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威骑着电动自行车外出指导春耕(央广网见习记者王伟倩摄)
王建威在查看小麦返青长势(央广网见习记者王伟倩摄)
王建威是土生土长的河北望都人,祖辈都是农民。1992年6月,从河北农业大学邯郸分校农学系作物专业毕业后,他便回到家乡,从县农业局技术中心站开始,真正踏上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道路。
王建威奔波于指导春耕的路上(央广网见习记者王伟倩摄)
王建威在线上与农户交流(央广网见习记者王伟倩摄)
把小麦的平均亩产数量拉到千斤以上
地处望都县东北的南张庄村,辖区面积2400亩,现有耕地面积1764亩。这里,也是王建威出生的地方:“我小时候,每亩小麦只产100多斤。种的地不肥,种的法子不行,种子更不行……那时候听大人说,外国每亩小麦能产1000多斤。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当时就在想,什么时候咱们的小麦也能产1000多斤啊?”
如今,王建威小时候的梦想早已实现,望都县每亩小麦平均产量达到了508.5公斤。
王建威负责的南张庄村1000多亩示范田(央广网见习记者王伟倩摄)
在南张庄村,有王建威负责技术和品种的1000多亩小麦示范田。“去年,我们采用矮秆、节水、高产的马兰1号小麦品种,运用缩行匀播种技术,实打实收35亩,又一次创造了保定市小麦最高亩产纪录——797.7公斤,将近1600斤。”
王建威在田间为农户指导服务(央广网见习记者王伟倩摄)
多年的风吹日晒,使得52岁的王建威看上去有些苍老,一眼看上去,不像一个在机关工作的人员,倒像是一个多年在田间劳作的农户,这更增加了他与农户的亲和力。
打破传统种植用新技术带富村里人
今年春节一过,黄晓松就开始忙活上了,他现在可是村里的“种田能手”“农村致富带头人”,手头要照料的就有1500多亩地。
无人驾驶拖拉机等智慧农机正在进行镇压锄划作业(央广网发孙威摄)
黄晓松采购的农用无人机(央广网见习记者王伟倩摄)
眼下,正值小麦管理关键期,在黄晓松的高优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麦田里,无人驾驶拖拉机等智慧农机正在进行镇压锄划作业,自动化机械、物联网等现代科技的投用,大大提高了作业精度、效率,减少投入成本。
王建威与黄晓松(右一)在田间交流(央广网见习记者王伟倩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黄晓松种的小麦产量增加15%,每亩效益增加了360元。
王建威与黄晓松正在交流(央广网见习记者王伟倩摄)
2011年,黄晓松又承包了300亩地,除了种植传统的玉米、小麦农作物,还种植了经济作物蔬菜和水果。
黄晓松在展示智慧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央广网见习记者王伟倩摄)
如今,黄晓松积极发展智慧农业,通过物联网监测系统,将订单管理、实时监控、轨迹回放、作业统计、作业质量分析等一系列信息集成到同一决策管理平台,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程数字化管理,成功打造了以智慧农机和精准作业为引领的“智慧农场”型发展新模式。不仅实现了自己富裕,还带动不少村民致富,被当地群众评为“种田能手”“农村致富带头人”。
2020年,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王建威带领全县60余名农技推广人员、10余名技术专家开展线上服务、指导和在线诊断,及时解答农业问题120余个,发布服务日志300余条,有效实现了农技指导24小时全天候、跨时空高效服务。
培育出“辣都红9”辣椒
当下,正值辣椒育苗最佳时期,在望都县辛解村农业园区的温室内,椒农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育苗工作,其中还有王建威忙碌的身影。清漂盘、摆盘、点种、封土作业……育苗的每一个步骤,王建威都认真地为椒农们指导服务。而有着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的王建威,曾经在辣椒育种研究方面也是“半路出家”。
有一次,龙庄村椒农牟建设找到王建威说,家里种的5亩羊角椒出现了病害。原本王建威的专业是农作物栽培和管理,当时对辣椒种植并不在行。但他随牟建设来到地里,见辣椒叶片卷曲,零星有几个小辣椒,王建威揪心地对牟建设说:“我回去就查资料。”
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顾不上吃饭就开始查资料,他发现羊角椒由于长期的单一种植导致品质退化、易感染病虫害的情况,这也是全县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田间管理只能治标,不更新品种,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单靠农民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王建威说。
王建威在田间为农户指导服务(央广网发望都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于是,王建威开始培育新品种,选种、采种、育苗,细心观察每一株辣椒的生长情况……无论炎炎烈日、刮风下雨,试验田里都能看见王建威的身影。经过反复试验,王建威终于培育出了坐果率高,抗病虫害、抗除草剂和抗倒伏能力强的“辣都红9”辣椒品种。试种当年即被种植户抢种1000多亩,每亩纯收入高出其他品种辣椒1000多元。
“中国辣都”——望都县(央广网见习记者王伟倩摄)
为了新一年的辣椒种植,王建威早已为辣椒企业和辣椒种植大户制定了从种植(育苗)到收获的系统种植管理标准。
30年来,王建威累计为农户“传经送宝”近3万次,培训农民6万多人次;为全县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56个,选育辣椒新品种3个;与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促进粮食蔬菜科技成果转化13项,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8亿多元。今后,王建威将继续带领更多的农户走向创业致富的小康之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从助理农艺师到农业推广研究员,从“小王”到“老王”,这条路,王建威一走就是30年。30年间,他的足迹踏遍了望都县每寸土地。2017年,王建威被农业农村部评为“最美农技员”。