蒋朝林清楚地记得,2018年,他拉着1500斤豆荚,满怀希望到了成都,结果3天只卖出75斤。又拉了一车去康定卖,还是卖不动。

“养在深山人未识啊!”县农牧局局长陈淼坦言,靠农户自产自销,黄金荚市场仅限于丹巴当地,卖不上价。“当时,产业发展陷入两难——继续扶持,资金压力大,可如果放弃,农民种在地里的咋办?”

产业迎来转机。2018年7月,成都盒马公司采销总监熊志然到川西寻访农产品,觉得黄金荚有做网红蔬菜的潜质,“雪山就在眼前,山水土壤纯净,黄金荚好吃,有辨识度。”去年6月,熊志然正式把黄金荚推广到全国门店。

县里与盒马鲜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以销定产,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订单让种植更智慧!”蒋朝林说,村里的黄金荚卖全国,不同地方的人口感不一样。成都人喜欢凉拌,要嫩一点的;北京顾客喜欢爆炒,要稍长大一点的。“村里定制化生产,筐筐蔬菜都能卖上好价。”

“没想到,黄金荚真变成了‘黄金’!”八科村农民肖学凤算过一笔账:每亩能收3000多斤,按收购价每斤4元计算,一亩年收益上万元。

“要构建产销对接长效机制。”唐珂说,从长期看,要在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下功夫,实现初级农产品向适合网络销售的农商品华丽转变,促进电商平台企业与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建立长效稳定的购销关系。

农产品电商,不是简单把农产品搬到网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倒逼,实现产业链的变革。“标准化是农产品上行基础。”魏后凯认为,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形成生产标准统一、利益分配共享的“共同体”,实现农产品从种到销的全程标准化生产,完善贯穿生产、流通和销售全流程的数字化供应链。

“要让电商助农成为长远之策,关键在机制。”魏后凯说,各地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应把电商助农融进整体规划中,实现从“产什么卖什么”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转变,助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如何让更多农民“接得住”电商这项新技能?河南正阳县委书记刘艳丽说,县里创新推出电商孵化模式,培养更多本土专业人才。下一步还要以电商倒逼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电商产业链增值空间,带动更多农民鼓腰包。

THE END
1.多地农产品电商直播带动乡村经济蓬勃发展服务中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农产品电商直播作为一种新型的销售模式,正在全国各地掀起一股热潮,农产品电商直播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还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将探讨多地农产品电商直播热销的现象,以及其如何带动乡村经济。 https://www.gztlyy.com/post/2006.html
2.全网青稞直播(青稞直播:赋能农民与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未来)青稞直播:赋能农民与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未来 青稞直播的崛起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青稞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农业营销方式,正在逐渐改变农民的生产与销售模式。通过直播平台,农民可以将青稞等农产品直接与消费者对接,打破传统销售渠道的限制。 连接农民与消费者 青稞直播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真实的农产品信http://exam2015.swchina.org/index.php/v/video/34741974/20241128.shtml
3.夏邑县农业农村局做客党风政风行风热线直播间百业风采4月3日上午8点,夏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袁北平,党组成员刘俊华,党组成员、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张晓丹走进由夏邑县纪委、监委、县融媒体中心共同主办的全媒体直播节目《党风政风行风热线》直播间,围绕群众关心的粮食安全、农资打假、春季麦田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政策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为群众排忧https://m.henance.com/shangqiu/show-51509.html
4.直播间里的三秦特产直播间里的三秦特产 编者按 金秋时节,三秦大地一片好“丰”景。为了畅通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陕西各地因地制宜,借助电商平台,让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走进千家万户。围绕丰收季如何增产又增收的话题,近期,本报通讯员走进各个电商直播间,采访挖掘当地通过电商直播促进农特产品销售的好做法、好经验。今日,陕西日报http://www.sx-dj.gov.cn/ywsd/szxw/1851423401381851138.html
5.“农产品”上直播间,中国平安助农协销走进甘肃临洮每经网“农产品”上直播间,中国平安助农协销走进甘肃临洮 在助力乡村振兴道路上,金融力量不可或缺。近日,中国平安支持产业振兴及助农协销调研活动走进甘肃省临洮县,这也是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平安集团今年组织开展的第二场调研活动。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平安在甘肃地区累计授信贷款支持资金324.5亿元,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4-10-09/3582865.html
6.农资直播带货排行,农产品直播带货排名前十名摘要:农产品直播带货排名前十名,大家好,陶若涵来为大家解答农产品直播带货排名前十名抖音教程及疑惑。农产品直播带货排名前十名,农产品直播带货排名前十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农产品直播带货排名前十名 大家好,陶若涵来为大家解答农产品直播带货排名前十名抖音教程及疑惑。农产品直播带货排名https://edu.xinpianchang.com/article/baike-589272.html
7.借助直播“网红”推销,新农人“吆喝”好产品于是女主播从卖农资又向前一步,开始卖农机具。正大肥业女主播告诉直播间的300多粉丝,她作为中间人,购置了两台免耕播种机,并在长春农博会的农机展区找到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公司的销售总经理梁波,通过梁波为直播间粉丝讲解农机具的作业特点。 向后退一步。直接带货网红往往是拿着产品“吆喝”,而本届农博会的网红,是http://www.cailianxinwen.com/app/news/shareNewsDetail?newsid=199899
8.快手发布农产品消费趋势报告:助农直播成农产品的“新集市”短视频平台快手也于近期发布了《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快手农产品消费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临沂、北京、杭州成为“农产品带货之城”,芒果、橘子、榴莲跃居“新国民水果”,种子种苗销量走俏等农产品新消费趋势引发关注。 报告显示,在以助农直播为首的新服务业态的推动下,我国正涌现出一批特色的“农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20923/0ae8ff92b5cd41fb9c6874939450176b/c.html
9.《新闻直播间》2022050517:00CCTV节目官网CCTV13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粮食主产区正加快推进抢墒播种;交通运输部:多措并举保障农资和农产品运输服务;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并启动缩表计划;关注乌克兰局势·俄国防部:俄军正扩大对顿巴斯的控制。(《新闻直播间》 20220505 17:00)https://tv.cctv.cn/2022/05/05/VIDEiexW1mYhSsHT39Nu3o7h2205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